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趙繼斌:帶領“三無村”蹚出“蝶變路”

2023年07月05日09:13    來源:農民日報

人口五六百人,土地700余畝,無資源優勢、無區位優勢、無集體收入……在2007年以前,山東省昌樂縣五圖街道庵上湖村,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的“三無村”。

2007年12月,庵上湖村黨支部書記趙繼斌推動成立了華安瓜菜專業合作社,統一調整土地,種植優質瓜菜,開展品牌運營……自此,庵上湖村走上了一條以“村社一體化”為特點的蝶變升級之路。

如今的庵上湖,已是村美業興、遠近聞名:現代農業、鄉村旅游、教育培訓等多業態融合發展,2022年村裡總營業收入超過3600萬元,村民年人均收入突破3.5萬元﹔“全國文明村”“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中國美麗休閑鄉村”等榮譽紛至沓來。

“這都多虧了趙繼斌這個帶頭人,多虧了他帶出的這幾屆好班子。”6月29日傍晚,迎著夏日晚風,走出白牆青瓦、鏤空窗格的民居,走進綠樹掩映、清水環繞的公園,村民劉本全發出由衷感嘆。

治村為基,共富為要,這是趙繼斌擔任村黨支部書記20多年最深的感觸。

2001年,當過兵、經過商的趙繼斌上任伊始,就先找准了“強班子、帶隊伍”這個治村之“匙”。面對村集體資產為零、干群矛盾突出、黨員老齡化等一系列問題,趙繼斌給全體黨員安排的第一個任務,就是1名黨員帶動10戶村民,帶領他們積極支持村內工作,帶領他們在發展中致富。

“同時,堅持每月1號、15號召開黨員會,學習政策、研究事務、交流心得,逐漸把‘兩委’干部和黨員擰成一股繩。心齊了、氣順了,工作自然就上來了。”趙繼斌說。

村班子強了,村民心齊了,趙繼斌又開始琢磨致富的事兒。“手裡沒把米,喚雞也不來,更談不上給老百姓搞服務了。”這是他常說的一句話。在村班子的帶動下,庵上湖召開全體村民大會,一致通過了“把零散地塊統一集中,規劃成可建高標准大棚的地塊再分包,村黨支部成立合作社統一管理運營”的發展思路。

統分搞活,鄉村蝶變。2007年,華安瓜菜合作社成立,村黨支部成員在合作社交叉任職,分類考核,帶領注冊了“庵上湖”商標,實行“六統一”標准化生產和經營,優質瓜菜直接進超市,一年下來每個棚比普通戶平均純收入高出3000元以上……就這樣,越來越多的農戶加入了合作社,庵上湖村民的共富路越走越寬。

通過穩步推進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到2010年,華安合作社已有社員200多戶,資產3000多萬元。合作社資產中包括村內集體“四荒地”及部分建設用地等,合作社每年都拿出總利潤的10%作為村集體收入。然而,隨著合作社示范帶動效應的放大,開始跨村發展社員,加上合作社和村裡也爭取來不少項目,哪些是村裡的?哪些是合作社的?

2015年,昌樂縣被原農業部確定為全國29個積極發展農民股份合作、賦予農民對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試點縣之一。趙繼斌回憶說:“這是一個發展的關鍵節點,庵上湖可以通過改革,把村裡和合作社的賬算明白。”

庵上湖村把屬於村集體的原“四荒地”、建設用地和資產等,作為集體經濟股份量化到人,確權到戶,並成立了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再以這些資源、資產入股到華安合作社,參與經營收益分配,蹚出了一條以“股權清晰、利益共享”為特點的“村社一體化”發展道路。

昌樂縣委書記王驍介紹,庵上湖村能讓“三無村”變富裕村,歸根結底靠三點:一是班子強,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成為推動發展的強勁引擎﹔二是機制順,產權制度改革理順了產權關系,大家結成利益共同體,勁往一處使﹔三是產業旺,綠色瓜菜筑基、鄉村風景增色。如今,昌樂正以庵上湖為中心,劃定周邊覆蓋23個自然村的示范區,通過黨建融合、產業聯動,推廣“片區黨委+產業平台”做法。

蹚出好路子,全省來推廣。2022年,山東省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現場推進會議走進庵上湖﹔今年3月,趙繼斌作為基層黨支部書記的唯一代表,在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發布會上作經驗介紹﹔前不久,庵上湖村黨支部獲評“山東省鄉村振興突出貢獻獎先進集體”。(孫歡歡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呂兵兵)

(責編:王珂園、任一林)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