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讓科學家精神永遠閃耀

濟兼

2024年04月01日08:09    來源:光明日報

作為魚類遺傳育種學家,他長期專注於與魚類遺傳育種相關的發育遺傳學基礎和生物技術研究,為實現國人“吃魚自由”而不懈努力。40多年來,他帶領團隊培育優質水產新品種4個,獲授權發明專利10多項,為中國人提供了更多美味。近來,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桂建芳院士的故事備受關注,他身上閃耀的科學家精神更是引人深思。

中國要強,中國人民生活要好,必須有強大科技。當前,全球科技創新進入空前活躍期,科技對國家命運、經濟社會發展和百姓民生的影響范圍之大、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新中國成立以來,正因為千千萬萬科學家、科技工作者奮力創新、默默耕耘,才使我國從一個科技基礎十分薄弱的國家一躍成為科技大國,成功實現我國科技實力一次次歷史性跨越。在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的當下,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對於在全社會形成崇尚創新、尊重人才、熱愛科學的濃厚氛圍,進一步激發科技進步動力與謀求人民幸福生活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弘揚科學家精神,把激勵創新擺在首位。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在科學研究的專業領域,創新往往從質疑開始,不盲信不盲從。在桂建芳院士的研究中,如果按照國外學者的觀點,很可能走進研究的“死胡同”。但他和團隊通過大膽假設、小心求証,跑遍祖國的大江大湖,累計採集了5000多條鯽魚樣本,系統研究了銀鯽的遺傳基礎和生殖機制,首次揭示了銀鯽獨特的多重生殖方式,找到了品種改良的方法,實現了科學研究的重大突破。

弘揚科學家精神,把造福人民作為關鍵。研究要落在實處,也就是要聚焦國計民生。桂建芳院士的研究,看上去只是一條小小的鯽魚,實際上他的發現和研究成果,為系統精准開展銀鯽的優良品種培育奠定了理論基礎,推出的新品種更實現了產量大幅提升,讓老百姓從“吃得上”到進一步“吃得好”,為“菜籃子”穩產保供作出貢獻。回望歷史,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胸懷“國之大者”,聚焦民生大計,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發揮專業所長服務國家、造福民生,讓寶貴的精神和傳統得以積澱和傳承。

弘揚科學家精神,錘煉求真務實的作風。科技創新絕非一朝一夕之功,背后往往要付出許多不為人知的艱辛,重大研究成果的獲得,往往需要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幾代人的接續奮斗。一代代科技工作者將求真務實作為畢生追求,在科研中反復錘煉務實嚴謹的學風作風。廣大科研工作者堅定“板凳甘坐十年冷”的決心,堅守“十年磨一劍”的恆心,心無旁騖、潛心科研,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態度專注於科研事業,讓各專業領域的點滴涓流,匯聚成科技強國的浩瀚海洋。

(責編:王子鋒、王珂園)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