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第六屆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
分享

恆隆廣場:黨建引領塑造樓宇治理軟實力

中共靜安區南京西路街道工作委員會

2022年09月29日18:5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恆隆廣場坐落於“世界級中央活動區”南京西路功能區,樓內總部經濟、外資經濟高度集中。自2001年開業起,恆隆廣場始終是南京西路沿線的經濟地標,2007年成為上海第一棟“月億樓”,2021年更是升級“百億樓”。從2002年恆隆廣場第一個黨支部建立,到樓宇聯合黨委、“白領驛家”黨群服務站和商圈黨建聯席會議“三位一體”的發光發熱,再到樓宇、社區、商圈共建共治,樓宇黨建在構建基層社會治理共同體中發揮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一、背景和起因

恆隆廣場所在地曾是中共中央秘書處機關辦公地遺址和上海大學遺址。當時的上海大學作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第一所高等“紅色學府”,為包括“五卅運動”在內的工人運動輸送了大量骨干人才。豐厚的紅色資源為開展恆隆廣場黨建工作創造了天然優勢和不竭動力。

如今,恆隆廣場作為港資樓宇,在2001年甫開業時就貼上了“高”“大”“洋”的標簽,66層地上樓層成為當時浦西第一高樓,樓內企業、商鋪近300家,外資、港澳台企業超過130家,雲集世界多個知名奢侈品牌和海內外各大企業,其高端定位和特有氣質為開展樓宇黨建工作帶來了挑戰和機遇。

二、主要做法

(一)建組織階段的探索攻堅

2002年,南京西路街道成立了綜合經濟黨委,在剛開業不久的恆隆廣場,依托物業成立了第一個樓宇聯合黨支部。2004年,第一批樓宇黨群工作者走進樓宇,專職負責與樓宇企業的協調聯絡和服務。當時“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說”是開展樓宇企業的普遍遭遇,往往雙方都不能理解對方的意圖。但他們從企業和白領的需求出發,一次次帶著政策和服務上門,隨著掃樓的堅持和深入,越來越多黨員亮身份,樓內黨支部數量逐步增多。

(二)優服務階段的創新嘗試

2005年,包括3名恆隆廣場白領在內的9位年輕白領,自發向貴州遵義捐助學習用具的事跡被廣泛報道,他們都是南京西路街道團工委牽頭成立的“相約四季”俱樂部會員。“相約四季”俱樂部是靜安區白領社團的雛形,也為商務樓宇的白領服務提供了豐富的靈感。這一階段,服務是樓宇黨建的鮮明主題和主要職責,樓宇黨組織逐步成為集聚黨員的陣地、服務黨員的家園,進而切實做到增強活力、激發動力、提升效力。而此階段,恆隆廣場的企業和白領們廣泛參與“相約四季”“白領驛家”組織的各項活動,也為街道之后的工作打下了堅實的群眾基礎。

(三)強功能階段的凝聚突破

隨著樓宇黨組織持續壯大,企業和白領對黨建工作也給予了充分認可,南京西路街道黨工委以恆隆廣場為基點,以三項工作機制為抓手,打造“三位一體”樓宇黨建模式。

一是成立恆隆廣場樓宇聯合黨委。作為“三位一體”的最重要組成部分,南京西路街道黨工委在恆隆廣場原有13個“兩新”黨支部(總支)的基礎上,於2018年6月28日正式成立擁有409名“兩新”黨員、覆蓋企業達到64家的恆隆廣場聯合黨委,使之成為隸屬於街道社區黨委、介於樓宇內基層黨組織和社區黨委之間的一級黨組織,統一領導樓宇內的非公企業組織黨建工作,完成了“黨委建在樓上”的升級跨越。聯合黨委每季度召開黨委會和所屬黨組織書記例會,研究討論恆隆廣場黨的建設、黨員發展、組織管理等重要事項,進一步完善了樓宇黨建組織結構,增強了樓宇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是組建恆隆廣場商圈黨建聯席會議。由街道社區黨委組織、恆隆廣場聯合黨委發起,組建了恆隆廣場商圈黨建聯席會議,聯席會議同時整合了周邊樓宇黨組織、區域單位黨組織和居民區黨組織參與,成為盤活商圈樓宇駐區單位資源、深化各領域黨組織聯動互動、有序引導樓宇企業參加社區治理的工作平台,有力推動“兩新”黨建、居民區黨建、區域化黨建的“三建融合”。

