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 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何林 陳朝暉

2024年01月03日14:08    來源:2024年第1期《黨建》雜志

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一代代科技工作者投身科學救國、科研報國、科教興國、科技強國偉大事業,艱苦奮斗、不懈努力,實現了中國科技實力一次次的歷史性跨越,也孕育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質的科學家精神,成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時代新征程,科學家精神必將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聚強大精神力量。

勇攀科學高峰的生動實踐

在黨的堅強領導下,新中國的科技事業快速發展。新中國成立一個月后,1949年11月就成立了中國科學院。1956年1月,毛澤東同志提出:“我國人民應該有一個遠大的規劃,要在幾十年內,努力改變我國在經濟上和科學文化上的落后狀況,迅速達到世界上的先進水平。”其后10年,我國建立了學科齊全的科學研究體系、工業技術體系、國防科技體系、地方科技體系。廣大科技工作者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開辟了中國科技事業的嶄新局面。

改革開放使我國科學技術發展迎來了新的春天。1978年,黨中央召開全國科學大會,鄧小平同志在大會上作出“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的重要論斷。1995年,黨中央、國務院召開全國科學技術大會,江澤民同志發表重要講話,號召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2006年,黨中央、國務院再次召開全國科學技術大會,胡錦濤同志發表重要講話,部署實施《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動員全黨全社會為建設創新型國家而努力奮斗。在此期間,廣大科技工作者為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國家興盛富強勇毅前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中國要強,中國人民生活要好,必須有強大科技”。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堅持黨對科技事業的全面領導,深化對創新發展規律、科技管理規律、人才成長規律的認識,不斷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我國科技實力正在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邁向系統能力提升。廣大科技工作者在許多關鍵核心技術上實現新突破,科技創新取得了新的歷史性成就。

偉大的事業產生偉大的精神。在我國科技事業不斷發展壯大的過程中,在一代代科技工作者勇攀高峰的接續奮斗中,科學家精神孕育而生,其內涵不斷豐富發展。2019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要求大力弘揚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求實精神,淡泊名利、潛心研究的奉獻精神,集智攻關、團結協作的協同精神,甘為人梯、獎掖后學的育人精神。

豐富深刻的精神內涵

新中國成立以來,在黨中央的高度重視與統一領導下,廣大科技工作者以干事創業的使命感、責任感與緊迫感,破解發展難題,勇攀科技高峰,取得了一大批標志性重大成果,也賦予科學家精神更加豐富的時代內涵: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

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是科學家精神的鮮明底色。科學沒有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深厚的愛國情懷,是對我國科技工作者第一位的要求。愛國是科學家的精神之源、使命之本。1949年底,朱光亞在其牽頭起草的《給留美同學的一封公開信》中寫道:“同學們,聽吧!祖國在向我們召喚,四萬萬五千萬的父老兄弟在向我們召喚,五千年的光輝在向我們召喚!回去吧!讓我們回去把我們的血汗洒在祖國的土地上……”享譽世界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常說,“科學研究是沒有國界的,但科學家是有祖國的,不愛國,就喪失了做人的基本准則,就不能成為科學家”。“報國為民”,始終是我國科技工作者不變的奮斗底色。

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是科學家精神的核心要義。創新始終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的不竭動力,始終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我國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著力攻克關鍵核心技術,破解創新發展難題,在重大科技領域不斷取得突破。著名數學家吳文俊一生都專注於數學前沿研究,不斷挑戰未知領域,突破創新,從拓扑學到數學機械化,從純數學研究到數學的應用,讓世界重新認識了中國數學。“中國天眼”奠基人南仁東,22年扎根深山,矢志不渝鑄造大國重器,帶領團隊在創新的征途上披荊斬棘,終獲成功,建造出世界最大最靈敏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天眼”,讓中國在射電觀測領域擁有了世界領先的重大科研利器。科學充滿未知,探索永無止境。我國科技工作者投身建設世界科技強國,不斷譜寫創新發展新篇章。

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求實精神是科學家精神的本質要求。求真務實是一代代科技工作者畢其一生的矢志追求,務實嚴謹的學風是科研有所成就的前提。錢學森在我國“兩彈一星”工程上作出的貢獻不可估量。他對於科學的態度一向非常嚴謹,面對學術問題,一直保持實事求是的態度,始終堅持“學術面前,人人平等”。醫學家林巧稚高度重視人體的復雜性和個體的特殊性,強調看病不是修理機器,“不能隻憑數字報告下結論、開處方”。廣大科技工作者把熱愛科學、探求真理作為畢生追求,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敢於質疑,認真求証,體現了嚴謹治學的精神品質。

