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

伍建民 任曉剛

2023年11月29日08:09    來源:經濟日報

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宏闊實踐中,不斷豐富發展的習近平經濟思想,引領“中國號”巨輪乘風破浪、行穩致遠。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的特征更加明顯,我國發展面臨新的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這一重要論斷明確了立足新發展階段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選擇。如何理解和把握並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是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一個重大課題。

高質量發展在現代化建設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我國已經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國家發展戰略高度,充分認識、准確把握、科學謀劃高質量發展,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具有重大意義。

高質量發展是轉方式優結構換動力的關鍵抓手。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大幅躍升,2022年國內生產總值達121萬億元,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同時也要看到,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然突出,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人口老齡化加劇、資源環境約束增大,這些都要求必須堅持高質量發展,打造高質量、高效益、多樣化的供給體系,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經濟發展是一個螺旋式上升的過程,既有量的積累又有質的提升,這就要求必須把發展質量問題擺在更為突出的位置。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統籌兼顧發展質量與發展效益、發展成本與收益分配,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高質量發展是育新機開新局的戰略選擇。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們在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等方面,迎來新機遇新動力。同時,當今世界正在經歷新一輪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世界經濟增長動能不足,貧富分化日益嚴重,地區沖突此起彼伏,網絡安全、重大傳染性疾病、氣候變化等非傳統安全問題凸顯,全球面臨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問題突出,迫切需要推動建設新型國際關系、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可以更好地營造良好條件,為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育新機、開新局。

實現高質量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於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要發揮人力資源優勢,實現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要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破解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差距問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要夯實物質文明基礎和激發精神文明建設動力,實現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要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這些都必須堅持高質量發展。

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這為我們進一步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從理念層面回答高質量發展的動力、路徑等重大問題﹔從理論層面解決發展動力問題、發展不平衡問題、人與自然和諧問題、發展內外聯動問題、社會公平正義問題。創新發展理念明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要求遵循經濟發展規律、科技發展規律,通過不斷創新提高生產力水平﹔協調發展理念明確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同步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推進行業、產業、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實現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綠色發展理念明確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要求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在遵循自然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實現高質量發展﹔開放發展理念明確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堅持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主動參與、推動引領經濟全球化進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高發展內外聯動性﹔共享發展理念明確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要在發展中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因此,必須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

推動高質量發展,就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在暢通國內大循環中,推進土地、資本、勞動力、技術、知識、數據等重要生產要素市場化改革,建立統一開放的資源市場、標准體系、准入制度,優化創新生態、科技生態、系統生態,促進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增強聯動力度、協同力度、互動力度,這將有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在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中,推動信息、資金、產品、服務在國內國際間流動循環,促進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等各環節高質量、高標准、高層次發展,建設強大而有韌性的國民經濟循環體系,進而吸引更多資源要素,切實增強國內大循環的可靠性,有利於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重要保障。

推動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創新。著力加大科技創新力度,科學合理布局科技創新,凝聚創新資源和創新力量,調動創新積極性,不斷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才能為實現高質量發展營造有利條件,為生產力發展開辟新的途徑。要建立健全人才引進、培養機制,打造科技人才引力場,釋放科技創新潛力,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創新動力。要更加主動地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共同推進基礎研究、應用研究,並積極參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框架下的全球知識產權治理,同世界各國攜手打造開放、公平、公正、非歧視的科技發展環境,促進我國與其他國家在科技創新領域優勢互補、互惠共享。

聚焦重點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全面深化改革,努力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才能為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提供重要體制機制保障。新時代新征程,需重點在以下幾個方面發力。

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黨的二十大報告將“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作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戰略部署,提出“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建設高標准市場體系”。市場是最稀缺的資源,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構建新發展格局、建設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內在要求。要充分激發我國超大規模市場潛力,就要聚集國內外資源要素,努力實現市場准入暢通、開放有序、競爭充分、秩序規范,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鼓勵和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壯大﹔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與信用體系建設,打造高標准市場體系,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和稅制結構改革,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堅實支撐。

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強調,推進產業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建設具有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我們要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健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下大力氣攻克關鍵核心技術,提升我國工業化科技含量與綜合質量。既要鞏固傳統產業領先地位,又要加快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推動數字經濟與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全面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加快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同時要深刻把握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特征,堅持創新驅動發展,不斷提升我國產業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中的位置,更好服務高質量發展和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這是因為除了要實現自身發展,廣大鄉村還肩負著支撐國家發展全局的戰略使命。為此,需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城鄉要素流動,加快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加快補齊農業現代化短板。要深入開展鄉村振興科技支撐行動,加大高端智能農機裝備研發支持力度,推動農業現代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進農業與旅游、教育、文化、健康養老等產業深度融合,拓展農業產業鏈、促進農產品精深加工﹔推動數字技術在農業生產經營中的應用,積極探索農業新業態,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促進區域協調發展。貫徹落實協調發展理念,促進充分、平衡、包容發展,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也是正確處理增長和分配、效率和公平辯証關系的基礎,還是扎實推動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徑。推動協調發展是一項系統性、戰略性、長期性任務,需要經濟社會各個方面共同參與、各類資源要素協同配合。要推動公共服務均等化,不斷提高對教育、就業、社會保障、醫療衛生、養老、住房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實現區域、城鄉、行業協調平衡包容發展,推進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聚焦重點產業、數字經濟、高新技術、創新合作、基礎投資、人才培養、能源資源、金融服務等重點領域,積極搭建戰略對接平台,加強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對接,形成相互促進、互動循環的發展態勢。

積極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我國具有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以國內大循環吸引全球資源要素,有利於增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聯動效應,不斷提升貿易投資合作質量和水平。要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准等制度型開放,鞏固我國貨物貿易優勢,積極融入服務貿易全球分工,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加快建設貿易強國。進一步改善營商環境,提高貿易和投資便利化程度,構建更高標准、更高質量的自貿區網絡,不斷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維護多元穩定的國際經濟格局和經貿關系,培育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新優勢,努力提升在全球治理體系中的話語權。推動國際科技創新和產業協作,統籌全球創新資源,推進國際創新合作相關項目,推動建設國際創新資源開放合作平台,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深度嵌入全球科技創新鏈,更加主動地融入全球創新網絡。

(作者均系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責編:王子鋒、王珂園)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