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邊疆草原黨旗紅

——內蒙古科右前旗滿族屯滿族鄉創新邊疆黨建工作尋跡

2024年01月30日08:07    來源:農民日報

冬日時節,驅車行駛在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科爾沁右翼前旗滿族屯滿族鄉的公路上,遼闊的原野在記者眼前鋪展開來,一處處嘎查村被平坦的道路串聯起來。牧民家門前懸挂的五星紅旗在風中飄揚,為雪原點綴了一抹抹醒目的紅色。

滿族屯滿族鄉位於大興安嶺南麓,總面積4318平方公裡,邊境線長約32公裡。地廣人稀、牧民居住分散的現實情況,為邊疆地區黨建工作帶來了挑戰。為了在遼闊草原上打通黨員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裡”,近年來,滿族屯滿族鄉突出邊疆黨建賦能,探索“守望草原巡防隊”、黨群服務中心邊境服務站等特色實踐,助力邊疆穩固、邊境和諧、邊民幸福。

筑牢“紅色防線”

守護邊疆安寧

黃昏時分,在科右前旗中蒙邊界,夕陽的余暉洒在“守望草原巡防隊”隊長包海青和隊員們的臉上,大家收拾好巡邏裝備,結束了一天的邊境巡邏工作。“巡防隊員不僅會騎馬,對周邊環境非常熟悉,而且蒙漢雙語兼通,方便與當地牧民群眾交流。”包海青介紹道。

為了守護邊疆安寧,科右前旗近年開始探索“黨建+邊境治理”模式,深化抵邊地區軍警民聯建共建,凝聚邊境地區黨員干部群眾守邊固邊的工作合力。在此背景下,滿族屯滿族鄉“守望草原巡防隊”於2021年成立,目前這支隊伍共有255人,主要由嘎查(社區)“兩委”、黨員等組成。

隊長包海青是一名退伍軍人,也是一名老黨員。他曾在邊防部隊服役,在得知巡防隊成立時,便義無反顧報了名。平日,包海青主要帶領隊員們輔助邊境派出所開展邊境巡邏、治安防控、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法律政策宣講等群防群治和輔助性警務活動。

前不久,滿族屯滿族鄉邊境派出所工作人員接到報警,稱白音烏拉嘎查牧民車德格吉日呼家有1隻羊羔被路過的車輛碾壓致死,肇事司機駕車逃逸。派出所立刻通知“守望草原巡防隊”,包海青當即帶領巡防隊的隊員們迅速集結、全力排查,僅用了2個小時就成功地協助派出所民警鎖定嫌疑車輛並抓獲了嫌疑人,為牧民挽回經濟損失700余元。如今談起這件事,車德格吉日呼還激動不已,“多虧包隊長和他的隊員們了,這些羊羔可是我們牧民的命根子呀。”

在黨員干部帶領下,巡防隊的足跡筑成紅色防線,守護著邊疆安寧。據介紹,“守望草原巡防隊”成立以來,共開展巡邏踏查2900余公裡,累計為派出所提供轄區社情信息千余條、案件線索130余條,協助破獲刑事案件3起、查處治安案件69起,累計參與救助遇險人員230余人次,找回走失牲畜530余頭(隻),為牧民群眾挽回經濟損失220余萬元。

建設便民陣地

拉近黨群距離

一大早,滿族屯滿族鄉三岔嘎查的徐春梅啟動汽車,前往該鄉黨群服務中心邊境服務站辦理農機年檢年審業務。從牧點開車抵達邊境服務站到辦理完業務后返回家中,徐春梅全程共用時40分鐘左右。“以前去鄉裡辦業務,去一趟就得4個多小時,有時一趟辦不好,還要跑兩三趟。現在有啥事,在邊境服務站一次就辦好,太方便了。”回想以往,徐春梅感慨地說道。

三岔嘎查距滿族屯滿族鄉政府所在地有120多公裡,而到邊境線的直線距離約為14公裡。為解決因地域跨度大、牧民居住分散導致的辦事不便難題,科右前旗自2023年起探索構建抵邊鄉“黨群服務中心+邊境服務站+便民服務點+43個黨員中心戶”的“三點一片”服務體系,推動減少群眾跑腿次數,把政策咨詢、困難幫扶、醫療健康等服務送到各個牧點。

