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 學習貫徹《習近平關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論述摘編》

2023年01月29日08:0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教育部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教育系統精神文明建設,對加強立德樹人、以德鑄魂、以文化人等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為教育系統開展精神文明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

舉旗定向明確戰略方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民族的復興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強調辦教育,就是要提高人民綜合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提升社會文明程度,堅定文化自信,增強全民族創造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精神文明建設事關教育大局、發展全局,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登高望遠明確目標任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緊緊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教育系統開展精神文明建設的著力點,為我們指明了工作方向。

系統思維明確科學方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審時度勢、因勢利導,創新內容和載體,改進方式和方法,使精神文明建設始終充滿生機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教育系統開展精神文明建設的方法論,需要我們在實踐中貫徹落實。

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是教育的初心使命,加強教育系統精神文明建設,必須緊緊圍繞這一初心使命,堅持立德的目的是育人,把精神文明建設落腳到時代新人培育上來。

挺立主心骨鑄魂育人。扎實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以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學生、教育學生。通過大手拉小手、大學到中學的形式,圍繞厚植家國情懷、涵養進取品格、激發挺膺擔當,開展青春使命教育,組織“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獻給祖國”主題社會實踐,引導廣大學生聽黨話、跟黨走,勵志擔當大任。

對標好青年立德樹人。以培養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的“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為目標,實施“時代新人鑄魂工程”,圍繞提高學生思想理論水平、心理健康品質、網絡文明素養、文化品位等方面,實施十大專項行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大力發展素質教育,幫助學生提升精神境界、豐富精神世界。

弘揚新風尚潤心化人。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校園活動,融入學生日常。常態化開展文明校園創建,選樹“最美教師”“最美輔導員”“最美大學生”等先進典型,形成良好校園風氣,帶動廣大學生崇德向善、見賢思齊。

建立常態長效新機制。系統謀劃教育系統精神文明建設,圍繞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學生的殷切期望、時代新人培根鑄魂的共性需要、新時代青年學生的群體特點,逐一梳理建立落實機制,明確各層級具體任務,切實把倡導性的理念轉化為操作性的機制辦法,推動精神文明教育常態化制度化。

構建多方聯動新體系。建立完善大中小一體、家校社協同的教育系統精神文明建設工作體系,加強高校在大中小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中的牽引帶動作用,不斷匯聚學校家庭社會育人合力,共同推動青少年的體育、美育、勞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協調發展,形成精神文明教育共同體。

塑造智慧賦能新格局。有效運用數字化手段推動教育系統精神文明建設,將國家智慧教育平台打造成重要的公共服務產品,為教師提供開展精神文明教育的“政策包”“工具箱”,為學生提供豐富優質的精神食糧。

大力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農業農村部

《習近平關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論述摘編》(以下簡稱《論述摘編》),深刻揭示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特點規律,豐富和發展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科學理論。《論述摘編》對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作出系統論述,為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黨的十八大以來,農業農村部始終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論述為根本遵循,不斷推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走向深入。

圍繞夯實農村思想陣地,聚力鄉村振興。指導各級農業農村部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持續在基層鄉村組織開展“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宣傳教育,宣講黨的好政策、身邊好典型、美好新生活,教育引導推動廣大農村黨員、干部和群眾深學細悟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堅定不移在黨的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

持續推進農村移風易俗,培育文明鄉風。創新教育引導,連續三年開展“縣鄉長說唱移風易俗”征集展示,倡導文明鄉風﹔堅持典型引路,持續遴選推介全國村級“文明鄉風建設”案例,鼓勵各地創新探索。持續針對高價彩禮、人情攀比、厚葬薄養、鋪張浪費等移風易俗突出問題開展專項治理,旗幟鮮明反對農村陳規陋習,在全社會營造弘揚新風正氣的良好氛圍。

強化農民教育,提高文明素養。持續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計劃,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提升新時代農民精神風貌。推進鄉村普法,培育農村學法用法示范戶,深入農村開展送法下鄉活動。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引導農民群眾不斷增強衛生環保意識,養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推選“全國十佳農民”“最美農技員”等先進典型,鼓舞廣大農民群眾實干興業、勤勞致富,鼓勵農業工作者扎根基層、服務奉獻。

推進鄉村文化振興,豐富精神生活。實施農耕文化傳承保護工程,挖掘認定和保護傳承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組織開展“農業文化遺產裡的中國”系列宣傳,加強農耕智慧展示傳播。牽頭辦好中國農民豐收節,因地制宜舉辦鄉村文化體育活動。持續開展“新時代鄉村閱讀季”活動,選樹宣傳鄉村閱讀榜樣,帶動更多農民群眾開卷閱讀,提升文明素養。

黨的二十大對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作出新的重要部署。農業農村部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重要指示精神,把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作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農業強國的重要內容,在四個方面持續加大工作力度。

