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第六屆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
分享

上海市徐匯區漕河涇街道:堅持黨建引領,推進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體系功能建設

徐匯區委組織部 徐匯區漕河涇街道黨工委

2022年09月29日19:48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一、背景和起因

2021年2月18日,本市舉行街道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體系功能建設推進會,要求突出“實”的導向,做好“融”的文章,為走出一條符合超大城市特點和規律的基層黨建新路提供堅強組織保証和陣地支撐。2021年5月19日,市委辦公廳印發《〈上海市街道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體系功能建設指導意見〉的通知》,強調黨群服務中心是一級黨組織的陣地,要放大載體和陣地的綜合功能,不斷強化政治引領、服務黨員群眾、助力基層治理。

漕河涇街道轄區面積5.26平方公裡,現有30個居民區,常住人口近12萬,上海南站交通樞紐、徐匯區行政服務中心、徐匯萬科中心坐落其間,是宜居宜業的現代化綜合型社區。為了更好地貫徹人民城市重要理念,2020年以來,漕河涇街道在原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文化活動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社區學校等建筑實體的基礎上,突出政治功能、融合功能、服務功能,全力構建“開放式、集約化、共享性、樞紐型”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同時,持續打造500米黨群服務圈,通過集中設點、輻射周邊的方式,先后在鄰裡匯、鄰裡小匯等30個公共空間,在徐匯萬科中心、中星城、馨空間、泰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3個樓宇園區以及公租房小區建成各具特色的黨群服務站,形成“1+13+30”的“家門口”黨群服務陣地體系,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引領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裡”。

二、主要做法與經過

(一)融合物理空間,延伸為民服務觸角。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堅持“讓辦公用房最小化,服務陣地最大化”理念,以“漕韻”為魂,以“匯享、匯知、匯智、匯學、匯萃”為主線,騰出600平方米辦公場地,打造31處公共空間,為黨員群眾搭建大舞台、大講壇、大課堂、大展廳。開設24小時市民自助服務區,融合青年中心、愛心媽咪小屋、職工書屋、寶寶樂、政協匯書院等功能載體,集成黨員服務、志願服務、文體服務、便民服務、親子服務等綜合功能,打造全年齡、全人群友好型共享空間。各黨群服務站點優化空間布局,推進功能疊加,提供黨建指導、文體活動、創業服務、人才聯絡等各類服務,不斷提升社區“溫度”,提高群眾的參與度和獲得感。

(二)融合工作力量,提升為民服務質量。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打破部門壁壘,整合條線力量,探索建立“1+4”運行機制。“1”即發揮黨群中心支部核心作用,統一調配使用原隸屬黨建、統戰、工會、婦聯、老干部、科普、文體、志願者、圖書館等16個條線工作人員。“4”即設立中心辦公室(承擔宣傳聯絡、考核考評等職能),黨群事業部(承擔黨團關系轉接、基礎業務支撐等職能),活動實踐部(承擔各類活動承辦、具體項目落實等職能),運維支持部(承擔場地管理、技術支持等職能)等四個部門。制定工作流程手冊和服務規范手冊,建設全崗通隊伍,實行規范化管理,提供標准化服務。馨空間、萬科中心、中星城等黨群服務站,因地制宜採用公租房黨支部管理、黨員自主管理、第三方委托管理等方式,融合工作資源,整合工作力量,不斷提高工作能級和服務品質。

(三)融合管理平台,提高為民服務能效。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堅持需求導向,探索打造一口對外的前台、數據支撐的中台、聯合辦公的后台。實施錯時提質工程,工作日延長服務時間至晚上八點半,雙休日、節假日至少安排五名工作人員在崗,做到為民服務不打烊。線上依托“匯聚漕河涇”微信公眾號,實現場地預約、活動預約等功能,促進服務網絡向基層延伸。線下逐步實現前台一口受理、中台數據融合、后台分類處理的服務模式。推進社區黨校和社區學校的日常培訓有機對接,通過微信平台和居民區黨群服務站、樓宇黨群服務站等,共同發布活動項目和培訓課程。推行黨員群眾點單、中心辦公室派單、條線部門接單、黨員群眾評單的“四單服務”,激活黨群服務的“神經末梢”。

(四)融合項目資源,擴大為民服務范圍。堅持以黨群服務中心為主陣地,帶動居民區、區域單位、“兩新”組織、群文團隊、志願者隊伍等橫向聯合,形成資源用起來、服務強起來、群眾動起來的良好局面。堅持以“黨建引領、思想匯智、實踐聚力、文藝潤心”為服務導向,統籌條線資源、區域資源,組織閱讀分享、非遺傳承、國防教育、親子活動等,提高黨群服務陣地的熱度。針對社區特殊群體、困難群體,推行基層黨組織結對幫扶等項目,有效延伸社區服務鏈。深化區域化黨建,做實需求、資源、項目“三張清單”和“雙報到、雙報告”等工作機制,提供政策宣講、法律咨詢、親子教育、就業援助、觀影講座等服務,引導共建單位從“友情支持”到“分內之事”轉變,持續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發展格局。

