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第六屆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
分享

福建柘榮縣:加強農村移民搬遷聚居區黨建工作的實踐

中共柘榮縣委組織部

2022年09月20日10:3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一、背景

福源農村社區原為嵐下洋造福工程移民搬遷聚居區,佔地面積86畝,搬遷對象來自9個鄉鎮、36個行政村、52個自然村,共安置地災點和偏僻山區群眾506戶2765人是寧德市規模最大的一個造福工程搬遷對象集中安置區。為加強造福工程搬遷聚居區的服務管理,柘榮縣於2013年成立福源農村社區,並於2019年建制,通過黨組織設置、黨組織核心作用發揮,建立移民新村有效治理模式,推動居民感情融和,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發展。

二、做法及成效

柘榮縣積極探索管理服務模式,以黨建為重要抓手,通過創新組織設置、發揮黨組織核心作用、黨員聯系服務群眾等一系列措施,促進福源社區的科學發展與和諧穩定。

1.創新組織建新家,提升居民“歸屬感”。移民搬遷順不順,組織結構架設是保証。作為移民工作的“領頭雁”,發揮黨組織引領和黨員干部示范帶動作用至關重要。一是建立管理機構。成立社區黨支部和管委會,按照社區換屆選舉的統一部署進行同步換屆,通過“兩推一選”方式,選拔符合社區建設和發展需要的3名人才進入社區黨組織,並選派表現特別優秀的離任村主干擔任第一書記。按照村民選舉程序選舉產生管委會成員3名,破解“無人管事”難題。建立流入地黨組織管理為主、流出地黨組織配合的流動黨員雙向管理機制,確保19名流動黨員接受經常性教育。二是創新運行機制。結合社區居民保留現有身份不變、主要生產資料(土地、林地)仍保留在原村鎮的實際,探索推行社區黨支部行使決策組織權、社區居民大會或居民代表大會行使表決權、社區管委會行使實施權、群眾和上級黨組織行使監督權的“四權”決策制度。推選51名居民代表和黨員代表組建社區共建理事會,定期商討社區重大事項,不斷增強廣大居民參與社區管理的積極性和自覺性。三是強化工作保障。2021年社區“兩委”換屆,核定支委會和管委會的人員職數5名,工作運轉經費納入縣財政預算。

2.突出服務搭平台,提升居民“滿意度”。以社區居民共同利益和需求為出發點,把黨組織的工作重點放在服務居民、改善民生和解決就業上,提高居民幸福指數。一是創設服務平台。針對基礎設施缺乏的難題,黨支部積極牽線搭橋,多方籌集資金700多萬元,用於水、電、路、寬帶網絡等基礎設施建設,修建完成辦公綜合樓,集黨代表工作室、警務室、多功能活動室、矛盾糾紛調解室等八室於一體,為黨員群眾提供安全、衛生、體育、文化等便民服務。二是創新服務機制。圍繞“繪制一幅民生願景圖,編織一張民生服務網,設置一條民情流水線”的“三個一”目標,組建黨員、志願者和社區工作者三支隊伍,實行“網格化管理服務”工作機制,為45戶困難戶、空巢老人提供服務。推行司法聯動機制,聯合鄉派出所、司法所等部門,通過設立警務室,安裝視頻監控系統,派駐民警實行24小時值班﹔建立由5名退伍軍人組成的巡防隊,實行定期治安巡邏排查,切實保障群眾安全。三是拓寬就業渠道。借助轄區自然旅游資源稟賦高、工業產業聚集多和交通便利等優勢,採取“宜種則種、宜養則養、宜商則商、宜工則工”的模式,引導群眾開設餐飲餐館、從事交通運輸行業等,共轉移農業人口200多人,累計幫助介紹企業崗位300多個。根據企業用工需求,分期分批開展果蔬栽培等實用技術培訓20余次,外出參觀學習10余次。2021年,社區人均純收入達15000元,比搬遷前增加了12400元,群眾收入穩步增長。

