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第六屆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
分享

湖北孝感市孝南區文化路社區:變“一輪明月”為“眾星拱月”

——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統籌推進基層黨建工作新路徑

中共孝感市委黨校 孝南區廣場街道文化路社區

2022年12月22日13:58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一、背景情況

孝感市孝南區文化路社區位於孝感城區廣場街道園林小區鹽業公司旁,轄區范圍東起園林路、南鄰槐蔭大道、西接城站路、北至文化路,總面積0.3平方公裡,社區有七條大街小巷,管轄城站路、文化路、園林路、園林二路、槐蔭大道、水利巷、園北路,各街道單位和門面門前四包到位。管轄居民3430戶共12250人,駐社區單位3個、轄區單位4個、學校1個(蓓蕾幼兒園)、醫院1個(市婦幼保健院)、社區衛生服務站1個,志願者隊伍5支70人。社區流動人口546人,商業經營戶317戶。文化社區黨總支分為綜合支部和文化社區支部,其中綜合支部71人、文化社區支部41人。

文化路社區在廣場街道黨工委辦事處領導下開展工作,組織機構有:文化路社區居民議事協商委員會、文化路社區居民議事協商委員會、文化路社區人民協調委員會、文化路社區治安保衛委員會、文化路社區公共衛生委員會、文化路社區環境和物業管理委員會﹔設立黨總支1個、黨支部2個,民政、勞動保障、計劃生育、網格化綜合服務站等職能部門在社區設立窗口為社區居民提供優質服務。

文化路社區社區共有57個小區,大部分建於上世紀80年代,規模小、環境差是主要特點,其中三無小區(即:無主管單位、無物業服務、無人防物防)28個,不僅如此,轄區內人口密度大、流動人口多、特殊群體人員多,給社區管理帶來不少壓力和挑戰。

(一) 社區基礎設施老舊, 治理困境凸顯。百姓生活無小事,百姓生活的幸福感處處跟小事有關,小事做不好,就難以讓百姓有更多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文化路社區的房子大部分建設年代久遠,房齡老,由於缺乏物業管理,小區內部存在基礎設施老化、環境衛生差、通行不便、矛盾突出等問題,社區又緊挨彭家灣菜市場,過往行人、商戶在小區內亂停車輛,影響道路出行的現象嚴重。此外,轄區內的低保戶、空巢老人、殘疾人、失獨家庭等特殊人群也佔據相當比例,對關愛和關心的需求較大。

(二)社區干部隊伍薄弱,缺少人才隊伍后備軍。文化路社區有兩委干部8人,網格員6人,每天要應對近7000人的各種需求和問題,還要應對來自市裡各項工作的部署、檢查和安排,同時要做好疫情防控以及突發事件的預案和管理,缺少人手是一個現實而迫切的問題。不僅如此,由於社區工作紛繁復雜,工資待遇不佔優勢,對人才的吸引力,尤其是年輕人的就業吸引力不大,這就加劇了社區工作人員的工作壓力。

(三)社區自有資產單薄,無法滿足居民多樣化的需求。文化路社區作為典型的老舊社區,自身並無集體產業作為營運資產,且三無小區佔據50%,缺乏相應的資金作為支撐,對於社區管理人員來說,在解決百姓急難愁盼等問題時,往往有種“有心無力”的感覺。加之,受陳舊“管理”理念的影響,部分居民、單位把自己當成被管理的對象,主動參與不多,自助服務意識差,“有事找政府”的依賴思想依然不同程度存在,這就給本不富裕的社區帶來了更大的挑戰。

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裡”,是建設基層服務型黨組織的題中之義。面對社區力量薄弱、事情繁雜的現實局面,如何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讓黨員干部與群眾距離更近,關系更親,服務更優?文化路社區創新工作方法,通過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統籌推進基層黨建工作,充分發揮基層黨建的中堅作用,變“一輪明月”為“眾星拱月”,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裡”,實現強基惠民。

