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第六屆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
分享

江蘇常州市新北區:合作社裡黨旗紅 跑出鄉村振興“加速度”

中共常州市新北區委組織部

2022年12月02日14:1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近年來,常州市新北區堅持把黨建引領作為推進鄉村振興的“第一引擎”,依托優質稻米、設施園藝、高效漁業三大農業主導產業加特色農業相結合的農產品體系,積極探索“黨組織+合作社+農戶”模式,把黨組織建在合作社上,不斷夯實基層基礎,提升服務能力,全力推動黨建工作與鄉村振興互融互促、同頻共振,既加強了基層黨建工作,又加速了農村發展,真正把黨建成果轉化為發展成果,實現強村與富民的雙贏,讓黨旗在合作社裡高高飄揚。先后獲得農產品質量安全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區、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江蘇省現代生態循環農業試點縣、江蘇省新北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園、江蘇省農村改革試驗區等榮譽稱號。

一、實施背景

常州國家高新區位於常州市北部,是1992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立的首批國家級高新區之一,2002年4月,在高新區基礎上設立了常州市新北區,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體制。目前下轄5鎮5街道、一個省級經濟開發區、一個綜合保稅區,面積508.91平方公裡,常住人口89.45萬人。經過30年的跨越發展,2021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820.37億元,人均GDP突破20萬元。在聚焦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同時,新北區把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看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色,奮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實施,爭當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示范標杆。

坐落於江蘇常州市新北區西夏墅鎮的東南村,是常州市的一個“明星村”“典型村”,先后榮獲全國文明村、全省鄉村振興先進集體等榮譽。因村庄位於西夏墅鎮東南方而得名,2004年由原午橋村和韓村合並為東南村,轄區面積3.72平方公裡,耕地面積3558畝,基本農田面積2554畝。下轄17個自然村24個村民小組,892戶2560人,黨員110人。成立之初,東南村沒有一條貫通全村的主道,村內的路都是泥石路。因為被規劃為農業生態區,村裡不能發展工業,2013年村集體全年隻有13萬元收入,全村農民年均收入隻有10030元,是西夏墅鎮的一個沒資源沒產業沒特色的“三無村”。

面對農業生態區的規劃藍圖和村裡農田日益板結、貧瘠的現狀,東南村黨總支堅持“支部帶動、產業促動、村社聯動”的工作思路,以“合作社裡黨旗紅”為旗幟,探索“黨支部+合作社+土地流轉農戶”發展新模式,將黨組織直接建立在產業鏈上,逐漸探索出實現基層黨組織建設和惠民強村雙輪驅動的新路子,跑出了鄉村振興的“加速度”。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蘭紅娟先后獲得全國農業勞動模范、“全國三八紅旗手”、江蘇省“吳仁寶式優秀村書記”、江蘇省“百名示范”村書記、江蘇省“優秀黨務工作者”等榮譽稱號,並於2021年7月作為江蘇省唯一一名村黨組織書記代表,在省七一表彰大會上圍繞探索“黨支部+合作社+土地流轉農戶”發展模式、實現村強民富作經驗交流發言。

二、具體做法

“黨支部+合作社+土地流轉農戶”助推產業發展模式的探索實踐,把黨組織的組織優勢、資源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引領和帶動農業增效、農民致富、農村發展,推動支部建在產業鏈上、黨員聚在產業鏈上、群眾富在產業鏈上,實現基層黨建與產業振興有效融合、互促共進。

一是黨旗飄“紅”,突出組織強村。組織振興是鄉村振興戰略的基石。東南村堅持支部帶動、產業促動、村社聯動,2013年,成立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和全區首家有機稻米專業合作社,合作社理事長由黨總支書記兼任,班子成員雙向進入、交叉任職,建立黨總支與理事會聯席會議等制度,使黨組織的政治優勢與專業合作社的經濟效益有機結合起來。建立一個打硬仗的好班子,全體村黨員干部自覺做到難事干部帶頭、大事黨員示范、好事群眾優先,決不讓黨的好政策“缺斤少兩”,並把《支部工作一本通》5類25項要求作為操作指南,經常翻、及時用,把標准立起來,讓支部強起來。充分利用農村黨員遠程教育、鄉村振興學習社等平台,邀請老書記、年輕企業家、退休教師、專家學者等組建東南“講師團”,圍繞惠農政策、農業技術、勞務技能等開展專題培訓,不斷強化黨員教育管理,提高帶頭致富和帶領群眾致富的能力,形成書記帶頭干、黨員搶著干、群眾跟著干的良好局面。與江蘇蘇電產業管理有限公司黨委等多個黨組織開展“萬企聯萬村 共走振興路”行動,先后完成2個自然村供電管網統一入地改造、安裝一批智能充電樁、修成貫通全村的“東南大道”、河塘清淤3.5萬方、新增照明設施166個……一件件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把東南人的心聚到了一起。

