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4月25日08:34 來源:農民日報
春日清晨,走進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區大王庄鎮姚家庄村,山林田野間,一派生機盎然景象。花椒樹、板栗樹間綴滿點點新綠,村道旁,生動俏皮的“花椒姑娘”“板栗小伙”等當地特產的吉祥物醒目“站立”。不遠處,黨群服務中心的電商直播間裡,直播團隊正在為稍后開始的農特產直播帶貨做准備。
眼前的幾幅景象,都由同一支“看不見的畫筆”繪就。姚家庄村是萊蕪職業技術學院的對點幫扶村之一。作為“山東省鄉村振興示范性職業院校”,近年來,學院黨委堅持黨建引領,主動對接鄉村振興發展戰略,以組織建設為紐帶,發揮學院專業和人才優勢,為包括姚家庄村在內的多個對點幫扶村輸送專業人才、技術力量、產業項目。點點紅色星火正逐漸匯聚為廣袤大地上的鄉村振興力量。
第一書記進村
引來產業“活水”
4月初,來到濟南市鋼城區汶源街道楊家大峪村,隻見桃花競相開放,令人流連忘返。村“兩委”成員文德玉告訴記者,村中幾乎家家種桃,因為地處山區晝夜溫差大,桃子糖分高、口感好。“以前村裡的鮮桃不好賣,現在是不愁賣。”文德玉說道,“前兩年,董老師來村裡幫我們開了‘果香汶源’網店之后,好多老客戶都會提前在電商平台、微信群裡和我們預定鮮桃。”
文德玉口中的“董老師”,是萊蕪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學生工作部副部長董振華。2019年,董振華來到楊家大峪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剛來村裡時,我第一眼就看見村裡大片大片的桃樹。明明是可以挖掘的產業資源,但是大家都說找不到銷路,賣得不好。”董振華回憶道。要為村中鮮桃拓寬銷路,第一步是要打好產業基礎。2019年,董振華推動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邀請萊蕪職業技術學院科技特派員博士團到村考察后,開展林果種植技術培訓。
提高鮮果品質后,下一步是拓寬銷路。從2020年起,董振華與村裡黨員干部、鄉村振興專員來到市裡的各個小區,為村裡的鮮桃、柴雞蛋等特色農產品推廣宣傳,並建立社區鮮果直銷微信群,開發“果香汶源”網店,進行社區線上銷售。“以前不知道上哪聯系買家,現在好多人都是直接在群裡找到我,說愛吃我們家桃子,以后要常年來買。”村民許芹萍高興地說。如今,楊家大峪村有十幾種農產品搭上互聯網“順風車”,遠銷青島、上海等城市,年銷售額近20萬元,增加村集體收入2萬余元。
鄉村振興,組織振興是關鍵。自2019年起,萊蕪職業技術學院先后派出7名干部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對口幫扶7個村。他們立足各村實際情況,為村中特色產業探路,同時帶領學校的學生到田間地頭實踐。“派駐駐村第一書記,是學院將黨建與人才輸送相結合的主要做法。目前學院有許多具備專業性、職業性的黨員干部,他們可以直接滿足本地農業農村發展的用人需求,也能為產教融合、校地融合帶來新機遇。”萊蕪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孔祥敏介紹說。
博士團隊下鄉
實驗室“搬進”村中
驚蟄時節過后,萊蕪區苗山鎮田家樓村的白花丹參種植基地迎來新一輪栽種,如今,400余畝的白花丹參苗已經破土而出。“去年基地種植效果不錯,主要原因就是施肥量合理、土壤營養均衡。今年咱們還要繼續注意施肥問題,還有澆水、摘花方面也得多留心……”鄭福山正在與萊蕪紫光中藥材產業化聯合體理事長李奉勝討論種植管理技術。
鄭福山是萊蕪職業技術學院博士團隊成員,2021年至2022年期間,鄭福山被學院選派來到苗山鎮擔任科技副鎮長。今年,盡管已卸任鎮裡職務,鄭福山還是時常在休息日來基地,為種植戶講解中藥材種植技巧。
“我是個教書匠,也是一名黨員,來到田頭上,就想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幫大家辦點實事。”鄭福山說道。白花丹參是苗山鎮的優勢特色產業,2011年獲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証書。在苗山鎮挂職以來,鄭福山利用自己的植物保護專業特長和萊蕪職業技術學院鄉村振興學院的專業優勢,通過共建實訓基地、組建科技支農團隊等,對白花丹參組織培養、品種選育、標准化種植等技術環節進行優化完善,改進中藥材產品研發工藝。目前,白花丹參在濟南市的種植面積已達1萬余畝,並輻射到青島、德州等地,帶動種植農戶的增收效果明顯。
