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賀林平
2023年10月10日08:0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最近,廣東省農科院的廖永林干勁十足,他是搞特色作物病虫害綜合防治的專家,剛剛獲評正高級農藝師。
參加工作13年,廖永林把大量時間用在了農技推廣幫扶上,而留在院裡搞科研、寫論文的時間就少了。“要是擺在一起數論文、比引用,評正高不知道啥時候了。多虧院裡推動落實職稱崗位改革的系列措施,讓我下鄉的勁頭更足了。”他說。
廖永林口中的“職稱崗位改革”,是廣東省農科院在省鄉村振興戰略引導下,將駐點基層工作經歷等納入中高職稱評聘條件的“硬招”。“通過在制度層面賦予相應權重,讓長期扎根一線、干出實績的人才選得出、評得上。”廣東省農科院有關負責人說。
2023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聽取廣東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匯報時強調,“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人才高地建設,形成高端科創人才聚集效應。”
廣東因人才集聚而興,人才如何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能成事?近年來,廣東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從嚴從實開展破“四唯”專項治理,引導用人主體從以“帽”取人轉向以績擇人,為高標准高站位推進粵港澳大灣區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設和新時代人才強省建設提供了堅實保障。
破舊立新,用科學標准評價人才
7月中下旬,粵北一些生態茶園內,茶樹紛紛出現“焦頂”現象。茶農以為是旱死的,一時束手無策。心急如焚之際,他們想起了省農村科技特派員廖永林。
“不是旱死的,而是遭了虫。”廖永林來到地頭,揪出了罪魁禍首灰茶尺蠖,“這是一種暴食性害虫,茶樹的老葉、新梢、嫩皮就是被它們啃光的。”廖永林制定了一套綠色、高效、安全的防控措施,還給茶農做了指導培訓。
這次下村廖永林特意多待了幾天,解決了村民很多問題。“院裡制定完善的評聘辦法,將從事基礎研究的和推廣應用的分開評,標准側重點不一樣。”他說,對長期扎根生產實踐一線的科研人員來說,跑田間地頭更加沒有后顧之憂了。
“通過制度保障,引導農業科研人員下沉一線,圍繞生產實踐共性問題和老百姓急難愁盼難題,扎實開展農業科技服務。”廣東省科技廳黨組書記龔國平表示,各派出單位要制定以任務完成情況、服務成效和服務對象滿意度為導向的考核評價體系,確保廣大農村科技特派員輕裝上陣。
廣東省人社廳印發實施《廣東省深化技工院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健全覆蓋各級各類技工院校教師的職稱制度,提出“切實改變唯論文、唯學歷傾向”,不再將論文作為技工院校生產實習課指導教師職稱評審的限制性條件。
在方案出台前,不少院校已經在探索破局。2017年,周楚杰中專畢業后進入廣東省機械技師學院學習,在數控銑床方向刻苦鑽研,最終成功登上2022世界技能大賽特別賽數控銑項目的最高領獎台。如今,沒上過大學的周楚杰,依靠過硬的專業技能,已經成為廣東省機械技師學院最年輕的教師。
廣東梳理機構評估、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有關人才政策事項383項,廢止或失效13項﹔組織高校、科研院所、醫院、企業等排查人才信息8000多條。在此基礎上,廣東堅持全覆蓋和抓重點並舉,建立完善新的標准體系,全面完成27個職稱系列改革,出台各系列和專業類別60個職稱評價標准,形成不同行業的具體評審標准,開展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新業態職稱評價。
在對下級政府和有關部門人才工作的政績考核上,廣東也逐步構建針對不同區域的差別化績效評價體系。
