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向著新的勝利,奮飛

——空軍航空兵某團飛行二大隊鍛造空中鐵拳紀事

2023年06月20日10:21    來源:新華網

盛夏,南海。

碧海汪洋之上,數架中國轟-6K戰機編隊飛行,如離弦之箭,飛臨遠海,射向深藍……

空軍航空兵某團飛行二大隊飛行員駕駛戰機執行任務(2019年7月23日攝)。新華社發(王宇龍 攝)

空軍航空兵某團飛行二大隊飛行員駕駛戰機執行任務(2019年7月23日攝)。新華社發(王宇龍 攝)

這是空軍航空兵某團飛行二大隊新一批飛行員的首次遠海飛行訓練,也是二大隊的一次常態飛行訓練。

70余年前,這支人民空軍首批組建、首支參戰、首立戰功的轟炸航空兵大隊,在大和島上空臨空轟炸,首開人民空軍航空轟炸作戰樣式先河。

70余年血脈榮光,不懈奮飛。

空軍航空兵某團飛行二大隊飛行員駕機繞島巡航(2017年8月12日攝)。新華社發(李文鋒 攝)

空軍航空兵某團飛行二大隊飛行員駕機繞島巡航(2017年8月12日攝)。新華社發(李文鋒 攝)

戰巡南海、前出西太、繞島巡航……進入新時代,在習近平強軍思想指引下,這支部隊勇擔使命、矢志強軍,在人民空軍戰略轉型的壯闊征程上換羽高飛,飛出了不斷延伸的時代航跡。

作為軍事斗爭准備中的空中鐵拳,他們先后被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聯合表彰,被所在戰區評為備戰打仗先進典型,被空軍授予集體一等功。

向遠海,扛起新時代賦予的使命

一面以轟-6K為主角的照片牆,在一個個光影定格的瞬間,記錄下一段段奮飛的航跡——

與大漠同框、與雪原同框、與遠海同框,褐色、白色、藍色……以時間為軸的背景顏色變化,記載了二大隊執行重大任務的一次次影像,見証的是航跡之變,更映射出打贏能力之變。

空軍航空兵某團飛行二大隊飛行員駕機升空開展實戰化訓練(2023年1月30日攝)。新華社發(王文彬 攝)

空軍航空兵某團飛行二大隊飛行員駕機升空開展實戰化訓練(2023年1月30日攝)。新華社發(王文彬 攝)

飛出去、向遠海,是新時代人民空軍轉型跨越的寫照,也是二大隊書寫的時代答卷。

這段充滿光榮與夢想的航程,靠的是清晰的領航與擘畫。

2014年4月14日,習近平主席到空軍機關調研,指出“空軍是戰略性軍種,在國家安全和軍事戰略全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並提出“加快建設一支空天一體、攻防兼備的強大人民空軍”的戰略目標。

號令催征。2個月后,二大隊改裝轟-6K。

空軍航空兵某團飛行二大隊飛行員駕機完成遠海訓練返航(2022年8月30日攝)。新華社發(李曉鬆 攝)

空軍航空兵某團飛行二大隊飛行員駕機完成遠海訓練返航(2022年8月30日攝)。新華社發(李曉鬆 攝)

轟-6K作為中遠程轟炸機,作戰半徑大、載彈量大、具備較強的防區外精確打擊能力,被軍事愛好者譽為“戰神”。

從最老舊轟炸機改裝到最新型轟炸機,意味著什麼?“二大隊從此告別臨空轟炸的單一作戰方式,開啟空中遠程精確打擊新路徑的探索。”時任大隊長李曉鬆深知改裝難度。

唯一的“捷徑”,是苦練精飛。

面對全新升級的信息化系統,首批改裝人員不到3個月,就提前完成改裝任務﹔首飛不到7個月,即執行南海戰巡任務﹔不到10個月,就前出第一島鏈遂行遠海任務……

2015年2月16日,習主席視察駐西安部隊,提出“思想政治要過硬”“打仗本領要過硬”“戰斗作風要過硬”,並登上轟炸機、坐進駕駛艙。

千裡之外,正處在轟-6K改裝轉型關鍵期的二大隊官兵,熱血沸騰。

風好正是揚帆時。面對乘時代洪流而至的科技之變、戰爭之變、對手之變,他們結合使命要求和改裝實際,跑出實戰能力生成的“加速度”——

2015年8月,改裝轟-6K后飛越巴士海峽﹔2016年7月,赴黃岩島等島礁附近空域巡航﹔2017年12月,與殲擊機、偵察機等成體系飛越對馬海峽﹔2018年5月,完成夜間繞飛台島巡航……

這份亮眼的“成績單”,是二大隊官兵的奮飛航跡,更是淬火之路。

空軍航空兵某團飛行二大隊飛行員開展模擬訓練(2023年2月17日攝)。新華社發(余紅春 攝)

