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任平
2022年09月26日10:43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新聞網
(一)
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
專業技術人才隊伍是人才隊伍中的重要方陣,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骨干力量,對科技創新起著重要的引領作用。
凡樹有根,方能生發﹔凡水有源,方能奔涌。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戰略高度,為我國人才事業發展擘畫藍圖,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新要求,為做好新時代專業技術人才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從全面實施重大人才工程到作出加快建設人才強國的重大決策,從出台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意見到召開中央人才工作會議,從發布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到編制國家“十四五”期間人才發展規劃……一次次審時度勢的決策,一場場指引方向的部署,傾注著對人才的關愛、凝聚著對人才的渴求,為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領航導向,托舉起人才強國的夢想。
思想之光照亮奮進方向、引領實踐突破。人社部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做好新時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刻認識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的地位和作用,聚焦提高核心技術創新能力,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在培養集聚創新人才上下功夫,在改革人才發展體制機制上攻堅克難,在優化人才發展環境上集中發力,造就“頂天立地”的專技人才隊伍,人才創新創業活力不斷增強,覆蓋全體專業技術人才的政策制度體系逐步健全,有利於人才成長和發揮作用的環境日益優化。
厚重的“人才賬本”,夯實中國創新的家底。截至2019年底,我國專業技術人才總量達7839.8萬人,比2010年底增長近1300萬人。人才隊伍整體素質不斷提升,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達6500多人,留學回國人員423萬人,具有高級職稱以上人員佔11.3%,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人員佔48%。人才創新能力不斷提高,服務支撐國家重大戰略效能持續增強,廣大專業技術人才以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為己任,攻堅克難、勇攀高峰、揮洒才智,取得一大批重大科技創新成果,量子通信、神舟探月、北斗導航、“羲和”逐日、“祝融”探火、“天宮”遨游太空、海水育稻……一次次創新難題的征服,一項項創新突破的成果,推動科技創新從“跟跑”向“並跑”、“領跑”轉變,我國創新指數全球排名從2012年的第34位快速上升到2021年的第12位,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
這是更多千裡馬競相奔騰的新時代,這是創新創業潮波瀾壯闊的新征程,這是人才事業與國家夢想同頻共振的雄渾詩章。
(二)
有這樣的消息經常在網絡刷屏。2022年4月,神舟十三號剛著陸,說著“北京明白”的“90后”年輕總調度高健,在網絡走紅﹔重慶大學計算機學院的“95后”博導馮磊的信息,登上熱搜……
有這樣的年齡數字讓人記憶深刻。載人航天工程研制隊伍,35歲以下的年輕人佔到80%﹔“天舟一號”研制團隊,平均年齡隻有32歲……
“要走好人才自主培養之路”。人才工作,基礎在培養,難點也在培養,當今世界人才的競爭首先是人才培養的競爭。
專家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是黨執政興國的重要依靠力量。堅持實踐標准和貢獻導向、突出“高精尖缺”,優化人選結構、嚴格選拔條件程序、提升人選質量……黨的十八大以來,選拔5批近2.5萬名高層次、高技能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基本覆蓋科教文衛、工農業生產、國防等經濟社會各個領域。以實施政府特殊津貼制度為重要抓手,上下銜接、梯次躍進的專家培養選拔制度體系正在加快形成。
工程引領,鑄魂育人。瞄准世界科技前沿,能引領和支撐國家重大科技、關鍵領域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高層次中青年領軍人才,百千萬人才工程集優勢資源,聚培養合力,探索建立起“高級研修和實踐鍛煉相結合、國內培養和國際交流合作相銜接的開放式培養體系”,選拔培養了一批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在重大科研項目攻關、重點工程建設、民生福祉改善方面,引領創造了眾多進入世界前列的科技成果。