二、主要做法

文化路社區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激發居委會、下沉黨員、自管委等模范帶頭作用,引導居民主動參與社區治理,從“看客”變“參與者”,著力解決群眾各項急難愁盼問題,有效打通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百米”,讓百姓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一)創新紅色驛站+“12345”工作法

文化路社區探索建設在社區黨委領導下的紅色驛站,即形成“社區居委會、網格黨支部、居委會、自管委”幾方靈活聯動的治理模式,開展全方位便民服務,努力打造居民想事、有人管事、有錢辦事的格局。

為有效破解三大難題,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民有所求,我有所為”,文化路社區在街道黨工委的正確領導下,在轄區單位以及下沉黨員的大力支持下,探索出在轄區“三無”、單位自建、有物業等三類小區建設“紅色驛站”,主要形式為:一是在單位自建小區,構建以“社區居委會、自建單位、黨小組、業委會”四方聯動的紅色驛站。二是在三無小區,構建以“社區居委會、自管委、黨小組”三方聯動的紅色驛站。三是在有物業小區,構建以“社區居委會、網格黨支部、業主委員會、物業”四方聯動的紅色驛站。

為充分發揮“紅色驛站”的戰斗堡壘作用,文化路社區實行了 “12345”工作法,即:牢牢抓住黨建引領這一根本﹔聚焦解決實際問題、回應居民需求兩項功能﹔眾籌人力智力物力三方面的治理資源﹔優化便民服務一張卡、社區業務一站辦、民生政策一窗通、黨員身份一亮明“四個一”服務模式和有陣地、有制度、有隊伍、有活動、有激勵“五個有”運行模式:

1、突出一個核心。突出黨建引領社區治理這一核心,構建“社區大黨委—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戶”四級黨組織網絡架構,充分發揮黨組織、黨員在社區治理中的引領作用。

2、完善二項需求。社區根據小區治理中居民普遍關注的問題,居民的需求清單,通過聯動會議研究解決,並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急需解決和長期解決清單。

3、眾籌三方資源。眾籌智慧、人力、物力三方面治理資源,籌智,即由小區居民協商議訂,集中民智,辦好民事。籌資,即紅色驛站的建設、服務設施的添置、小區環境的改善等需要一定的資金投入,所需資金以居民自籌為主,結對單位、駐在單位、社區其它組織共籌相結合。籌力,即小區是我家,管理靠大家,小區的清障除雜、拆違、保潔等工作都是大家齊動手。

4、優化四個一服務模式。即:便民服務一卡明。印制包括社區網格員、管片民警、供電急修、水務搶修等聯系方式的便民服務聯系卡,暢通居民辦事渠道,提高服務效率。社區業務一站辦。社區工作者採取固定時間在紅色驛站坐班制,使居民“進一扇門,找一個人,辦所有事”。民生政策一窗通。印制集社會保障、計劃生育、民政等窗口便民服務指南,打造百姓家門口的服務站。黨員身份一亮明。小區黨員在樓棟亮身份亮承諾,用“我是黨員我先上”的責任感,促使黨員在小區治理中率先垂范,起模范帶頭作用。

5、建立五個有運行模式。即:有陣地。在每個小區協調一間空閑房屋或能議事的房間,作為紅色驛站的議事陣地,並對該房屋進行紅色元素、議事設施的布置。有制度。制定了各方的制度及職責,推行居民議事模式,鼓勵群眾參與,商議商討群眾事、身邊事。有隊伍。根據小區特點,組建志願者服務隊,一是優化清潔家園志願者服務隊。小區內有能力做清潔的住戶都參加,採取分戶輪流值班,負責小區環境清掃,實現小區是我家,清潔靠大家的自治模式﹔二是“好鄰裡”志願服務隊。小區內樓棟長、黨小組長、有協調能力的居民參與服務隊,協調居民因生活瑣事引發的矛盾,營造鄰裡一家人,互助大家親的小區氛圍﹔三是小區治安服務隊,主要是下沉黨員、年富力強的居民參加,實現治安齊攜手,平安保和諧的目標。有活動。以節假日為契機,制定全年志願服務活動清單,把服務做到群眾心坎上。有激勵。成立以網格員、自管委主任為代表的管理隊伍,定期開展督促檢查及提醒。每月評選“小區之星”,印制簡報宣傳,進行年度表彰,制定了自管委成員、居民參與小區活動的記分辦法並實行積分兌換禮品,給予激勵。