二是產業亮“金”,突出經濟富村。鄉村振興關鍵是產業振興,產業是發展的根基。東南村黨總支部創新“村社合一”模式,把農民組織起來,把“碎片化”土地集中起來,2013年在黨員骨干的帶動引領下,全村僅用2個月時間就流轉了16個村民小組650戶農戶近2000畝土地,以有機稻米種植產業為主體,採用休耕輪作、綠肥還田、噴灌育秧、稻鴨共作等一系列有機種植模式,發展適度集約化、規模化、機械化的現代農業,形成了集生產、加工、銷售於一體的優質稻米產業化基地。截至目前,合作社也發展到目前擁有3800平米基地、45台一流設備、1600萬元投資規模的國家級誠信示范經營企業、省級優秀示范合作社。不斷延伸稻米“產業鏈”,先后自主開發紫雲英蜂蜜、米酒等系列農產品,在特色產業帶動下,合作社一年收入達800多萬元,壯大了農村集體經濟,拓寬了農民收入來源,有力推動產業帶動經濟“富”村。

三是發展透“綠”,突出生態靚村。依托美麗鄉村建設,東南村以稻米產業、農耕文化和生態旅游融合發展為主線,在提升“夏墅”品牌效應的同時,結合自身原生態自然環境以及現代農業產業優勢,積極開展美麗鄉村研究、規劃,發展契合村民生產、生活、生態需求的休閑農業,舉辦了鄉村親子游學、稻米節等有體驗感的特色鄉旅活動,承接企業團建,發揮一二三產融合示范項目實效,發展美麗的文化旅游經濟,通過推進稻米產業示范區、蔬香春色體驗區、稻田公園區、形象展示區、特色蔬果採摘區五個區的建設改造。盤活閑置的房屋資源,通過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有償退出閑置房屋,由集體收購開發,引入專業團隊建設了精品民宿“東南小院”,發展田園經濟,建成精品鄉旅路線,打造一個基實、業興、景美、人和的“醉美東南”。堅持“發展成果,村民共享”,創建了2400平米的黨群服務中心,建造了村社區衛生室、農村體育公共健身場、文體活動室、圖書室等,在豐富村民文化生活的同時,把健康的生活觀念和生活習慣滲透到村民的生活中。

三、成效

通過推行“黨組織+合作社+農戶”工作模式,有效強化了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工作基層基礎,提升了服務鄉村振興的能力。通過書記帶班子、班子帶黨員、黨員帶群眾,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工作由各方諸侯唱“獨角戲”變為黨群“大合唱”,實現了“三新一帶動”目標,即全村有機稻米產業新發展,農民生活新提高,村容村貌新變化,帶動美麗鄉村同步建設。

一是有機稻米產業實現新發展。十幾年來,村黨總支立足農田資源,發展有機型現代農業,推動合作社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引進先進農業技術,推廣農產品新品種,提高糧食生產的現代化水平和質量安全。截至目前,2000畝的優質水稻中500畝通過有機認証,1500畝通過綠色食品認証。“夏墅”牌大米榮獲“江蘇好大米”十大創優品牌、省“名優產品”等稱號,東南村榮獲省休閑農業精品村、省稻米產業強村富民典型等榮譽。

二是農民生活實現新提高。通過推行“黨組織+合作社+農戶”工作模式,建成有機稻米良田示范區,如今“夏墅”品牌的有機大米零售價一斤22.8元,一年產20萬斤有機米﹔綠色大米6元/斤,年產80萬斤。面向村民提供土地分紅和合作社就業崗位,採用“保底收益+二次分紅”的分配模式,提供“家門口”就業崗位150多個,平均每戶每年增收3400元。村民們家前屋后的邊角地,被開發成了精致的小菜園,由村集體統一種植、統一管理,通過提供應季蔬菜的形式認養給城裡的學校或單位,每畝地每年能帶給村集體四五千元左右的收入。截至2021年,村集體固定資產達8852萬元,農民人均收入達31000元,實現了“村社共建、富民強村”的目標。

