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第六屆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
分享

浙江杭州市城鄉建設委員會:條塊協同 融合共贏 老舊小區改造激活“紅色引擎”

中共杭州市委組織部

2022年10月26日14:58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一、案例背景

老舊小區改造作為“城市更新”的基礎建設項目,是城市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工程和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有效抓手,對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推進城市開發建設方式轉型具有重大意義。強化黨建引領基層治理,迫切需要把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貫穿老舊小區改造全過程,把黨的工作做到群眾身邊去,傾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近年來,市建委堅持黨建引領,以“舊改黨建聯盟”列入全市域黨建聯盟市級重點培育項目為契機,在700多個老舊小區中探索行業黨建與區域黨建共融,圍繞問題和民生導向,整合下沉各級資源,以紅色力量推動老舊小區改造、助力基層治理“強筋壯骨”,實現“階段性的改造工程”向“助推基層治理水平提升的社會工程”的轉變。

二、主要做法

自2019年啟動新一輪老舊小區改造以來,市建委以黨建為引領,針對部門協同難、建管協調難、基層治理難三大痛點,從“改不改”“改什麼”“怎麼改”“如何改”等老百姓密切關注的問題入手,以黨組織建設為紐帶凝聚各方力量,不斷織密老舊小區組織體系,引領打造了一批有完善設施、有整潔環境、有配套服務、有長效管理、有特色文化、有和諧關系的“六有”宜居小區。

(一)突出紅色引領,織密老舊小區組織體系。一是打造舊改功能型黨組織。指導街道黨工委(鎮黨委)牽頭,在不改變原有組織隸屬關系和黨員組織關系的基礎上,通過單獨組建、聯建、挂建等方式,成立功能型舊改項目黨組織,由社區書記兼任書記,業主委員會(物業管理委員會、小區自管會)黨員負責人任副書記。對於已建立小區黨組織的,由小區黨組織牽頭舊改工作,並結合實際吸收舊改相關方面黨員骨干作為小區黨組織成員。二是匯聚黨建聯盟力量。市委組織部、市建委黨組聯合印發《關於以黨建引領高質量推進老舊小區改造提升的指導意見》,做深做實全市老舊小區改造項目黨組織和黨建陣地建設工作。舊改項目黨組織始終立足改造需要,不斷匯聚舊改工作主管部門、相關職能部門、周邊單位等黨建力量,推動政策、資源、力量精准下沉。根據項目進展,適時納入設計、施工、監理、物業等企業黨員骨干,在黨組織的領導下開展工作,有力推動老舊小區意見征求、項目推進、管理和運營各個階段的工作。三是發揮好居民主體作用。項目黨組織著力帶動提升居民主體意識,引導居民自主決定“改不改”“改什麼”“怎麼改”“如何改”﹔積極吸納政治素質高、有公心、有熱情、有能力、有威望的離退休干部、樓棟長、熱心居民等黨員骨干擔任舊改工作黨組織成員或監督員,對改造工程質量、進度進行常態化監督,群策群力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同時,大力宣傳小區中的好人好事,創辦小區“鄰居節”等活動,發揮道德教化作用,凝聚居民共識,培育小區精神。

(二)落實“三聯”舉措,推動民生工程落地見效。一是任務聯抓。按照“小區改造到哪裡,黨組織就建在哪裡,黨的工作就延伸到哪裡”的要求,把黨建陣地建到舊改項目上,把各級各單位黨組織黨員作用貫穿到舊改意願征集、方案協商、項目實施、長效管理等全過程工作中,發揮黨建工作對老舊小區改造的引領作用,推動建立權責清晰、上下協同、齊抓共管的運行體系,確保后續管理有機延續。二是難題聯解。在實踐中積極探索,建立完善更多有利於推進改造工作和長效管理的工作機制,通過定期會議、設立意見收集箱、組織參建單位現場聯合辦公等形式,及時收集並化解各類矛盾。督促建設、設計、施工、監理等參與單位切實增強專業機構的項目責任感,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和規范標准,落實老舊小區安全文明施工管理。聯合市區相關職能部門和周邊企事業單位黨組織,積極開展黨建聯建活動,破解改造協同難、空間拓展難、長效管理難等問題。三是品牌聯塑。以建設黨建陣地的契機,將黨員帶頭、居民參與融入改造全過程,提升參建單位與物業單位的責任感﹔加強多方協調、服務承諾、民情聯系、協同共建的“四項機制”建設,形成更規范、更有序的舊改黨建推進機制。主動將未來社區建設有機融入老舊小區改造,聚焦“共享融合、美好睦鄰”理念和“人本化、生態化、數字化”特點,逐步形成舊改特色黨建品牌,撬動老舊小區基層治理水平的提升。

