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護革命文物 傳紅色基因

壹言

2024年04月26日08:11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湘江之濱、妙高峰下,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城南書院校區)坐落於此。這裡既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又是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不久前,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裡,參觀青年毛澤東主題展覽后指出:“一師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傳承紅色基因的好地方,要把這一紅色資源保護運用好。”

我國有豐富的革命文物和紅色資源,湖南一師是其中的代表。據統計我國有不可移動革命文物3.6萬多處,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37個。加強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弘揚革命文化,傳承紅色基因,是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如何講好紅色故事、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也是擺在全社會面前的一道重要課題。

革命文物是我們黨艱辛而輝煌奮斗歷程的見証,是寶貴的精神財富。它們承載黨和人民英勇奮斗的光榮歷史,記載中國革命的偉大歷程和感人事跡,是弘揚革命傳統和革命文化、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激發愛國熱情、振奮民族精神的生動教材。用心用情用力保護好、管理好、運用好這一寶貴財富,傳承好紅色基因,能不斷激發廣大干部群眾的奮進偉力。

保護文物資源,讓傳承紅色基因有依托基礎。紅色基因蘊藏於一件件珍貴文物中,傳承的前提是保護文物。比如,若沒有加強長征沿線文物和文化資源的保護利用,也就難以展現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激發革命文化的生機活力。一段時間以來,從摸清文物底數到加強文獻檔案史料征集,從文物的認定和建檔到科學制定保護策略,從強化科技賦能到健全保護利用機制……進一步加大保護力度,統籌好搶救性保護和預防性保護、本體保護和周邊保護、單點保護和集群保護等,這讓文物中的紅色基因得以永續相傳。

傳播文物故事,讓傳承紅色基因能入腦入心。一台折疊式皮腔照相機,曾被我黨一位地下工作者秦鴻鈞烈士用於拍攝重要情報。在上海的一所學校裡,中共一大紀念館的宣教專員給同學們講述照相機背后的故事,大家深受教育。通過類似活動,有同學寫下體會,“英烈的名字完完整整刻在我們心中”。如今,通過多種形式、多元渠道,講好文物故事、傳播紅色精神,不僅在更廣范圍內引發情感共鳴,還能產生精神共振。繼續講好、講活革命文物及其背后的故事,把紅色的種子播撒到人們心中,紅色精神定因傳承賡續而煥發新的生機。

動員社會力量,讓傳承紅色基因可全民參與。保護革命文物、傳承紅色基因,不是一個人的事情,而是億萬人的事業。在上海,志願者成為革命文物的義務講解員,帶領參觀者回到星火燎原的歲月、感受黨的光輝歷程﹔在江西瑞金,一些群眾被聘為革命舊址的“代管員”“守護人”,在日常巡護中發揮作用。無論何種職業、年齡、行業,切身參與到革命文物的保護與利用工作中,本身就是接受革命教育與紅色洗禮的過程。更廣泛地動員各界力量參與其中,促使人人可為、人人願為、人人能為,紅色基因傳承也會彰顯在日常、融入於無形。

每一件革命文物,都是理想信念教育的生動教材﹔每一筆紅色資源,都是初心使命教育的寶貴資產。用好這一生動教材,護好這一寶貴資產,堅持在保護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千方百計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我們一定能在革命歷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信心百倍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奮斗。

(責編:王子鋒、王珂園)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