淡泊名利、潛心研究的奉獻精神是科學家精神的崇高境界。許多重大研究成果需要歷經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艱苦奮斗。科技工作者在祖國的召喚下,心無旁騖、潛心科研,以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的態度專注於自己的科研事業。許多科學家都有著“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深厚情懷,是“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的民族英雄。在“兩彈一星”的事業裡,有太多人的奉獻和犧牲。1955年,錢學森沖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國,完成他一生踐行的信念:“我作為一名中國的科技工作者,活著的目的就是為人民服務。”鄧稼先在1958年接受研制核彈重任后,便在公眾視野中消失了,直到1986年臨終前,他的身份和重大貢獻才被披露。廣大科技工作者以“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定力、“數十年磨一劍”的毅力,在推動科技進步與謀求人民幸福的道路上奮勇前行。

集智攻關、團結協作的協同精神是科學家精神的重要特征。科學研究越來越鮮明地體現出綜合、系統、集成的特征。尤其是科研成果的重大應用,都是多領域、多學科、多部門相互聯系、相互交叉、相互支撐的結果。因此,科學家要有寬廣的視野,能夠看到其他領域與自己研究領域的內在聯系﹔要有寬闊的胸懷,能夠誠心誠意地與他人相互配合,為實現共同的目標而奮斗。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來自全國26個部委、20多個省區市、1000多家單位的科技人員團結協作、攻堅克難,使得我國“兩彈一星”事業取得歷史性突破。許多重大科技成果都是眾多科研機構、高校與企業合作攻關的結果。沒有協同精神,這些項目的成功是不可想象的。科技工作者集智攻關、團結協作的精神品格,奏響了萬眾一心、科研報國的時代樂章。

甘為人梯、獎掖后學的育人精神是科技事業興旺發達的人才保障。科學研究需要薪火相傳。科學家的成就不僅體現在科研成果上,也體現在對年輕人的培養上。計算機漢字激光照排技術創始人王選非常重視對年輕人的培養。他曾說:今后衡量我貢獻大小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發現了多少年輕才俊,並強調要把年輕人推到最前沿的需求刺激的風口浪尖上,讓其充分發揮才干,在重大項目上擔當重任。地球物理學家黃大年在人才培養上,注重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採取一對一、點對點的個性化培養模式。他率領的科研團隊取得的成果填補了多項國內空白,部分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期待著學生的進步、欣喜於學生的超越,體現了科學家心有大我、教書育人的高尚情懷。

為建設科技強國凝聚磅礡力量

科學成就離不開精神支撐。科學家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新時代新征程,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要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

科技工作者最大的科研動力來自對國家、民族懷有真摯的情感,來自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想國家之所想,急國家之所急,服務國家發展大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一代又一代科學家心系祖國和人民,不畏艱難,無私奉獻,為科學技術進步、人民生活改善、中華民族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新時代更需要繼承發揚以國家民族命運為己任的愛國主義精神,更需要繼續發揚以愛國主義為底色的科學家精神。”廣大科技工作者要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底色的科學家精神,響應黨的號召,聽從祖國召喚,保持深厚的家國情懷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堅定理想,無私奉獻,為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重要作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科學技術解決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強創新這個第一動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廣大科技工作者要把握大勢、搶佔先機,直面問題、迎難而上,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引領科技發展方向,肩負起歷史賦予的重任,勇做新時代科技創新的排頭兵。”廣大科技工作者要牢固樹立創新科技、服務國家、造福人民的思想,肩負起歷史責任,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把科技成果應用在實現國家現代化的偉大事業中,不斷開辟新領域,解決新問題,敢為人先,追求真理,攻堅克難,集智攻關,深化科技協同創新,勇攀科技高峰。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培育創新文化,弘揚科學家精神,涵養優良學風,營造創新氛圍”。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要在全社會形成尊重知識、崇尚創新、尊重人才、熱愛科學、獻身科學的濃厚氛圍,進一步鼓舞和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爭做重大科研成果的創造者、建設科技強國的奉獻者、崇高思想品格的踐行者、良好社會風尚的引領者。這是黨和國家對廣大科技工作者的殷切期望,也是時代賦予的神聖使命。廣大科技工作者要腳踏實地、埋頭苦干、自強不息、踔厲奮發,讓科學家精神綻放出新的時代光芒!

(作者單位: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

(責編:王子鋒、王珂園)
相關專題
· 黨的建設數據庫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