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第六屆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
分享

四川成都市武侯區:黨建引領“五會議事” 推動現代學校治理新實踐

中共成都市武侯區委

2022年09月29日19:5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近年來,成都市武侯區堅持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不斷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在全國率先探索實施“兩自一包”(教師自聘、管理自主、經費包干)學校管理體制改革,構建完善了黨組織領導的“五會議事”現代學校治理體系。

一、背景

(一)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2022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於建立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的意見(試行)》,明確指出: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是辦好教育的根本保証,建立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是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保証黨的教育方針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在中小學校得到貫徹落實的必然要求。

(二)激發學校辦學活力。2020年9月,教育部等八部門印發《關於進一步激發中小學辦學活力的若干意見》,要求“加強黨對中小學工作的全面領導,確保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立足國情教情,遵循教育規律,育人為本、提高質量,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如何堅持和加強黨對學校的全面領導,把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與學校“人權、事權、財權”相適應的治理優勢和治理效能,保証學校辦學主體地位、規范辦學行為、提升辦學水平,成為學校黨組織面對的首要實踐課題。區委區政府深入調查論証、統籌謀劃部署,選定區屬四川大學附屬中學西區學校開啟改革試點。經過不斷的實踐完善,武侯區已在該學校現建立起“黨總支委員會”管總、“校務委員會”執行、“學術委員會”監督、“教師代表大會”共治、“家長委員會”共建的,既分工協作又相互制約的“五會議事”現代學校治理體系,領導學校取得了顯著的辦學成效。

二、主要做法

(一)堅持黨總支委員會領導,做把方向、作決策的主心骨。聚焦“堅持和加強黨對中小學校的全面領導”這一根本著眼點,將政治標准和政治要求貫穿於辦學治校、教書育人全過程、各方面。

一是強化組織保障。該學校籌備期間,武侯區選派6名黨員教師組成建校核心團隊、設立黨支部,確保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學校黨支部注重用好“教師自聘”權,優先招聘優秀黨員教師,黨員隊伍得到快速發展,兩年時間從黨支部升格為黨總支。2016年,學校黨總支將支部分別建在三個年級學部,將黨小組建到年級學科組,構建了“黨總支(學校)—黨支部(年級學部)—黨小組(學科組)”的組織體系,形成了“支部+學部”扁平化管理模式,推動黨建工作與教育教學、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合。各支部書記既是學校黨總支委員,也是年級學部負責人,直接參加學校事務決策,團結帶領教職員工推動學校改革發展。

二是強化制度保障。將黨的建設工作寫入《學校章程》,是依法治校、依法辦學的基本依據和具體表現。2016年,按照中組部、教育部《關於加強中小學校黨的建設工作的意見》精神,學校黨總支定目錄、搭框架,教職員工、學生家長、社區黨員提意見、填內容,學校黨組織逐級討論審議,修訂完善了《學校章程》,並由教育主管部門審核生效。黨總支委員會在學校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抓班子、帶隊伍、保落實的領導職責得到制度確立,其領導的“五會議事”治理體系成為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政策的基本途徑。五個議事治理主體的責任權利、相互關系、議事范疇和監督約束得到明確,從制度層面確保了共同治理、民主決策融入學校發展全過程。

三是強化政治保障。統一黨員思想、凝聚黨群力量是學校在改革發展中保持穩定的必要條件。黨總支委員會堅持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等主題教育,嚴格執行“三會一課”等制度,不斷提升組織建設成效。結合“七一”“教師節”等節點,組織開展“頌歌獻給黨”班級歌詠比賽、“百年榮光,教育追夢”教師演講大賽等全員活動,重點講清“為誰培養人、培養什麼樣的人、怎樣培養人”的關鍵問題,引導黨員教師講黨性、重品行、做表率,全面提升民主黨派教師、青年教師和學生政治素養,匯集形成“人心聚、力量齊”的學校發展新動能。

(二)堅持“校務委員會”治理,當好抓管理、提質效負責人。校長是學校行政工作的負責人,校務委員會是校長抓落實的行政議事治理主體。學校黨組織支持和保障校長、校務委員會充分行使行政治理權,推動學校各項工作落地見效。

一是明確行政班子職責。以校級干部和學部負責人為班底,吸納中層干部、法律顧問、教育專家組成校務委員會。主要職責是貫徹執行學校黨總支會議有關決議,研究抓好落實的方案措施,具體負責編制年度工作計劃,領導學校課程建設,建立和維護教育教學秩序,設置內部管理機構,聘任和教育管理教職員工,執行年度財務預算,做好學校后勤保障和師生獎懲等工作,推動學校健康發展。按照“雙向進入”要求,4名黨總支委員進入校務委員會,確保行政班子以新思想新理念,引領現代學校治理新實踐。

