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紅色熱土生機勃勃

——甘肅張掖黨建勁筆繪就和美鄉村圖景

2024年04月23日08:06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巍巍祁連山,悠悠黑河水。作為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征戰河西的主戰場,甘肅張掖市全域有88處革命遺址遺跡,是一片紅色熱土。

近年來,張掖堅持“講好黨的故事、講好紅軍的故事、講好西路軍的故事,把紅色基因傳承好”,以建設紅色基因傳承創新示范區為抓手,推動紅色資源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持之以恆筑堡壘、強隊伍、興產業、優治理,張掖大地呈現出一幅“業興、村美、民富、人和”的和美鄉村圖景。

用好紅色陣地鍛造鄉村骨干力量

“1937年1月20日,42歲的董振堂率紅五軍戰士堅守陣地9天8夜后,和全軍2000多名將士壯烈犧牲……”前不久,在張掖村黨組織書記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和基層治理輪訓班的現場教學課上,甘肅高台干部學院教師為參訓學員深情講述西路軍的悲壯故事。

這是全市利用紅色資源加強基層干部教育培訓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張掖深入實施帶頭人隊伍“雁陣培育”計劃,市委組織部每年對全市鄉鎮黨政正職和村黨組織書記開展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全員輪訓,開展黨性教育,強化黨性觀念,提振干事創業精氣神﹔組織學員到全市鄉村振興示范點開展現場教學,學習攻堅克難的方法,提升引領推動和美鄉村建設的能力。

在加強鄉村干部培訓的同時,張掖還注重利用身邊的紅色資源加大農村黨員教育力度,深入開展“三個集中”黨性教育。常態化組織黨員就近在龍渠烈士陵園、艾黎紀念館等紅色教育現場教學點,開展聆聽一段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張掖時的重要講話、走一段西路軍征戰路、祭一次革命先烈等“十個一”黨性教育實踐活動,引導黨員傳承紅色基因、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用活紅色資源壯大強村富民產業

走進臨澤縣梨園村,一幢幢紅色主題民宿楚楚有致,一批批紅色主題研學團紛至沓來……這些年,梨園村村容村貌煥然一新,產業發展有聲有色,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紅火。這是張掖創新“黨建+產業”組織振興模式,用紅色資源“秘鑰”解鎖鄉村產業振興“密碼”的生動實踐。

2020年以來,梨園村、西洞村等7個村被確定為全國紅色美麗村庄試點,張掖打破行政區域界限,按照“紅色領航、抱團振興”的模式,以西路軍戰斗遺址為紐帶,聯合周邊汪家墩村、黃家灣村等4個村黨組織組建區域化功能型黨組織——旅游產業聯合黨委,大力發展以“紅色體驗·綠色採摘”為主,延伸娛樂康養、農牧產品銷售等產業,輻射帶動周邊3000多名群眾合作共贏。2023年,該片區承接省市縣觀摩學習、研學體驗等活動300批次2萬余人,引領推動片區內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6萬元。

在片區黨委的帶動下,汪家墩村大膽嘗試集體經濟公司化運營改革,整合周邊8個村280萬元入股資金,搭建土地銀行、田保姆超市、科技小院、零工驛站等服務平台,開展全產業鏈農業社會化服務,當年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就突破100萬元。

近兩年,張掖深化拓展“黨建+產業”組織振興模式,橫向組建區域化功能型黨組織85個,縱向聚焦特色產業發展,組建產業鏈黨組織13個,鏈接帶動近三分之二的村、900多個市場主體實現抱團發展,改變村與村、戶與戶“單打獨斗”的狀況,解決農戶和企業“辦不了、辦不好、辦了不劃算”的問題,實現產業發展、群眾致富、集體增收的同頻共振。

傳承紅色文化構筑精管善治格局

“來來來,喝一碗熱奶茶,咱們有理說理有法說法,案結事了,煩心事沒了……”干淨的房間,滾燙的奶茶,貼心的勸解,這是肅南縣紅石窩村黨員聯系戶的小院裡,運用“一碗奶茶”調解,推動矛盾隱患一線化解消除的尋常一幕。

為了讓紅色文化更好地培育崇德向善良好鄉風,全市圍繞“傳承紅色基因、推動基層善治”,持續打造訴求快速響應及時解決的“全科網格”,大力推廣“一門式全天候服務”“鄰裡議事小院”,修訂完善村規民約,引導群眾主動說事、相互評事、協調理事,讓大家的事大家一起干、共同商量著辦,打出一套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組合拳”。

臨澤縣的“敬比賽夸”活動就是紅色文化浸潤下創設的基層治理平台,當地許多村將其寫入了村規民約,定期開展“敬老人、比公婆、賽媳婦、夸鄰居”和“晒被子·比孝心”活動,用村民活動“小切口”撬動基層治理“大提升”。

為培育文明鄉風,張掖在農村全面推行“黨建引領、一網統管、常態走訪、定期說事、‘碼’上響應、接訴即辦”工作法,鄉村呈現出基層有活力、管理出實效、群眾得實惠的良好態勢。眼下,在這片紅色的土地上,先后探索形成高台縣“四級七天”調解法、山丹縣“五治三團”、民樂縣“老韓說事團”等一批有溫度、接地氣的活動載體,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為鄉村和美善治繪足底色。(本報通訊員 張組軒)

(責編:王子鋒、宋美琪)
相關專題
· 黨的建設數據庫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