三是村容村貌實現新變化。村黨總支堅持成果共享、整村提升,分類布局核心景區、示范稻田和精品民宿,村裡天藍水清、稻香扑鼻,東南小院、稻田民宿成了央視推廣的“網紅打卡點”,2021年“五一”游客達1.5萬人次。通過黨建結對共建,完成大薛家、李家村兩個自然村的供電管網統一入地改造,改善了村庄面貌。在稻田理想民宿安裝一批智能充電樁、智慧路燈,方便游客及周邊群眾的出行﹔將以往合作社的水稻烘干設備由煤炭改造成電力烘干設備,並給予補助,降低污染排放的同時提高了烘干效率。東南村大薛家村、韓村自然村入選省級特色田園鄉村。先后獲得江蘇省衛生村、江蘇省民主法治村等多個榮譽稱號。

四、探討和啟示

風景如畫、幸福宜居的東南村是常州市新北區探索黨建引領鄉村振興之路的一個縮影。推動鄉村振興,關鍵在黨,關鍵在堅持黨的領導、強化黨建引領。要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組織優勢,積極探索構建“黨支部+合作社+土地流轉農戶”助推產業發展模式,以更高的標准、更大的力度、更實的舉措抓黨建促鄉村振興,讓農業成為最有奔頭的產業,讓鄉村振興成為最光榮的事業,讓黨旗在希望的田野上高高飄揚,在新的“趕考”路上交出新答卷。

(一)走好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發展之路需要選優“領頭雁”。村黨支部書記在農村工作第一線,是黨在基層的“代言人”、是鄉村振興的“領航人”。一個好的支部書記,就能帶好一班人、穩定一個村、帶富一方百姓。堅持“好中選優、優中選強”的原則,從黨員致富帶頭人、選調生、高校畢業生、復轉軍人、返鄉創業人員等優秀群體中培養選拔村黨組織書記,帶頭建強支部班子、找准致富路子、扛起發展擔子,通過切實增強村“兩委”的政治領導力、發展推動力和群眾凝聚力,引導“群雁齊飛”,釋放鄉村振興“雁陣效應”,推動鄉村振興任務目標更好地落實。

(二)走好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發展之路需要激活“紅細胞”。當前,我們正處於鞏固脫貧成果、接續鄉村振興的關鍵時期,如何把黨建優勢轉化為助力鄉村振興優勢,關鍵在於激活“紅色力量”。針對農村產業發展壯大需求,以“黨組織+”的形式,把黨員培養成產業技術骨干,把技術骨干培養成黨員,要引導黨員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由黨員帶頭成立農村專業合作社,為農戶提供種植管理、養殖技術指導、市場營銷等方面的服務,輻射帶動農戶投入富民產業,不斷拓寬增收渠道,挖掘增收潛力,幫助群眾脫貧致富。要加大典型宣傳,採取多種方式挖掘、選樹發展致富中的黨員典型,營造學習先進、崇尚先進、爭當先進的濃厚氛圍。

(三)走好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發展之路需要做強“產業鏈”。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根本。要以抓農村黨建與“產業興旺”深度融合為抓手,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實現“最大政績”與產業發展同頻共振。堅持新發展理念,發揮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政治功能、經濟功能、服務功能,通過流轉土地開發、公司化運營等方式,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深化產業融合,為產業鏈延伸裝上“紅色引擎”,推動“以紅促農”政策落地,打通農業資源與旅游資源的壁壘,為農民創造更多就業機會。立足鄉村資源稟賦、區位優勢,積極培育優勢主導產業,加快適應市場多樣化、優質化需求,按照“一村一策”“一村一品”等方式有序推進產業發展。

(四)走好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發展之路需要集聚“大抱團”。鄉村振興的工作多、任務重、壓力大,需要持續延伸村黨組織服務群眾鏈條,推進黨員聯系服務群眾常態化,通過組建黨建聯盟,可以推動基層黨建工作與鄉村振興有機結合,加快各類發展要素的優化重組,有效解決以往規劃不一、資源分散、合力不強等問題,探索“片區帶全域、組團促互補”的共同富裕實現路徑,進一步增強鄉村的“造血能力”,集聚鄉村振興“新動能”,助力產業增收。要從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入手,引導村民全面參與鄉村治理,從黨員干部“管理”向干群“治理”轉變,增強群眾主人翁意識,讓群眾來管理群眾的事情,形成“大事一起干、好壞大家評、事事有人管”的鄉村治理新格局。

(責編:王子鋒、秦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掃碼參加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答題活動

掃碼參加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答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