二是提升行政管理能力。堅持黨管干部,黨總支委員會注重選拔思想好、能力強的中層干部進入校務委員會,並列為校級干部后備人才,實施導師結對、迭代培養,不斷提升行政班子科學決策水平。實行黨總支委員定期與行政班子成員交心談心制度和行政干部列席黨總支會議制度,提升行政班子成員政治素養。設立學生發展中心和教師服務中心,實施中層干部輪崗鍛煉機制和全員閉環管理能力提升訓練,增強貫徹執行能力,全面提升行政人員工作能力。

三是完善共同治理機制。堅持以師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師生參與學校共同治理的主體作用。校務委員會研究事關師生員工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項,均採用“自下而上、逐級統一、匯總完善”方式。在制定需要共同遵守的規則公約和年度預算時,每名師生都有提出相關條款的權利,極大地調動了師生參與共同治理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提升了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意識。研究一般事項充分尊重教師生利益訴求和合理需求,積極拓寬師生參與渠道,除交心談心外,每天設立半小時的早餐交流時間,安排1名校級干部與教師同桌就餐,教師可以隨到隨講、想到什麼講什麼,積極為學校治理建言獻策。

(三)堅持“學術委員會”指導,當好重協調、促發展的監督者。學術委員會是教師專業發展評價機構,負責教師招聘考核內容擬定、職稱評聘和課程建設等工作,形成權利與義務統一、風險與責任關聯、激勵與懲戒並重的制度,健全了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內部治理機制。

一是推動專業發展。經校務委員會提名,教代會審議,黨總支批准,15名骨干教師組成學術委員會,其中黨員教師7名。在黨組織引領下,教師通過學術委員會對教育教學常規進行量化考核,參與和推動教師專業發展。僅2021年就完成校內職稱初評3次,市區兩級“評優選先”推薦3次,組織“師徒結對”活動6批次,指導開展校級公開課165人次、區級及以上公開課36人次,引導了良好的學術氛圍。

二是推動課程建設。學校嚴格落實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准。學術委員會前置學習掌握國家最新課程改革政策,研究對教學工作帶來的可能變化和影響,向黨組織決策提出意見建議﹔考察收集國內先發地區課程建設典型案例和經驗舉措,形成校際差異分析對比報告,供校務委員會制定措施作參考﹔根據本校學生實際需求,研究和建設校本課程﹔對學校課程建設情況組織專業評估、風險評估和法律咨詢。

三是健全監督約束。黨總支委員根據需要參加學術委員會會議,監督指導涉及教師切實利益的工作事項,保証公平公正公開,維護教師群體團結。學術委員會建立職業道德監督機制,通過作風評議、信箱接訪等途徑,引導學校師風師德建設。定期在學校報刊中公開學術信息、發布研究成果,擴大教職員工對各專業發展的參與權、知情權、建議權和監督權。

(四)堅持“教師代表大會”共治,做好共參與、同進步的領路人。學校教師代表大會是教職工依法參與學校民主管理和監督的基本形式,在黨總支委員會的領導下討論並審議辦學思想、發展規劃等學校改革發展重大問題。

一是民主參與決策管理。根據辦學需要,按照精簡效能的原則,自主設置架構,搭建教師參與學校管理的平台,目前有教代成員52人,其中黨總支委員4名、黨員23名,特別是涉及人事等重大事項的牽頭教師代表,明確為黨員。積極發揮“從師生中來,到師生中去”的優勢,使決策更加民主、科學。2021至2022學年度,召開教代會4次,審議通過《學校名師優師評選辦法》《第三屆學術委員候選人名單》等重大事項5項,並提交黨總支委員會審議通過。

二是廣泛參與項目建設。在黨總支的支持下,教師代表大會根據教學一線實際,每年審核並發布一批學校改革發展重點、難點項目,以項目制方式引導帶領廣大教師投身學校發展。工作按項目“打包”,公開征集執行團隊,學校給予項目經費支持,並記錄工作量和效果,作為發放獎勵工資的參考,調動每一位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例如,語文老師們開展的“讓早讀活起來”項目研究、數學老師們開展的“分享創生課堂學校共學、互學活動”項目研究。目前,全校的在研項目達10個,參與項目研究超過200人次,讓校園中每個人迸發智慧,教學質量也隨之出現了令人欣喜的變化。

三是助推教師專業發展。在黨總支引領下,認真踐行“雙培養”“雙帶頭”機制,為教師搭建繼續教育、專家指導、師徒結對、校際合作等平台,為教師個人學習和成長發展創造機會,滿足教師自我發展和實現教育教學成效的需要。近兩年,把骨干教師培養成黨員2名、把黨員教師培養成骨干26名,學校教師獲國家級獎項6人次,省級獎項20人次,市級獎項222人次,區級獎項175人次,其中黨員教師獲獎佔比53.4%。

