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年輕干部保持好心態才能干出好狀態

王瓊

2023年05月26日08:22    來源:學習時報

心態浮則作風漂、狀態躁則工作粗,隻有知責圖進、知足平和,事業發展才能穩步向前。能否保持理性平和心態,是年輕干部成長成才路上的重要考驗。在2019年春季學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習近平總書記勉勵廣大年輕干部要在細照篤行中不斷修煉自我,“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保持平和心態,看淡個人進退得失,心無旁騖努力工作,為黨和人民做事”。在黨的二十屆二中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叮囑,“不要有大干快上的沖動,也就是不能不按規律辦事,急功近利、急於出成績。要把這種浮躁心理、急躁心態都壓下來,扎扎實實、踏踏實實地搞現代化建設”。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新時代年輕干部隊伍心態培育和健康成長指明了發展方向。

精金百煉良驥千裡,以更寬的胸襟看待“位”與“為”。位從為來,“有為”是“有位”的前提條件,但不能讓“有位”成為“有為”的追逐目標。一旦政績觀扭曲,必然會在權力欲望、短期利益的驅使下追求表面之“為”。例如:重眼前輕長遠,造盆景刷眼球,造勢一時而不是造福一方﹔重顯績輕潛績,追求排名位次,貪一時功圖一時名﹔重對上輕對下,不負責不擔當,不是拎著“烏紗帽”為民辦事,而是捂著“烏紗帽”為己做官﹔重升遷輕事業,醉心於留名邀官的小格局,忽視了一域發展的大事業。最終在一味求快謀提拔的心理支配下,把時間和精力花在“走關系”“找門道”上,喪失了底線原則。年輕干部隻有放下“名利包袱”才能輕裝上陣,杜絕博眼球式的創新、力戒口號式的表達、摒棄包裝式的落實,才能真心實意為民辦好事辦實事。同時,“有位”是“有為”的一種結果,但“有為”並不能以是否“有位”來衡量。“事如芳草春長在,人似浮雲影不留”,決定人生價值的,從來不是職位的高低,而是真正能夠不朽的立德、立功與立言。“我出來工作,可以有兩種態度,一個是做官,一個是做點工作。我想,誰叫你當共產黨人呢,既然當了,就不能夠做官,不能夠有私心雜念,不能夠有別的選擇。”這是鄧小平堅定不變的信念,在歷史關頭能夠頂住壓力推動變革。“我是一名科技人員,不是什麼大官”,這是人民科學家錢學森的主動選擇,從院長改任副院長,就是要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科研工作中。這也啟示我們的年輕干部,必須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在“為誰創造政績”、“創造什麼樣的政績”和“怎樣創造政績”等問題上端正態度,以真抓實干之“為”爭取為民謀利之“位”。

黃河九曲泰華三峰,以更遠的眼光看待“得”與“失”。人生之路並非直線向前,年輕干部的歷練成長也並不總是一帆風順,一旦得失心過重,難免讓心態在權衡利弊、斤斤計較、盲目攀比中更加焦慮,甚至走向自我否定的境地。有的取得一點成績就沾沾自喜,希望組織馬上看見並提拔重用,否則就感覺懷才不遇整日郁郁寡歡,最后自我放棄撂挑子﹔有的遇到一點磕絆就怨天尤人,認為是領導刻意打壓“穿小鞋”,以至於心理扭曲自我“邊緣化”,成了負能量傳播中心﹔有的不能容人短、不能見人長,看到別人升得高提得快就心態崩潰,在嫉妒心理支配下做出一些不好的事情。人生的得與失、成長的快與慢,從來不是因一時一事而能夠給出詮釋的。我們既要正確看待個人作為、崗位匹配、組織認可之間的辯証關系,把暫時的“失意”當作考驗,把短期的“失落”看作磨礪,相信組織會公道地對待干部、公平地評價干部、公正地使用干部,主動提升能力素質、涵養境界情懷、扛起責任擔當,作出經得起組織考核、人民檢驗的業績。更要正確看待短期利弊與長期福禍之間的關系,人生是馬拉鬆不是百米沖刺,任何得與失、成與敗、福與禍都要拉長時間維度去感悟。不墜青雲之志才能壓倒“躺平”之害,常懷感恩之心必能克服“內卷”之困,積極進取方能終結“擺爛”之態,以肩負“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涵養“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將個人命運融入國家前途和時代大勢,不斷實現個人境界的升華。

(責編:王子鋒、王珂園)
相關專題
· 黨的建設數據庫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