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貴州銅仁市碧江區黨建引領——

產業興奏響強村富民曲

2024年04月13日08:11    來源:農民日報

4月的貴州銅仁市碧江區,鄉村處處花似錦,鄉村處處有“興”景。瓦屋油菜花、雲場坪櫻花花開正酣,成千上萬的游客尋花而來,花經濟叩開了幸福門﹔廣袤的田間地頭,干部群眾不誤農時、不負春光,搶抓農時戰春耕,產業興奏響了富民曲,一幅鄉村美、農民富的美好圖景徐徐鋪展。

近年來,碧江區聚焦強基層組織、強集體經濟、富農民“口袋”、富農民“腦袋”的“兩強兩富”目標,以黨建為引領,緊扣盤活農村閑置低效資產、促進強村富民產業發展、狠抓人才支撐的工作舉措,加快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支撐。

黨建引領,基層組織強起來

農村富不富,關鍵看黨支部﹔黨支部強不強,關鍵看干部。碧江區川硐街道板栗園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萬兆飛對此深有感觸。

昔日的板栗園村貧窮落后、交通不便,許多青壯年紛紛外出謀生。萬兆飛帶領村“兩委”以黨建為引領,廣泛聽取建議,走訪調研,結合當地資源稟賦,發展民宿、休閑娛樂、戶外體驗、健康養生等產業,僅用短短幾年便把板栗園村變成了旅游打卡地,去年,板栗園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100萬元以上,收益達超40萬元。

組織興,則鄉村興﹔組織強,則鄉村強。推進“強村富民”,增強基層組織既是有力保障,也是重要目標。碧江區堅持以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為統領,強化黨建引領、結對聯村、人才興村、機制管村等工作舉措,提升村級組織“造血”功能,結合各村(社區)資源稟賦,逐村制定目標、分類開展考核,各村(社區)均制定“一村一策”增收舉措。

為加快增收步伐蹄疾步穩,該區將全區102個村(社區)劃分為示范引領村、發展突破村、夯實基礎村、薄弱提升村“四類村”,逐村分析研判、逐村制定目標、逐村制定舉措,通過方案審定、聽取匯報、分析問題、推進情況,找准增收路子,整合全區各部門資源,制定部門資源清單、履職清單,讓分工合作、各司其職成為碧江工作新格局。

富民工坊,集體經濟強起來

這段時間,在碧江區德勝屯村強村富民工坊,閑置了3年多的工廠,再次響起了機器的轟鳴聲。該工坊前身是德勝屯塑料加工廠,兩條生產線上,工人加班加點生產春耕物資,工廠負責人羅方正對生產出來的銀黑地膜進行質量檢查,趕在農忙到來之時,以保障村民生產所需。碧江區通過盤活村閑置的廠房,實行訂單生產,以銷定產,盤活資產,讓“靜資源”動了起來。

近年來,銅仁市出台《關於推進“強村富民工坊”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原料加工式、訂單生產式、勞務服務式、技術服務式、電商直播式、定向招工式“六種”模式,創辦強村富民工坊,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助力群眾增收。該區堅持把創辦強村富民工坊作為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充分利用各地區域資源、產業和環境等資源優勢,採取“企業+工坊+村集體+群眾+市場”模式,通過企業帶動,把生產、加工環節布局到村,帶動群眾就業,推動群眾增收、企業增效、集體增資。

在川硐街道小江口村,該村以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為統攬的發展模式,通過對沖積地、荒地、閑置土地等資源進行開發,種植碧江福柚、蜜李、黃桃、冠玉枇杷等果樹,建成5200畝的現代高效山地農業示范園區,實現土地資源變產業資產。近3年,小江口村集體經濟收入累計381萬元,累計分紅近200萬元。

產業帶動,農民“口袋”富起來

產業興,群眾富。

在產業發展中,銅仁市充分發揮產品的品牌效應,“以強帶弱”,充分發揮農民積極性,形成集成效應,提升行業競爭優勢,讓更多人走上更富裕的道路。

在碧江區瓦屋鄉丁家溪村,村裡通過整合集體土地和資金,積極鼓勵村組干部及黨員帶頭入股,領辦和參與經營管理梅花鹿養殖和丁家溪游客接待中心兩個項目產業,積極引導農戶採取土地租金折價入股或現金入股方式參與,實現農民變“股東”。同時,積極帶動農戶到合作社務工,提供就業崗位,增加農戶收入,增加自用農村實用人才,切實解決產業發展過程中人員短缺問題。

目前,丁家溪村兩個專業合作社共有120戶農戶參股,利益聯結貧困戶112戶465人。

為加快產業發展,富農民“口袋”,搭建“強村富民”新平台,碧江組建鄉村產業發展集團,各鄉(鎮、街道)成立鄉村振興產業發展專班,將165個產業項目納入經營管理,以市場化方式推動產業發展壯大。

2023年12月組建的碧江區強村富民綜合發展有限公司,由銅仁市碧江區鄉村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出資1000萬元,輻射帶動15個村集體經濟發展,主要經營農產品初加工和農產品銷售批發。按照龍頭企業帶動、資產資源入股、提供社會服務、承接工程項目、組織訂單生產等模式,組建鄉村級強村富民公司7家,共覆蓋41個村,目前帶動就業107人,發放務工工資69.5萬元,年經營性收入677萬元。

塑形鑄魂,農民“腦袋”富起來

時下,行駛在六龍山鄉的鄉村公路上,透過行道樹向兩邊眺望,是白牆青瓦、遍地綠蔬的村居,一幅景美、民富的景象躍然眼前。近年來,該鄉以“強村富民”三年行動為契機,聚焦影響農村人居環境的突出問題和主要短板,深入推進農村“廁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鄉風文明建設等工作,促進村庄“顏值”“內涵”雙向提升。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環境美了,移風易俗、鄉風文明也要潤物無聲地融入並影響農村的發展和村民生活習慣。

滑石鄉充分利用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的契機,規范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打造“村規民約”牆繪、“村規民約”制度牌、“村規民約”主題廣場等,並以戶為單位簽訂承諾書、以組為單位建立“考核賬”、以村為單位創建“紅黑榜”,適時開展“最美家庭”系列評選活動,把執行村規民約作為重要參考內容,評選“最美家庭、最美婆婆”等200余戶(人)。

在推動“強村富民”行動過程中,該區大力開展鄉村人才儲備、培育等工作,儲備農村種植能手、養殖能手、技術推廣能手等8個類別人才500名,開展產業發展技能培訓、農村實用技能培訓、特色技能培訓等各類培訓4556人次,培育家庭農場260家,培養新型職業農民和鄉土人才2000余名。

為推進農民“精神”富裕,碧江區邀請“周周(周莫)”“開心外婆”等“網紅”策劃傳播正能量的短視頻,通過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播撒鄉風文明的種子。制定紅白喜事標准規范,推廣“積德榜”“紅黑榜”等經驗做法,利用村級公示欄、大喇叭等載體,宣傳身邊好人、模范戶等先進典型,增強村民行動自覺,涵養守望相助、崇德向善的文明風尚。

(田愛麗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劉久鋒)

(責編:王珂園、馬昌)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