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最高人民法院黨組
2024年02月01日09:51 來源:《求是》2024/03
在雲南臨滄的佤族村寨裡,一首歌傳唱著:“共產黨光輝照邊疆,山笑水笑人歡樂。社會主義好哎……”這首歌見証了佤族人民的生活變遷,也傳頌著一位佤山法治的守護者——鮑衛忠。這位雲南省臨滄市滄源佤族自治縣人民法院原黨組成員、執行局局長,45載的風雨歲月砥礪他熾熱的報國情懷,24年的法院工作生涯鑄就他無悔的法治信仰,7萬公裡的執法之路見証他執著的為民初心,被當地群眾親切地稱為佤山法治“老黃牛”。2021年10月21日,鮑衛忠在工作崗位上突發疾病,經搶救無效於10月23日不幸去世。2022年9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最高人民法院追授鮑衛忠“全國模范法官”稱號。2023年12月,中共中央宣傳部追授鮑衛忠“時代楷模”稱號。
“共產黨光輝照邊疆”——他是許黨報國的傳承人
鮑衛忠出生在有著“班洪抗英保家園、班老回歸祖國跟黨走”光榮歷史的滄源縣,聽著“阿佤人民唱新歌”成長,從小心裡就種下了聽黨話、跟黨走的種子,對黨和人民的忠誠和熱愛熔鑄在他的血脈裡。他1997年進入法院工作,報到的第一天就鄭重承諾:“我出身邊疆少數民族家庭,是黨和人民給了我這個佤族孩子報效祖國的機會,這個恩情我將用一生來報答,我將干好本職工作,無愧於黨、無愧於人民、無愧於心。”他用一生不停歇的腳步,踐行諾言堅守初心,生動展現了“黨的光輝照邊疆、邊疆人民心向黨”的時代圖景。
在法院工作的24年,鮑衛忠堅持扎根邊疆基層一線,耐心細致、兢兢業業提供司法服務、開展執法辦案,把黨的溫暖和公平正義送到邊疆民族同胞的心坎上,把對黨忠誠落實到每一次執法辦案中。2021年8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給滄源佤族自治縣邊境村老支書們的回信,在滄源縣干部群眾中引發熱烈反響。在學習總書記回信的研討會上,鮑衛忠講道:“我們要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傳達到村村寨寨,不斷提升為人民服務的本領,充分發揮職能作用,為阿佤山建設提供強有力的司法保障。”隨后,他和同事到班洪鄉邊境村與老支書們商議推進訴源治理工作,進一步探索多元化解決糾紛的方法和途徑。2022年國慶節之后,班洪鄉挂起“老支書調解室”的牌子,此時鮑衛忠已經去世1年。他像那棵抗英紀念碑旁的老榕樹,根植祖國大地,茂密的枝葉伸向藍天,以法治的力量守護著一方熱土和人民。
鮑衛忠牢記人民利益高於一切,關鍵時刻沖得上去、危難關頭豁得出來。1997年,21歲的鮑衛忠還在滄源縣單甲鄉農經站工作。當年雨季,連日的暴雨沖斷了道路,鮑衛忠帶領群眾前往一線搶修,可塌方路面位於陡峭的山腰間。一邊是萬丈懸崖,一邊是危峰兀立,山上還不時有落石滾下,誰上前去實地勘探?鮑衛忠當仁不讓,卷起衣袖褲腿,抄起鋤頭就往前走。身邊的群眾一把拉住他:“上不得,踩塌了掉下去就死定了。”還有幾名村民搶著去:“我們經常爬山,比你熟悉路。”爭執中,鮑衛忠大喝一聲:“誰都別跟我爭!”看到一向溫和的鮑衛忠急了,大家安靜下來,默默看著他一步步試探性地向塌方路段挪去,最終確認了路面受損情況,帶領大家很快制定出了搶修方案。鮑衛忠就是這樣的人,始終秉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勇於擔當、善於作為,把安全留給百姓,把危險留給自己。
