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雲南文山州開展跨省區黨建聯建——

黨群齊心,接邊區域氣象新

2024年03月21日08:07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新聞網

“垃圾能清運出去,村子裡干淨多了。”近日,看著日漸干淨整潔的村庄,雲南省文山州富寧縣谷拉鄉上中村的村民喜上眉梢。但在以前,由於村子距谷拉鄉集鎮較遠,村裡生活垃圾清運難、成本高,一度成為村民的煩心事。在了解群眾訴求后,谷拉鄉結合該村實際,與廣西百色市右江區泮水鄉建立“谷泮”跨區域黨建聯建平台,促成上中村與泮水鄉百維村的垃圾清運合作,每周固定清運,就近解決上中村生活垃圾清運難題。這正是文山州開展跨省區黨建聯建帶來的好處之一。

文山州富寧縣、廣南縣14個鄉鎮與廣西百色市右江區、靖西市、西林縣、田林縣、那坡縣5縣(市、區)17個鄉鎮毗鄰,跨省接邊區域山水相連、民風相近、人緣相親。為打破地域界限、建制束縛和行政壁壘,近些年來,文山州以黨組織聯建共建為抓手,通過跨區域建立聯合黨組織,共享公共資源、共解矛盾糾紛、共辦文化活動,形成齊心共治促發展的良好局面。

按照“共謀發展、取長補短、區域聯建、資源共享”的思路,由接邊縣牽頭,組織接壤面廣、生活緊密的鄉鎮簽訂跨區域黨組織聯建合作協議,先后建立5個跨區域鄉鎮聯合黨工委和16個跨區域聯合黨總支,由接邊鄉鎮、村黨組織書記輪流擔任“輪值書記”,採取“月協商、季會診、年盤點”等形式,共同研究推進接邊地區基層治理工作,破解毗鄰村寨資源共享、矛盾糾紛化解、社會治安等難題,促進交界地區和諧穩定。

“以前,村民的小孩到縣裡、鎮裡上學都比較遠,非常不方便。現在能就近到西林縣上學,享受一樣的政策,是一件實實在在的好事。”廣南縣壩美鎮洛裡村那力村小組黨支部書記黃友才說。針對兩地因行政管理主體不同導致溝通成本高的難題,廣南縣與西林縣依托黨建聯建建立公共資源共享平台,幫助兩地交界區域中小學生實現就近就讀,共享“兩免一補”等政策,解決了接邊區域1000余名學生上學遠的難題﹔建立醫療衛生合作協調機制,讓接邊區域群眾實現就近就醫、費用就近報銷,幫助1萬余名群眾解決看病難題。

在富寧縣剝隘鎮甲村和右江區陽圩鎮大羅村交界處,兩村土地糾紛、山林矛盾由來已久,雙方通過跨區域黨建聯建,組織雙邊人員定期會商、協調處置,成功化解3起矛盾糾紛、穩控7起歷史遺留糾紛,兩地群眾享受到黨建聯建的豐碩成果。

如何讓接邊區域更多民生問題得到長效解決?文山州廣南縣、富寧縣還充分發揮跨區域黨建聯建的作用,在接邊區域積極探索推行“區域聯動、網格化管理”工作機制,將接邊區域劃分為9個毗鄰大網格、37個小網格,建立健全“村黨組織—網格員—黨員”組織架構,實行“雙網格長”制度,成立接邊地區糾紛聯合調解委員會,由雙邊網格長、黨員中心戶共同開展治理工作,把邊界地區的人、地、事、物納入區域網格管理,在“格”中實現矛盾共同調解、防范共同推進,“一張網”兜住接邊群眾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聯動雙邊公安、司法、林業、國土等力量,探索“黨建+網格+就近出警執法”模式,形成“左右聯通、網格融通”處置圈,推動防范化解交界區域風險隱患,接邊矛盾糾紛調處率達90%以上。

山同脈、水同源、語同音、民同俗。接邊地區還依托開展跨區域黨建聯建的優勢,充分利用區域內歷史文化、民族風情、人文景觀等現有資源,組織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宣傳、文藝演出和體育活動,推動雙邊文化交融交織,鑄牢接邊區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凝聚起接邊地區黨員群眾參與基層治理的強大合力。

“每年的‘三月三’、端午等節日,我們都要一起過。今年我們辦,明年他們辦,這種方式我們要一直延續下去。”廣南縣楊柳井鄉阿用村黨總支書記宋永星說。聯合黨組織通過整合現有資源,按照“聚焦一個目標、配強一個堡壘、搭建一片陣地、培養一支文化隊伍、開展一系列文化活動、形成一個交流機制”的方式,保護和傳承優秀傳統民族民間鄉土文化,豐富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積極構建跨省聯建文化交流實踐體系,共組織群眾開展壯族“三月三”等交流活動200場次,有效拉近黨群關系,增強基層黨組織在黨員群眾中的威信。(本報通訊員 陶炳祿 馮明翠)

(責編:王子鋒、宋美琪)
相關專題
· 黨的建設數據庫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