2023年6月,滿族屯滿族鄉黨群服務中心邊境服務站正式開始運行,白音德力格爾成為第一個來邊境服務站辦事的群眾。白音德力格爾是烏蘭敖都嘎查的一位“90后”牧民,2022年他計劃在自己家的牧點建設養殖設施,但由於家裡勞動力不足、牧業生產繁忙,他難以抽身來到90多公裡外的鄉政府辦理審批手續,導致牧點急需的養殖設施遲遲無法建起來。得知邊境服務站開始運行后,白音德力格爾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很快就辦理完了全部審批手續,家裡的養殖設施不久后便建成並順利運行起來。“從我家到邊境服務站,開車一個來回隻需要10幾分鐘,既省時間又省路費,解決了不少難題。”白音德力格爾說。

邊境服務站不僅為牧民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也在草原上架起了一座座黨群“連心橋”。與邊境服務站建立同步,科右前旗推行“嘎查村黨組織+黨員中心戶(紅色堡壘戶)”運行機制,在滿族屯滿族鄉打造黨員中心戶43戶、守邊“紅色堡壘戶”6戶,每戶聯系15-20戶牧民,提供一對一幫辦代辦服務。

據了解,2023年以來,滿族屯滿族鄉黨群服務中心邊境服務站共聯系農牧民群眾600余次,化解矛盾糾紛18件,解決實際問題148件。“通過構建黨群服務中心、邊境服務站、便民服務點等,黨員干部可以帶頭為邊境群眾提供社會保險、醫療衛生、養老服務、公共教育、勞動就業、殘疾人服務等與他們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服務,讓邊境群眾辦事更方便。”滿族屯滿族鄉黨委副書記包艷芳介紹。

挖掘“草原味道”

引領牧民致富

每年6月,在滿族屯滿族鄉特門嘎查周邊,都能看到漫山遍野競相綻放的韭菜花。粉紫色的花朵迎風搖曳之際,也是白春亮和姐妹們一年中最忙碌的時刻之一。

白春亮是特門嘎查的一名黨員干部,她大學畢業后回到家鄉,在村委會負責婦聯等方面工作。2020年,擔任特門嘎查婦聯主席的白春亮在參與就業創業技能培訓的過程中,開始尋找帶動身邊牧民群眾、婦女同胞共同創業致富的方法。

“草原上的野韭菜花很多,牧民們每年會採摘下來腌制韭菜花醬。能不能利用韭菜花等本地資源發展產業帶動牧民增收?”白春亮開始琢磨。

2020年5月20日,白春亮與4名返鄉女大學生共同創建了特門塔拉農副產品專業合作社,她們免費向牧民發放野生韭菜籽、辣椒秧、果樹苗等,在豐收時統一收購,加工制作出味道鮮美的韭菜花醬、辣椒醬、果干、罐頭等特色產品。在顧客的好評與口口相傳下,合作社加工的產品遠銷全國各大城市。

如今,白春亮通過訂單種植、吸納就業、入社合作、聯鎮聯村、代銷產品、電商銷售等模式,帶動當地農牧戶共同參與生產經營。據介紹,合作社近三年平均年經營收入40萬元,入社成員55戶,輻射帶動300戶,戶均年增收3000元。

產業興旺是邊境村振興發展的源泉動力。近年來,科右前旗結合當地條件、資源優勢等發展特色產業,深化拓展“黨組織+合作社+牧民”“黨組織+鄉土人才”等黨建載體,建立特門塔拉農副產品專業合作社、鑫祥圓養殖專業合作社等,在黨員干部引領下發展壯大特色產業,促進農牧民增收。

記者走進科右前旗草地羊生產加工基地的生產車間內,看見工人們正在對切割好的羊排肉、羊腿肉、羊肉卷等產品進行分裝、稱重、裝箱。“我們基地生產的羊肉通過‘線上+線下’銷售渠道,已經出現在北京、南京、呼和浩特、長春等城市市民的餐桌上,讓科右前旗的‘味道’飄出了草原。”鑫祥圓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科右前旗草地羊生產加工基地負責人王國祥介紹道。

生產車間外,剛拿到售羊款的滿族屯滿族鄉特門嘎查養殖戶萬海風臉上洋溢著喜悅。“我剛賣了100多隻綿羊,按照訂單養殖協議,每公斤的賣出價格比市場價能多2塊錢。收入多了,賣羊的難題也一並解決了。”萬海風告訴記者。據了解,在各嘎查黨組織的引領帶動下,鑫祥圓養殖專業合作社通過訂單牧業、吸納就業、養殖合作等模式帶動周邊農牧戶參與生產經營,對合作的農牧戶以每隻羊高於市場價80元的價格進行收購,人均年增收2000余元。

邊境美,邊民富,邊疆安。黨建引領下,一幅幸福、和諧的畫卷正在祖國北疆的邊境線上徐徐鋪展,為廣闊草原增添了一抹嶄新色彩。(於艦勐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劉雲)

(責編:王子鋒、王珂園)
相關專題
· 黨的建設數據庫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