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為大國重器鑄造“鋼鐵脊梁”

2023年07月03日08:48    來源:光明日報

中國共產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康庄大道上,共產黨員牢記初心使命,堅定理想信念,踐行黨的宗旨,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風雨同舟、同甘共苦。

黨旗,高高飄揚在基層一線。今年“七一”前夕,本報記者深入基層採訪,挖掘發生在共產黨員與群眾之間的感人故事。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東街街道軍門社區黨委書記林丹,陝西省定邊縣定邊街道十裡沙村黨總支原書記石光銀,河南省鎮平縣高丘鎮黑虎廟小學校長張玉滾,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沈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先進鋼鐵材料研究部主任李殿中,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地壇醫院“紅絲帶之家”辦公室主任王克榮,他們的躬行實踐令人敬佩,他們的精神世界令人動容,他們正為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懈努力,為黨和人民爭取更大光榮。

頭戴安全帽,身著白工裝,“七一”前夕,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沈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先進鋼鐵材料研究部主任、研究員李殿中又一次趕到大型鍛件企業,緊盯某款新型材料生產試驗。

“越貼近現場,越能發現解決問題的‘金鑰匙’。”剛到車間,李殿中顧不上寒暄,就拉住企業工程師直奔主控室,熱火朝天地討論起來,從工藝到數據講個不停。

交流的重點離不開一個字——“鋼”。工業生產中,“大國重器”所需的許多大鍛件,如核電壓力容器、大型船用曲軸等都是先做出大鋼錠,再由鋼錠加工成形,鋼錠的質量舉足輕重。

過去我國大型鋼錠生產存在不少缺陷,質量不穩定,導致許多大鍛件嚴重依賴進口。1998年,李殿中入選中國科學院院級人才計劃,被引進到金屬研究所工作,組成十多人科研團隊向著難題攻關。

為了弄清楚鋼錠性能問題是如何發生的,李殿中決定把鋼錠剖開,看個究竟。然而,這一大膽的想法遭到了很多人質疑,因為解剖鋼錠不僅成本高,而且周期很長,沒有哪個項目願意白白耗費時間。

但李殿中堅信要解決問題必須做好基礎研究的源頭工作。最終,他的想法得到了企業的支持,直徑2.4米、高3.5米、單重100多噸的大鋼錠被一剖為二。從橫斷面上看,鋼錠成分分布不均勻,內部存在孔洞和裂紋,這是導致其易報廢的主要原因。這些孔洞和裂紋又是怎麼來的呢?

“經過分析,我們發現成分不均勻導致的‘偏析缺陷’和鋼中的氧密不可分。控制鋼水中的氧含量,就能顯著減少‘通道偏析’的數量和尺寸,實現鋼的性能提升。”2014年,李殿中根據實驗結果撰寫的論文在《自然·通訊》雜志發表,引發了學界較大反響,“控氧可有效控制偏析”機理成為行業共識。

基礎理論的創新,帶動了一系列關鍵核心技術迅猛發展。4月6日,在遼寧沈陽地鐵1號線施工場內,隨著一陣機械的轟鳴,應用國產大型主軸承的盾構機破土而出,標志著我國尋找到了盾構機完全國產化的“最后一塊拼圖”。盾構機用大型主軸承項目的首席科學家,正是李殿中。

從“大型船用曲軸”到“三峽水輪機轉輪”再到“核電壓力容器”……經過20余年的接力創新,李殿中深知,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多年來,他用鍥而不舍的鑽研精神帶領團隊突破了一個又一個難題,為我國核電、水電、船舶、盾構等領域大構件國產化作出了突出貢獻。研究成果在全國重機和特殊鋼等行業的50余家企業成功應用,為企業新增產值數百億元。

2021年,李殿中被授予“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李殿中對記者說:“創新很多時候是‘九死一生’。雖如此,也要拿出‘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豪情,向著‘卡脖子’難題攻關。”憑著對初心的堅守、對事業的執著、對創新的追求,李殿中用一名科技工作者的實際行動,為偉大祖國早日建設成為世界科技強國貢獻著自己的力量。(本報記者 劉勇)

(責編:王珂園、宋美琪)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