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提升黨員干部政德修養

馮靜武

2023年05月26日14:3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既重視“以德修身”,又注重“為政以德”。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政德是整個社會道德建設的風向標。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黨員干部提升政德修養具有非常重要的資源價值,立足於新時代,對其進行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有利於提升黨員領導干部的政德修養。

學習“立志高遠”以明大德

古人非常重視“立志”,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為政》)孔子所言之志乃是內心的理想和志向,即朱熹所說的“心之所之謂之志”。孔子立志以后,即“念念在此而為之不厭矣”。朱熹認為“一切之事皆要立志”“蓋學莫先於立志”,闡明了立志對於為學、成人、成才來講是第一位。明代大儒王陽明也說:“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如果不立志,什麼事情也做不成。古人還說:“志之所趨,無遠勿屆,窮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無堅不入,銳兵精甲,不能御也。”意思是說,志存高遠的人,再遙遠的地方也能達到,再堅固的東西也能突破。

“種樹者必培其根,種德者必養其心”。新時代的黨員干部提升政德修養首先就是要“先立乎其大者”,做好“立志”的功夫,不斷增強黨性修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領導干部而言,黨性就是最大的德”“黨性教育是共產黨人修身養性的必修課,也是共產黨人的‘心學’”。明大德,就是要鑄牢理想信念、錘煉堅強黨性,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幟鮮明,在風浪考驗面前無所畏懼,在各種誘惑面前立場堅定,這是領導干部首先要修好的“大德”。新時代的黨員領導干部要始終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堅定對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信念,自覺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

傳承“民為邦本”以守公德

《尚書·五子之歌》中記載:“民可近,不可下。民為邦本,本固邦寧。”意思是說百姓可以親近,不可以疏遠,百姓是國家的根本,隻有百姓安居樂業了,國家才能安寧。“民為邦本”既是一種執政理念,也是一種道德要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張“民為邦本”“敬德保民”。

孔子所說的仁即有“保民”的意蘊。當子貢問:“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孔子回答:“何事於仁,必也聖乎!”(《論語·雍也》)孔子高度肯定了保民愛民的理念,還提出“仁者愛人”的思想。孟子后來將其發展為仁政,提倡大道之行的公德。孟子還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得乎丘民而為天子”(《孟子·盡心下》)的思想。孟子從孔子“仁者愛人”的道德觀出發,論述了“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孟子主張政權的得失系於民心向背:“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孟子·離婁上》)。儒家主張愛自親始,從愛親人到愛眾人,所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從愛眾人到愛天地萬物,也即張載提出的“民胞物與”的思想。

中國共產黨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者和弘揚者,尤其是繼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民本思想。首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為政”在中國共產黨人看來就是為人民而執政,為政以德就是秉持為人民服務的執政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以良好的黨風政風引領社會風尚,造福於廣大人民。其次,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賦予了“民為邦本”以新的內涵,強調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變革和歷史發展的決定性力量。今天,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充分調動人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正是“民為邦本”理念在新時代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新時代的黨員領導干部提升政德修養,就要傳承“民為邦本”的思想,守好“公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守公德,就是要強化宗旨意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恪守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理念,自覺踐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的承諾,做到心底無私天地寬”。黨員領導干部要始終牢記並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始終為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懈奮斗。

踐行“以德修身”以嚴私德

修身立德是為政之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強調“以德修身”,《大學》在“三綱八目”以后緊接著就提出,“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首先,修身要做到身正,所謂“政者正也”,即強調執政者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則。《論語·顏淵》記載:“季康子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這裡的“正”有雙重涵義,一是“正名”﹔二是“正己”。子曰:“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論語·子路》)“正名”是對社會規范的明確和恪守,即明確社會秩序中不同角色的倫理規范和行為准則。“正己”則要求為官從政者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則。孔子認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子路》)。其次,修身要修“廉”,要做到廉潔從政、見利思義。孔子申明:“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與其道得之,不處也。” (《論語·裡仁》)再次,修身要做到慎獨慎微,努力做到“ 暗室不欺”。《中庸》有言“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慎獨”主張道德修養要在“隱”和“微”上功夫,在別人看不見、聽不到的地方下功夫。

新時代的黨員領導干部要踐行“以德修身”,嚴守私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嚴私德,就是要嚴格約束自己的操守和行為。所有黨員、干部都要戒貪止欲、克己奉公,切實把人民賦予的權力用來造福於人民。”新時代黨員領導干部要嚴守私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涵養廉潔自律的道德修為,不斷提精神境界和道德水平。

在強調修身的同時,儒家也十分注重“齊家”,重視家庭建設。新時代的黨員領導干部嚴私德,除了加強個人修身之外,還要做好“齊家”的功夫,要把家風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廉潔修身、廉潔齊家,要防止“枕邊風”,過得了“親情關”,嚴防“裙帶腐敗”“衙內腐敗”,自覺做廉潔自律、廉潔用權、廉潔齊家的模范。

(作者為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浦東干部學院社會發展與人文綜合教研分部副主任、副教授) 

(責編:王珂園、秦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