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黑龍江省綏化市慶安縣同發村黨總支書記孔慶范——

事事帶頭干 時時走在前(新時代·面孔)

本報記者 張藝開

2023年08月04日07:5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烈日炎炎,熱浪翻滾。走進黑龍江省綏化市慶安縣同發村,綠樹掩映的涼亭廣場上,三五村民正在閑聊。村委會一旁的空地上,橫七豎八地擺放著數十組太陽能路燈,村黨總支書記孔慶范帶著幾名村民拉電線、擰螺絲,正忙著組裝。

從2008年孔慶范當選同發村黨總支書記到現在,已經15年了。眼前的同發村,路通渠暢,自來水入戶率、道路硬化率、房屋磚瓦化率均達100%,村集體經濟積累近1700萬元,村民人均年收入23320元,是遠近聞名的富裕村。而曾經的同發村,人居環境堪憂,干群關系緊張,是負債上百萬元的“空殼村”,人均收入處於全縣末位。

由亂轉治,從貧到富,變化從1995年說起,那年,27歲的孔慶范當選為村委會主任。看著村中心的小土路“車不能過、人不好走”,孔慶范心裡犯愁,這成了他上任后想解決的第一道難題。

“大家擰成一股繩,干活都有勁兒”

孔慶范雖是同發村人,但從小跟著父母在縣城長大,剛回到村裡時還略顯青澀。“各家各戶,明天起往路面拉沙石,我們修新路!”孔慶范通過高音喇叭,稍有點結巴地向大家發起動員。那時,各村庄的大小工程,一般需要村民參與建設。

干勁十足的孔慶范,被當頭潑了盆冷水。第二天,幾名村民竟把沙石堆在村委會門前。孔慶范推不開門,就一邊翻窗出屋,一邊大聲呵止。

村民們把多年累積的不滿統統宣泄出來:“沒見村干部拉過沙石、干過雜活,憑啥總讓我們平頭百姓干?”

“那就能在村委會門前倒沙子?”孔慶范愣了一下,強裝鎮定,心裡卻覺得人家說得在理。

村子要想有凝聚力,村干部必須以身作則。孔慶范連夜召集村民代表大會,語氣堅定:“明天起,我帶頭拉沙石,所有在座的村屯干部也一樣,沒有例外!同時,號召我們的所有黨員也帶起頭來!”

起初,街上隻有黨員和干部拉著車。慢慢地,干部身后的群眾越跟越多,“大家擰成一股繩,干活都有勁兒。兩天多時間,就鋪好了3000多米的沙石路。”

那之后,干部、黨員帶頭干,在同發村成為一條“鐵律”。

見雨天孩子們過河難,常常被迫停課,孔慶范便背著兩米多長的水泥管,帶著黨員們蹚水修橋。“那幾個月,干部天天來,群眾輪班上。”如今,橋下刻的幾個大字成為村庄團結奮進的注腳——“干群連心橋”﹔見村裡有區域供電不穩,村民摸黑多年,孔慶范籌集一些資金,在哈爾濱的批發市場裡走了五六天,貨比三家買足物料。1996年春節,二三十戶村民第一次亮亮堂堂過了一個年﹔見村路時常積水,百姓出行不便,孔慶范發動黨員干部利用空閑時間“見縫插針”地干,花了近兩年時間,把全村5個自然屯的路渠修了個遍。

村裡的變化,大家看在眼裡、暖在心裡,孔慶范越發得到村民的支持。

“要講公平、堅持原則,干部才能服眾”

人心齊,干勁足,還得腰包鼓。村子還沒富起來,孔慶范心裡一年比一年著急,壓力一年比一年大。

“河套邊,山坡上,有很多私墾私佔的耕地,這些都是之前村集體弄丟的資產。”看著村子賬本上120多萬元的外債,孔慶范籌劃再三,召集干部和村民開會,決定清收地塊,規范資源發包。

有些人坐不住了,晚上拎著東西敲開孔慶范的家門,但不久,又原封不動地拎了出來。

1997年早春的一個多月裡,孔慶范白天背著饅頭、拿著米繩、記著筆記,在田塊裡一走就是一整天。晚上到家后,他一邊整理草圖,一邊為一撥撥來訪的鄉親做思想工作。

“老孔,你收地,大家認。但,你能一碗水端平嗎?”村民意有所指,孔慶范心裡有數。

沒過兩天,拎著一壺老酒、一飯盒熏醬菜,孔慶范和妻子走進岳父家。一落座,孔慶范開門見山:“爸,咱家是咋做的,老百姓都看在眼裡……”

話沒說完,老爺子落了淚,他家的6個子女條件都不太好。山上的近30畝地,雖然佔得不合理,但自己苦心經營多年,成了家裡一大塊收入來源。

“有我在,您的晚年盡管放心。”在孔慶范的承諾和勸說下,老爺子點了頭,當晚就在清收協議上簽了字。

在孔慶范的帶動下,全村僅用了20多天時間,就清理出3000多畝不合理承包耕地。重新競價發包之后,這些耕地每年都可以為村集體增收30多萬元。

“要講公平、堅持原則,干部才能服眾。”孔慶范直言,但凡偏袒了誰家,就毀了來之不易的團結。

“不少人說老孔摳門、認死理兒,但我們就喜歡他這點,他算的是集體增收的大賬。”同發村村民徐東生說。

孔慶范精打細算,不僅開源增收,還節流降本。他發現農戶購買化肥價格偏高,就想方設法查到廠商電話,三次登門談條件,終於簽下合同,從源頭“團購”肥料,為六七十戶農民每年每戶省下化肥支出5000元左右。