2003年,鮑衛忠作為法院干警下派鄉鎮挂職,駐村開展生態村、文明村、小康村“三村”建設工作。駐村3年時間裡,他帶領村干部排除重重困難,完成所在村200余戶村民的舊房改造工作,讓全村老少900多人住上了新房﹔修通5條進出村公路,解決了群眾“出行難”、“運輸難”問題。他深知邊民富、邊疆穩的意義,脫貧攻堅期間主動報名駐村,為鄉村發展和群眾致富出謀劃策。他帶領貧困戶種植的澳洲堅果現已果實累累,他看望過的老阿媽一直惦記著這個憨厚的年輕人……
山映黨心,水擁黨恩,赤誠初心怎麼鑄?鮑衛忠用一生給出了答案,他說:“為黨工作是一生追求,為人民服務是一生方向。”他把一生獻給了黨的司法事業。老支書說,鮑衛忠的為民情懷飽含著他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值得阿佤人民紀念他。
“團結緊,向前進”——他是案結事了的法治航行手
滄源縣人口不多,少數民族佔大多數,且居住分散,案件所涉執行案款數額一般都不大,但就是這幾百塊、幾千塊錢,卻直接關系民族群眾的利益,決不能有半點馬虎和懈怠。滄源境內99%以上都是山區,抬頭所見都是連綿群山,腳下所踏大多是崎嶇小路,百余公裡路程往往要跑一整天。執行工作性質特殊,作為當地執行工作的領頭雁、團隊的主心骨,鮑衛忠的心一邊牽著百姓生活,一邊牽著法律公正,把能動司法和善意文明的執行理念融入執行工作的全過程各環節,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化解了650件“釘子案”、“骨頭案”。
圖為2021年8月3日,鮑衛忠(右二)在雲南省滄源佤族自治縣勐省鎮處理案件。 最高人民法院新聞局供圖
他用心“磨案子”,做一名有力度的法官。“走著、聽著、看著、寫著”,這是鮑衛忠執行辦案的八字“秘訣”。為了一個標的5000元的案件,他先后6次、累計行程400多公裡到現場調解,隻為促成案結事了人和。他相信,隻要調解做到位,沒有解不了的糾紛,沒有打不開的心結。2021年8月,一個消失已久的被執行人突然有了消息,鮑衛忠冒雨驅車5個小時,終於找到被執行人藏匿的簡易房。看到執行干警,被執行人從最初的躲閃轉為強硬,氣氛一時劍拔弩張。原以為鮑衛忠會直接採取強制措施,沒承想他卻再次對被執行人做起了思想工作:“咱們都是佤族兄弟,有什麼困難和我說,法律必須遵守,但辦法我們可以一起想!”現場氣氛漸漸緩和了下來,被執行人主動說起了家裡的難處,誠懇地表示會盡快想辦法把錢還上。鮑衛忠正是以這種“就是頭拱地也要把人民的事辦好”的決心,磨掉了一件件要案難案,把案件的執行變成了一場場鮮活生動的法治課,把司法的溫暖傳遞給每一個人。
他用力“踐使命”,做一名有速度的法官。在全國法院為期3年的“基本解決執行難”攻堅戰中,鮑衛忠帶著執行局全體人員列清單、做排查,僅僅用時3個月就化解了積壓多年的41件“骨頭案”,執行到位案款總額300余萬元。他嚴格落實執行信息化、規范化建設要求,積極推動構建執行難綜合治理工作格局,大力創新司法拍賣模式,實現100%網拍,財產查控變現效率明顯提高。在這1095個日夜裡,鮑衛忠熬白了頭發,熬紅了眼睛,身患疾病也顧不得休息,但他認為這一切都值得。