(二)聚集多方合力,開展“五民”工程

文化路社區借助紅色驛站的力量,精心打造了“五民”工程,即愛心“親民”、服務“便民”、和諧“惠民”、宣傳“育民”、文化“樂民”,形成黨員帶頭,群眾參與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濃厚氛圍。

1、愛心“親民”。針對轄區人口密度大、流動人口多、特殊群體人員多的特點,社區創新工作辦法,制定“2級組織+3員上陣”同幫共扶特殊群體工作制度。截止到2022年3月,已發動6名網格員,結對駐在單位164名在職黨員,下沉報到148名黨員,三類人員組建“天天敲門”組,共同結對幫扶56名特殊群體人員,贏得了特殊群體的一致認可和好評﹔領創城市兒童之家,打造兒童快樂驛站。社區為打造城市兒童之家,立足社區現有場所,同時聯合黨員志願者,組隊伍、建制度、設logo、打品牌,制定小小志願者全年服務項目清單及積分兌換制度。截止目前,已開展小小兒童志願服務活動,如“小小喇叭員”“小小環衛工”“小小消防員”等活動,讓愛心、關心、熱心走進社區每一個家庭。

2、服務“便民”。為著力解決社區居民各項急難愁盼問題,有效打通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百米”,社區依托組織網格體系和現代信息技術,制定了“群眾點單、社區派單、單位(黨員)接單”實施辦法,推行 “三單”服務模式。截止2022年3月底共征集居民訴求150個,並及時發布“需求清單”, 組織10個單位黨組織、82個下沉黨員即時“接單”112件,如下沉黨員教師接單后為困難學生鏈接老師免費輔導,市董永公園黨組織接單后為三無小區建材宿舍院內免費除白蟻等,為居民群眾提供了精准服務﹔為了方便居民辦事,社區推行“一站式服務”。社區黨員服務中心是為居民辦理計生、勞動保障、低保等服務工作的“窗口”。社區秉承讓群眾“最多跑一次”的原則,按照“笑臉相迎,及時接待,快速辦理”的工作流程,依據“事后群眾評價,獎優罰劣”的考核辦法,規范了社區工作人員的工作方法,改善了服務態度,優化了服務環境,受到了居民的好評。

3、和諧“惠民”。針對轄區居民小區宇輝星城業委會、物業與居民長期存在矛盾問題,借用黨員下沉契機,社區推行“四方聯動”機制,即社區居委會、網格黨支部、業主委員會和物業四方聯動制度。2020年11月社區將原業委會辦公室打造升級為四方聯動會議室,定期召開聯席會議,解決小區重點、難點問題。目前,組建了一支以網格員、下沉黨員、業委會、物業代表為成員的10人小組,對小區內不文明行為進行勸導﹔解決消防設施改造問題,涉及金額20余萬元﹔另協調解決各類矛盾5件,有效扭轉了宇輝星城小區矛盾、沖突頻發的現象,推動構建和諧、友愛的鄰裡關系。

4、宣傳“育民”。開展以“守初心、擔使命,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為主題的黨風廉政教育活動,通過觀看廉政警示教育片、知識測試、邀請區紀委領導李森林講授廉政黨課,堅持黨建引領社區文化建設。積極推動與居民生活聯系緊密的工作進社區,如開展《民法典》進社區、疫情防控知識講座、電動車集中上牌等,不斷筑牢社區民眾的知法、懂法、守法意識,增強安全防范意識。