在濟南市的多個鄉村,不僅能看到這些博士團隊科技支農的足跡,也不乏校村以黨建共建為紐帶,共助科技項目在鄉村落地的實踐。
2022年8月,萊蕪職業技術學院選派畢明娟博士挂職棋山國家森林公園科技副主任。上任后,畢明娟與團隊到鋼城區黃庄鎮八大庄村走訪時發現,種苗短缺是制約村裡草莓產業發展的突出問題。“許多草莓種植戶都要從外地進苗,種苗質量不好把握,如果可以在村裡建一個植物組織培養實驗室,就可以在村裡培育無病毒草莓植株,實現放心種苗自給自足了。”畢明娟回憶道,“問題在於,當時村裡一直騰不出實驗室的場地,想法也遲遲落不了地。”
在學院黨委與八大庄村黨支部的一次聯建活動上,村黨支部書記劉加才了解到這一情況后,主動提出可以用自家場地建立植物組培實驗室。“我們種田需要高科技,不能隻靠著以前的‘老把式’。隻要能讓咱們村種好草莓,騰出這麼一塊地方不算啥事。”劉加才笑著說道。在村黨支部的積極配合下,一座現代化的植物組織培養實驗室在八大庄村落了地。如今,依托博士團隊帶來的組培技術,村裡可實現年產30萬株以上草莓種苗的能力。“許多像八大庄村這樣農業特色明顯、優勢產業突出的鄉村,都是學院的‘試驗田’。通過在這些‘試驗田’上進行科技成果轉化等,萊蕪職業技術學院不斷探索校地合作共建新模式,幫助當地大力發展生態農業、智慧農業、精致農業,推動產學研融合。”萊蕪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徐運國告訴記者。
培育專業人才
以技能筑夢未來
“和美鄉村是什麼?應該怎麼建設?我們今天從技術培訓、文化傳承幾個方面來和大家一起交流……”4月裡一個陽光燦爛的星期天,在姚家庄村黨群服務中心會議室裡,萊蕪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成員正在為村裡黨員講黨課,共同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共話和美鄉村建設。
“我們打造‘田埂上的黨課’,推動政學農三方黨建共建賦能鄉村振興,由學院的黨員干部帶頭,帶領學生們一起扑下身子,把科學實用的理論、技術、項目帶到村裡,培養學生們樹立學好技能服務鄉村振興的思想理念。”孔祥敏對記者說。據介紹,在學院黨委帶領下,近年來該院黨員干部先后組織開展了8期村(社區)黨組織書記、村委會主任素質提升培訓班,共計1500余人參加,課程涉及農村電子商務、鄉村旅游、鄉村創業和高效生態農業等專題培訓。此外,還承辦高效生態農業發展、關鍵生物技術推廣應用等多期省市高級研修班,參訓人數500余人。
坐落在棋山國家森林公園中的棋山觀村歷史悠久,古朴的黑瓦白牆民居掩映在婆娑綠樹中。沿村道行至村東南棋山山陰,可見一座后宮廟。古廟前,幾名萊蕪職業技術學院文物修復專業的學生正在練習文物拓片。村黨支部書記邵光才告訴記者,學院的老師們經常帶學生來村裡現場學習文物拓片,學院派駐村裡的第一書記秦剛還組織村裡開展萊蕪梆子現代戲演出,指導學生修復村史館中征集來的老物件,動員學生們為推廣鄉村旅游和文旅融合出主意、想辦法。
“職業教育必須植根於大地。我們一直側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與技術水平的提升,學院專業設置也直接服務於當地產業發展,以便學生實現從學校到工作崗位的無縫銜接。”徐運國表示。
秉持著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辦學理念,萊蕪職業技術學院強化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將於家布藝、萊蕪剪紙、拓印等13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引入學院教學,通過蹲點採風、現場教學,培育學生了解、傳承、弘揚非遺文化,為重塑鄉村文化培養后備人才。
人才是鄉村振興的關鍵要素,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如今,萊蕪職業技術學院適時成立的鄉村振興學院,正在通過優化專業布局、搭建科創平台、共建實訓基地、組建科技支農團隊等多種方式,積極探索一條高職院校賦能鄉村振興的新路徑。“我們會持續堅持黨建引領,加強人才培養,鼓勵更多畢業生用自己學習到的技能為鄉村發展打開新局面,用自己的努力在廣闊天地中贏得美好未來。”徐運國說。(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劉雲)
相關專題 |
· 黨的建設數據庫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