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大學生的創新成果如何從校園走向市場

這個黨支部成了三百名學生的科創“紅娘”

2022年11月26日08:07    來源:中國青年報

“別小瞧這些學生,他們為我們打破了很多技術瓶頸,提出的操作方案非常實用。”提到山東科技大學能源學院“惟真之光”科技創新團隊黨支部的大學生,安居煤礦副總工程師於海峰豎起了大拇指。

前不久,於海峰因雙端堵水器檢測技術問題無法解決,求助前來現場採集數據的“惟真之光”科技創新團隊黨支部書記張步初。

從現場回來,張步初便與團隊人員開展了4個多小時的“頭腦風暴”。次日,他們就把解決方案送到了安居煤礦。

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他們改進了設備構造,升級了探測儀表,解決了困擾煤礦工人多年的難題,大幅節約了生產成本。

從“高大上”的地熱能開發、智慧礦井,到“接地氣”的礦山巡檢機器人、無人儲運設備,這些創意均出自這個學生黨支部。

“我們的學生年均獲省部級以上科技創新競賽獎勵300余項、獲得國家專利授權50余項,但這些創新成果的大部分都遭到市場冷遇。”在山東科技大學能源學院黨委書記董桂剛看來,出現這種問題,一方面是因為“游擊性”的科技創新,很難產出有價值的成果,另一方面是大多數學生缺少資金、渠道的支持。

大學生的創新成果如何從校園走向市場?2017年9月,“惟真之光”科技創新團隊黨支部在師生的期盼中成立。這是一個平均年齡不足25歲、涵蓋本碩博學生、專門服務能源行業發展的創新型黨支部。

支部成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出台科研團隊建設規劃,根據不同研究領域和發展趨勢,組建了“智創綠源”“嵙創瑞沃”“能達華安”等科技創新小組,通過“支部搭台,黨員唱戲”,實現了學生創新創業與服務生產一線的有效融合。

採礦工程專業研究生耿志上大學時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創意大王”。獲33項省級以上科創競賽獎項、5項國家發明專利授權的他,被學校授予“學生科技創新拔尖人才”稱號。

但由於“不知道上哪兒去轉化”,耿志擁有的這些創新成果被“遺忘”了。2019年,“惟真之光”科技創新團隊黨支部組建了“智創綠源”科技創新小組,將耿志和另外10名志同道合的師生聚在一起,配備了研發實驗室、啟動資金。不久后,他們的成果“採礦塌陷區的生態治理以及環境的綜合治理”便在王樓煤礦率先應用。

“創新性成果不能止步於証書,我們要發揮支部的引領、幫扶、推廣等作用,催生更多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創新成果,讓學生的創新成果從實驗室走進市場。”能源學院黨委副書記許琳說。

為了當好學生和企業之間的“紅娘”,近年來,黨支部與濟寧礦業集團安居煤礦、山東能源集團田陳煤礦等10余家企業簽訂聯建合作協議,共建一批實驗研發基地,為學生創新成果的轉化提供了便利條件。

如何用科技創新培養更多的人?這是“惟真之光”科技創新團隊黨支部黨員經常思考的一個問題。

近年來,該支部建立了教授與創新小組“一帶一”機制,對成員進行“一對一”幫扶,形成師生共建、教研互長的黨建新模式﹔舉辦了“科創研習營”“賦能學堂”“創新成果推介會”等特色科創活動,為學生創新成果的轉化賦能,形成“支部與團隊共生,黨建與科創並進”的良好局面。

“真沒想到我們的作品竟然轉化出這麼高的價格,簡直太開心了。”在創新成果推介活動中,“能達華安”科技創新小組成員范德源的創新成果“用於圍岩大變形的拉壓耦合讓壓吸能注漿錨杆”,被青島德銳鑫工程科技有限公司相中,以20萬元的價格進行轉化。

“目前,這項成果已經在山東新礦集團旗下孫村煤礦、協庄煤礦、良庄煤礦及華恆礦業公司等12條巷道應用,不僅解決了一些問題,還為企業新增產值16.4萬元,新增利潤7.2萬元,取得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對於大學生創新成果推介,青島德銳鑫工程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尹承連稱贊,“在推介的時候,我發現了很多好的成果。”

山東科技大學能源學院院長陳紹杰介紹:“我們還給學生提供各類創新創業課程培訓、孵化器資源,並定期舉辦各種創業成果大獎賽,充分展示學生創新、創造、創業成果,幫助學生將優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

據統計,5年來,“惟真之光”科技創新團隊黨支部共培養了300余名創新型人才,獲批科技創新項目100余項,累計與企業合作上千萬元的項目,創辦了科瑞綠源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涌現出山東省青年科技獎獲得者尹大偉等一大批善思考、勤鑽研、勇創新的青年創新能手。(通訊員 韓洪爍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邢婷)

(責編:王子鋒、梁秋坪)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掃碼參加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答題活動

掃碼參加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答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