5、文化“樂民”。社區聯合轄區單位開展《傳承文明家風·共建兒童之家》文藝匯演暨最美下沉黨員、最美兒童之星、最美家庭等表彰活動,通過家風建設助推和諧社區建設。社區與結對駐在單位開展支部主題黨日活動,如開展紅色歌曲大家唱、廉政剪紙等﹔邀請雕花剪紙非物質遺傳大師池福新講授廉政文化剪紙,開展 “清風拂童心,干淨伴幼行”“花滿校園語成蹊”等活動,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豐富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起到了“文以化人”的潛移默化作用。

(三)統籌五力,助推共建共治共享

1、堅持黨建引領力。縱向構建“社區大黨委—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戶”四級黨組織架構。優化 “大黨委” 14人,建立6個網格黨支部,選優57個黨小組長,黨員中心戶403人。堅決貫徹落實各級黨委決策部署,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扎實開展黨內組織生活,按時開展支部主題黨日等。

2、提升群眾自治力。採取居民自薦、民主推薦、公開選聘等方式,從網格支部成員、黨小組長、黨員干部、志願者和熱心居民中選聘57個小區長,136個樓棟長,274個單元長。目前“三長”全部在小區中上牆公示。“三長”在疫情防控摸排、矛盾調解、社區秩序維護、小區綠化等工作中發揮了積極作用。此外,針對物業小區、單位自管小區、“三無”小區、自建房小區4個類型小區,推動在所有物業小區成立業主委員會4個,“三無小區”組建自管委27個,對單位自管小區堅持壓緊壓實單位治理責任,打破原本混亂、無序的局面,促進社區治理由“一根針”變為“一張網”,有效發揮這些單位、組織在社區治理中的積極作用。

3、發揮機制激勵力。為激發志願者、下沉黨員、廣大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的積極性,社區制定了社區工作者、下沉黨員、志願者、自管委等各類對象的考核激勵辦法,對居民志願者參與社區治理進行積分兌換物資,評選每月之星、實行年度表彰、對工作表現突出的,社區編輯簡報進行宣傳。目前已評選每月之星6期,年度表彰54人,積分兌換86人,編發簡報42期。

4、激發干部活力。為強化干部管理,建立社區干部、網格員分工AB角制,形成了相對分工、注重配合的工作機制﹔為激發干部活力,為年輕干部創造干事創業的平台和機會,鼓勵網格員在網格工作中發揮戰斗員、指揮員作用﹔為搭建平台、提供鍛煉,社區邀請市、區領導作專題輔導,為干部開拓視野、提升能力提供了幫助。

5、協同單位聯建力。駐區結對單位與社區簽訂共建實事項目,利用結對單位在政策、信息、人脈等方面的資源,為社區百姓切實解決一些急難愁盼的問題,如解決“三無小區”種子公司車棚垃圾清運、燃料公司大門改造、物資小區吸污化糞池下水疏通等,增強百姓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提升結對單位的參與度。

三、經驗啟示

(一)黨建工作聯抓,推動“各自為戰”向“共同奮戰”轉變

1、建立科學的考評評價機制:在強化組織領導、明確部門責任,加強協調配合的同時,注重對下沉社區志願服務活動成效的考評評價,把在職黨員開展志願服務活動融入黨性教育、黨員培養、黨組織發展的全過程,建立督查通報制度,建立工作考核評價體系,促進在職黨員下沉社區志願服務活動制度化、規范化。

2、建立完善的表彰激勵機制:堅持典型引路,抓好示范典型。結合社區特點和工作實際,不斷總結在下沉工作中的好經驗、好做法,注重挖掘不同單位、不同類型的下沉典型,發現和培養一批下沉社區明星、人民公仆、最美下沉黨員等,大力表彰先進典型,強化示范引領。