博士后制度是培養高層次創新型青年人才的一項重要制度。加強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工作站建設,博士后培養的“孵化點”越來越多﹔聚焦重點領域,大力實施博士后創新人才支持計劃和博士后國際交流計劃,吸引國內外優秀博士從事博士后研究﹔辦好全國博士后創新創業大賽,搭建高水平的交流展示和“揭榜挂帥”平台﹔完善博士后經費多元投入機制,加快博士后科學基金會改革,統籌使用各類人才、科技等經費基金,加大對博士后的支持力度。到2021年底,全國共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888個,累計招收培養博士后近30萬人。具有中國特色的博士后制度體系、工作體系和服務體系,培養和吸引了一大批博士后人才,激發出他們的創新創造活力。
從湖北省“博士后人才倍增計劃”到江蘇省“卓越博士后計劃”,從福建省推出“海峽博士后交流資助計劃”到廣東省積極構筑產學研一體化平台促進成果轉化落地,一項項各具特色的博士后培養和引才計劃,大幅度提升博士后制度吸引力,不斷打造博士后培養的新高地。
加強繼續教育,經常性地進行知識更新,是創新創造不斷涌現的助推力。緊貼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按照高水平、小規模、重特色要求,舉辦國家級高級研修班,培養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以更新知識結構、掌握先進技術、提升專業水平、提高創新能力為主要內容,培養培訓急需緊缺專業技術人才﹔面向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數字化管理、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虛擬現實、區塊鏈、集成電路等數字技術技能領域,培養培訓數字技術工程師﹔分期建設一批國家級繼續教育基地,建立退出機制,實行動態管理,同步推進培訓項目、專家師資、教材課程、課題研究、在線學習等建設……國家重大戰略部署到哪裡,地區行業發展需求在哪裡,工程就跟進到哪裡、服務到哪裡。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的穩步實施,為創新型應用型技術型人才不斷涌現、高水平工程師隊伍不斷壯大奠定著能力基礎。
開展特培工作是黨中央、國務院對新疆、西藏少數民族專業技術人才的特殊關愛。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突出工作重點,堅持需求導向,緊貼新疆、西藏高質量發展需要培養人才﹔堅持目標導向,加快培養新疆、西藏高層次急需緊缺人才﹔堅持問題導向,健全完善新疆、西藏特培工作制度機制﹔堅持結果導向,鼓勵支持學員返崗發揮作用。採取選派學員赴有關省(區、市)進行為期1年的特殊培養、組織專家服務團送技到邊疆等方式,為新疆、西藏培養出一批批高質量的專業技術人才,為實現新疆、西藏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提供了人才保障。
專題講座、教學查房、臨床會診,16名全國兒科知名專家組成的專家服務團來到天山南麓的阿克蘇,為基層醫務人員面對面解疑答惑,手把手傳經授技﹔西藏日喀則市的巴桑片多作為特培學員來到上海市疾控中心,學習一年返崗后建立起該市第一個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新疆、西藏少數民族專業技術人才特殊培養工作,在教育、醫療衛生、農牧科技、人文藝術等多個領域播下了希望之種,為促進新疆、西藏高質量發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添磚加瓦。
培植好人才成長的沃土,讓專業技術人才根系更加發達,為創新創業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也在培厚著創新強國人才強國的堅實根基。
(三)
沒有發表一篇論文,憑借出色的教學工作業績,南京林業大學教師蔣華鬆被評為教授﹔隻有大專學歷的陳斌,憑著研發機器獲得的超高專利分,破格評上了高級工程師……
這是一次破枷鎖、解難題的自我革命,這是一次激發創新創業活力的重要變革。克服唯學歷、唯資歷、唯論文、唯獎項的傾向,突出品德、能力、業績導向,完善評價標准、創新評價機制、拓展評審范圍,包括中小學教師、高校教師、醫護人員等在內的27個職稱系列的改革指導意見相繼出台,涉及7800多萬專業技術人才的職稱評審政策迎來多年未有的大調整,為各類人才干事創業撐起了一片廣闊天地。
評價標准是人才發展的定盤星,評價一個人才,就是樹立一個標杆。對科研人員主要看研究成果能否“頂天立地”﹔對衛生專業技術人員主要突出臨床實踐能力評價,把能看病、會看病、看好病作為臨床醫務人員職稱評價的主要內容,臨床病案、手術視頻、流行病學調查報告等成果形式可替代論文要求﹔對各類教師主要突出教育教學能力和業績,把教學質量作為主要標准,堅持以實績論英雄,改變片面將論文、專利、資金數量作為人才評價標准的做法……以品德、能力、業績為導向,從重數量向重質量轉變,解決評價標准簡單量化,改變“一把尺子量到底”等問題,充分釋放出人才創新創造活力。
