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2月20日08:3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打贏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脫貧攻堅戰,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實現了小康這個中華民族的千年夢想,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當前,脫貧地區的首要任務是全面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加快推進脫貧產業高質量發展為切入點和突破口,切實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讓脫貧基礎更加穩固、成效更可持續、脫貧地區鄉村振興更有底氣。
一、堅持問題導向,發展壯大脫貧產業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同時指出要“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抓住問題就找到了實踐前進的突破點。當前,脫貧地區產業發展基礎還相對薄弱,產業“小散弱”和同質化競爭特征明顯,帶農持續增收不足。加快推動脫貧產業由“小而全”升級為“大產業”,全面提升產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對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接續推進脫貧地區鄉村振興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聚焦壯大特色產業推動全鏈融合開發。壯大發展特色種養基地,大力發展優質糧油,特色經作、生態畜禽水產和庭園種養業,“一產一策”改造提升已建特色種養業基地,全面推廣糧經復合,果菜茶、農牧漁結合的種養循環、立體高效種植模式,實現“一地多產”“一田多收”,高質高效發展﹔加快完善路、水、電、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一批高標准農田、高效節水保灌基地和設施大棚,筑牢產業旱澇保收基礎,相對連片成帶建設一批規模化標准化特色種養基地。做強農特產品加工流通,新建和改造提升一批農產品初加工設施、農特產品加工車間和集中精深加工區,發展一批“中央廚房”等熟食品加工,拓展一批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和農用物資、機械、產品包裝等關聯產品加工,有效促進農特產品加工轉化增值。改造提升拓展一批農產品批零市場、電商營銷中心(站點),大力推進“線上+線下”組合營銷,加快補齊冷鏈物流設施短板,提高產銷銜接和鮮活農產品錯峰銷售能力。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高質量建設一批鄉村休閑旅游景區景點、特色小鎮和特色村落,發展一批地方特色美食產業,開發一批鄉村文創產品和農產品“伴手禮”,創建一批美麗休閑鄉村、農業公園和休閑農業重點縣。建設一批村級光伏電站和光伏農園,發展一批農業農村服務業,不斷拓展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多元價值。打造全產業鏈融合發展載體,梯次布局建設一批國省市縣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產業集群、產業強鎮、“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和產業鏈各環節專業園區,形成一園帶多園、一鎮帶多鎮、一村帶數村,多園、多鎮、多村特色產業集中集聚融合發展格局。
(二)聚焦提升產業質效推動農業綠色發展。加快推進品種培優,挖掘和保護利用種子資源,建設一批農作物種質資源圃、畜禽水產保種場、新品種選育試驗園良、種繁育基地和種業園區,選育、繁育、提純復壯和推廣一批特色優良品種。加快推進品質提升,開展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和綠色防控技術,實施高效節水灌溉工程,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加強土壤分類治理,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和責任追究制度,加強農業投入品管控,全面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和高質量農產品生產能力。加快推進標准化生產,嚴格執行國家和行業標准,制定完善地方標准,建立綠色、生態、低碳、循環發展長效機制。創建認証一批綠色食品原料標准化生產基地、有機農產品生產基地,全面提升脫貧產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加快推進品牌建設,深入開展“一縣一特”“一產一特”“一企一特”品牌聯建聯創,強化品牌包裝宣傳,講好品牌故事,加強品牌管理,在國內外市場打響一批農特產品“特色牌”“珍稀牌”“名優牌”,提升品牌市場佔有率和溢價帶農增收效益。
(三)聚焦興產帶農增收培育壯大經營主體。大力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引導城鄉各類主體返鄉入鄉創業,領辦企業、合作社參與脫貧產業發展,統籌整合同類加工企業,開展農民合作社和新型集體經濟組織規范提升行動,培育打造一批農特產品加工集團、農民合作社示范社、家庭農場示范場、新型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戶增收致富小庭園。創新產業經營組織方式,實施產業鏈“鏈主”培育工程,建設一批農村新型供銷合作社和農民合作社聯合社,組建一批由龍頭企業牽頭,新型經營主體和小農戶參與的產業化聯合體,構建“戶建場、場入社、社接企、企連市”聯合經營體系,實現各主體優勢互補、共合作經營、抱團發展。健全產業聯農帶農機制,將新型經營主體帶農實際效果與政策扶持挂鉤,建立務實管用的“合作式”“聯合式”“入股式”“托管式”“代養式”“訂單式”等多種形式的合作經營聯利分紅方式,建立村集體經濟收益分配方式和大戶帶小戶、先富帶后富機制,實施低收入群眾產業增收攻堅行動,帶動農民分享產業發展增值收益。