一是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推進。發揮農業農村部門與農民群眾關系最密切、打交道最直接、服務最具體的優勢,謀發展和抓思想共進,富口袋與富腦袋同步,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農村、深入人心。二是統籌推動形成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合力。會同各有關部門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宣傳教育,促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持續推進農村移風易俗重點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完善村規民約和相關標准規范,廣泛開展農村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三是健全長效化常態化工作機制。推動將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納入鄉村振興示范縣、農村改革試驗區等重點內容,納入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和相關督查,細化分解工作任務,壓實各地各級部門責任。及時總結基層創新做法,健全工作推進制度。四是打造具有農耕特色的精神文明建設品牌。持續認定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深入挖掘其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保護傳承中華優秀農耕文化。突出農耕、農趣、農味,組織農民樂於參與、便於參與的文化體育活動,增加優質鄉村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

立足文化和旅游特色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文化和旅游部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精神文明建設,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黨的二十大深刻闡述精神文明的深刻內涵、重要作用,對精神文明建設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文化建設是培根鑄魂、凝神聚力的重要事業,既是精神文明建設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重要工作抓手。文化和旅游部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緊緊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創作更多優秀文藝作品,推出更多優秀文化產品、優質旅游產品,更好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為新時代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要進一步牢牢守住人民立場、把握時代主題,實施好新時代系列藝術創作工程,引導文藝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推出更多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堅持線下線上融合、演出演播並舉,組織豐富多彩的文藝演出、展覽展示活動,讓更多優秀作品與觀眾見面。加強文藝評論,發揮好引導創作、多出精品、提高審美、引領風尚作用。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統籌推動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推進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公共文化服務是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途徑,也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渠道。要進一步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重心下移、共建共享,統籌基礎設施建設和服務效能提升,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體建設,完善覆蓋城鄉、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辦好群眾歌詠、廣場舞、“村晚”等群眾性文化活動。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建設全國智慧圖書館體系和公共文化雲,豐富數字文化資源、拓展智慧服務應用。推動各級公共文化機構做好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提升文化和旅游志願服務水平。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弘揚中華傳統美德。文物、古籍、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文化遺產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文明建設的深厚滋養。要進一步堅持保護第一、加強管理、挖掘價值、有效利用、讓文物活起來的新時代文物工作方針,全面提升考古和文物保護利用水平,推進革命文物保護管理,深化博物館改革發展,推出更多高水平展覽展陳,使博物館、紀念館等成為社會教育殿堂。完善古籍保護體系,做好研究闡釋利用工作。做好非遺系統性保護,統籌代表性項目保護、代表性傳承人培養,完善非遺傳播體系,讓非遺更好融入當代生活、體現時代價值。

黨的二十大報告就廣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作出重要部署。文化和旅游市場繁榮有序發展,是精神文明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要進一步著力健全文化和旅游市場服務質量評價體系,完善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市場監管機制,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持續推進文娛領域綜合治理,開展文化和旅游市場專項整治,加大市場執法力度。深入推進旅游行業文明創建、文明實踐,組織文明旅游主題實踐活動。持續開展文明旅游公益宣傳、教育引導和志願服務,強化公民文明出游意識,推動形成文明、健康、綠色旅游新風尚。

建設社會風氣和道德風尚首善之城

首都文明委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對推進精神文明建設、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作出戰略部署,把精神文明建設的地位和作用提到新的高度。加強首都精神文明建設,要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論述,圍繞加強“四個中心”功能建設、提高“四個服務”水平,堅持首善標准,樹牢首都意識,統籌推動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更好提升社會文明程度,更好豐富人民精神世界,打造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思想道德高地,推動建設社會風氣和道德風尚首善之城。

新征程上,要堅持德法共治,深入實施《北京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等法規,提高法治保障水平。發揮首都市民“熱情開朗、大氣開放、積極向上、樂於助人”的獨特精神品質,調動向善向好的內驅力,引導市民自覺成為城市文明的傳播者、踐行者和守護者。

北京文源深、文脈廣、文運盛,富集各類人才資源和歷史文化資源,蘊含著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巨大優勢。要大力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用心用情用力保護管理利用紅色資源,推動建黨、抗戰、新中國成立三大紅色文化主題片區協同發展,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激勵人們以更加堅定的自信、更加堅決的勇氣拼搏進取。大力弘揚北京冬奧精神,深入挖掘冬奧文化遺產價值,持續展現“雙奧之城”魅力風採。

首都精神文明建設要堅持市民群眾的主體地位,把全域全員文明創建作為提升首都治理水平的重要內容,以全國文明城區創建為龍頭,爭創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帶動“五大創建”合力並進,堅持創建為民、惠民、靠民,推動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格局。堅持“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及時呼應群眾訴求,採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措,著力解決市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首都精神文明建設要強化黨建引領,深度融通文明城區創建、接訴即辦12345熱線、基層網格化治理等工作機制,深化源頭治理和主動治理,前瞻預判、未訴先辦,以觸目可及的實際效果提升市民群眾的認同感和滿意度。抓好背街小巷環境精細化整治提升成果深化拓展工作,鞏固3958條背街小巷整治成果,選樹文明街巷、文明商戶,帶動城市環境面貌和景觀品質全面提升。

