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中國式民主的文化基因

吳慶華

2022年12月29日08:10    來源:光明日報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共產黨人深刻認識到,隻有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堅持運用辯証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才能正確回答時代和實踐提出的重大問題,才能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的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既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也推動和拓展了中國式民主,豐富了人類政治文明形態,為在新時代新征程更好保障人民當家作主,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充分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人民創造活力提供了強大理論支撐和堅實制度保証。習近平總書記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同美國總統拜登舉行會晤時指出,“美國有美國式民主,中國有中國式民主,都符合各自的國情。中國全過程人民民主基於中國國情和歷史文化,體現人民意願,我們同樣感到自豪”。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黨創新理論的“根”,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注重吸收其中的精華,是一百多年來黨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一條重要經驗,也是中國式民主的強大文化基因。正是因為傳承了中國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中積累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觀、道德觀,汲取了5000多年中華璀璨文明形成的看待世界、看待社會、看待人生的獨特價值體系、文化內涵和精神品質,中國式民主在中華大地展示出強大生命力,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制度的獨特優勢。

一是天下為公。《禮記》載:“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強調以天下為己任、公而忘私的價值理念,崇尚“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家國情懷。正是因為有天下為公、大同思想的深厚沉澱,有歷代先賢家國同構崇高情懷和利濟蒼生高遠志向的傳承,馬克思主義作為人民的理論,才得以迅速在中國找到契合點,指引中國共產黨人確立起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將“天下為公”的傳統精髓,凝練升華為中國共產黨執政為民的根本理念。

我們黨自誕生之日起,就把人民寫在自己的旗幟上,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確保人民當家作主。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反復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經過長期不懈的探索和實踐,建立了一套系統完備、行之有效的人民當家作主的制度體系,堅持人民既是民主制度的設計者、民主過程的實踐者,又是民主權利的享受者、民主成果的受益者﹔堅持由人民選舉,由人民協商,為人民服務,受人民監督,對人民負責,保障國家權力不是為少數人服務,而是為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服務,真正實現人民當家作主。

全過程人民民主包含選舉民主、協商民主、社會民主、基層民主、公民民主等民主政治的全部要素,涵蓋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等民主過程的一切環節,是全鏈條、全方位、全覆蓋的民主。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制度安排,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為人民謀幸福,把維護人民根本利益作為價值遵循,真正把執政為民在階級立場、執政理念上落地生根,確保實現人民當家作主。

二是民為邦本。“民為邦本”,出自《尚書·五子之歌》,是中國傳統民本思想的集中體現。從孟子“民為貴”到唐太宗“君民舟水說”,民本思想在數千年政治實踐中成為重要准則。歷史的發展也驗証了“民為邦本”的歷史規律,《群書治要·春秋左氏傳》總結:“國之興也,視民如傷,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為土芥,是其禍也。”

我們黨在革命、建設、改革實踐中,批判繼承中國傳統的民本思想,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指導下,確立了無產階級的群眾觀點,形成了根植人民、依靠人民的鮮明政治品格和群眾路線,正確認識到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推動社會變革的決定性力量,找到了革命取得勝利的主要依靠力量,帶領人民、依靠人民,使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在依靠人民執政的過程中,我國人民主體的民主政治制度不斷完善,從邊區革命根據地的“豆選”,到1953年我國選舉法的施行,到新時代的全過程人民民主,都反映了人民當家作主是中國民主的本質和核心。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式民主的偉大實踐,就是讓廣大人民群眾成為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建設者、參與者、維護者和最大的受益者。

我們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緊緊依靠人民,是我們黨由小到大、由弱變強並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根本法寶。新時代新征程上,必須牢記馬克思主義政黨堅持以大團結大聯合來完成歷史使命,牢記團結奮斗是中國人民創造歷史偉業的必由之路,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實現好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社會主義民主,切實保障人民當家作主,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激發全體人民在黨的旗幟下團結成“一塊堅硬的鋼鐵”,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匯聚磅礡力量。

三是任人唯賢。從孔子描繪“天下大同”的社會理想時力主“選賢與能”,到孟子提出“選賢使能,俊杰在位”,從“治國之道,務在舉賢”,到“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難致治”,“事業成敗,關鍵在人”的思想在中國政治文化傳統中源遠流長。在制度層面上,從先秦的舉薦制到漢代的察舉制,從魏晉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到隋唐后延續一千多年的科舉制,選拔真才是中國傳統政治治理的鮮明特征。

