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2月02日08:08 來源:光明日報
“東北師范大學紅色歷史悠久,在馬克思主義研究、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豐碩成果。思政課建設做到了問題精准、內容精當、過程精心,‘大思政’育人格局成效顯著。”2022年11月14日,中央宣講團成員、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原副秘書長舒啟明走進東北師大“思想道德與法治”課堂,以思政課形式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與馬克思主義學部師生代表互動交流。
積極開展多場宣講,組建校內宣講團,校級理論中心組率先帶頭領學,各院級理論中心組召開專題學習會,各團學組織以青年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設計特色活動……黨的二十大勝利閉幕后,東北師范大學迅速制定並印發全校學習方案,掀起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熱潮。
“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是東北師大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東北師范大學黨委書記楊曉慧表示,學校要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引領,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傳承“強師報國、求實創造”的東師精神,將黨和國家的需要作為不變的辦學選擇,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打造思政“金課”,為青年學子培根鑄魂
2022年10月27日,吉林省委書記景俊海在東北師范大學圍繞“實施科教強省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進行調研並專題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景俊海走進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政課教師“黨的二十大精神進課堂”集體備課現場,與大家深入交流。他勉勵老師們把為學、為事、為人統一起來,當好學生成長的領路人,用真理力量感召學生,幫助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作為中國共產黨在東北地區創建的第一所綜合性大學,東北師范大學高度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堅持將思政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近年來,學校馬克思主義學部入選“全國重點馬院”,“馬克思主義理論”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A+”學科。
連日來,為更好地學習宣傳闡釋黨的二十大精神,東北師范大學主辦多場“研究闡釋黨的二十大精神”理論研討會,邀請國內高校數十位專家學者,從不同角度闡釋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化學理化闡釋、學術化表達和大眾化傳播。
“要聚焦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的重大思想、重大論斷和重大方略,注重講出其中的邏輯性道理、啟發性哲理、深刻性學理。”黨的二十大勝利閉幕后,東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聯合太原理工大學、雲南大學等五省七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代表集體備課,各高校思政課教師相聚雲端,就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破解教學重點難點問題、創新教學方式方法等內容展開討論。
不僅專業教師,青年學生們也發揮所學積極行動起來。2022年11月26日,東北師范大學化學學院2021級“優師專項”本科生蔡靖勃在線上面向2020級團支部分享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心得。“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我今天分享的主題就是‘跑出創新加速度,爭做化學新青年’!”蔡靖勃說,畢業后他要回到家鄉黑龍江省的欠發達地區任教,為新一代學子點燃理想和信仰的火種。
近一段時間以來,東北師范大學各團學組織通過名師導學、朋輩講學、集體研學等方式,組織“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團骨干培訓、學習交流會、主題競賽、創意征文、書畫征集、短視頻大賽等線上線下活動100余場,使宣傳教育活起來、實起來、火起來。
瞄准國家戰略,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2022年12月25日,東北師范大學中國農村教育發展研究院發布了《中國農村教育發展報告2020—2022》。這份關於中國農村教育的“三年體檢報告”,採集了30余萬份數據,同時結合國家統計數據,對我國農村教育的現狀進行了全景式描摹。
為振興鄉村教育,東北師范大學中國農村教育發展教師團隊連續24年深入偏遠山村,在全國31個省區市上萬個村庄留下調研足跡,發布8本農村教育發展報告,建成富含多達190余萬條信息的“中國農村教育數據庫”,為國家制定農村教育相關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據,助力解決鄉村教師待遇、農村學校公用經費、農村教學點建設等多個難點問題。
經世致用,咨政啟民。在東北師范大學,一流學科共有6個,數量位列全國高校第19位。此外,還有6個學科入選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A類學科、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入選A+學科。這些學科是服務國家戰略的“尖刀連”,也是推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排頭兵”。
1月的吉林雖冰封大地,但位於吉林省鬆原市長嶺縣的東北師范大學鬆嫩草地生態研究站的觀測儀器還在悄然運轉,觀測記錄著氣象和土壤數據。
這裡是始建於1980年的國家級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在這裡,東北師范大學生態學學科創建了草地精准放牧技術體系,解決了長期粗放式放牧導致的草地嚴重退化問題﹔培育了抗鹽鹼耐低溫優質牧草品種,打破了制約草地畜牧業發展的牧草品種技術瓶頸,在東北和新疆累計推廣20萬畝,為鹽鹼化草地恢復和農牧民脫貧致富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
像他們一樣,東師人發揮學科優勢,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黨的十八大以來,化學、材料學科牽頭建設“固態電池協同創新平台”,為地方新能源產業發展賦能﹔發揮生物學和農學研究優勢,研發人參多糖制備等多項專利技術助力地方發展﹔材料學科在航天材料領域取得重要技術突破,解決了我國高性能導電氧化鋅粉體長期依賴進口的卡脖子問題……
自然科學綻放華彩,哲學社會科學同樣碩果累累。黨的十八大以來,東北師范大學圍繞農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東北區域發展、邊疆民族和宗教安全、東亞問題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向國家和地方提交了高水平咨詢報告370余篇。
深化教學改革,激發學生創造力
“沒想到化學課竟然也可以這樣有吸引力!在我印象中,量子現象是一門‘高深莫測’的學問,陳老師引導我們從量子力學的視野探究化學,讓我充分感受到了化學微觀世界的魅力。”2022年秋季學期,2021級本科生代妍在聆聽了“創造的教育”示范課堂的結構化學課程后豁然開朗。
與傳統的以“知識傳遞”為目標的結構化學課堂不同,東北師范大學化學學院教授陳彬的結構化學課程群,著重訓練和強化學生的學科素養和能力,通過學科之間的交叉和綜合,整合知識並形成綜合的思維方式來解決實際問題。
為培養卓越教師,培養學生的創新創造能力,東北師范大學於2018年啟動了“創造的教育”示范課堂建設工作,探索實施注重“知識形態轉變”的過程性探究教學模式,把教學過程轉變為學生主動探究過程,開啟新一輪本科教學模式改革。
“近年來,東北師范大學始終把培養卓越教師作為核心辦學目標,面對師范生創造力培養難的國際教師教育共同難題,學校提出‘創造的教育’理念,倡導學校人才培養要注重過程的探究教育,激發基於興趣的內生動力,養成批判反思的思維習慣,塑造卓越擔當的人生品格。”中國科學院院士、東北師范大學校長劉益春如此解讀。
一場教學改革由此開始:本科生大一就引入新生研討課,實行小班授課,沒有固定教材,自主設計,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現今,新生研討課已多達48門,廣受學生喜愛。同時,在“創造的教育”理念引領下,東北師范大學還開設了57門專業導論課,新增57門學科理解課和跨學科理解課,設置276門榮譽課程,構建了突出學科思想與教育轉化的融合型課程體系。經過多年的實踐探索,“創造的教育”已打造成為輻射東北、面向全國的教育教學改革新模式,“陸家羲數學物理拔尖學生培養基地”入選教育部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
新時代新征程。劉益春表示:“東北師范大學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持續發揮好科技第一生產力、人才第一資源和創新第一動力結合點作用,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新的貢獻!”
(本報記者 任爽)
相關專題 |
· 專題報道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掃碼參加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答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