(三)突出建管並重,助力基層治理賦能增效。一是明確各方責任。基層黨組織牽頭建立多方共同參與的聯席會議制度、規則和流程,強化各單位間工作溝通,深化民情聯系﹔各專業企業單位結合各自職責,作出服務承諾,及時向小區居民公開,接受居民監督﹔市區各相關職能部門和周邊企事業單位黨組織,積極參與舊改黨建聯建活動,齊力破解改造難題。同時,依托“先鋒領杭”黨員雙報到系統,積極引導小區在職黨員、流動黨員亮身份、亮承諾、亮服務,廣泛開展黨員志願服務。二是保証要素支撐。充分利用小區現有存量資源或相關單位提供的場地和用房,如社區活動中心、鄰裡中心、小區黨群驛站等場地,建設黨建陣地,因地制宜設置公開展示功能區,允許一室多用、開放共享。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大力支持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積極將老舊小區內部和周邊的存量用房資源,提供給街道(鄉鎮)和社區使用,用於破解老舊小區改造瓶頸,解決居民養老、托幼、物業管理等硬件不足問題,提升社區服務品質。三是注重典型引領。重視經驗總結分享,充分依托各類媒體,推廣一批可復制、可借鑒的經驗舉措和典型案例,並在考核考評中設置加分機制,激勵各項目實干創新,為高質量、高標准做好老舊小區改造營造良好氛圍,形成黨組織領導下的各舊改單位、居民群眾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三、實施成效

黨建引領實效明顯。承辦全市黨建引領小區治理重點任務推進會,推廣全市首個“舊改紅盟薈”黨建陣地經驗,至2021年底,全市累計完成改造714個老舊小區,收益住戶超36萬戶。市舊改工作獲評國務院2021年督查激勵榮譽,中央財政資金績效評價“優秀”,連續兩年入選市委改革試點任務和市政府民生實事項目,位居全省綜合考評第一。

(一)聯盟聚力,資源整合“一盤棋”。以黨組織紐帶凝聚各方力量,整體推進舊改黨組織建設。一是支部建在舊改項目上。以老舊小區改造項目為核心,把“支部建在舊改項目上”,住建、街道、社區、參建單位、業主委員會、物業等主體打破地域、行業和組織隸屬,與市區相關部門、小區周邊機關企事業單位開展黨建聯建,目前已建立舊改黨建“共同體”205個,搭建起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和小區基層治理的微平台。二是匯聚紅色基層治理組織。隨著黨建在舊改工作的作用發揮,“紅色智囊團”“舊改紅盟薈”等紅色基層組織和百姓議事平台應運而生。如濱江區繽紛北苑通過多方聯動,激活樓道黨小組力量,不僅在改造內容上得到居民集思廣益,還得到了樓道居民的“眾籌”資金支持,以“一樓一品”為目標,為小區居民量身打造黨群議事區、會客廳、兒童游玩區、快遞小哥愛心驛站等。三是黨建聯建升級“黨建聯盟”。打破地域、行業和組織隸屬,推動住建、街道、社區、總包單位、業主委員會、物業六個主體,建立“舊改黨建聯盟”,推動從場地、項目等有形資源向服務、活動等無形資源延伸,基層治理壁壘進一步打通。拱墅區大關西苑以紅色舊改推動長效運維機制建立,通過相關會議149場,收集解決各類舊改過程問題1200余個,引進了專業物業公司負責長效運營,2021年物業費收繳率達到89.2%,物業公司各方面服務標准達到普通商品房的服務水准。