空軍航空兵某團飛行二大隊飛行員開展模擬訓練(2023年2月17日攝)。新華社發(余紅春 攝)

李曉鬆、王建嶺、李銳,都曾任二大隊的大隊長,他們還有個共同銘記的日子——2015年8月14日。

那一天,他們奉命分別駕駛轟-6K前出巴士海峽,赴西太平洋開展遠海遠洋訓練。

飛至遠海,護航的殲擊機就返回了。“繼續前行的孤獨感是空前的,有一種‘千裡走單騎’的感覺。”李曉鬆至今難忘。

面對外軍軍機的層層逼近和干擾,他們突破第一島鏈1000余公裡,創造了人民空軍當時飛行時間最長、遠海距離最遠等多項紀錄。

那一天,距離部隊改裝開飛還不到1年。

中流擊水,勇進者勝。在一次次奮飛中,二大隊加速轉型——

從最初的轟-6K單型單批,到今天成體系常態化出擊,通往未來戰場的體系制勝之路愈發明晰。

空軍航空兵某團飛行二大隊飛行員准備夜間飛行(2023年2月17日攝)。新華社發(余紅春 攝)

空軍航空兵某團飛行二大隊飛行員准備夜間飛行(2023年2月17日攝)。新華社發(余紅春 攝)

從千裡走單騎式的“孤勇者”到體系支撐下的“國之重器”,飛行時間超過6600小時的飛行教官魏孝綱,見証了二大隊的“蝶變”。

“保持好恰當的迎角,時代會給你向上的托舉!”大隊長張斌介紹,在一次次斗爭錘煉中,二大隊逐漸實現了作戰能力由近海向遠海、單元向體系、晝間向全時的躍升。

空軍航空兵某團飛行二大隊大隊長張斌(左)在塔台指揮訓練(2023年2月16日攝)。新華社發(余紅春 攝)

空軍航空兵某團飛行二大隊大隊長張斌(左)在塔台指揮訓練(2023年2月16日攝)。新華社發(余紅春 攝)

這些年來,二大隊官兵用羽翼丈量祖國山河,先后140余人次飛向遠海,在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航程上不懈奮飛!

空軍航空兵某團飛行二大隊大隊長張斌(中)與機組成員交流(2023年2月18日攝)。新華社發(余紅春 攝)

空軍航空兵某團飛行二大隊大隊長張斌(中)與機組成員交流(2023年2月18日攝)。新華社發(余紅春 攝)

向勝利,用打贏去詮釋忠誠

什麼樣的轟炸機機組才能贏得勝利?二大隊官兵的答案是一致的:飛得遠、突得進、打得准。

空軍航空兵某團飛行二大隊開展遠海訓練(2017年7月20日攝)。新華社發(王蕾 攝)

空軍航空兵某團飛行二大隊開展遠海訓練(2017年7月20日攝)。新華社發(王蕾 攝)

而打贏之路,並非坦途。

2020年,作為曾經的“金飛鏢”得主,二大隊卻在參加當年空軍“金飛鏢”考核時表現不佳。

原來,他們在航線規劃上,仍停留在傳統的人工計算,難以適應瞬息萬變的戰場環境。

“失敗讓我們意識到,必須順應時代之變、對手之變、科技之變。”大隊武控師張九木帶領大家研發出“高空投彈計算軟件”,將投彈命中率提高近20%。

翌年,空軍“金飛鏢”考核,二大隊再次奪冠。

越己者,恆越。唯有敏銳捕捉時代脈搏,才能無限逼近未來戰場。

空軍航空兵某團飛行二大隊進行夜間訓練(2020年5月29日攝)。新華社發(王宇龍 攝)

空軍航空兵某團飛行二大隊進行夜間訓練(2020年5月29日攝)。新華社發(王宇龍 攝)

那年,在一場多力量協同的聯合演練中,時任大隊長王建嶺按計劃駕駛轟-6K出航,與預警機、殲擊機等一起前出,然而,他尚未抵達預定陣位就落敗出局。

復盤時,王建嶺發現,自己被干擾未能及時感知態勢,徑直闖入“敵”防空火力圈……

“作戰體系的重要性,已經遠遠超過了作為武器平台的戰機。”王建嶺對空中任務指揮有了更深認識。

副大隊長張成梁每執行完一次聯合訓練任務,對“體系”的認識就更進一步:一體組網、實時感知、全域聯合,作戰效能倍增。

“現代戰爭太復雜,實戰是什麼樣子?沒有人能給出准確答案。”大隊長張斌認為,必須借助高科技手段,讓戰法研究向未來作戰要求延伸。

一個普通的小樓,如今已成為大隊官兵集智創新攻關、革新訓練模式的前沿“基地”——一個個創新戰法與作戰概念,從這裡走向演訓場和重大行動任務。

軍人的使命在戰場。

去年,一次赴巴士海峽的體系訓練中,指揮員問了二大隊一個問題:真正的戰爭來臨時,你在哪裡?扮演什麼角色?

