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鳳鳴朝陽鑄新魂 

——遼寧省朝陽市以紅色基因筑牢黨建品牌助力鄉村振興

2023年01月28日08:19    來源:農民日報

遼寧省朝陽市地處遼冀蒙三省區交界地帶,是我國東北地區與中原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樞紐地帶。歷史上前燕、后燕、北燕均定都於此百余年。朝陽得名於《詩經》大雅篇“鳳鳴朝陽”典故,是世界上“第一隻鳥起飛”和“第一朵花綻放”的地方。

朝陽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紅色資源豐富。現存紅色遺跡、遺址100余處,建設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近50處,涵蓋了革命舊址、烈士陵園、領導人故居和紀念場館等紅色資源。這些紅色資源不僅生動地記錄了英雄的朝陽兒女艱苦奮斗的光輝歷程,更是新時代新征程朝陽高質量發展的內在動力。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用好紅色資源,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深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朝陽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寧國軍說,用好紅色資源,發揚紅色傳統,賡續紅色血脈,傳承紅色基因,講好紅色故事,讓偉大的建黨精神在朝陽綻放出新時代光芒,通過紅色基因鑄魂黨建品牌,讓基層組織煥發出全面促進鄉村振興的強大動力。

講好紅色故事,賡續紅色血脈

朝陽市朝陽縣尚志鄉尚志村,是著名抗日將領趙尚志的故鄉。作為東北抗日聯軍的創建人和領導人之一,趙尚志與楊靖宇齊名,是勛卓越著和影響巨大的烈士。2008年10月,在趙尚志將軍誕辰100周年之際,經黨中央批准修建的趙尚志烈士陵園竣工,並隆重舉行趙尚志將軍遺骨安葬儀式。2009年5月,趙尚志烈士陵園被中宣部列入第四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2010年10月,被國家發展改革委列入第二批“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名錄。

“尚志鄉作為趙尚志將軍的故鄉,擁有著無可替代的紅色基因。”尚志鄉黨委書記張艷輝說,全鄉以紅色精神文化為根基,培養出一批熟悉村情村史、擅講紅色故事的群眾宣講員,充實壯大傳承紅色文化人才隊伍。開辦紅色革命教育課堂,通過組建紅色講師團、建立紅色講壇、興辦紅色村級文化活動室等方式,開展系列紅色主題活動,樹立“英雄故裡、革命熱土”的形象。建設村級組織陣地,對尚志村組織活動場所進行改造提升,新建村史室,優化提升辦公和服務功能。

退役軍人姜樹申組建尚志志願者團隊並擔任隊長,經常做公益演出活動,宣講尚志精神。2021年,尚志村被列為遼寧省紅色美麗村庄試點,全力打造“尚志精神”紅色文化旅游名片。尚志志願者團隊積極參與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為尚志村的生態環境提升作出了重要貢獻。

在用好趙尚志烈士陵園與趙尚志將軍故居資源的基礎上,尚志鄉對雲蒙山景區和馮杖子村國家級古村落進行深度開發,因地制宜將紅色文化與鄉村振興結合起來,以紅色美麗村庄試點為契機,緊扣紅色主題,著力建設以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為基礎、以組織振興帶動鄉村振興為目標、以體現尚志精神與紅色文化為主題、以紅色教育與旅游為特色的美麗鄉村建設示范村。

每年春夏之交,雲蒙山的“丁香花海”“峰林怪石”“奇怪的風洞”吸引大量游客前來游玩。秋季,尚志村的紅樹莓基地面向大眾開放,不僅吸引了大量游客觀光採摘,還帶動了尚志村周邊300多農戶實現人均年收入增加1萬元。

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至今,來到尚志鄉烈士陵園和故居參觀學習的黨員干部和群眾已超過20萬人次。2022年7月,尚志村被評為遼寧省省級鄉村旅游重點村。

“為講好紅色故事,尚志鄉實施紅色基因數字傳承工程,利用數字化助推尚志紅色文化傳承。”張艷輝說,尚志鄉借力數字化增強服務效能、傳承紅色基因,與中國移動朝陽市分公司合作,聯手打造雲上AR、VR平台,以線上展館、視頻彩鈴等方式,講好包括趙尚志紀念館和尚志烈士陵園在內的遼寧“六地”紅色故事,進一步加大尚志紅色文化的宣傳推廣力度,擴大紅色文化教育基地的影響力。

