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組織聯建、村務聯議、矛盾聯解,陝西省榆林市榆陽區探索黨建引領鄉村振興——

三個相鄰村 聯建促發展(一線調研)

本報記者  原韜雄

2023年01月13日07:5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關鍵在干。
  前幾年,在陝西省榆林市榆陽區巴拉素鎮,三個位置臨近、資源稟賦相似的村庄(討討灘村、元大灘村、三場村),發展情況各不相同,差距越來越大。原因在哪兒?就在村級黨組織的戰斗力上。
  針對一些農村出現的組織領導力不足、發展不平衡、資源利用率低、村民獲得感不高等問題,榆陽區以黨建引領鄉村振興,探索村級黨組織聯建,讓先進村帶動幫助后進村。巴拉素鎮的討討灘村、元大灘村、三場村探索成立聯合黨支部,通過組織聯建、村務聯議、矛盾聯解、發展聯動等方式,提振了村干部和村民的精氣神,實現了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協同發展。基於此,榆陽區在很多村庄推行“五聯共建”機制,激發干事動力、帶來振興活力。

打2021年起,米登瑞有了兩個身份:一個是討討灘村黨支部書記,一個是三村聯合黨支部書記。村支書干了7年多,他輕車熟路﹔而做聯合黨支部書記,他是第一次。

位於陝西省榆林市榆陽區巴拉素鎮的討討灘村、元大灘村、三場村,資源稟賦相似,自然環境差不多,但如果給各村發展狀況打分,卻分出了“優秀生”“中等生”和“后進生”。

這些年,脫貧攻堅打了勝仗,但鄉村振興怎麼搞,一些村子還沒有明晰的發展思路。“發展好的快步走,發展差的卻一直追不上。”巴拉素鎮黨委書記紀懷雄說,“要想謀出路,還得建強黨組織。”

2021年,巴拉素鎮探索示范集群黨建工作,試點推行黨建聯盟——將這三個村級黨支部組成聯合黨支部,通過組織聯建、村務聯議、矛盾聯解、發展聯動,形成比學趕超氛圍。“一句話,就是讓三個‘學生’坐到一個班裡。”紀懷雄說。建了“興農驛站”,多了蔬菜大棚,有了產業協會,三個村子發生了可喜的變化。

疑惑

“各村有各村的實際和想法,硬捏在一起,不就是個空殼子”

成立黨建聯盟的想法,源於紀懷雄的一次調研。2021年2月,剛剛擔任巴拉素鎮黨委書記的紀懷雄到各村走走,與黨員群眾“拉拉話”,了解村情民意。

一到三場村,聽得最多的是老鄉們的意見——“村裡沒個像樣產業,致富門道少”“蓋個章都得跑老遠,很不方便”……而在討討灘村,村裡產業多,老鄉腰包鼓,連年被評為示范村,大家的精氣神兒都很高。

一趟走下來,紀懷雄也納悶:為何資源稟賦相近的村子,發展起來卻有如此差別。回去后,巴拉素鎮黨委仔細剖析原因。“火車快慢靠車頭,村子要想發展起來,村兩委班子是關鍵。”紀懷雄建議,是否可以嘗試通過聯合黨建的方式建強村級黨組織。

“老米,你們是區裡的示范村,可要把抓發展的本領拿出來。”當紀懷雄告知米登瑞鎮裡嘗試搞聯合黨支部,要讓討討灘村“傳幫帶”時,米登瑞直搖頭。一向沉默寡言的三場村黨支部書記蘇永生道出了米登瑞的顧慮:“我們都解決不了的問題,外村人更不了解。再說,他們說的,我們村村民也不一定認可。”

村干部有疑慮,鎮黨委一些干部也覺得有難處:“各村有各村的實際和想法,硬捏在一起,不就是個空殼子?”