他用情“解難題”,做一名有溫度的法官。去被執行人家裡,隻要距離不遠,鮑衛忠都不穿制服、不開警車。“為何不亮明身份?大張旗鼓有何不好?”年輕干警不理解。鮑衛忠說:“老百姓看到警車會議論,對被執行人影響不太好,而且容易使他們產生抵觸情緒,不利於將來工作開展。”面對急需用錢看病的執行申請人,他自掏腰包,瞞著同事們悄悄為無力還款的被執行人墊付了8840元執行款,直到其他干警接到被執行人再次打來的還款電話,鮑衛忠的“秘密”才被大家發現。看到被執行人因養殖的土雞找不到銷路而焦慮發愁,他當場掏錢買下3隻土雞,還主動當起推銷員,養雞場、活雞、雞蛋,幾乎每天都會在他的微信朋友圈“刷屏”,他也因此被人調侃為“最跨界”的執行法官。
阿佤山遠、瀾滄水長,執行之路怎麼走?鮑衛忠用一生給出了答案,他說:“邁出去的是腳步,帶回來的是民心。山不過來,我就過去。”路的盡頭,是百姓的心頭。鮑衛忠走遍了滄源大地的千山萬水,訪遍了阿佤村寨的千家萬戶,把遵法守法的種子播撒在阿佤大地。
“架起幸福橋”——他是佤山百姓的貼心人
阿佤山是世界上最大的竹子——巨龍竹的原產地和主要分布地。像巨龍竹扎根阿佤山一樣,鮑衛忠扎根在邊疆民族群眾之中,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眾,拳拳愛民心緊緊貼近人民。
滄源縣群山延綿,早出晚歸、披星戴月是法官們的工作常態。鮑衛忠把老百姓的事當作自己的事,下鄉到群眾家,他會參與火塘邊的聚會,讓普法宣講融入這“永不熄滅的火塘”,用地道的鄉音、親切的問候、耐心的勸解,將專業的法言法語變成握手言和的歡聲笑語。他始終把百姓需求放在心尖上,他的妻子說:“他就是這樣一個人,來了電話一定接,看到信息一定回,當事人隨時可以找到他。”他的辦公櫃子上貼滿了便利貼,其中一張醒目地寫著“司法救助,急!”那是他與人民群眾心連心的綠色通道。他先后為61位特困執行人申請到90.97萬元司法救助,每一分錢都帶著法治的溫度、執行的柔情。
圖為2018年8月30日,雲南省滄源佤族自治縣人民法院執行干警在鮑衛忠(右一)帶領下,開展執行工作專項宣傳活動。 最高人民法院新聞局供圖
鮑衛忠經常說:“我們辦理的不僅是案子,更是邊疆的穩定、民族的團結。”有一起發生在傣族村民小組和佤族村民艾嘎之間長達8年的土地糾紛,被執行人艾嘎拒不履行法院判決,案件的執行一波三折。鮑衛忠第一次去艾嘎家就吃了閉門羹,第二次,艾嘎更是喊來了10多個佤族親朋好友,把鮑衛忠一行團團圍住。危急關頭,鮑衛忠毫不畏懼地沖到艾嘎面前,用佤語怒吼道:“難道你忘了我們佤族世代相傳的族訓嗎?各族人民一家親,九老九代不丟伴!請大家相信法院,這個案子我們一定會公平公正地處理!”人群漸漸散去,可鮑衛忠還是連艾嘎家門都沒能進去。第三次是佤族新年——新米節,鮑衛忠一早就帶著自釀水酒、一袋新米和一束稻穗叩響了艾嘎家的大門,一見艾嘎便含笑喊道:“兄弟,我們來跟你過年了,祝你年年大豐收!”邊說邊按照佤族的過年風俗把金黃的稻穗挂到了門上,把新米拿到了廚房,接著和艾嘎拉起了家常。鮑衛忠的真心實意打動了艾嘎,艾嘎緊鎖的眉頭漸漸鬆開,這起長達8年的糾紛得以圓滿化解。鮑衛忠就是用這種“人心換人心”的方式,彌合了一道道糾紛產生的裂痕,架起了一座座民族團結的連心橋。
一方山水養一方人,一方百姓怎麼護?鮑衛忠用一生給出了答案,他說:“要成為一個對人民有利的人,為黨和人民的事業鞠躬盡瘁。”人民利益無小事,對群眾小事的處理中見黨性、見原則、見人格。有人說鮑衛忠“每辦一個案件,都會多一個親戚和朋友”。他被當地群眾稱為好“普艾”(兄弟),他的葬禮那天秋雨綿綿,很多當事人從四面八方趕來送他最后一程。
“壯志震山河”——他是清正廉潔的公正執法人