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新需求,在新興職業領域增設職稱評審專業,暢通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社會組織、自由職業專業技術人才職稱申報渠道﹔將正高級職稱覆蓋到各類專業技術人才,經濟、會計、統計、農業、船舶、飛行、工藝美術、實驗、中職教師、技校教師等系列的專業技術人員均可參評正高級職稱……著眼打破人才成長天花板,拓展職業發展空間,掃清民營企業人才參加職稱評審的隱形門檻,讓越來越多群體提升職業成長高度。“沒有想到我們民營企業的也可以評職稱了。”一個在私企工作的網友點贊。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豐富職稱評價方式,建立以同行專家評審為基礎的業內評價機制,注重引入市場評價和社會評價,在縣以下基層開展職稱“定向評價、定向使用”,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單獨建立基層專業技術人才職稱評審委員會或評審組,促進人才向基層一線流動。下放職稱評審權限,發揮用人主體在職稱評審中的主體作用,推動高校、醫院、科研院所、大型企業和其他人才智力密集的企事業單位按照管理權限自主開展職稱評審。“評人的不用人,用人的不參評”“想用的人評不上,評上的人用不上”等現象得到有效破解。“從填報到提交申請隻用了5分鐘”,方便快捷的服務,讓下載打印中級電子職稱証書的南京方女士感到的是放心、舒心。
落實國家職業資格管理制度,持續減少職業資格許可認定事項,對職業資格實行清單式管理,嚴格控制新設職業資格﹔查處違規開展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問題,集中治理職業資格証書“挂靠”問題,形成打擊“挂証”高壓態勢﹔實行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証書管理便利化改革,擴大水平評價類職業資格社會化評價范圍﹔職稱制度與職業資格制度進行有效銜接……職業資格“瘦身減肥”,讓市場的歸市場,政府的歸政府,在不斷改革中煥發出新的生機,釋放出市場活力,激發專業技術人才干事創業的潛能。
改革解決的是人才職業發展瓶頸難題,迸發出的是干事創業的火熱激情。
(四)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受到嚴重威脅。廣大專業技術人才積極投身抗疫一線,醫務人員白衣執甲、逆行出征,科技人員組織科研攻關,開展病毒溯源、試劑檢測,推進疫苗研發,加緊研制病毒檢測產品和防疫利器﹔專家學者及時發聲、答疑解惑,穩定人心、堅定信心,驅散陰霾、點亮希望。
堅持“四個面向”、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是專業技術人才工作的使命所在、價值所求。專技人才事業的每一步發展,都與經濟社會發展同頻共振,都與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相銜接,緊緊圍繞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服從服務於科技進步,促進人才、科技、經濟的緊密結合,推動專技人才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把科技成果應用到“三新一高”和為民造福之中。
加強與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海南自由貿易港、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粵港澳大灣區等區域性國家重大戰略的銜接,推動人才評價互認互准,完善國際人才評價機制,建立高層次人才信息庫,為區域協調發展提供精准、科學、高效的人才供給。新一輪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將重點放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為社會培養大批卓越工程師。首屆全國博士后創新創業大賽緊貼市場需求、企業痛點,貫通融合創新鏈、產業鏈,促成現場簽約項目55個,意向合作金額約12億元,75%的獲獎項目擁有可以投入市場的產品或者成熟的技術﹔全國范圍內,3800多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已覆蓋國民經濟主要行業領域,成為加速科研成果轉化的催化劑,鍛造高級技術專家的孵化器。
人才是貧困地區、基層地區最稀缺的資源之一。圍繞脫貧攻堅、鄉村振興,貫徹落實鼓勵引導人才向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流動的意見,進一步完善人才培養吸引流動和激勵保障機制,鼓勵引導更多優秀人才到基層建功立業。“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全面開展職稱“定向評價、定向使用”和部分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考試單獨劃定合格標准工作,優先在貧困地區遴選建設國家級專家服務基地,激發專技人才助力精准脫貧的內生動力。實施專家服務基層行動,組織近5萬名專家深入基層,建設131家國家級專家服務基地,帶動人才、技術、管理、項目等要素向基層流動,被譽為“推動基層發展實實在在的‘暖心工程’”。各具特色的博士后科技服務團、博士后服務團、專家服務團,引導各個領域的專技人才走農家、進地頭,下工廠、到學校,把智慧的種子播撒到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戰場,點亮脫貧致富的希望之火。