“三個緊挨著的村子,差距居然這麼大。鄉村振興戰略的機遇錯過了,發展跟不上,就會越落越遠!”在鎮黨委召開的鎮村干部大會上,紀懷雄有些激動。

米登瑞站起來發言:“我們正在建一個‘興農驛站’,到時候會添置一個地磅,讓來收西瓜的客商集中在那兒裝貨。我先表個態,以后這地方咱們仨村一起用!”元大灘村和三場村也贊成。

這會開得熱絡,元大灘村黨支部書記付永軍心裡也火熱,回村路上思緒萬千:跟討討灘村能學些大棚技術,還能請教致富路子。可第二天村裡一開會,這火就被澆滅了一半——村民裡,1/3贊成,1/3反對,1/3不置可否。付永軍說:“三村聯建,聯什麼、怎麼聯,需要我們去一步步探索。我就想趕緊給村裡辦些實事。”

破題

“解決了這個‘老大難’,咱們終於能夠‘輕裝上陣’了”

2021年4月,巴拉素鎮開展鄉村人居環境整治,討討灘村早早完成了,元大灘村卻隻交了個名單。面對鎮裡的詢問,付永軍低下了頭,“說實話,挺羞愧”。

巴拉素鎮位於榆陽區北部草灘區,地廣人稀,曾經大片沙地無人管理,很多農民將自家房前屋后的土地圈佔了。欄疊欄、網套網,雜物亂堆的現象嚴重,許多地也閑置著。本次人居環境整治就是要開圍欄、拆廢房。

一聽說要拆網欄,許多村民不願意,這項工作在元大灘村遲遲開展不下去。“這不正好是個機會嘛!”紀懷雄一拍大腿。開再多會都不如眼見為實,正好抓緊給三個村開個現場會。

“環境衛生好了,全村人享福、全村人受益。”米登瑞說,“不能因為推不動就停下不干,群眾是要看成效的。先在小范圍突破,有條件的地方先弄出個模樣,隻要真的好,群眾自然支持!”沒過多久,元大灘村和三場村的黨員干部和村民代表被請到了討討灘村。討討灘村道路通暢整潔,小菜園、小果園、小公園錯落有致。

回了村,村民代表都說討討灘村改得好,一傳十、十傳百,大家的想法轉變了。元大灘村把黨員干部分好網格給村民做工作,兩個月時間,村裡就變了樣。

經過這次現場會,付永軍和蘇永生服氣了:讓討討灘村“傳幫帶”,不是沒道理,得承認差距。三個村的聯系逐漸熱絡起來,三個村的黨支部書記除了每半月的碰頭會、每月的跨村支部聯席會,有了啥問題、啥想法,都相互打電話商量。

2021年7月,米登瑞當上了三村聯合黨支部書記,付永軍和蘇永生當選為副書記,有了組織陣地,三個村能更好地從單打獨斗走向抱團合作。“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抱團取暖,有了這個平台,我們就能干更多事。”米登瑞說。

但是,蘇永生心裡卻另有顧慮。原來,三場村有著一個已經持續10年的“頑疾”:2013年,村裡搞新農村建設,用的是村民的宅基地,由於本村資金不足,便請了外面的開發商墊資修建,后來成了一筆糊涂賬。

“每當我們有什麼想推進的工作,村民就讓我們先把這個矛盾解決了再說。長期以來,很多工作都安排不下去。”三場村黨支部副書記曹應服說。因此,三場村村干部們或多或少有些消極心態,“干啥錯啥,不如不干”。

村裡人“頂牛”,如何解決?那陣子,米登瑞沒少往三場村跑,他帶著討討灘村和元大灘村的黨員干部一起給村民做工作。同時,三村聯合黨支部會同派出所、司法所、法庭組成綜合協調組,從源頭化解矛盾糾紛。

那段時間,米登瑞的手機從不關機,每天忙的時候要接200多個電話,大部分都是群眾打來的。問題解決后,蘇永生很激動:“解決了這個‘老大難’,咱們終於能夠‘輕裝上陣’了!”

矛盾共同解,有事齊商量。談到怎麼增進感情,米登瑞深有感觸:“有時候外出,村民會打電話讓我幫他買個菜、帶個換修的水龍頭啥的,跟群眾的感情是一點一滴處出來的。”后來,社會治理中出現的矛盾糾紛也可以在黨建聯盟裡問經驗、尋解法。截至目前,黨建聯盟共處理各類矛盾糾紛35件。

加速

“優勢互補,攥指成拳,協同發展的優勢越來越明顯”