社會文明風尚是一座城市的面貌和氣質,是城市發展階段和內涵特質的外在表現。要創新首都學雷鋒志願服務,抓好冬奧籌辦、疫情防控志願服務成果轉化,引導449.3萬名實名注冊志願者熱情奉獻,擦亮“志願藍”“檸檬黃”等志願服務品牌,打造志願者的微笑這張“北京最好的名片”。建設用好全市17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362個文明實踐所、6934個文明實踐站,優化“點單派單”精准服務機制,更好地服務群眾、成風化俗。鞏固市民公共行為文明指數連年提升的良好態勢(2021年達到90.06分,邁上90分高位),持續深化公共文明引導,倡導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生活方式,培育現代文明習慣。統籌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依托文明村鎮、文明家庭創建,深入推進移風易俗,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朴民風。

高水平推進“兩個文明”協調發展

廣東省文明委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

實現中國式現代化,需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發展、相互促進。要以辯証的、全面的、平衡的觀點正確處理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關系。“兩個文明”協調發展是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物質貧困不是社會主義,精神貧乏也不是社會主義。這就要求我們不斷夯實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質條件,同時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促進物的全面豐富和人的全面發展。“兩個文明”協調發展是我們黨領導現代化建設的實踐總結。

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們黨領導人民成功開辟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中國式現代化強調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這就要求我們要更加重視精神文明建設,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高品質的精神文化需求。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更加堅定自覺地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在“交匯處”“交融處”“交鋒處”筑起牢不可破的精神堤壩,建設無懼風雨的精神家園。

廣東將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系統學習《習近平關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論述摘編》等理論讀本,守正創新、開拓進取,以高質量的精神文明建設成果,更好地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高舉思想旗幟,切實推動黨的創新理論深入人心。深入實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傳播工程,健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工作體系,引導廣大干部群眾堅持“兩個確立”、做到“兩個維護”。強化價值引領,廣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快推進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廣東段)建設,用好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等紅色資源,擦亮“青年說”“少年說”等社會宣傳品牌,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融入社會發展、融入日常生活。

培育時代風尚,讓文明之花開遍廣東大地。倡導和培育向上向善、剛健朴實的文化,深入實施“禮在廣東”“南粵家風”等道德實踐活動,完善優化“15分鐘文明實踐圈”,辦好精神文明建設特別節目,擦亮“志願廣東”品牌,接續實施精神文明創建九大行動,推動文明創建提質提效。構筑文化高地,不斷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實施高品質文化供給工程,建設覆蓋城鄉、優質高效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實施文藝精品創作扶持計劃,不斷推出弘揚主流價值、引領社會審美的優秀作品。實施嶺南文化“雙創”工程,推動嶺南文化煥發新的時代光彩。

讓精神文明之光閃耀現代化建設新征程

江蘇省張家港市文明委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深刻闡述了中國式現代化五個方面的中國特色,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張家港作為“兩個文明”協調發展的先進典型,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全面學習、全面把握、全面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論述,與時俱進大力弘揚張家港精神,自覺扛起“勇挑大梁”重大責任,敢為先鋒、勇立潮頭,全力打造“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中國式現代化縣域先行區,讓精神文明之光閃耀張家港現代化建設新征程。

從2005年成為首個縣級“全國文明城市”,到如今綜合實力保持全國同類城市前三名、連續六屆榮獲“全國文明城市”、實現中央文明委創建表彰“大滿貫”,張家港走出了一條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兩個文明”協調發展的特色之路,“一把手抓兩手、兩手抓兩手硬”成為張家港精神文明建設最寶貴的經驗。張家港將在新時代不斷守正創新、推陳出新,繡好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雙面繡”,擦亮“文明張家港”金字招牌。

多年來,張家港堅持人民立場,堅守為民之本,堅持將80%以上的財政支出用於民生領域,聚焦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保障,扎實推進共同富裕,努力提升群眾“幸福指數”和城市“文明指數”,先后獲評“中國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范例城市”“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等200多項榮譽。張家港將始終做到善治惠民、創建利民,堅持把群眾“表情包”當作工作“風向標”,將群眾“沒有不滿意”作為工作標准,讓“富口袋”和“富腦袋”齊頭並進,用心用情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在高質量發展中創造一批共同富裕典范性成果,全面彰顯發展的內涵和溫度,推動張家港從“小康范例”走向“共同富裕范例”。

作為全國城鄉收入差距最小的地區之一,張家港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全國領先,城鄉一體文明成為“文明張家港”最大的特色。奮進新征程,張家港將創新城鄉文明融合發展新路徑,大力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文明創建工程、文化惠民工程,持續深化“同創共建”“結對共建”活動,放大“人人都是張聞明”等文明品牌影響力,辦好長江文化節,高標准建設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張家港段)、精神文明建設張家港研究與交流中心、全國文明城市建設展覽館等重點項目,堅持以高質量黨建引領精神文明建設,涵養文明基因,激發文明自覺,推動文明善治向更高層次、更高水平邁進,充分彰顯“文明張家港”的示范性引領性,在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實踐中,把“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這篇文章做好,矢志先行先試、勇當探路先鋒,努力提交一份滿意答卷。

《 人民日報 》( 2023年01月29日 06 版)

(責編:王子鋒、王珂園)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掃碼參加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答題活動

掃碼參加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答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