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力戒調查研究中的形式主義

柴俊勇

2023年02月13日15:18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深入基層調查研究是我們黨的基本工作方法,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到基層調研是一件好事情,可以接近基層的干部群眾,可以體察民情、了解民意。但在當前實際工作中,仍有少數黨政機關、管理部門、某些領域,調查研究染上了形式主義的病症。

調查研究中的形式主義,歸納起來大致有六種:

一是“事前踩點”。就是把上級領導可能要走過的地方都走到,事先演練一番,凡是上級領導有可能經過的路線,都事先打了招呼,什麼讓看,什麼不讓看﹔什麼能說,什麼不能說,都一一精心安排。這樣一來,上級領導同志深入基層,就算他看得再仔細,問得再具體,也不會露出馬腳來。

二是“改換場地”。名為下基層調查研究,實際上卻是到基層發表“高見”,沒有深入到群眾和基層干部中,沒有耐心聽取群眾和基層干部的意見﹔下車伊始就夸夸其談,把調查研究變成結論的預設,變成按需求証、合則取、不合則棄的工具。

三是“裝模作樣”。不是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傾聽群眾呼聲,體察群眾情緒,感受群眾疾苦,而是走走套路、做做樣子。邊界迎送,層層陪同,走規定的路線、看示范的樣板、聽標准的匯報,蜻蜓點水、走馬觀花,使調查研究成為“精品游”“盆景展”“報喜會”。

四是“回避問題”。不敢直面矛盾,不敢深究問題,怕揭短傷和氣,怕細究得罪人,怕深入弄得自己脫不開身。對問題輕描淡寫,淺嘗輒止。提出對策建議,避實就虛,籠而統之。

五是“調研脫節”。隻調不研,停留於點上情況、表面現象,不能由此及彼、由表及裡、去偽存真,只是淺嘗輒止,簡單作結論、匆忙下指示,研而不實,滿足於上互聯網搜、到圖書館翻、要基層單位報﹔聯手高校院所作課題,堆砌拼湊,洋洋萬言,新概念、新名詞亂飛,圖標、模型狂舞,而對策建議如“小山羊尾巴”,既短又臭,還不管用。

六是“不重運用”。也有同志是真調研,也下了不少苦功夫﹔但成果出來,對調研成果的運用和效果不聞不問,結果是調查多、研究少,情況重、分析淺,問題還是問題,建議還是停留在紙面上,對實際工作推動不大。

我們正處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新情況、新課題層出不窮,老問題、老矛盾有新變化,新經驗、新創造火花閃爍。這些“新”折射著紛繁復雜的現象,提示著前進路上的風險,也蘊藏著社會進步的密碼,散發著群眾智慧的靈光。然而,這些必須也隻能靠深入調查研究才能發掘、梳理、歸納、提煉、升華,最終產生不斷前行的智慧與力量。調查研究的成果和質量如何,形成的意見正確與否,最終都要由人民群眾的實踐來檢驗。從這個意義上講,調查研究是黨風、政風的再現,實事求是作風建設的試金石。

調查研究中的形式主義,實質上削弱和阻斷了我們踐行黨的群眾路線﹔輕則勞民傷財,影響形象,重則誤導決策,失信於民﹔久而久之,就會誤國誤民。由此可見,倘若不根除調查研究中的形式主義,反任其恣意妄為,無異於在閉目塞聽中空談、侈談推進改革、發展與穩定,這樣無益於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也無益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調查研究不僅是一種工作方法,還是關系黨和人民事業得失成敗的大問題。隻有真正沉下去,奔波在基層,重視並且善於調查研究,才能了解真情況、發現真問題、找到真藥方,站到新的進發點上。如是,才能真正為國家和社會提供不斷前行的智慧與動力。

(責編:王先進、秦華)
掃碼參與2023年兩會調查

掃碼參與2023年兩會調查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