種樹栽花、鋪路修燈……為了省錢,村裡的大小工程,在孔慶范的帶動下,干部、黨員都習慣了自己動手。

2000年,世紀之交,同發村還清了全部外債。

“村干部得敢闖敢試,帶著村民蹚新路”

輕裝上陣后,如何讓村子更上一層樓?孔慶范打起了產業富民的“新算盤”。

荒山閑置多年,各種植被野蠻生長。在孔慶范看來,這是座沒被利用好的“金山”。孔慶范騎上摩托車,跑了幾趟縣林業局,爭取來樹苗,再組織黨員群眾以勞務入股方式建設村級林場。

黨員帶頭,村民幫忙,在全村上百人的接續努力下,80萬株樹苗綠了4700多畝荒山荒坡。樟鬆、落葉鬆、楊樹……“據專家估算,林場的優質林木總價值達1000萬元以上,成為同發村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銀行’。”孔慶范介紹,三四年后,就能為全村村民分紅。

相較於林木經濟,林下經濟見效更快,孔慶范帶領大家將其提上議程。去年,山林間養的2000多隻雞,單隻最高能賣到120元,為村民增收10多萬元。

不隻這些,孔慶范發現一家一戶的種植模式不利於規模化作業和政策申報,他便帶頭創建農機合作社,帶動67戶村民平均年增收1.2萬元。本村土地少,孔慶范帶著4名黨員“探路”,到建三江地區承包土地,423戶村民看到后,隨即在建三江地區開展規模化種植,年收入超30萬元的農戶達150多戶……

“村干部得敢闖敢試,帶著村民蹚新路。”孔慶范總結經驗。

今年,村集體採購了140箱蜜蜂。“再有一個月就可以採蜜了,每個蜂箱可採30斤,要貼上我們村自己的‘同發香’品牌。”參加了今年的全國村黨組織書記和村委會主任視頻培訓班后,孔慶范學到了“電商經濟”新模式,“下個月,咱村的電商基地就投入使用了,我也准備出鏡做主播。”據他估計,這些蜂蜜可帶動全村增收13萬元左右。

“鄉風文明,出發點是讓老百姓省心又滿意”

隨著村民腰包鼓起來,孔慶范也意識到:鄉風文明,內外兼修,鄉親們才能真正過上好日子。

借兩台車接送娘家人,搭四個棚子支起酒席,三年前,孔慶范就這樣在自家小院裡辦完了兒子的婚禮,簡朴溫馨。

村民們辦事擺酒,怎樣才能既照顧到情緒、又不造成攀比浪費?孔慶范在村中反復調研,結合村民需求和實際,提出了“三用二免一簡”:三用,是利用廣場、自家庭院、村委會空禮堂辦酒宴﹔二免,是在村民家辦紅白喜事時,村裡免費提供餐具桌椅樂器等用具,並設定桌數的上限,村紅白理事會成員全程免費操辦﹔一簡,就是白事簡辦。一如既往,孔慶范帶頭實施新規則。

去年,村民徐樹意的兒子徐洪新結婚,本想在縣城擺十幾桌酒席,最后選擇在自家房前屋后設席。“村裡的老干部和長輩們紛紛出面,幫忙操辦。省了錢,也沒丟面子。”徐洪新說。

“鄉風文明,出發點是讓老百姓省心又滿意。”近三年來,孔慶范帶領村黨總支成員調動老干部、老黨員、老教師、老宗親等新鄉賢的積極性,編制簡單易懂的村規民約,先后組建村務監督委員會、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村民議事會和禁賭禁毒會,還修起孝賢文化一條街,彩繪牆面圖文並茂,評出了320戶星級文明戶、共產黨員示范戶等模范家庭。

每年春節前后,同發村陸續召開三場大會,場場座無虛席——

村民代表大會上,把黨和國家的相關政策講清楚﹔茶敘會上,在外經商的優秀村民代表上台分享成功經驗﹔返鄉學子會上,黨總支講優勢談條件,動員本村大學生回村發展。

在村裡干了一輩子,有什麼感受?

“實實在在為老百姓干一件好事,他們就會用十足的真心對你。”孔慶范回憶起10多年前的那個畫面,兒子查出先天性造血功能障礙,從哈爾濱看病回村后,炕頭前圍滿了老老少少的村民——“不行去北京看看,我家親戚能提供住宿。”“我知道個偏方,要不要試試?”“老孔,你有啥困難就說,咱能幫點是點。”……

“自己過去做得對不對?今后要怎麼干?”孔慶范頓了頓,聲音有些哽咽,“在那一刻,我心裡全都有數了。” 

(張鑫宇參與採寫)

《 人民日報 》( 2023年08月04日 11 版)

(責編:王子鋒、王珂園)
相關專題
· 黨的建設數據庫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