巧合的是,朝陽北票市南八家子鄉有個村庄就叫紅村,2022年村裡新建了“紅村激浪紀念館”,是北票市首個集黨建、文學、旅游於一體的村級紀念館。紀念館以20世紀60年代發生在紅村的真實事件為背景,以著名作家馬庚齡的報告文學命名,再現了紅村人民在黨支部書記王文志的帶領下攔河筑壩、裂石圍田的場景,引領廣大黨員弘揚傳承老一輩共產黨人堅韌不拔、攻堅克難的激浪精神。

北票市委書記丁文舉告訴記者,北票市精細打造南八家子鄉紅色激浪紀念館、東官營鎮海豐村史館、上園朝陽寺紅色美麗鄉村等叫得響、立得住、傳得開的特色紅色文化品牌,目的就是讓它們成為凝聚鄉村特色文化、展現鄉土風情、喚醒人們內心深處濃濃鄉愁的鄉村文化主陣地。

挖掘紅色資源,發展紅色產業

北票市上園鎮朝陽寺村,朝陽地區第一個黨支部就誕生在這裡。這裡有韓麟符等先驅革命斗爭的光輝事跡,這裡有朝陽寺人民毅然投身革命的偉大壯舉,可以說朝陽寺是一方革命的熱土,通過祖輩父輩一代代傳承下來的紅色故事,紅色的種子、紅色的基因早已潛移默化地融入到村民腦海中。

1928年,中共黨員韓麟符等受到上級黨組織委派,來到北票上園朝陽寺村,開展地下活動,宣傳黨的政策,組織農民反抗斗爭,在朝陽寺廣大農民中撒下了革命火種,在朝陽地區創建了第一個黨支部。

2021年,為充分挖掘朝陽寺村“朝陽第一黨支部”紅色資源,村“兩委”積極爭取省級紅色美麗村庄試點項目落地,將紅色文化與黨員教育培訓、鄉村旅游深度融合,把朝陽寺村打造成為紅色旅游教育基地。

為推動試點工作取得實效,朝陽寺村整合300萬元資金,以“一線兩區三節點”模式對村庄進行全方位規劃建設。“一線”即從美化硬化大板鎮與上園鎮交界處開始到朝陽寺村上四家組一條公路線,“兩區”即打造朝陽寺廟宇和上四家組兩個區域,“三節點”即在海豐廣場、烈士陵園和大板鎮交界處三個關鍵節點設立標識。

為了發揮“朝陽第一黨支部”特色革命歷史優勢,朝陽寺村建設佔地面積400平方米鄉村振興學堂,採取“黨建活動+紅色文化+基地實踐”融合模式開展培訓。依托北票市委黨校儲備10名優秀教師的常備師資庫,配齊電教設施設備,採取與基層黨建工作相結合,與金絲大棗產業培訓相結合,與柳河治理等重點生態保護工程相結合,與鄉村治理和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相結合,與“數字鄉村”等新項目推廣相結合的“五結合”模式,構建起集示范帶動、產教融合、理論研究、實踐指導於一體的實訓基地,為培育鄉村振興人才隊伍提供堅強保障。

北票市上園鎮以“紅色文化”為突破口,根據中共早期革命家韓麟符等組織農民進行武裝斗爭的史實,修建了韓麟符廣場,對1928年遼西第一黨支部原址進行修繕,同時收集、整理相關資料,在紅色土壤上播種紅色種子。探索“農業+文化+旅游”三位一體的新途徑,依托自然資源和本土特色打造“五鎮一村”,即“紅色小鎮”“化石小鎮”“金絲小鎮”“文化小鎮”“時尚小鎮”和“白石漁村”,將紅色主題與周邊綠色生態農業相融合,形成綜合旅游線路,串點成片,形成“紅色+綠色”旅游模式。

在喀左縣水泉鎮水泉村的潤澤花海旁邊,豎立著一面巨大的黨旗,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時間“1921”與當前年份“2022”兩個時間點簇擁在黨旗兩邊。

“水泉村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專門建了一處黨史教育基地,讓每位游客在欣賞美麗景色的同時接受一次紅色教育。”水泉鎮黨委書記胡殿發說,2018年,由水泉村合作社創辦的潤澤旅游景區成功晉升為國家3A級景區。目前累計實現營業收入158萬元,農民分紅30萬元,帶動全村251戶914人增收。

據喀左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王洪彪介紹,喀左縣以黨建為統領,經過三年不懈努力,累計銷號集體經濟薄弱村113個,186個村領辦經濟實體212個,集體經濟收入得到快速提升,村級組織“沒錢辦事”局面得到徹底扭轉。

