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1月09日08:07 來源:光明日報
“以前想看醫生,得先到醫院挂號排隊。自從社區安裝了遠程診療系統,我就不用經常跑醫院了,有問題,點點屏幕就能找到醫生在線問診拿藥!”年近七旬的山東東營玉景社區居民王斌指著“一鍵呼叫”系統說。
玉景社區是勝利油田辦社會職能剝離后成立的油地融合城市社區,投資380萬元建成的智慧居家養老平台惠及1600余名老年人,新建的老年家餐廳、理療室、圖書室等設施已成為老年人的幸福家園……這是東營區強化黨建引領社區治理,構建“油城e家·幸福家園”治理體系,推動城市基層治理“活起來”的縮影。
基層治理工作千頭萬緒,群眾需求各不相同,有了矛盾怎麼解決、在哪裡解決?東營區組建專門委員會統攬城市基層治理所有事項,解決了“九龍治水”多頭調度問題,優化了66項街道屬地管理事項清單,下放綜合執法等7支隊伍由街道統管,為街道、社區減負擴權賦能,激活了城市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
“加裝電梯‘六步法’現在還在社區白板上寫著呢!”辛店街道勝凱社區居民張廣平難掩興奮。張廣平是勝利採油廠退休職工、“暖心向陽”志願服務隊副隊長,他主動申領了小區加裝電梯“總管”一職,最終促成電梯成功安裝,形成了張師傅加裝電梯“六步法”,張廣平還因此被社區納入“新能人”人才庫。
像張廣平一樣,在東營區一大批有能力、有威望、有公心、有熱情的黨員群眾參與到社區治理和服務群眾中來。干部職工下一線、服務資源到基層、幸福滿意進萬家,油地選派4000余名黨員干部職工,吸收2449名黨員和居民參與,常態化定格在小區、樓棟,平時志願服務,急時社區統籌,“平時之功”轉化為居民自治的“應急之力”。同時,推動以城帶鄉、城鄉互助,65個城市社區黨組織與195個行政村黨組織結對共建,已開展農特產品進城、暖心服務下鄉等共建聯動活動80余次。
李金貴不僅是一名快遞員,還擔任文匯街道商隆社區新就業群體“流動網格員”。在東營區這樣的“流動網格員”已超過6000名。東營區打造新就業群體黨群服務中心,精准實施關愛、培訓、服務等一系列項目,全面提升新就業群體的幸福感、歸屬感。同時,新就業群體主動參與社區“1+n結對聯系”“8+5治理清單”等活動,成為基層社區治理的“信息收集員”“政策宣傳員”“文明示范員”……
用好社會聯動同治力量,東營區著眼黨組織號召、組團式服務,發動愛心企業、愛心商家、黨外人士、新就業群體等力量參與城市治理,平時互聯互通、急時“一鍵切換”。該區還成立區級社區治理發展基金,回饋參與基層治理的新力量,2022年以來,已有160名民營企業家、457名黨外人士參與社區志願服務。
擁有737戶、2132名居民的東方銀座花園是當地最早開發建設的商住一體型住宅小區之一。小區基礎設施年久失修,群眾意見很大。2022年,社區黨支部牽頭梳理出小區用房、電梯、道閘等公共收益金約23萬元,同時撬動小區治理資金100萬元,實施了主路改造、噴泉維修、大門維修、圖書角建設等系列改造工程,贏得了群眾的支持。
東營區各社區還積極與駐地單位簽訂共建協議,通過共同開展活動、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共同商議破解難題等方式,整合盤活陣地、文化、服務、信息等資源,協調各方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米”。該區還建立了“群眾幸福滿意標准體系”,通過制定幸福社區、幸福小區、幸福樓道評選細則,動態評定、激發活力,讓幸福感無處不在、滿意度不斷躍升。
(本報記者 趙秋麗 本報通訊員 劉智峰 周 強)
相關專題 |
· 黨的建設數據庫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掃碼參加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答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