三是建成恆隆廣場黨群服務站。2018年7月2日,在恆隆廣場物業的大力支持下,南京西街道在樓內建立了獨立運轉的樓宇黨群服務站,打造兼顧教育、宣傳、展示、活動參與、服務企業和群眾服務多種功能的復合型空間。在之后的幾年中,黨群服務站陸續整合了“樓小二”企業服務站、樓宇綜合治理工作站、樓宇公共法律服務站等多個站點功能,推動黨務、政務、服務和治理在樓宇內的集中實現,成為開展黨群活動、參與社會治理的開放式、集約化、共享性的陣地平台。2020年初疫情防范工作中,街道依托樓宇站點,高效組織街道工作力量和樓宇黨員志願者,有序開展了防疫宣傳、物資發放、安全檢查等工作,為恆隆廣場能夠在疫情期間第一時間復工復產作出了積極貢獻。

樓宇聯合黨委、商圈黨建聯席會議和黨群服務站,構成了恆隆廣場獨具特色的“三位一體”樓宇黨建模式,將樓宇黨建的力量扎根在紅色發源地,將新潮又接地氣的服務深嵌入白領的工作及日常,將樓宇黨建有效轉化為“紅色生產力”,實現了樓宇黨建和樓宇經濟互利共生的良性循環,為樓宇黨建的發展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范本。

(四)善治理階段的破圈實踐

靜安區對樓宇善治理的創新追求,最早源自於2015年3月,在南京西路街道轄區東方海外大廈成立的全市第一個“樓宇委員會”,由樓宇業主、物業管理方、入駐企業管理者、企業白領等組成,由樓宇白領自主推薦,經過選舉、再推薦、再選舉、公示、上報等多個環節產生。樓宇委員會制定《樓宇公約》,定期召開議事會,形成了樓宇自治的議事工作平台。

面對新時代城市基層黨建和創新社會治理的新任務、新要求,恆隆廣場樓宇黨建模式在“三位一體”組織結構基礎上,依托三項工作機制完成“破圈”,推動南西樓宇黨建“精益求精”,穩步邁向“善治理”階段。

一是完善了協商機制,在組織鏈接上完成破圈。通過定期召開的樓宇聯合黨委會和商圈黨建聯席會議,突破了物理區域范圍的限制,將原本屬於各個不同單位、不同行業、不同系統的黨組織扭合在了一起,使樓宇企業從基層治理中的接收方、協助方,轉變為參與方和“輸出方”,在資源共享中增強了政治勢能。二是優化對接機制,在資源力量上完成破圈。通過深化“雙報到,雙報告”等工作,進一步密切樓宇內駐區單位黨組織和黨員與社區黨組織之間的聯系,充實了社區活動所需的行政資源和條線資源,以及需求最迫切的人力資源。三是強化項目機制,在多元參與上完成破圈。街道黨工委先后設立“志願南西”“先鋒南西”“樂享南西”等6大板塊共計21個“福民項目”,並推動居民區設立44個“福民小項目”,以項目化的方式發動轄區樓宇企業和白領進行“認領”,進一步完善了社區治理格局。

三項工作機制的“破圈”,推動樓宇黨建工作邁入黨建引領下共建共享、互融共生的“善治理”階段。近年來,恆隆廣場與政府部門和周邊社區的共建共治取得了諸多成效,樓宇企業參與社區治理的形式和途徑豐富多彩。

三、成效與反響

作為靜安樓宇黨建20年實踐探索的縮影,恆隆廣場樓宇黨建工作實現了四方面“再升級”。

(一)政治功能的再升級——從“不主動亮黨員身份”到“黨員優先”的轉變

20年前外資企業內的黨員出於各種原因,往往選擇“不主動亮身份”。通過樓宇聯合黨委和商圈黨建聯席會議平台,恆隆廣場的樓宇黨建模式打破了以往單位體系的封閉性,使樓內企業除了同一樓宇的“空間認同”外,更多了“組織認同”,這進一步增強了黨建對樓宇和企業的政治引領,有效將企業社會責任、企業文化與企業黨建有機整合了起來,更有力地推動企業發展前行。

