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珩 周星燦 王玉琴
2023年05月18日08:09 來源:光明日報
今年3月,中辦印發的《關於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強調,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作為在全黨開展的主題教育的重要內容,推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調查研究是我們黨的傳家寶,也是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天然使命和本職工作。全面性的社會調查、持續性的信息獲取,是智庫提升咨政建言水平的根基所在。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之際,智庫需把調查研究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著力提升調研質量,融通社會調查與學術研究,深入一線觀察、洞悉時代大勢、把握歷史主動,深化推動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高質量發展,積極推進黨和政府科學決策、民主決策,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作出智庫應有貢獻。
提高政治站位,主動服務國家戰略需求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沒有調查就沒有決策權。”作為為黨和政府提供決策咨詢的專門機構,智庫要做好調查研究,首先,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智庫要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以高度責任感、使命感做好學習領悟、貫徹落實工作,把學習成果轉化為在新時代新征程上深入推進智庫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實際成效。其次,智庫要緊緊圍繞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的貫徹執行,全面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以及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大力弘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不斷深化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識和把握,善於用黨的創新理論凝心鑄魂。再次,智庫要始終遵循黨的路線方針,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始終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了解群眾的意見,總結群眾的經驗,集中群眾的智慧﹔堅持實事求是,堅守黨性原則,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聽真話、察實情,於細節處探求真相。最后,智庫要堅定服務黨和政府決策,樹立“調查研究是智庫生命力與首要研究方法”的核心理念。調查研究要有針對性,考慮決策需要,謀在關鍵處﹔要有應用性,做到研以致用,落在具體問題﹔要有前瞻性,既立足當前又面向未來﹔要有實效性,“生逢其時”才能謀當其用。
深度研判規劃,因地制宜開拓實踐方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防止為調研而調研,防止搞‘出發一車子、開會一屋子、發言念稿子’式的調研,防止扎堆調研、‘作秀式’調研。”智庫要把調查研究真正落實、落地、落細,一是要篩選調研信息,確定調研主題。選好題目是智庫調查研究的首要環節。智庫要明確調研方向,選准調研題目,緊緊抓住當務之急、當前之重,著重調查改革、發展、穩定中的突出問題,事關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性、戰略性重大問題,以及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和重點問題,實現小切口深入,推動大問題解決,服務黨和政府決策。二是加強調研統籌,規劃調研布局。智庫要明確實地調查研究的區域布局、年度規劃和具體要求,注重調研頻次與質量,及時協調解決調研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要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切實強化創新觀念、人才觀念、執行觀念,不斷推動智庫工作提質增效。三是注重調研宣傳,傳播調研聲音。智庫要通過媒體傳播講述調查研究的故事,確定調查研究獨特的話語、表達與敘述方式,促進社會對調查研究工作多些正面思考、理性思考、建設性思考﹔建設好網站等傳播平台,培養專業性的智庫運營人員,將學術話語、研究話語及時轉換為媒體話語,推出智庫精品、傳播政策主張、引導社會公眾。四是構建調研機制,做好調研評估。智庫要綜合運用座談訪談、隨機走訪、問卷調查、專家調查、抽樣調查、統計分析等方式,充分運用互聯網、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開展調查研究,提高科學性和實效性﹔建立全過程調研評價體系,把科研創新放在一個更科學、更全面的評價框架中,對調研質量、研究內容和實績成果等做出動態的綜合評價,多角度、客觀全面地評價智庫科研的潛力、成就與短板,真正實現“以評促改”“以評促建”。
堅持求真務實,有力推進調研見行見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到群眾中去、到實踐中去,傾聽基層干部群眾所想所急所盼,了解和掌握真實情況,不能走馬觀花、蜻蜓點水,一得自矜、以偏概全。”調查研究貫穿於政府政策制定、選擇、執行、評估全過程各環節,是智庫提升政策研究質量的關鍵。智庫要拿出真實有效的成果,必須深入實際,精心調查。一是明確目標,把問題找對。智庫要突出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以黨和政府出台的政策為社會調查的切入點,找准問題所在,分析問題成因,提出真正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解決問題的辦法和方案。二是溯本求源,獲一手資料。智庫要深入一線,求深、求細、求准,多層次、多方位、多渠道地了解實際情況,真正掌握第一手材料,在一線分析具體問題。同時,要處理好二手資料和一手資料的關系,充分利用資料價值。三是杜絕片面,要准而有效。面對大量材料和情況,為確保調研結果真實可信,智庫在進行調查研究時,要做到“多方比較、反復考量”,勇於揭露矛盾、分析矛盾,研究矛盾的發展,克服認識的片面性,分析調研的可行性,權衡其利弊得失,選出最佳方案,從而使調研更為科學化。四是整合路徑,多視角評估。智庫人員在調查研究時,要克服單方面進行調研的弊端,注重多條獨立調查研究路徑的匯合,要把調查與研究結合起來,對調查獲得的信息進行科學評估。
強化智力支持,穩步提升成果產出質量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衡量調查研究搞得好不好,不是看調查研究的規模有多大、時間有多長,也不是光看調研報告寫得怎麼樣,關鍵要看調查研究的實效,看調研成果的運用,看能不能把問題解決好。”智庫開展調查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解決問題,不解決問題就是形式主義。智庫要做到高質量調查研究,產出高質量成果,一要增強科學性,提升分析研究的精度。智庫要在社會調查后,綜合運用歸納與演繹、分析與綜合、具體與抽象及比較、分類、統計、合理聯想等方法,在掌握事實材料的基礎上形成對事物大體的感性把握,再分析和比較認識事物本質或內部聯系的個別方面,最后把握事物發展的規律,得出整體性認識,從而為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同時,智庫要定期對調研對象和事項進行回訪,注意發現和研究新問題,確保形成調查研究工作閉環。二要增強系統性,提升成果轉化力度。智庫可構建調研成果轉化獎勵機制,形成激勵效果顯著的適度競爭,提升智庫科研人員績效水平。健全智庫調研成果供給機制,完善智庫咨政輔政的方式、成果形式、標准化程序以及政府購買智庫服務的政策,優化調研成果轉化路徑。智庫可聯合其他社會力量,打造“科研+產業+基金”的創新模式,使“創新鏈—產業鏈—資本鏈”相通共融,有力促進智庫調研成果轉化。三要增強獨特性,提升調研報告的“亮度”。智庫要形成高質量的研究報告,就要做好內容和形式的總體把握,觀點鮮明、事實准確、論証有力、結構嚴謹、條理分明、表達生動,做到“豐而不余一言,約而不失一辭”。四要增強時代性,增加新型智庫的深度。構建基於現代調查組織和調查手段的政策調查與研究系統是新型智庫建設的目標之一。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要傳承弘揚調查研究方法論,把黨的政策循証分析和現代智庫的政策研究融會貫通,用現代智庫的理論和方法提升政策循証分析水平。唯有如此,中國特色新型智庫才能做好既接地氣、又有底氣的調查研究,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撐。
(作者:王珩,系浙江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浙江師范大學基地研究員,非洲研究院智庫執行負責人﹔周星燦、王玉琴,系浙江師范大學碩士、博士研究生)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