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瓊林村支書的笑聲

2023年07月03日08:54    來源:經濟日報

山路蜿蜒,林海茂密。“七一”前夕,當越野車在西藏米林市南伊溝裡穿梭了約一小時后,崇山峻嶺豁然開朗,一條兩旁插滿黨旗和國旗的棧道出現在眼前,連接著百米外的一座木房子。這就是瓊林村的“紅色小牧屋”,是珞巴族黨員干部帶領群眾傳承歷史和守家衛國的見証。

走進小牧屋,粗糙的砍刀、木制工具等展品訴說著解放前珞巴人民的生產生活狀況。米林市南伊珞巴民族鄉瓊林村黨支部書記達娃介紹,西藏和平解放前,珞巴人民以游獵為生,簡易小牧屋就是他們休養生息的場所。隨著共產黨帶領珞巴人民翻身解放,進行民主改革等,珞巴族群眾從流動小牧屋搬進了固定小庭院。

“安居工程、邊境小康村建設等一個個項目,在村裡相繼實施,我們的居住環境不斷改善。”達娃興奮地說道,得益於國家投資7500萬元進行的瓊林新村建設,2020年全村57戶238人搬進了漂亮的新房子。

瓊林藏語意為“大鵬鳥居住的地方”,是我國人口較少的珞巴族的聚居地。瓊林新村就位於“紅色小牧屋”不遠處。

“一定要到我的新家看一看,感受珞巴群眾的幸福生活。”“85后”的達娃熱情邀請。走進瓊林新村,一條條水泥路通向家家戶戶,水電網全部入戶,幼兒園、文化廣場、村衛生室等一應俱全。達娃眉飛色舞地介紹說,在廣東珠海援藏工作隊的幫助下,瓊林村衛生室還建成了5G遠程醫療站點,不出村就可以享受先進醫療。

坐在寬敞明亮的客廳,喝著熱氣騰騰的酥油茶,達娃笑著說:“村庄美了,村民們為好生活奮斗的勁頭更足了。”

達娃介紹,村黨支部積極組織大家參與鄉村產業建設,依靠勞動增收致富。去年,瓊林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1萬元,高於西藏農牧民年人均收入水平。

說起村裡的致富產業,達娃如數家珍。“近3年,珞巴工坊帶動全村38名婦女年均增收3000元。村裡還有49座靈芝菌大棚,截至去年底,已實現戶均增收2萬元了。”掰著手指頭,達娃樂呵呵地說,2020年起,西藏自治區黨委組織部和西藏軍區政治部在瓊林村開展了軍地基層黨支部結對共建試點,結合實際探索出了“軍地出資金、農牧民出勞力”的產業孵化模式,發展起了織布和靈芝種植產業。

依托“紅色小牧屋”,瓊林村還大力發展“紅色旅游”,打造“紅色路線”,累計接待參觀學習團隊3600余個,創收38萬元。

“村裡還組建了運輸隊。村民通過跑運輸、租賃工程機械等,又有了一筆可觀收入。”說起收入渠道,達娃樂開了花。“你們猜,現在我們村集體經濟總收入有多少?”

見記者答不上,達娃大笑道:“去年底,已經突破1000萬元啦!現在黨的政策這麼好,我們要抓住機遇,更努力奮斗,創造更美好生活,自覺做神聖國土守護者、幸福家園建設者。”

達娃的笑聲穿過藍頂紅牆的新居,回蕩在家家戶戶紅旗飄揚的村庄裡。(本報記者 代 玲)

(責編:王珂園、宋美琪)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