(二)服務能力的再升級——從“便民服務”到“價值引導”的轉變

20年間,恆隆廣場樓宇黨建的服務站點,從當初由物業“援助”的小小地下室,升級為恆隆二期607室佔地300平方米的敞亮空間。2021年,恆隆廣場又積極協調置換了一期2202約350平方米的場地供站點使用。樓宇黨建的服務內容,也從樓宇內的郵政、快遞等提供生活便利的“身邊小事”,向聚焦白領精神需求的更高層次進發,逐步形成了具有恆隆廣場特色的“彤心永恆”紅色黨課、“恆愛行動”志願公益、“恆享生活”文藝樂活、“恆知講堂”職業成長、“恆泰家園”社區共治等“恆系列”服務項目,得到了樓宇白領的廣泛認可和參與。

(三)治理模式的再升級——從“被動參與”到“主動加入”的轉變

對20年前的黨務工作者來說,上門向企業“討贊助”是工作常態,如果日常工作基礎不太扎實,還很容易吃到“閉門羹”。如今,南京西路街道堅持依托樓宇黨建工作,推動樓宇力量融入社區治理,通過“需求立項”“樓樓聯動”“兩白互動”等運作機制,進一步激發樓宇企業參治理、回饋社區的熱情,樓宇企業主動上門為周邊社區“提供”項目的情形已經越來越多,樓宇白領們與周邊社區的居民關系也正通過多種多樣的形式日益密切。

(四)營商環境的再升級——從“硬措施”到“軟實力”的轉變

南京西路街道積極打破樓宇黨建與樓宇經濟的“兩張皮”局面,注重挖掘樓宇黨員、群眾的主動性和內生力量,在充分了解相關樓宇企業和白領員工需求的基礎上,主動爭取企業對黨組織和黨建工作的配合,有效實現了樓宇黨建和樓宇經濟互利共生的良性循環,將樓宇黨建的“軟實力”轉化為助推企業發展的“硬實力”。隨著黨建工作的不斷深入開展,恆隆廣場的年稅收“水漲船高”,從2016年的26.3億元,到2017年32億元,到2018年34.9億元。在2020年疫情對國民經濟、社會生活產生巨大影響的背景下,恆隆廣場的稅收持續堅挺地“拔高”,達到49.3億元,並在2021年底達成“百億樓”的裡程碑。營商環境在樓宇黨建“加持”之下,形成了獨特的名片效應,在潛移默化中有力提升了恆隆廣場的競爭力。

四、探討

恆隆廣場樓宇黨建工作從艱難起步、沉澱累積,到銳意創新、引領發展,是靜安區和南京西路街道黨工委久久為功、善作善成的真實寫照,也是數屆黨組織和無數黨務工作者傳火於薪、不懈深耕的成果體現。如今,恆隆廣場不僅是名副其實的經濟高地,也是黨旗高高飄揚的紅色陣地,黨建引領下的樓宇治理“軟實力”,進一步增強了南西街道區域發展的競爭實力,也為探索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的新路徑提供了借鑒和參考。

一是,通過黨建引領,能夠為樓宇內外資企業注入全新動能。通過建立樓宇聯合黨委,把原本鬆散的“兩新”黨組織和黨員凝聚在一起,定期開展高質量、形式內容豐富的“三會一課”,不斷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有效提升“兩新”黨員的理論知識水准,引導“兩新”黨員重新認識黨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光榮使命和偉大任務,准確地理解和踐行黨的政治理念,以全新的工作面貌和精神狀態集聚在黨旗之下,以黨組織的先進引領企業的先進,為外資企業更好地服務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注入“紅色驅動力”。

二是,通過黨建引領,能夠促進企業在履行社會責任中塑造企業文化。樓宇黨建豐富的工作內涵,和多種多樣的社會公益活動內容,能推動外資企業進一步強化社會責任感,以此為契機提升企業形象、打響企業品牌、塑造企業文化。由企業踴躍參與的社會公益活動,也將增進社區公益品牌的資源價值,進一步推動形成區域獨有的文化名片,在無形中增進區域“軟實力”。

三是,通過黨建引領,能夠更加完善基層社區治理工作格局。樓宇黨建以項目化方式,加強與黨委政府的溝通聯系,促進企業融入社區發展,參與社區事務,既能有效拓寬企業發展的渠道,又能充分發揮企業資源優勢,推動多元參與的基層社區治理格局進一步健全。樓宇白領和社區居民聯手參與社區治理事務、優化公共政策,也是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在基層社區一線的生動實踐,真正體現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核心軟實力”。

(責編:王珂園、秦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