朝陽市持續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推行“黨支部+經濟實體+農戶”模式,充分發揮每村1個的村級股份經濟聯合社作用,領辦創辦合作社、產業園、光伏電站等經濟實體2000余個。用好用活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財政獎補資金,累計爭取扶持項目村579個、資金4.5億元,推動項目村產業發展由無到有、由小變大、由大做強,實現鄉有主導產業、村有特色品牌,形成了“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發展新格局。

筑牢紅色陣地,提升紅色服務

灰色的二層小樓頂上醒目地立著“三官廟村黨群服務中心”幾個紅色大字,字的中間插著一面鮮艷的五星紅旗。這就是喀左縣公營子鎮三官廟村的村部所在地,也是當前朝陽市村級黨組織辦公場所的標配。三官廟村黨群服務中心建筑面積有410平方米,對比之下,之前的舊村部可以用“寒酸”來形容。

“在市委、縣委及組織部門的支持下,市財政給我們補貼10萬元,市管黨費補助了10萬元,讓我們建成了黨群服務中心。”三官廟村黨支部書記侯深強說,現在條件好了,群眾的訴求也更高了,吃飽穿暖不再發愁,更多的是開始追求高品質生活、高質量人居環境和高效能鄉村治理,這也是當前工作的著力點和落腳點。

三官廟村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為抓手,提升村級服務水平。新建了文化廣場與黨群服務中心,以滿足村民日常文化娛樂生活和社會交往的需要。村裡新修道路5.3公裡,實現水泥硬化路整村覆蓋。安裝路燈50盞,方便村民出行。實施綠化工程,栽種楊樹、海棠、金葉榆、雲杉等綠化樹苗1萬余株,三官廟村“綠樹成蔭”。

喀左縣筑牢“紅色陣地”,提升黨組織“凝聚力”。新建、改擴建村部101個,新建、改擴建文化廣場197個,全縣186個行政村場所面積全部達到200平方米以上,其中樓房121個,面積300平方米以上的136個,佔73%。村級組織活動場所面貌煥然一新,村級黨組織服務黨員、服務群眾的基礎能力全面提升。

提高村級活動場所標准是朝陽市2022年“基層基礎夯實年”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在年初確定的192個場所的建設改造目標的基礎上,再用力,再加碼,截至2022年11月底,全市新建村級組織活動場所77個、改擴建290個,總投資6500萬元,主體施工已經全部完成。

以前的老村部可能就三兩間屋,開個黨員會議人都沒地方坐。現在的村部功能齊全,朝陽市以縣(市)區為單位,統一規劃設計,堅持“布局整齊、擺設規范”和“一室多能、一室多用、多室共用”原則,圍繞“有旗幟、有牌子、有設施、有窗口、有專欄、有制度、有資料、有氛圍”八有標准,實現村部具備滿足辦公議事、黨員活動、教育培訓、便民服務等綜合功能。科學設置村級組織活動場所服務功能布局,有條件的村可建設村史館或榮譽室,並在院內醒目位置設立黨務、村務、財務公開欄。同時,按照因地制宜、就近就便原則,建設完善文體活動廣場。

為解決場所建造資金問題,朝陽市統籌資源“強”保障。充分發揮組織、財政、民政等部門職能優勢,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整合政策資金、新農村建設、一事一議等項目資源,採取“積極向上爭取一點、市縣財政投入一點、聯村部門幫助一點、鄉村兩級自籌一點、黨費適當支持一點”的“五個一點”辦法,盤活用好項目資源、社會資源、公益資源,做到將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與村衛生室、農家書屋等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統一使用,優化資源配置,強化功能配套,節約建設成本,提升建設檔次。

建立健全公示公開、衛生安全、應急管理、服務群眾等一整套規章制度,對集體物品和辦公設備進行登記建檔。鄉鎮黨委每季度對場所管理使用情況集中檢查一次,縣級組織部門每半年對場所規范化建設進行督查。

“紅色陣地建好更要用好,朝陽市把村級組織活動場所管理、運行情況納入村干部工作目標考核,使其真正成為辦公議事、教育培訓、服務群眾的主陣地。”朝陽市委組織部副部長邢海波說,要堅持“建、管、用”相結合原則,抓好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制度化、規范化管理,在作用發揮上做文章,下大力氣破解“重建輕管”和管理不善的問題,真正服務好群眾。(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於險峰 張仁軍)

(責編:王子鋒、王珂園)
相關專題
· 黨的建設數據庫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掃碼參加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答題活動

掃碼參加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答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