原生態的草棚涼亭、可愛醒目的西瓜雕塑,地處三村中心位置的新“興農驛站”改造完成后就派上了用場,2022年7月份就在這裡完成了25萬斤的西瓜交易。

沙甜多汁的西瓜是巴拉素鎮的“明星產品”。往年一到夏季,村民們都拉著西瓜到國道邊上賣,存在安全隱患,銷售效果也一般。討討灘村便建了一個小的“興農驛站”,給村民與客商交易提供便利,還投資了一台地磅。“老米兌現了承諾,地磅讓我們三個村的瓜農免費用,但我想著,咱是不是還能做得再大些?”付永軍說。

三村共同打造了新“興農驛站”,不僅配有5萬噸容量的果蔬冷庫,還成立了經濟信息部,三個村的種植養殖大戶和農特產品信息都在“興農驛站”公示,“為的就是進一步方便客商和農戶,把品牌打出去。”米登瑞說。

每季度一次的聯合黨支部黨員大會,由三個村的全體黨員參加,討論下一步的發展計劃。蘇永生說:“開會氣氛越來越熱烈,三個村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優勢互補,攥指成拳,協同發展的優勢越來越明顯。”

2021年7月,由鎮黨委牽頭,黨建聯盟決定三村共同舉辦首屆西瓜文化節。付永軍馬上站出來:“我們村剛剛完成人居環境整治,有一片空地景色好、面積大,再合適不過。”西瓜文化節熱熱鬧鬧地辦了起來,不僅有西瓜品鑒比賽等趣味活動,還設了全鎮道德模范和鄉村振興先進集體表彰環節。看著熱鬧的現場,付永軍心裡樂開了花。

2022年舉辦的第二屆西瓜文化節吸引了大量外地客商。米登瑞介紹:“以前,農戶們種的西瓜品種質量不一,價格提不起來,客商來收貨都裝不滿一車。現在我們三村打造共同的沙地西瓜品牌,通過‘西瓜產業協會+聯合總社+合作分社+農戶’的方式,推進標准化栽培、規模化種植。去年三個村村民人均年收入預計將達到1.7萬元。”

在黨建聯盟的籌劃下,三個村還新組建了3支機械化生產服務隊,配備大型播種機、收割機,種產全部機械化作業,2021年為3個村94戶農戶整耕農田4000多畝。

2022年,元大灘村成立起農村種植專業合作社,發展了100畝辣椒種植基地。三場村也不甘落后,新建了50座蔬菜大棚。兩村都實現了集體經濟零的突破。“未來,我們還准備加速三產融合,打造農特產品銷售、鄉村旅游、生態旅游聚集地。”米登瑞說。

推廣

“用組織振興激發鄉村振興活力,我們還要繼續探索下去”

“通過一年半左右的時間,三個村在社會治理、生態治理、產業發展等方面進行了深度融合,成效顯著。”紀懷雄說,“幾個村兩委班子在思想上發生了很大轉變,由不想干、不會干變為比著干、搶著干、共同干。”

基於巴拉素鎮的黨建聯盟探索,榆陽區採取城鄉共建、村企聯建、強村帶弱村等方式,在317個村推行組織聯建、人才聯育、產業聯抓、服務聯動、治理聯合的“五聯共建”發展機制,許多基礎差、產業薄、治理弱的小山村正在向村庄美、產業興、農民富的精品村轉變。

“沒想到舊窯洞也能掙錢,改成民宿,年收入有8萬多元。”榆陽區鄭家川村村民周文艷高興地說。走進鄭家川村,不僅有鱗次櫛比的窯洞、錯落有致的庭院,還有賽馬賽車、戲水垂釣、水果採摘等鄉村旅游項目,吸引了大量游客。

紅火的不隻鄭家川。鄭家川村與鄰近的色草灣村、達連溝村、青雲村、劉千河村黨組織建立黨建聯盟,吸引了29名能人返鄉。“聯建的效果立竿見影。如今,我們有了百畝萬壽菊、千畝果蔬採摘園、萬畝山地蘋果,還搞起來火熱的鄉村旅游。”鄭家川村黨支部書記鄭志雄說。

“面對鄉村缺資源、缺資本、缺人才的現狀,‘五聯共建’模式以黨建引領,實現特色產業拉動、抱團發展聯動、多元服務促動的協同運轉。用組織振興激發鄉村振興活力,我們還要繼續探索下去。”榆陽區委組織部部長牛昊說。

《 人民日報 》( 2023年01月13日 10 版)

(責編:王子鋒、王珂園)
相關專題
· 黨的建設數據庫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掃碼參加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答題活動

掃碼參加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答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