“你在前線抗擊疫情,我在后方保駕護航”。疫情突襲,人社部鼓勵廣大人才緊緊圍繞疫情防控,解決重大專業技術課題和人民生命健康難題,把業績貢獻在疫情防控一線,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了強大的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撐。發揮職稱評價“指揮棒”作用,出台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線專業技術人員職稱工作的通知,對參加疫情防控一線工作的醫務人員,優先晉升職稱或專業技術崗位等級﹔關心關愛醫護人員,落實人事激勵措施,獎勵重點向疫情防控救治一線做出突出貢獻的醫務人員傾斜﹔與相關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建立保護關心愛護醫務人員長效機制的指導意見,切實保障醫務人員權益,推動全社會形成尊醫重衛的良好氛圍。
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歸根結底要靠高水平創新人才。著眼於充分釋放人才創新創造活力,完善事業單位人事管理制度,建立以信任為基礎的人才使用機制,堅持發揮市場決定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結合,強化用人單位等市場主體作用,打通人才流動壁壘,促進人才資源合理有序流動﹔聚焦關鍵核心技術項目和重大應急攻關項目,實行揭榜挂帥、賽馬等制度,讓更多引領創新的科技人才打擂台、破難題,促進更多科技創新實現“從0到1”的突破。無菌實驗室裡,航天器試驗場上,國家重大項目攻關隊伍中,企業科研一線,各行各業的專技人才聚焦科技前沿問題,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促進了我國科研實力和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
人才優勢持續轉化為創新優勢、競爭優勢和發展優勢,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了堅強人才保証和智力支持。
(五)
2021年10月,第六屆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表彰會隆重召開,93名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和97個先進集體獲得公開表彰。一批國家重大戰略、重大科研項目、重大工程中的領軍人才和團隊,長期堅持工作在一線的基層優秀專業技術人才等受表彰對象站在領獎台上。“這是對整個團隊的鞭策和鼓勵”,獲獎的中國散裂中子源研究集體負責人陳延偉發出感嘆。
水不激,石則不鳴﹔人不激,志則不宏。從構建充分體現知識、技術等創新要素價值的收益分配機制,到改革完善體現崗位績效和分級分類管理的事業單位薪酬制度﹔從健全完善人才向基層一線、艱苦邊遠地區流動激勵政策,到完善事業單位人事管理制度,支持鼓勵事業單位科研人員兼職創新、離崗創業……政策的不斷改革完善,進一步提升專業技術人才的獲得感、幸福感,激勵著專業技術人才敢坐“冷板凳”“十年磨一劍”。
“當我看到有支持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創新創業的文件時,我就向單位提交了申請,算是河北吃螃蟹的人了。”2016年3月,河北省環境監測中心生態監測室耿煒成為河北科技人員離崗創業第一人。有人感觸良多,“離崗創業這樣一根保險繩,讓人沒了后顧之憂,能夠大膽往前闖。”
最是服務暖人心。持續深化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推進人才領域“放管服”改革,向用人主體充分授權﹔發揮各類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市場化引才作用,為創新創業人才提供職稱評審、社保落實、手續代辦、配偶就業、子女入學等創新創業所需服務﹔加大人才服務體系信息化建設力度,推進網上“能辦盡辦”“一網通辦”﹔加快人才服務平台建設……堅持完善服務體系,更新服務理念,創新服務方式,減少審批事項、簡化優化流程、減輕人才負擔,以更立體更細致的優質服務,營造拴心留才的良好氛圍。
上海市大力推進人才服務“一網通辦”,優化升級海外人才居住証制度,不斷完善人才待遇保障體系﹔重慶市向“博新計劃”博士后發放“重慶英才服務A卡”,將博士后納入重慶英才“渝快辦”范圍對象,享受75項貼心服務……“店小二”“保姆式”、一站式服務,成為各地人社服務的高頻詞。各種服務“暖心政策”,輸出的是服務,得到的是人心,成就的是事業。
留學回國人員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從持續舉辦留學回國人員創業研修班,到深度破解留學回國人員永居落戶、科技成果轉化等突出難題,狠抓優惠政策的配套落實,建立更加普惠式的服務保障體系,全方面支持留學回國人員創新創業,再到推動各地創業園信息、資源共享,實施中國留學人員回國創業啟動支持計劃,開展創業導師走進留創園等活動,為留學回國人員提供“店小二”式的全方面服務,讓他們安心、順心。留創園這個“聚才之所”,成為創新人才政策的“試驗田”、孵化創新創業夢想的搖籃,也正在成為人才茁壯成長、事業蓬勃發展的“梧桐園”。