(五)堅持“家長委員會”參與,做好育健康、促成長的風向標。家長委員會由家長代表組成,負責溝通學生教育、學校管理的相關事項。黨總支委員會引導和鼓勵家長關注學校事務、參與重大問題決策,配合學校開展日常教育教學工作。

一是落實立德樹人任務。社區和家長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支撐力量。學校黨總支以黨員家長為紐帶,與屬地社區黨組織統籌聯動,在社區設立“一家一校兩中心”,即兒童之家、社區學校、“12355”青情家園服務中心和青少年“夢想中心”。深入社區開展送教上門、心理咨詢以及“雙減”政策解讀等公益活動,讓立德樹人工作從學校走向更為廣闊的社會。

二是培育良好家教家風。以“家風正、家教好、家庭美”為導向,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校黨總支依托武侯區家長學校總校,發動一批政治過硬、經驗豐富的班主任和優秀的家委會成員作為家庭教育種子教師,每個周末開設“樂學通”課程,向轄區居民和家長推廣家庭教育先進理念,舉辦了“如何看待和處理隔代溺愛”“如何改善親子關系”等一系列主題講座和沙龍,深受家長朋友歡迎。

三是優化協同育人機制。家委會積極發動全體家長,利用自身特長參與和配合學校治理,組織為學生送來地震災害避險、假冒食品識別、交通安全規則等實用性培訓。通過家長牽線搭橋,學校黨組織與駐地單位、社區等多家黨組織結成黨建聯建關系,共同推進“家—校—社”三方協同育人良好局面,共同抵制社會不良風氣對學校的侵害,共同維護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的教育生態。

三、成效

(一)學校教育改革得到黨組織的堅強領導。成都武侯的教育改革經驗先后被中央辦公廳、國家教育體改辦、四川省委辦公廳專報刊發,入選第五屆全國教育改革創新典型案例、教育部“十八大以來教育綜合改革典型案例”成果集、“四川省教育改革創新發展典型”案例,受到《中國教育報》等國家級主流媒體10余次深度報道。2020年12月,在教育部等八部門《關於進一步激發中小學辦學活力的若干意見》新聞發布會上,成都市教育局介紹了學校的具體做法。經過8年探索,“兩自一包”改革和與之相適應的黨組織領導的治理體系建設,已推廣應用到武侯區53所、成都市100余所學校,改革輻射面擴大到全國各地,為加強黨對基礎教育的全面領導提供了可靠的基層實踐。武侯區被評為“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先行創建區”。

(二)教師隊伍的活力得到充分激發。通過黨組織領導的“五會議事”體系建設,學校徹底改革了傳統公辦學校教師“鐵飯碗”“大鍋飯”的現象。2020年,武侯區以我校教師為改革樣本,圍繞職業倦怠、薪酬待遇、激勵機制、專業成長、文化氛圍、職業態度等6個維度進行調研。結果表明,學校教師樣本在這六個維度上的滿意度,遠遠高於非改革學校教師樣本。在工作實際中,教師們積極主動尋求發展,強烈追求進步。目前,學校教師碩士研究生佔比近40%,各級名師優師達90余人,真正實現個人成長與學校發展的結合。

(三)學校育人質量不斷提升。黨組織領導學校初步建立起“分層分類個性化成才”的人才培養體系,落實了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截至目前,累計開發“語言與文學”“歷史與社會”“科學與技術”等6大領域的分類課程163門,有效打開了學生學習動力的“開關”,激發了學習的主動性。2021年,學校學生參加各級各類比賽160次,1680人次獲獎,校田徑隊更是連續四年獲全區運動會冠軍﹔學生學業成績一次合格率連續四年超過97%、重點率已達79%,快速躍升全市優質公辦學校行列﹔在第三方測評中,學校教職工、家長、學生、社區滿意度連續四年超過98%,獲得了廣泛認可,被市區兩級確定為“家門口的好學校”。

四、探討

構建黨組織領導的“五會議事”體系,建設現代學校制度,是全面落實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的有力抓手。為更好發揮黨組織引領學校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還應從以下三個關鍵環節來思考:

一是正確認識新時代基礎教育的形勢和任務。中小學校黨組織要深刻學習領會黨中央對教育基本國策的判斷,正確認識基礎教育領域“雙減”任務和新課標背景,堅決執行各級教育主管部門的改革措施,積極探索課堂教學新樣態,始終把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擺在辦學目標第一位。

二是充分尊重教師在學校的主體地位。中小學校黨組織要充分認識到教師隊伍建設是學校發展的基礎動能,實施黨組織集體領導有利於調動和發揮教師群體主觀能動性,其基本途徑就是堅持黨的民主集中制原則,不斷完善教師群體參與學校決策的機制,始終讓教師成為學校的主人翁。

三是研究和掌握育人規律。中小學校黨組織要堅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課程建設作為把好辦學方向的關鍵一招,領導學校構建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的課程體系,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培養一代又一代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斗的有用人才。

(責編:王珂園、秦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