這個問題,二大隊官兵思考至今:“戰爭形態不斷演進,轟炸機在作戰中的角色也在不斷變化,誰能敏銳感知、付諸行動,誰就會贏得主動。”

“沒有一成不變的勝利,隻有不斷的創新突破。”大隊長張斌一語道出了二大隊官兵的心聲,“堅決完成黨交給的任務,用打贏的實際行動詮釋我們的忠誠。”

向未來,為建設世界一流空軍接續奮飛

在二大隊空勤樓左側的文化牆上,雕刻著24個以“首”字開頭的詞語:首建新功、首裝首奪、首用必勝……

每個“首”字,都代表著黨和人民的期許與信任,也承載著過往的輝煌與時代的責任。

空軍航空兵某團飛行二大隊組織飛行人員向黨旗宣誓(2023年2月18日攝)。新華社發(余紅春 攝)

空軍航空兵某團飛行二大隊組織飛行人員向黨旗宣誓(2023年2月18日攝)。新華社發(余紅春 攝)

紅色血脈的傳承,是二大隊官兵飛向未來的永恆動力。

“我的轉型從45歲開始……”已經飛了30年的魏孝綱5年前從領導崗位卸任,回到二大隊繼續擔任飛行教官。這一次,他比以前更專注飛行研究,助推著年輕的“后浪”追趕時代浪潮。

曾經,作為新飛行員的李曉鬆,用了足足數年才成長為一名副駕駛。如今,黃誠等一批年輕飛行員,實現這一目標隻用了200多天。

奔跑,是二大隊官兵的唯一姿態。

近年來,大隊以中隊為單元,按老、中、青3個層次編組訓練,通過任務牽引、以老帶新幫助年輕飛行人員快速“拔節”。

2022年初從飛行學院畢業的黃誠,報到第3天,就參加了戰法研究團隊。在他看來,自己一抬腿邁進二大隊,就處於“奔跑的狀態”。

武控師陳昊同樣感受著時代的“厚遇”。

一次赴高原組織投彈演習,某型導彈試射的任務被交到陳昊手中。他與戰友突破重重兵力攔阻,成功打擊預定目標,還和戰友們推算出一套非標准大氣條件下的修正公式,顯著提升打擊精度。

“作為空中進攻力量,未來戰場上,我們必須做到‘一發導彈定乾坤’!”陳昊介紹,參加此次實彈射擊任務的,三分之二是和他一樣年輕的“95后”武控師。

這群年輕的飛行人員,正在用堅強的臂膀,擁抱時代,扛起責任。

一場多兵種體系對抗演練中,年輕飛行員穆特發·艾利不分晝夜滾動出擊。十余小時后,雖然身體和心理已逼近極限,而戰場的“味道”卻讓他興奮不已:“真實戰場的強度,或許就是這樣。”

一次海上實兵演習中,針對外軍艦機挑舋,原大隊長李銳按照上級指令迅即“訓轉戰”,集群編隊緊密協同、臨機構勢、提前佔位,迫使對方轉向。

當年轟炸大和島的一等功臣劉紹基在聽到這些年大隊的成績后,倍感欣慰:“二大隊敢打必勝的雄風仍在!”

今天,大和島作戰的光榮傳統依然雕琢著這群平均年齡隻有29歲的新時代飛行員——向著勝利奮飛,是他們不變的航向。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

2022年10月發布的《強軍十年大事記》,這樣記錄下他們的成長與跨越:2017年,空軍出動轟-6K、蘇-30、殲-11和偵察機、預警機、加油機等多型多架戰機,實施“繞島巡航”等訓練課題,錘煉提升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能力。

在強軍10年的宏大敘事中,作為重大事件參與見証者的二大隊官兵,乘著時代的長風,奮飛在邁向世界一流的航程上。

巡航在祖國的海疆上空,轟-6K機翼下的座座島礁,在浩瀚碧海間勾勒出祖國的輪廓。

海天一色。

“我在戰機懷中,祖國在我心中。”來自天山腳下的穆特發·艾利說,每次巡航,當陸地越來越遠、眼前隻剩下一水兒的湛藍時,“祖國”兩個字便升騰在心裡,愈發清晰。

對於團政委秦建華而言,每天看著一架架轟-6K接續起飛,他都會覺得,這是團裡平凡的一天,也是人民空軍邁向世界一流空軍征程中不平凡的一天……

(新華社廣州6月19日電 記者黃明、劉濟美、高玉嬌)

(責編:王珂園、宋美琪)
相關專題
· 黨的建設數據庫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