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書文
2024年04月23日07:55 來源:光明日報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於在全黨開展黨紀學習教育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指出,為深入學習貫徹修訂后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經黨中央同意,自2024年4月至7月,在全黨開展黨紀學習教育。《通知》明確,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聚焦解決一些黨員、干部對黨規黨紀不上心、不了解、不掌握等問題,組織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認真學習《條例》,做到學紀、知紀、明紀、守紀,搞清楚黨的紀律規矩是什麼,弄明白能干什麼、不能干什麼,把遵規守紀刻印在心,內化為言行准則,進一步強化紀律意識、加強自我約束、提高免疫能力,增強政治定力、紀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始終做到忠誠干淨擔當。
黨的紀律是管黨治黨的“戒尺”,也是維系黨組織穩定和執政合法性的重要保障。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廣大黨員和領導干部更要主動學紀、知紀、明紀、守紀,不斷增強紀律意識,守住紀律底線,提升黨性修養,在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中發揮模范帶頭作用。
“學紀”是基礎。黨的紀律是黨的各級組織和全體黨員必須遵守的行為規則。全面深入學習黨的紀律是每一名黨員和領導干部必須完成的政治任務,不僅要原原本本、反反復復地學,還要結合工作、帶著問題學習,深入鑽研,真正領悟黨的紀律的實質和內在要求。黨員干部要系統掌握黨的紀律體系的構成和原則要求,確保黨的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廉潔紀律、群眾紀律、工作紀律、生活紀律的基本要求和行為規范入腦入心,樹立黨規黨紀的權威性和嚴肅性。在學習形式上,通過參加專題學習班和集體研討,增強學習的系統性和全面性﹔通過分析黨內違紀違法典型案例,我們可以認清違紀的嚴重后果,從而提高學習的針對性和警示性﹔通過參觀警示教育基地等“沉浸式”“情景式”學習,強化學習效果,不斷加強遵守黨紀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知紀”是前提。紀律是黨的生命線,知紀是對學到的紀律有深入的理解和認識。知紀要求黨員和領導干部切實理解和把握黨規黨紀的實質,明確黨紀的目標和要求。隻有熟知黨的紀律,才能在工作中嚴守黨的紀律。熟知黨的紀律,有助於規范黨員和領導干部的行為,有助於維護黨的形象,更有助於促進黨員和領導干部的發展。《條例》規定了黨員領導干部的行為標准和職責使命,通過知紀可以提高黨員干部履職盡責、廉潔自律、風清氣正的能力,為未來發展奠定基礎,提供保障。黨員和領導干部要爭做知紀的表率,對照黨章、遵守黨紀,做政治明白人,做紀律追隨者,時刻提醒自己嚴守紀律底線。
“明紀”是根本。明紀不僅要求黨員和領導干部明確黨規黨紀的目標和要求,清楚自己的職責和義務,並嚴格按照黨紀要求行事,還要求黨員和領導干部時刻嚴明黨的紀律。黨員干部要在思想上牢固樹立黨紀觀念,嚴格按照黨的紀律標准要求自己,知底線、明邊界,把黨的紀律要求內化為自己的精神追求,外化為自己的行為自覺。時刻對照《條例》查擺自身存在的問題,尤其要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和行業實際,全面排查自己以及工作職責范圍內的違紀“風險點”,研判和識別違紀行為,制定預警方案,加大防控力度,把違紀行為遏制在萌芽階段。也要敢於同違法違紀行為作斗爭,堅決與違紀行為劃清界限,以紀律守護者和執行者的形象展現黨員領導干部的政治素養,樹好典型、當好標兵,始終做到忠誠干淨擔當。
“守紀”是關鍵。紀律的生命力在於遵守和執行。守紀就是把黨的紀律不折不扣地落實到具體工作中,始終保持遵規守紀、清正廉潔的政治品格。守紀是黨的優良傳統,從1927年在荊竹山提出的“三項紀律”到1948年錦州戰役時“不吃老百姓一個蘋果”,再到1949年解放上海后遵守“不擾民,不入宅”而“露宿街頭”,都在彰顯著中國共產黨人的紀律性。守紀就是把遵規守紀內化於心、外化於行,自覺加強紀律約束和黨紀修養。一是堅持做到紀在法前、紀嚴於法。用紀律管住自己、管住身邊的人,以過硬的政治本領、嚴明的政治紀律、高超的業務能力,高質量地完成新時代賦予黨員領導干部的歷史使命。二是堅持遵紀守紀的高度自覺。把遵守黨的紀律貫穿於生活和工作之中,不搞變通、不講條件、不打折扣、不走過場,切實把黨的紀律轉化為生活習慣和行動自覺。黨員領導干部要深刻意識到守紀不僅是對自己的負責,也是對黨負責、對人民負責。三是堅持嚴的基調,帶動各項紀律全面從嚴。要把紀律教育融於日常、做在經常,以嚴明的紀律管黨治黨。著力提高黨的紀律建設的政治性、時代性和針對性,推動全面從嚴治黨走深走實。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強紀律建設是全面從嚴治黨的治本之策。在新時代新征程上,我們要以嚴明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帶動各項工作全面從嚴,堅決做到學習黨紀、敬畏黨紀、遵守黨紀,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我們要始終維護黨的團結統一,維護黨的領導和長期執政地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堅強的政治保障。
(作者系天津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