3、完善規劃體系,提升服務質量:按照“點對點”“面對面”的基本原則,統籌規劃服務百姓的項目和標准。准確找到百姓需求的“痛點”、“難點”、“堵點”,明確哪些需求是社區能夠可以解決的,哪些又是結對單位能提供資源和條件解決的。按照訂單式服務的模式,切實提高服務百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4、建立透明的公開承諾踐諾,增強責任擔當:在職黨員在工作單位和對接社區開展公開承諾踐諾行動,明確黨員干部及在職黨員利用工作優勢,深入社區,了解群眾心聲,開展服務和志願工作,有助於提升黨員和黨員干部的擔當意識,促進各單位、各黨員及干部能以身作則、積極作為,為構建和諧社區貢獻一份力量。

(二)服務群眾聯做,推動“被動服務”向“主動服務”轉變

深入到群眾中去,廣泛發動群眾、組織群眾、凝聚群眾,吸引更多群眾參與進來、融入進來,把群眾最關心、最直接的現實問題轉化為黨組織、黨員付諸實際的方向標,把黨的政策、主張轉化為群眾的行動自覺,構建起黨建引領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新格局。

1、營造濃厚的活動氛圍。在社區主要新聞媒體和網絡媒體開設專題專欄,大力普及志願服務理念,經常報道在職黨員志願服務活動和優秀志願者事跡,挖掘志願服務亮點,宣傳在職黨員服務群眾、與群眾親如一家的感人事跡,激發在職黨員下沉社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也讓社區群眾了解下沉社區的意義和價值。

2、創設貼合社區的活動載體。根據社區居民的生活習慣、流動特點,設置活動項目,避免“到此簽到”式活動方式,注重參與主體的全員性,用社區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舉辦形式多樣的活動,比如:親子活動、家庭廚藝大賽、普法知識宣傳、免費體檢等,既能為百姓帶來實惠,也能拉緊與群眾的距離。

3、搭建群眾便於參與的活動平台。充分利用博客、微博、動漫、手機短片等新型傳播方式,開展富有時代特色、現代元素的網絡傳播活動,讓百姓更便捷、更高效地參與到社區治理當中。與此同時,可以將一些典型素材、普法常識、防騙技巧、衛生安全等內容通過新媒體進行傳播,打破時空界限,讓百姓隨時隨地接收“干貨”。

(三)志願服務聯推,推動“封閉自有”向“開放共享”轉變

城市社區志願服務,在助力社區治理發展,豐富社區資源,提升社區服務水平,增加民眾交往,構建情感紐帶等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由於志願服務具有自發性、無償性、分散性等特征,在與社區治理過程中容易產生功能發散和聚合不力的“瓶頸”,這就需要借助權威性、組織性和紀律性都較強的組織進行調節和引導。促進志願服務制度化常態化,開創黨建引領志願服務工作新局面,是激活治理活力和再造基層治理秩序的有效路徑之一。

1、實現志願服務的價值重塑。實現黨建引領下志願服務與志願精神的價值重塑,就是將志願精神的培育根植於紅色文化的深厚土壤,同時融入社區治理的生動實踐當中。以紅色文化的精神實質感召人,以新時期社區治理的新模式來塑造人,以加深黨員和群眾的良好關系鼓舞人,以“服務大家,成就小我”的價值理念激勵人,引導居民、黨員共同處理好“個人與集體”、“小我與大我”、“小家與大家”的關系。

2、凝聚志願服務的多方力量。發揮群團組織的作用,讓群眾性組織成為黨組織的得力助手,讓公眾參與社區治理成為常態,讓和諧社會共建共享理念深入人心。具體操作中,以黨建帶工建、團建、婦建以及其他公益性組織,共同組建社區志願服務團隊,實現資源的優化與共享。

3、加強志願服務的選拔培訓。在黨組織的統籌規劃下,規范志願者招募和注冊工作,全面推行志願者注冊登記制度,明確不同志願者的准入條件,同時加大對志願者的專業培訓,讓志願服務行為更科學、更規范、更深入,鼓勵各領域有專業特長的人士積極投身志願服務,讓志願服務隊伍更有力量。 

(責編:王子鋒、秦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掃碼參加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答題活動

掃碼參加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答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