激勵產生動力,關心增加安心。讓專業技術人才既有裡子,也有面子,激勵著他們,尤其是更多青年迸發出創新創造的無窮活力。
(六)
有這樣一些畫面,讓人印象深刻。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襲武漢。84歲的鐘南山院士義無反顧擠上前往武漢的列車。
張桂梅多種疾病纏身,手上貼滿膏藥,依然不知疲倦,在大山深處持續點亮2000多名女孩的夢想。
……
無論是抗擊疫情的膠著戰場,還是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火熱現場,無論面對未知的險情,還是卡脖子難題,專業技術人才始終用於家為國的深情、革故鼎新的勇氣和堅忍不拔的毅力創造著中國奇跡。從國家實驗室到航天器試驗場,從重大項目攻關到企業科研一線,都留下了他們的足跡、汗水,甚至是血水。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的力量最深沉持久。從深入開展“弘揚愛國奮斗精神、建功立業新時代”活動到舉辦高層次專家國情研修班﹔從弘揚科學家精神到學習“西遷精神”﹔從各級領導干部與專家人才真誠交朋友、結對子,到開展專家休假、走訪慰問,一系列的團結引領服務,不斷系牢黨和人才的“紅色紐帶”,切實增強專業技術人才對黨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和情感認同,實現增人數和得人心的統一。
這裡有家國情懷、理想信仰的初心照耀。在“祖國需要你”的召喚下,海外學子放棄國外優厚待遇,毫不猶豫踏上回國路﹔一支鏗鏘的動員號角下,17萬余名教師投身脫貧攻堅,令1272個縣有了教育斬窮根的希望﹔一聲抗擊疫情的召喚,4萬多名醫務人員深夜請戰、星夜逆行,用血肉之軀護佑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這是信仰的力量,這是愛國的光芒。他們把個人理想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把深沉的家國情懷融入科技強國的創新實踐中,詮釋著對黨和人民的忠誠信仰,講述著“祖國就是強磁場”的生動故事,標示出愛國和信仰的歷史厚度與時代高度。
這裡有勇攀高峰、探索創新的不懈追求。無論是為國尋油、防沙治沙,還是遨游太空、深潛海底……沒有現成經驗,缺少標准的答案。從沒路的地方蹚出路來,從遍布荊棘的地方辟出路來。王天翔經歷711次試驗、攻克175個設備難題、452個工藝難題,把百煉鋼做成繞指柔,打破國外長期壟斷﹔北京冬奧會上,3個賽區26個場館實現100%清潔能源供電,“張北的風點亮冬奧的燈”,打破國外技術封鎖造出冰狀雪……他們用自己的智慧破題解難,展現出專業技術人才的創新之美,閃耀著創造偉大的精神光芒。
這裡有不懼風險、敢於前行的奮斗擔當。反貧困、建小康、戰疫情、解難題、開新路……許許多多專業人才在創新創造中,蓄積“千磨萬擊還堅勁”的韌性,砥礪“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品格。黃大年把自己變成“科研瘋子”,李保國把自己變成農民、把農民變成專家,南仁東20年仰望星空、打造射電望遠鏡,鐘揚一生追尋高原種子、守護植物基因寶庫。人生因奮斗而精彩,因擔當而亮麗。他們以奮斗和奉獻貢獻著一生的力量,用擔當和盡責展現著人才風採,寫下中國故事的生動注腳,匯成新時代的無限精彩。
政治上的凝聚,思想上的合力,鼓舞著專業技術人才把家國情懷轉化為奮斗激情,把創新創造的果實結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棵長青樹上。專業技術人才也用自己的行動,見証著人才強國建設的鏗鏘步履,書寫著中國創新創造的新篇章,讓中國高質量發展的航船劈波斬浪、行穩致遠。
(七)
國家發展靠人才,民族振興靠人才。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深刻把握世界大勢和發展規律,准確判斷我國發展階段和歷史方位,科學回答了新時代人才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對加快建設人才強國作出的頂層設計和戰略謀劃,提出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的戰略布局,為新時代人才強國建設錨定了新坐標、樹立了新標杆、描繪了新願景。
治國經邦,人才為急﹔興國強邦,人才為基。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也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渴求人才,廣大專業技術人才創新創業大有可為、大有作為。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黨管人才原則,遵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以識才的慧眼、愛才的誠意、用才的膽識、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就一定能把各方面優秀專業技術人才集聚到黨和人民的偉大奮斗中來!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