(二)建管並重,改造治理“一條心”。從問題和需求導向出發,確保黨建引領有力量、舊改推進有實效。一是“三上三下”匯集民意。黨員干部入戶上門,上情下達、宣傳政策,有效解答百姓疑慮。堅持“三上三下”,通過三輪征求意見,形成居民認可的改造清單、改造計劃和改造方案。如蕭山區城建公寓成立舊住宅改造臨時黨支部,將區舊改辦、施工單位、設計單位、監理單位、社區等多方黨員力量統一納入臨時支部,先后7次深度走訪社區,線下實地走訪小區居民,召開居民代表座談會、達人座談會等,面向9幢210戶居民,收集意見建議300余條,新增48個停車位、200平方米健康運動空間。二是“看單點菜”實施改造。臨時黨支部和項目設計師全程駐點、聯建黨員全程參與,讓居民“看單點菜”,改造內容由居民說了算。成立“民間監理隊”,居民化身“監理員”,在嚴把舊改項目進度、質量上當先鋒,質量過不過關由居民來評估。如上城區景芳東區在“小區綜合黨委+小區管理委員會+物業”新三方治理架構的基礎上,增設舊改臨時黨支部和居民監督小組兩個臨時性功能組織,分階段分項目召開臨時黨支部會議23次,吸納小區能人加入居民監督小組,處置發現問題80余個,共同保障項目質量和進度。三是“聯盟聚力”攻堅破難。聯盟單位緊密聯動,建立項目黨員攻堅小組,在嚴把項目進度、質量上當先鋒,推動多元社會力量參與社區服務供給,協調解決居民養老托幼、停車等難題。如余杭區花苑新村北區黨組織積極與交警協調,順利獲批玉管路臨時“潮汐車位”實施方案,又因項目推進中的良好試運行,在改造后經批准正式劃定並運營單邊停車。與周邊社會停車場協商,實現居民小區與商業片區的錯峰停車,多措並舉共后期增加停車位約130個。

(三)規范標准,長效管理“一張網”。堅持邊改造、邊建立規范、邊鞏固成效,會同財政、住保、國資委等市級部門出台舊改政策文件20余個,從黨建和業務兩個維度鞏固舊改工作經驗,引導更多單位和居民參與共建共治共享。一是共建長效機制。堅持建管並舉,在綜合改一次、補足配套功能的同時,針對大部分老舊小區既無業委會、也無物業的情況,推動聯建黨組織、聯盟單位各類資源向舊改匯聚。上城區復興南苑成立綜合黨委,由黨員骨干組成的“鄰裡紅管家”,邀請社區紀委監督整治過程,讓小區改造真正有了“主心骨”,通過多方努力,整合置換原上投集團、執法中隊、城管委、綠化辦等所屬4處近6000平方米房產,在保留老南星、老復興的市井氣息的同時,打造街區式鄰裡中心。二是打造黨建陣地。依托老舊小區現有用房資源和項目指揮部,因地制宜建設集黨建展陳、百姓議事、文化家園等為一體的舊改黨群陣地,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計打造舊改黨建陣地241個,涌現出一批舊改黨建特色案例。如拱墅區德勝新村打造全市首個舊改陣地“舊改紅盟薈”,集中展現舊改變遷歷史和黨員風採,同時設置舊改黨建活動室,為開展黨群活動,收集民情民意提供便利場所。三是賦能基層治理。通過多層面聯建,協調省、市、區機關企事業單位提供存量用房116處、3.24萬平方米,推動場地、項目、服務資源向小區延伸。我委與上城區閘弄口街道開展黨建共建,提供7000余方市級存量房屋用於小區配套用房,為閘弄口街道創建“數字駕駛艙”和社區“零表通”系統打下基礎,助力基層治理水平提升。

四、探討

綜上,新時代老舊小區的改造需求,已不再是曾經簡單的補丁式改造,而是一項綜合性的系統工程,關系到居民生活幸福感、城市現代化建設的均衡發展、基層治理機制的完善提升。全面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夯實紅色舊改工作,護航“兩個先行”目標,需要各部門和群眾做到根本上的思想轉變,需要舊改項目和參與企業的良性平衡,需要政府管理治理體系的與時俱進、改革創新。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堅持人本導向,以解決居民生活的陣痛為起點,以切實而長久地打造居民滿意、融入現代化城市面貌的居住小區為終極目標,通過黨建引領,不斷探索適合各片區老舊小區的改造路徑,最終實現建設既保留原有文化特色、又具有現代化生活風貌的老小區新生活。 

(責編:王子鋒、秦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