下放權限,讓用人單位自主評聘人才
自2004年工作至今,華南農業大學農學院教師劉永柱一直從事水稻遺傳育種領域的工作,長期扎根農業生產一線,開展優質稻新品種示范推廣及技術指導,累計推廣優質高產抗病水稻、超級稻品種1000多萬畝。他被聘為廣東省農村科技特派員、企業科技特派員、農技服務“輕騎兵”。
但是,由於缺乏重大科研項目和科研論文支撐,僅憑農業推廣的成績,他一直難以邁過教授職稱的門檻。
推動人才評價改革,要選聘一批真正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專家。華南農業大學在職稱評定中創新設置“推廣型教授”,將社會服務工作、科技推廣業績、涉農科技成果轉化等作為“推廣型教授”職稱評定的條件,為劉永柱這樣扎根基層生產一線的專業技術人才開辟了一條職業發展的新路。
在該校“農技推廣服務管理平台”上,教師們可根據社會服務工作量核算方法,自主錄入工作量並通過審核登記。“申報正高職稱者,近5年年均社會服務工作量應達150個以上,並要求主持一定的推廣項目和推廣獎項,產出知識產權、合同轉化等業績成果。”華南農業大學人事處工作人員介紹,學校出台的《獎勵性績效工資實施辦法(試行)》也將社會服務工作量與績效工資挂鉤。
社會服務工作成為“推廣型教授”的“敲門磚”,有效激勵了廣大教師結合自身專業知識投身一線,包括劉永柱在內,華南農業大學4名教師順利通過了2022年度“推廣型教授”的職稱評審。
設置“推廣型教授”的經驗,得益於廣東堅持向用人主體授權,推動職稱評審權下放,充分發揮用人單位人才評價主體作用的改革思路。秉持“誰使用,誰評價”的原則,廣東建立職稱評審“兩目錄、一清單”制度,向300多個社會組織、行業協會下放職稱評審權﹔推動向珠海、中山等下放一批專業副高級職稱評審權﹔為華為、騰訊、比亞迪等龍頭企業構建集招生、培訓、評價、就業、提升於一體的“產教評”技能培訓生態鏈,首批63條“產教評”技能培訓生態鏈,吸引3170家生態企業、432家院校參與。
目前,廣東省人社廳已向高水平技師學院下放正高級、副高級、中級和初級職稱評審權限,向國家重點以上技工院校下放中級、初級職稱評審權限,支持企業自主開展技能人才評價,備案企業可直接認定職工各職業技能等級﹔深圳市率先實行國內外同行專家主審制,授權華為、騰訊、比亞迪等91家企業開展技能人才自主評價,累計超過10萬人次﹔東莞探索開展技師和高級技師自主評價工作,開發認定117個職業技能培訓評價的“東莞標准”。
搭台張榜,用實干實績聚集人才
“我們每年從學生中海選,經過理論考試和實操選拔層層篩選,最終選出參加世界技能大賽的選手。”廣東省機械技師學院正高級講師、高級技師張振說。2008年以來,他一直負責學校技能大賽選手的選拔、訓練、參賽,多次擔任世賽項目教練組組長,培養出11位世賽金牌選手。
廣東從“制造業起家”到“制造業當家”,技能人才發揮著重要作用。技師學院是高技能人才培養的主力軍,廣東已基本建成全國規模最大的技工教育體系,全省148所技工院校,在校生65萬人。在2022年世界技能大賽特別賽上,11名技能小將摘得7金1銀1銅2優勝。
在廣東,越來越多的重大平台和賽道被搭建起來,許多項目供高層次人才“揭榜挂帥”。廣東圍繞資源環境、未來計算、數理交叉等前沿基礎研究領域,聚焦綠色低碳、高端裝備制造、數字經濟等產業發展主戰場,由平台單位會同用人單位,開展自下而上的項目需求征集榜單﹔廣泛發動揭榜,鼓勵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和個人,跨地區、跨單位組成產學研合作團隊聯合揭榜。
聚焦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成效,一大批奮戰在一線的人才涌現出來。通過主動協同港澳加快推動大灣區人才共引共育、流動共享,深圳的高端人才集聚效應尤為明顯。目前,全市人才總量突破677萬人、高層次人才超2.4萬人、留學回國人員超20萬人。在近期發布的2022年中國城市人才吸引力榜單上,深圳綜合排名第三,人才吸引力持續提升。
《 人民日報 》( 2023年10月10日 19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