三、成效與反響

漕河涇街道堅持黨建引領,堅持融合集成,按照“實踐管用、基層愛用、群眾受用”原則,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體系功能建設日臻完善,“1+13+30”的“家門口”黨群服務陣地體系綜合服務效能日益凸顯,黨群服務圈、民生服務圈、營商服務圈“三圈融合”效應不斷提升。

(一)提升人流匯集功能,擴大黨群服務覆蓋范圍。黨群服務陣地緊緊圍繞人民群眾在工作生活中最貼切最期盼的需求,擴大服務覆蓋面,提高群眾參與度和獲得感。比如,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自2021年6月2日重新開放以來,每天平均服務445人次。截至2021年8月2日,累計服務31531人次,其中工作日累計服務人次26476人次,佔84%﹔雙休日累計服務人次5058人次,佔16%。中心承接各類市、區級會議近30場,服務近500人次﹔開展各類文體活動近50場,參與人數約6000人次。

(二)發揮資源集聚功能,打造黨群服務特色品牌。依托社區黨群服務陣地優勢、資源優勢、管理優勢,開展大家講、大家寫、大家唱等系列活動,擦亮社區群眾廣泛參與的“大家”系列品牌。社區黨建辦、自治辦、發展辦、服務辦、營商辦以及總工會、共青團、婦聯、司法所等部門有序對接、有力配合,積極配送文化、體育、科普、法律等服務資源進樓宇園區黨群服務站,打造受到樓宇職工普遍歡迎的“午間一小時”活動品牌。依托上海南站、徐匯萬科中心等黨群服務站點,調動區域單位、“兩新”黨組織等積極性,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樹立充分體現徐匯中城文明創建水平的志願服務品牌。

(三)優化平台協同功能,促進黨群服務共建共享。發揮黨群服務陣地在社區共建共治共享中的積極作用,引導各方力量共同參與社區治理和服務,著力解決好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依托區域黨建促進會平台,做實在職黨員報到、微心願認領等工作,強化項目化運作,共建服務項目從黨建服務向政務服務、法律服務、生活服務、文體服務等不斷拓展,有力撬動區域資源,擴大示范引領效應,形成區域共建共享聯盟。比如,在市級公租房馨逸公寓建設“馨空間”黨群服務站,引導區域、區屬各類單位的人才參與社區共建,實現價值引導、文化形塑與社會整合,有效促進人才群體認同社區、融入社區、服務社區。

四、經驗與啟示

漕河涇街道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體系功能建設,緊緊圍繞“黨組織有組織力,黨員隊伍有戰斗力,黨建工作有特色,黨員活動有陣地,服務群眾有載體”的目標,以舒心共享的空間、活潑新穎的主題、豐富多彩的活動,打造社區黨群服務陣地體系,提升社區發展軟實力的有益探索。

(一)堅持人民中心是夯實黨建引領的重要內因。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隻有積極回應人民群眾所思、所想、所盼、所急,有效增強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才能讓人民群眾成為黨群服務陣地的最廣參與者、最大受益者和最終評判者,才能不斷夯實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體系功能建設。

(二)健全服務體系是加快全域覆蓋的有效途徑。把黨群服務的觸角延伸到群眾身邊,是我們的努力方向。以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為核心,通過不斷優化黨群服務陣地體系建設,創新“群眾點單”黨群服務模式,推動黨的工作進小區、進樓宇、進園區、進商圈,為基層黨建工作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証和陣地支撐。

(三)夯實基層基礎是提升服務能級的重要抓手。更好實現對黨員群眾的教育、組織、服務和管理,是我們的不懈追求。以適合新時代特點的形式、喜聞樂見的方式,增強黨建工作的吸引力和有效性。通過黨建聯建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將黨建工作優勢轉化為推動社區發展動力。

五、探討與評論

漕河涇街道以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為重要樞紐節點,不斷完善“家門口”黨群服務陣地體系,不斷增強黨群服務陣地政治引領功能,切實發揮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力,逐步凝聚起助推轄區發展的廣泛共識和強大力量。

(一)用好陣地,激發基層黨建新活力。通過打造空間、服務、管理和人員融合的黨群服務陣地,初步解決了基層黨建陣地存在的活動場地少、空間利用率不高等短板問題,使基層黨建工作更規范,活動更豐富。

(二)用活陣地,增強基層組織凝聚力。黨群服務中心體系功能建設始終把服務群眾作為工作的落腳點和出發點,始終致力於獲得群眾的參與和支持,密切了黨群關系,提高了基層黨組織團結和服務群眾的能力。

(三)用巧陣地,提高基層各方協同力。依托黨群服務陣地體系,發揮基層黨組織紐帶作用,淡化區域內各類組織的體制、隸屬等觀念,推動不同領域、不同層級黨建工作融合,實現轄區單位互聯互動、資源共享。

(責編:王珂園、秦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