二、堅持守正創新,增強脫貧地區產業高質量發展動力活力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堅持守正創新”,並強調“創新才能把握時代、引領時代”。加快推進脫貧地區產業高質量發展,要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要堅持立破並舉,在鞏固脫貧地區產業發展的基礎上,持續深化農業農村改革,引導更多資源要素向產業集中集聚,不斷增強脫貧地區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活力、創造力。
(一)持續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進一步放活農村土地經營權,支持小農戶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通過自營、租賃、互換耕種、代耕代種、入股合作等多種形式開展適度規模經營,大力發展優質糧油和提升特色產業質量效益。創新農村閑置土地利用方式,積極探索農村閑置宅基地、閑置住宅盤活利用和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推進農村土地綜合整治試點,大力發展特色種養、加工流通、休閑旅游和農業農村服務等新產業新業態。探索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積極探索組建一批土地股份合作社,將農戶承包地、閑置建設用地和宅基地,以股份制形式統一納入合作社經營。
(二)創新產業發展投融資方式。建立財政撬動投入機制,要持續加大對涉農資金和東西部協作幫扶統籌整合力度,發行一批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建立財政投入資金改獎補、改股份、改貼息、改購買服務、改擔保、改分險“六改”機制,引導社會資本和金融資金投入脫貧產業發展。開發新型信貸金融產品,鼓勵金融企業開發“專項貸”“訂單貸”“種子貸”“農業設施貸”“土地經營權貸”等新型金融產品,引導“金融活水”賦能脫貧產業發展,同時強化對涉農金融安全風險的過程管控,統籌發展與安全。創新融資擔保分險機制,擴大市縣鄉村振興產業貸款風險補償金規模,鼓勵政策性擔保機構為經營主體提供信貸擔保,鼓勵有條件的縣區按市場化方式設立農業產業發展基金,支持有條件的農業企業上市融資。
(三)創新產業發展引才聚才模式。創新產業聚才模式,積極包裝儲備一批投資回報周期短、市場前景好、效益高、可持續的優勢特色產業項目,規劃建設一批創新創業園區,著力營造招商引資軟環境,吸引城鄉各類人才返鄉入鄉創業。創新政策引才機制,設立人才發展專項資金,建立科研人員技術入股、兼職兼薪制度,積極探索“財政保底+超產分紅”方式,引進培育一批農業崗位專家、專技人才,引導科技人員領辦創新創業實體,開展脫貧產業技術服務。創新田間育才路徑,建設一批“田間課堂”“農民夜校”,扶持培育一批種養能手、致富帶頭人和鄉村能工巧匠,遴選培育一批創新型企業家、產業發展領軍人才、產業經營管理人才,建強產業發展人才骨干隊伍。
三、堅持系統觀念,協同推進脫貧地區產業高質高效發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堅持系統觀念”,並強調“萬事萬物是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加快推進脫貧地區產業高質量發展,必須打破行業意識、屬地意識,上下聯動、多方協同、統籌推進,形成駕馭復雜局面、應對風險挑戰的強大能力。
(一)建立工作協同機制強推動。建立組織推動機制,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各級農業農村工作部門統籌協調的領導體制,分層級成立脫貧產業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和辦公室﹔組建工作推進專班,建立一個黨政領導抓一個產業專班,相關部門、鄉鎮干部包鄉、包村幫扶制度,統籌推進脫貧產業發展。建立協同推進機制,打破部門行業板塊意識和行政屬地邊界,統籌規劃、“一盤棋”布局,一體化協同推進,整合資源要素,統籌建立技術、市場營銷、投融資、風險防范“四大”協同服務平台,為脫貧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服務支撐。建立調度考核機制,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定期調度脫貧產業發展情況,會商解決產業發展的重大規劃、重大政策、重大項目,協調解決存在的主要問題。嚴格實行“清單制+責任制”,將脫貧產業發展納入鄉村振興實績考核,增加考核權重,開展常態化督促指導和季度比武拉練,確保各項工作開展有力有效。
(二)建立政策協同機制強支持。建立財政投入增長機制,逐年增加市縣財政涉農預算支出,提高鄉村振興銜接資金、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和土地出讓收益用於脫貧產業發展的比例,擴大產業保險財政獎補范圍,全面落實小額信貸政策,支持小農戶發展壯大脫貧產業。建立政策激勵機制,實施“以獎代補”“先建后補”,積極落實兌現扶持脫貧產業發展的獎補激勵政策,充分調動產業經營主體的主觀能動性,依法依規解決好拖欠農民的土地租金、勞務薪金和各類分紅資金,提高農民自強發展產業和就近務工就業增收致富的積極性。落實用地優先保障政策,將脫貧產業發展納入本地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嚴格落實縣鄉級國土空間規劃安排不少於10%的建設用地指標,保障鄉鎮產業發展用地和土地年度計劃中安排不少於5%的新增建設用地指標,保障鄉村重點產業和項目用地的支持政策。
(三)建立科技協同機制強支撐。推動科技創新攻關,堅持每個優勢產業建一個科研團隊、每個園區建一個田間實用技術推廣站、每個鄉鎮建一個科技小分隊,構建“政府+科研院所+基層農技推廣站+企業”的科技創新聯合體,重點攻克一批關鍵技術瓶頸。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創新建立一個首席專家、一個示范基地、一套技術模式、一支推廣團隊、一村一名田間醫生“五個一”技術協同推廣模式,加快推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推動數字農業發展,鼓勵購買使用新型智能農業機械,組建農機社會化服務中心,建設數字田園果園、數字化園區和智能化畜禽養殖場,爭創數字農業創新應用基地和數字鄉村,培育數字化經營主體,不斷提升數字技術賦能脫貧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水平。
(作者:廣元市委副書記,蔡邦銀)
掃碼參與2023年兩會調查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