我們黨繼承中華民族選舉賢能的優良傳統,按照馬克思主義建黨原則和組織體系,不斷探索和完善中國特色選賢任能制度,為黨和國家源源不斷輸送人才,為黨和國家事業不斷向前推進提供強大動力支持。經過長期實踐,我國已經把“選拔”和“選舉”較好地結合起來,形成了能夠致力於民族長遠和整體利益的領導團隊和梯隊。領導干部的晉升大都經過大量的基層鍛煉,經過不同崗位的工作實踐,經過包括初步考察、征求意見、民調、評估、投票、公示等一系列程序,最后才能擔任關鍵職務。黨的二十屆一中全會選舉產生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一批經驗豐富、德才兼備、奮發有為的同志進入中央領導機構,充分顯示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蓬勃興旺、充滿活力,也是中國式民主在新時代的又一次偉大成功實踐。

與西方的選票政治相比,中國的民主選舉能夠選出政治過硬、能力出色、清正廉潔、民望很高的干部,特別是高級領導干部,具有高度的政治忠誠、堅定的理想信念,有在中國社會各領域主持工作的豐富閱歷與經驗,取得突出政績贏得了人民的擁護,成為推動中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領導力量。在許多西方國家,多黨民主制度早已演變成一種“游戲民主”,其所謂的民主僅僅體現在投票環節,人民隻有在投票時被喚醒,投票后就進入休眠期﹔隻有在競選時聆聽天花亂墜的口號,競選后就毫無發言權。這種沒有選賢任能理念的“游戲民主”所產生的領導人能說會道者居多,能干者極少,且無法保持政策連續性穩定性。

四是和合之道。中華文明連綿發展數千年,主要不在血脈認同,而在文化認同,特別是和合文化。“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講信修睦、親仁善鄰、協和萬邦、天下一家是中華民族信奉的價值准則。在國家關系上,中國講究“胸懷天下”,推進國際關系民主化,推動全球治理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和合”的核心要義是“和而不同”,講究“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和合之道,是中國人幾千年探索形成的處世之道,不是對抗性政治,而是合作性政治。中國古代政治家晏嬰說的“和如羹焉,水、火、醯、醢、鹽、梅,以烹魚肉,燀之以薪。宰夫和之,齊之以味,濟其不及,以泄其過”,指的就是和合之道,這與西方崇尚“物競天擇、優勝劣汰”的社會達爾文主義不同。我國協商民主是實踐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最大限度地包容吸納各種訴求,有力促進求同存異,讓眾人的事情眾人商量、大家的事情大家做主,找到全社會意願和要求的最大公約數。在西式民主陷入制度困境,競爭性選舉暴露的沖突、對抗、分裂等問題積重難返的同時,以包容、和諧、共識等中國智慧構建的全過程人民民主迸發出勃勃生機與活力。

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和平赤字、發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類社會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世界又一次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從取決於各國人民的抉擇。我國堅定維護國際公平正義,倡導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堅持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於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新時代10年,我國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顯著提升,充分彰顯了中國之路、中國之治、中國之理的政治性、科學性、開放性,成功給出了破解“世界怎麼了、我們怎麼辦”的中國方案。

五是務實重效。中國古代“修齊治平”“經世致用”“知行合一”等思想理念典型地體現了儒家重實用、求實效的價值取向。這些都與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和實踐論高度契合。馬克思在《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中批評以往認識與實踐的分裂時說,“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這說明“知行合一”既可以作為道德哲學,用以修身立德,也可以作為治國理政中重要的方法論原則。

務實重效、知行合一的文化基因,反映在政治實踐中就是崇尚務實、不好空談,形成效果導向的政治文化、政治心理。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明確提出關於評價一個國家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有效的主要看“八個能否”的衡量標准,關於一個國家民主不民主關鍵在於是不是真正做到了人民當家作主的“四個要看、四個更要看”的審視尺度,這是中國務實重效文化傳統的深刻體現。我國通過堅持民主集中制,完善和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健全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能夠統籌兼顧各方面利益訴求,有利於實現個人與集體、局部與整體、眼前與長遠、領導與群眾、民主與法治、紀律與自由、權利與義務的有機結合,形成全黨全國的統一意志,有效整合社會資源,高效率地貫徹執行,避免各種掣肘和牽扯,避免“低質民主”現象,這是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創造歷史偉業的重要制度密碼。

“履不必同,期於適足﹔治不必同,期於利民。”在中國式民主的發展進程中,我們黨通過不斷完善和發展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創造了多種多樣的政治參與形式,實現了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新時代10年,我們黨經受住來自政治、經濟、意識形態、自然界等方面的風險挑戰考驗,深刻回答了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充分証實了中國式民主的真實高效,充分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和治理效能。

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是中國式現代化本質要求的重要內容。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之制”和“中國之治”的最大優勢,也是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最大優勢。我們要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始終忠誠核心、擁戴核心、維護核心、緊跟核心,始終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堅定信仰者、忠實實踐者,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中國式民主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作者系中共湖北省委副秘書長、省委政研室主任)

(責編:王子鋒、王珂園)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掃碼參加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答題活動

掃碼參加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答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