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高質量發展的時代要求和歷史任務

張培麗

2023年10月31日08:19    來源:光明日報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並強調“沒有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高質量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順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需要科學揭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邏輯,明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時代要求和歷史任務。

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是我國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和形成新安全格局的必然要求

經濟高質量發展是解決新發展階段社會主要矛盾的必然選擇。進入新發展階段,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是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集中表現為產業結構升級相對滯后於居民消費結構升級產生的供求錯位。這就需要以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為導向,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實現更高水平的供求動態平衡。為此,一是要加大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滿足居民的個性化、創意化、品質化、品牌化需求﹔二是要加快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滿足居民快速增長的文化、健康、養老、育幼、體育、旅游等服務消費需要﹔三是要不斷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滿足居民對信息消費、網絡消費、智能消費等新型消費的需求﹔四是要推進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滿足居民對生態產品和服務的消費需求。總之,經濟高質量發展,就是能夠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

經濟高質量發展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具體實踐。理念是行動的先導,一定的發展實踐都是由一定的發展理念引領的。新發展理念要求我國經濟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一是強調創新發展,推動經濟發展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實現新舊動能轉換﹔二是追求協調發展,推動經濟發展從不平衡發展戰略轉向平衡發展戰略,確保14億多人口整體邁進現代化社會﹔三是堅持綠色發展,推動經濟發展從工業文明轉向生態文明,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四是堅持開放發展,推動經濟發展從主要是要素流動型開放拓展到規則、規制、管理、標准等制度型開放,構建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五是實現共享發展,推動經濟發展更加注重效率與公平的統一,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因此,經濟高質量發展,就是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發展。

經濟高質量發展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途徑。新發展格局是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的戰略性布局,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第一,構建新發展格局,關鍵在於經濟循環的暢通,這就需要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高標准市場體系,完善市場機制和規范市場秩序,形成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第二,構建新發展格局,最根本的是要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通過科技創新突破產業瓶頸,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打通經濟循環過程中出現的堵點、斷點,把發展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第三,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雄厚支撐是我國的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這就需要以擴大內需為戰略基點,不斷鞏固和增強這一優勢,形成國內大循環的有力支撐和對全球要素資源的強大吸引力。第四,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必然選擇是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以國際循環提升國內大循環的效率和水平,推動我國產業轉型升級,增強我國企業國際競爭力。

經濟高質量發展是形成新安全格局的重要保障。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形成新安全格局,必須依靠經濟高質量發展。首先,安全成為人民追求美好生活越來越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隻有堅定不移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不斷增強我國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和綜合國力,才能確保我國的科技安全、糧食安全、能源安全、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等重大經濟安全。其次,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是維護我國制度安全的基本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主要優勢,就是能夠創造出比資本主義國家更好更快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既要創造比資本主義更高的效率,又要更有效地維護社會公平,更好實現效率與公平相兼顧、相促進、相統一。”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能夠為國家安全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最后,發展中的問題隻有在發展中解決,我國在經濟發展進程中積累的各種風險,隻有在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中才能加以有效防范和化解。為此,必須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發展是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堅持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定力。有了高質量發展,才有高水平安全,才能實現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動。

推進高質量發展是我們黨從國內外歷史發展經驗中總結提煉出來的規律性認識,具有歷史發展的必然性

我國在歷史上曾經創造了農業經濟的輝煌,GDP總量與世界各國相比遙遙領先,位居世界第一,但由於沒有推進工業革命,實現農業經濟向工業經濟的轉型,導致經濟“大而不強”。這是因為,工業經濟相對於農業經濟是質量更高的經濟形態,能夠創造出比農業經濟更高的經濟效率。馬克思指出,“機器的採用,化學在工業和農業中的應用,輪船的行駛,鐵路的通行,電報的使用,整個整個大陸的開墾,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術從地下呼喚出來的大量人口——過去哪一個世紀料想到在社會勞動裡蘊藏有這樣的生產力呢?”在這種情況下,“大而不強”的農業經濟必然被工業列強侵略和瓜分,使我國從1840年陷入“百年屈辱”,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落后境地。汲取歷史教訓,隻有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才能在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狂風暴雨、驚濤駭浪中,增強生存力、競爭力、發展力、持續力,確保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不被遲滯甚至中斷。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幾千年來人類積累的一切理性知識和實踐知識依然是人類創造性前進的重要基礎”。因此,我們也需要借鑒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階段經濟體的發展經驗。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數據,從1960年到2008年,世界上先后有101個經濟體進入中等收入發展階段,但最終隻有13個經濟體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階段進入發達國家行列。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在中等收入階段徘徊不前的根本原因,就是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產業結構升級受阻,沒有構建起現代化的產業體系和經濟體系。我國開啟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新征程,首先面臨的就是跨過中等收入階段的嚴峻挑戰,而且14億多人口的發展中大國整體邁入現代化社會,實現共同富裕,遇到的艱難險阻必定前所未有,這就需要堅持把創新置於現代化建設全局的核心地位,走出一條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的現代化道路,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和經濟體系,為中國式現代化打下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

建設數字經濟強國,加速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今時代,數字技術、數字經濟是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先機,是新一輪國際競爭重點領域,我們一定要抓住先機、搶佔未來發展制高點”。數字技術快速發展推動的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使數字經濟成為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后的新經濟形態。加快發展數字經濟,必須加速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時代特征。數字經濟形態替代工業經濟形態是不可逆轉的時代大趨勢,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成為我國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緊迫任務。我國數字經濟近年來雖然得到快速發展,我國也已成為世界第二數字經濟大國,但與世界數字經濟強國相比仍存在大而不強、快而不優的問題。根據中國信通院發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發達國家數字經濟規模佔GDP的比重平均為55.7%,美國、德國、英國等數字經濟強國均超過了65%,我國僅為39.8%。2022年我國數字經濟佔比增長到41.5%,但仍低於其他數字經濟強國。因此,黨的二十大報告在“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一章中要求,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從而在數字經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構筑新動力新優勢。

數字產業化的根基是數字技術創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近年來,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加速創新,日益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數字經濟發展速度之快、輻射范圍之廣、影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驅動力是數字技術創新,而我國的數字技術特別是關鍵核心數字技術仍受制於人,存在巨大安全隱患。這就需要發揮我國的制度優勢、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海量數據優勢和廣闊應用場景優勢,加大研發力度,特別是加強基礎研究,深化科研體制改革,推進科學和工程領域實現重大突破,打贏數字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為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提供強大數字技術保障。

產業數字化要求傳統產業加快數字化轉型。數字經濟的發展,使我國形成了農業經濟、工業經濟和數字經濟並存的經濟結構。因此,我國的現代化不僅需要推進農業經濟向工業經濟轉型實現工業化,更須同時推進傳統農業經濟和工業經濟的數字化轉型,實現新型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這對經濟高質量發展提出更高要求:數字經濟是能夠促進效率和公平更加統一的經濟形態,因而農業經濟和工業經濟的數字化轉型,將有力提升傳統產業的國際競爭力,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發揮數字技術對經濟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數字經濟具有高創新性、強滲透性、廣覆蓋性,不僅是新的經濟增長點,而且是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支點,可以有效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成為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引擎。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責編:王子鋒、王珂園)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