滄源境內嶺脈綿亙、植被茂密,賦予了滄源“山青、水綠、竹翠、景美”的“生態名片”,縱橫交錯的山嶺間涌出甘甜泉水,恩澤阿佤世代人民。泉的兒女,心中常懷對泉的感恩和依戀,心性品行上更顯泉的清澈與高潔。鮑衛忠涵養了一身浩然正氣。在法院工作24年,擔任執行局局長6年,他始終公正無私、敢於較真碰硬,給自己和親友定下“不准為案件打招呼、不准接受送禮、不准打聽案情”的“三不准”要求。面對說情打招呼,他剛正不阿、嚴詞拒絕﹔面對當事人的誤解,他從不抱怨,用實實在在的公平正義作出最好的回答﹔面對不實舉報,他行正端直、無愧於心,積極配合調查核實,無半點委屈……群眾稱他為正義“鮑公”,這是對他由衷的贊許和肯定。
他的清廉也感染著身邊的人。現任滄源縣法院副院長的俸俊玲,時常回憶起自己當書記員時跟師傅鮑衛忠在大樹底下啃包子的往事。當時,鮑衛忠一行三人到村裡調解,中午原、被告都懇切地留他們在家裡吃飯。可鮑衛忠的態度溫和且堅定,帶頭走出當事人家,坐在大樹底下給大家分自己買的包子,吃完還不忘叮囑俸俊玲:“我們有規定,不能接受執法對象吃請,哪怕原、被告都不介意,我們也要自覺遵守。”自此,不接受執法對象吃請的紀律意識在俸俊玲心裡留下深深烙印。同事李紅英回想起鮑衛忠處事的種種細節,滿是感慨:“有一年,一對老夫婦為感謝鮑局長,把一袋新鮮核桃往他手裡一塞就轉身走了,他有事耽擱沒能追上老人家,沒想到當天下午他又專程趕往老人家裡留下買核桃的錢。”“很多時候,我們隻知道‘廉潔’的理念,但應該怎樣做,鮑局長給我們做出了示范。”在鮑衛忠的帶領下,滄源縣法院執行局自2015年以來辦理的800多件執行案件中,無一起關系案、人情案、金錢案。
鐵漢也柔情。生活中的鮑衛忠是個有情有義的人,常常給人如泉水潺潺般溫和的感覺。他是孝順的好兒子,10多年為癱瘓在床的父親喂飯、按摩、擦洗身子。他還是多情的好丈夫,為愛人錄制了吉他彈唱個人專輯,補上了遲到10年的婚紗照。他更是慈愛的父親,一路小跑去接放學的雙胞胎兒子,來不及擦干淨鞋子上的泥土,就笑著遞給他們出差時買的竹蜻蜓。他在筆記本上記下了孩子們想看的科幻電影名字,曾許下陪孩子們長大、與妻子白頭偕老的諾言……正是因為他這樣用心生活,才能夠對身邊的人、對群眾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產生深刻的情感共鳴,才能把群眾的需求時刻放在心上,把為民情懷深深根植在心裡。
山堅如磐,水柔帶剛,公平正義怎麼守?鮑衛忠用一生給出了答案,他說:“我們辦的不只是案子,更是很多人的人生。”他用一生的堅守詮釋執法的剛正不阿,捍衛法官的原則底線,鑄就守望相助、天下同心的人間大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偉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偉大。隻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奮斗精神,腳踏實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獲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創造不平凡的成就。”這也是鮑衛忠的真實寫照。佤山之巔,山高不辭細壤,故能造就橫斷山脈的奇峻秀美﹔瀾滄江畔,長流不棄涓溪,故能成就瀾滄水系的波瀾壯闊﹔中華大地,無數個“鮑衛忠”不辭辛勞,在平凡崗位上以擔當奉獻的實際行動,唱響了新時代的人民幸福歌。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