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以調查研究提升服務能力和水平

洪向華 楊潤聰

2023年05月31日08:14    來源:中國軍網

重視調查研究,是中國共產黨一以貫之的優良傳統。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強調,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作為在全黨開展的主題教育的重要內容。我們要把調查研究工作同中心工作和決策需要緊密結合起來,更好為科學決策服務,為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服務,為完成新時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務服務。

回望歷史,每當重要轉折關頭,我們黨和人民軍隊總是通過大興調查研究來尋找破解難題之道。可以說,調查研究既是我們黨的傳家寶,也是人民軍隊克敵制勝的重要法寶。

在延安整風時期,毛澤東同志向全黨提出系統周密地研究周圍環境的任務。他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一文中指出,“就要使同志們懂得,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夸夸其談地亂說一頓和一二三四的現象羅列,都是無用的”“在全黨推行調查研究的計劃,是轉變黨的作風的基礎一環”。1941年,中共中央發布了《關於調查研究的決定》和《關於實施調查研究的決定》兩個文件,決定設立中央調查研究局,調查研究作為黨的一項重要工作制度被確立起來。歷史反復証明,隻要我們重視調查研究,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黨和人民事業就能夠蒸蒸日上﹔如果忽視調查研究,主觀認識脫離客觀實際,黨和人民的事業就會遭受挫折。

革命戰爭年代,我們黨既通過調查研究制定了正確的軍事戰略,也通過調查研究制定了具體的戰役作戰計劃,指導了軍事戰爭的勝利。1925年,毛澤東同志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寫出了《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回答了“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個革命的首要問題,抓住了中國革命的主要矛盾。1930年,為反對當時紅軍中存在的教條主義思想,毛澤東同志寫下《反對本本主義》,開篇就提出“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並得出了“中國革命斗爭的勝利要靠中國同志了解中國情況”的重要結論。1938年,毛澤東同志寫出《論持久戰》,通過分析研究認為中國的抗戰必將取得勝利,但會是持久戰,並指出其發展要經歷三個階段,以及每個階段應採取的方針政策。這些事實都充分表明,搞好調查研究對於取得革命勝利具有重要意義。

調查研究必須堅持實事求是,堅守黨性原則,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要以決策需要為中心,使調查研究更好為科學決策服務。

《方案》強調:“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增強問題意識,敢於正視問題、善於發現問題,以解決問題為根本目的,真正把情況摸清、把問題找准、把對策提實,不斷提出真正解決問題的新思路新辦法。”調查研究的目的就是為了找出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科學良策。調查結束后,我們一定要進行深入細致地思考研究,把零散的認識系統化,把粗淺的認識深刻化,找到事物的本質規律,形成解決問題、促進工作的思路辦法。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要緊緊圍繞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推動高質量發展,直奔問題去,實行問題大梳理、難題大排查,著力打通貫徹執行中的堵點淤點難點,增強決策的針對性。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調查研究作為基本功,堅持從實際出發謀劃事業和工作,使想出來的點子、舉措、方案符合實際情況。”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每年至少用三分之一以上時間深入基層和部門調查研究。正因為“跑遍了浙江的山山水水”,有了充足的調查研究作基礎,才有了“八八戰略”的重大部署,才有了“干在實處、走在前列”的具體要求。實踐証明,正確的調查研究必須堅持求真務實的作風,要摸清情況,找到症結,做到出實招、求實效,使想出來的點子、舉措、方案切實可行,制定的政策措施有較強操作性。

加強調查研究制度化建設,既能使調查研究有規可依,又可使決策的科學性得到保証。一是堅持決策調研論証制度,做到不調研不決策、先調研后決策,防止和克服決策的隨意性與盲目性,從程序上提高決策的科學化水平。二是堅持領導機關調查研究工作制度,保証領導干部調查研究工作的常態化、經常化。三是堅持領導干部聯系點制度,做到“身入”和“心到”基層,真正與群眾交朋友,真正了解社情民意,達到“深、實、細、准、效”的標准要求。

如何提升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是我們黨長期執政條件下必須回答的重大課題。廣大黨員干部要不斷深化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識和把握,使調查研究更好為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服務。

《方案》強調,在調查研究中要“對那些具有普遍性和制度性的問題、涉及改革發展穩定的深層次關鍵性問題,以及難題積案和頑瘴痼疾等,要研究透徹、找准根源和症結”。這就要求我們在調查研究中,發揚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敢於進深水區、啃硬骨頭、涉險灘,把調查研究成果轉化為推進工作、戰勝困難的實際成效。同時,對待難啃的硬骨頭不能指望一蹴而就,而是要以久久為功的韌勁搞好調查研究,不斷提高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

開展調查研究,要把握好全局和局部、當前和長遠、宏觀和微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關系,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整體性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如何開局起步是事關全局的大事,為了起草好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第一個五年的路線圖——“十四五”規劃建議,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深入地方考察調研,並親自主持召開7場專題座談會,聽取各領域各階層人士意見建議。編制期間,有關部門組織開展200多項重大課題研究,開展“十四五”規劃《綱要》問計求策活動,發放4000多份線下問卷。首次通過互聯網向全社會征求意見建議,累計收到超過101.8萬條網民建言……深入調研、開門問策、集思廣益貫穿編制始終,保証了制定的規劃科學合理、切實可行。

調查研究是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內容,是科學決策、民主決策、正確決策的前提保証,是領導干部做好各項工作的基本功。新征程上,隻有廣泛開展調查研究,才能不斷探索和把握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以科學的思想、科學的制度、科學的方式組織和帶領人民共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當前,國內改革發展穩定面臨不少深層次矛盾,躲不開、繞不過,各種風險挑戰、困難問題比以往更加嚴峻復雜,迫切需要通過調查研究把握群眾所思所想所盼,凝聚民心民智民力,更好為完成新時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務服務。

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必須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增進同人民群眾的感情,真誠傾聽群眾呼聲、真實反映群眾願望、真情關心群眾疾苦,自覺向群眾學習、向實踐學習,從人民的創造性實踐中獲得正確認識,把黨的正確主張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這是我們搞好調查研究的正確方法。我們必須把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重點圍繞推進共同富裕、增進民生福祉中的重大問題、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維護社會穩定中的重大問題等幾個方面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切實解決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使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一切為民者,則民向往之。”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人民是決定性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拜人民為師、向人民學習,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氣、通下情,深入開展調查研究,解剖麻雀,發現典型,真正把群眾面臨的問題發現出來,把群眾的意見反映上來,把群眾創造的經驗總結出來。”深入開展調查研究,我們就要多到基層一線去,多到困難多、群眾意見集中、工作打不開局面的地方去,堅持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真正把調查研究成果轉化為推進工作、改善民生的科學決策,不斷凝聚民心民智民力,才能為完成黨在新時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務作出應有的貢獻。

〔作者單位: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馬克思主義學院

(責編:王子鋒、宋美琪)
相關專題
· 黨的建設數據庫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