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讓古村“新”起來“活”起來

天津武清區李大人庄村以黨建引領鄉村振興觀察

2023年07月25日09:11    來源:農民日報

走進一座有著300年歷史的古民居,門上“村史館”牌匾下斑駁的青磚木門訴說著歷史的厚重﹔掀開屋內灶台上的鐵鍋,觸碰竹編鍋蓋的瞬間讓人仿佛穿越到“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裡煙”的鄉村﹔品著村裡餐食,抬頭欣賞著堂屋裡的楹聯,游客市民劉先生不禁感嘆,在李大人庄村,歷史文化浸透了這個古村的每一個角落。

李大人庄村位於天津市武清區河北屯鎮,漫步村中,雅致的民宿內咖啡飄香,民居牆面上的立體畫生趣盎然。滿是老物件的村史館喚醒“舊時光”,VR智慧黨建平台、光影黨建牆等一系列科技元素點燃“新希望”。古村煥新顏,離不開李大人庄村堅持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機制的創新舉措。通過資源整合,深度挖掘村史文化,村裡發展了精准種植、觀光旅游、採摘民宿、陶藝書畫等多元產業,走出了一條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新路子,正成為天津鄉村振興的一張靚麗名片。

黨建強音奏響發展新韻律

“過去,村庄以傳統農業種植和零散養殖為主,基礎設施薄弱,人居環境較差,群眾收入較低,2017年被認定為天津市第二輪困難幫扶村。”李大人庄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張姜男對記者說。為了尋出路、尋發展,村“兩委”到先進村學習經驗,征求村民建議,同時挖掘村中歷史人文資源,將閑置土地、房屋等資源進行整合,以黨建為引領,以規劃為基礎,進行人居環境整治,集中精力發展文化旅游產業,建成佔地412畝、擁有130個標准科技種植大棚的現代農業產業園,種植西紅柿、草莓、黃瓜等。

村裡採用“黨支部+經濟合作社+農戶”的生產經營管理模式,種植西紅柿、草莓、黃瓜等果蔬。村“兩委”抓住產業園用工需求,對全村和周邊村的剩余勞動力進行集中技能培訓,並與產業園達成了本村村民優先務工的合作共識,直接帶動200余人入園就業。

2019年,李大人庄村入選天津市文化旅游村創建村庄、武清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示范村。這背后,離不開黨建的引領,離不開基層黨組織這一堅強的戰斗堡壘,離不開黨員先鋒模范帶頭作用的發揮。

漫步李大人庄村,不僅可以感受古村落的歷史文化底蘊,也會被這裡的廉潔文化氛圍深深吸引。走進黨建服務中心,面前屏幕上的VR智慧黨建平台成為關注焦點。黨建大數據、黨規黨章、科技黨建、黨建活動等模塊一目了然。在智慧平台上,村“兩委”可在線上實時公布村務、政務、黨建情況,讓群眾知道“該知道”和“想知道”的信息,滿足村民對村務信息的知曉需求,可隨時對村“兩委”工作情況提出個人意見及建議,推動“互聯網+社區”向農村延伸,提高村級綜合服務信息化水平。同時,智慧平台通過VR、雲計算等虛擬技術,將黨的歷次重要會議精神、歷史重大事件實現實景再現,並能隨時隨地參觀學習全國各大紅色展館。這種身臨其境的智慧黨建VR數字空間體驗改變了傳統的學習方式,很好地創新了思想政治教育形式。

“黨員群眾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那就不愁解決不了問題。”張姜男感觸頗深。黨建引領基層發展,歸根結底是基層黨組織帶動全局,引領發展方向。在李大人庄村人居環境美化工程中,黨員骨干率先開始清理自家房前屋后的雜物,並積極走訪入戶,重點對有抵觸情緒的村民家裡情況進行了解、做思想工作,“一對一”幫助解決實際問題。漸漸地,村民由“旁觀者”變成了“參與者”,進而成為“推動者”和“維護者”。

環境變好了,產業發展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回流”,在村裡建起田宿、民宿。“我是2021年5月回村的,圍繞著村中200年的古樹,我們建起了民宿。”村中民宿負責人韓建朔以前在天津市區從事旅游行業,后來看到家鄉發展決心回村創業。“我們村的民宿分為三個區域,親子主題、中式庭院主題和都市簡約主題,共計18間客房。每逢節假日客房都爆滿,比如今年五一期間我們就接待了百余人次。”韓建朔說。

文化鑄魂演繹文旅四重奏

李大人庄村不僅在黨建引領下發展了農業產業和鄉村農旅,還建設了集藝術、展覽、體驗、研學、親子等功能於一體的“文化倉”,奏響石、書、陶、畫四重“協奏曲”。該村是有著六七百年歷史的古村落,現在正以沉浸式鄉村農文旅體驗,結交京津冀各路新朋友。

穿過一段村路,村內的一處門樓裡是陶藝館。一個偏僻村庄何來陶藝?這是李大人庄村鄉村振興的又一點子。村裡將舊廠房變身陶藝體驗中心,以陶興藝弘揚鄉村優秀傳統文化,為村庄注入新的生機活力。每逢周末和節假日,前來體驗陶藝制作的游客絡繹不絕,孩子們將天馬行空的想法注入一個個陶藝作品中,在學習傳統文化的同時,也為村庄增添無盡活力。奇石分館中,有各類奇石、隕石、恐龍蛋化石等,整個院內各類奇石共計150噸,也吸引不少兒童和老年游客駐足。

依托村裡曾出過的清廉為官的李大人和書畫名家等元素,村庄還瞄准文化體驗、研學教育等方向,陸續建設了國學館、風物館、書院、大美親子等項目,吸引各界人士經常來此開展交流學習活動。“文墨通博雅,丹青筑未來。”在村內書院中懸挂著最近開展筆會的宣傳橫幅。這裡展示著京津冀地區名家的丹青墨寶,也成為村內孩子們暑期最愛去的地方。“這幅畫是中國近現代重彩藝術名家王揮春先生開筆的,我們視為珍寶展示在村裡。我們還經常邀請書畫名家來村裡,除了傳統書畫,還探索燒制瓷板畫等藝術創作。”劉秀娟是村裡“文化倉”的負責人,他們將奇石、書畫和陶藝結合,為村裡匯集了各類文化“儲備”。

文化是鄉村振興的靈魂。多年來,天津市武清區著力做好農文旅融合大文章,深挖地域特色文化資源,做好地域文化的保護傳承和利用,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游、休閑農業,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深度融合,打造了李大人庄文化旅游村等一批集農民安居、都市農業、農產品展銷、休閑娛樂、康養度假於一體的京津冀鄉村振興典范。

文旅產業的發展,給村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很多村民通過在餐館做服務員、在陶藝館做接待人員等方式,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出租房屋的村民每年既能獲得租金收益,也能獲得企業營收分紅。“採摘、民宿、陶藝館等這些項目不僅為李大人庄村帶來了財富和活力,同時也給村民提供了超300個就業崗位。目前,村集體收入從3年前的接近於零提升到55萬元,人均收入達3.4萬元。”張姜男介紹說。(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林單丹)

(責編:王珂園、宋美琪)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