3.注重人文構和諧,提升居民“融合度”。大力推進社區文化建設,建立新親情、樹立新風尚,不斷滿足社區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營造文明和諧的社區氛圍。一是打造親情社區。每年組織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八榜”評選(才子榜、能人榜、善行榜、巾幗榜、孝敬榜、金婚榜、長壽榜、和諧榜)活動,近兩年共評選出“八榜”人選20人。每年舉辦1次“幸福百家宴”,連續五年舉辦“鄰裡家事會”等活動,進一步拉近了鄰裡之間的感情,增強了社區居民的凝聚力。二是建立三級網格。依托“社區吹哨、部門報到”的聯防聯控、群防群控機制,對全社區常住414戶2373人實行“社區、網絡、小組”三級網格化,健全完善“社區系統化-片區單位化-網格責任化”的分片包戶制度,與縣黨群系統下沉黨員干部並肩作戰,按照“一格四員雙網格長”配置網格力量,通過設置紅色前哨崗51個,紅色網格責任微信群22個,全面夯實疫情防控“責任田”,促使指揮扁平化、運行協同化、動員全員化,做到工作指令快速傳達、排查情況及時反饋、管控舉措迅速落實。三是豐富文體生活。搭建綜合文化活動站,配齊棋牌、評書、電視等設備,豐富社區群眾文化生活。牽頭成立社區腰鼓隊、廣場舞隊、合唱隊,兩年來開展各類社區文娛活動30多場次。聘請社區中有一定特長的3名專業教師、5名志願者,定期為青少年提供書法、繪畫等培訓﹔制定村規民約,將孝德文化、和諧鄰裡、文明禮讓等良好風尚納入其中,規范群眾行為、提高素質修養。

三、探討

農村新型社區是城鎮化進程中催生出的全新領域,深化農村新型社區黨建工作,要認真研究探索,積極把握規律,不斷完善提高。

1.推進移民新村黨建,要突出組織建設、社區自治。基層黨組織是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推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首先要健全農村新型社區黨組織,建設一支善謀發展、善帶民富的干部隊伍。通過創新設置社區黨組織,把政治上靠得住、發展上有本事、作風上過得硬、人民群眾信得過的優秀人才選任成為社區領導班子成員,推動社區黨組織融合,做到黨組織同步設置,黨建工作同步開展,黨員作用同步發揮,為農村新型社區建設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

2.推進移民新村黨建,要突出服務群眾、保障民生。黨建工作的核心是服務中心工作,必須把服務群眾、保障民生作為農村新型社區黨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解決事關農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福源農村社區發揮黨組織的牽頭協調作用,完善農村基礎服務設施,圍繞“三個一”工作目標,實行“網格化管理服務”工作機制,常態化聯系服務群眾,以切實的愛民、便民、利民行動,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號召力,以健康、文明、向上的社區文化凝聚人心,推動交流,增進社區居民的歸屬感、認同感。

3.推進移民新村黨建,要突出發展經濟、致富農民。推進農村新型社區黨建工作,要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推動鄉村振興的層面出發,堅持把發展經濟、致富農民作為農村新型社區黨建的中心任務、檢驗農村新型社區黨建工作成效的重要標准。福源農村社區黨組織致力推動群眾就地就近就業,通過示范帶動、組織引領,帶著群眾干,幫著群眾富,讓社區群眾住得好、能就業、更富裕,使基層黨組織切實成為推動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廣大黨員真正成為帶富群眾的中堅力量。

4.推進移民新村黨建,要突出重鑄親情、崇尚文明。遠親不如近鄰。推進農村新型社區黨建工作,要針對社區居民來自不同村落,搬遷后缺少交流與溝通,彼此陌生的實際情況,以和諧鄰裡關系帶動和諧社區建設,重鑄社區親情。福源農村社區黨組織通過群眾集體活動、居民協商會議、建立共同治理模式等方式,促進了鄰裡關系由淡漠到熟絡,打造出共建共享、向上向善的和諧家園,實現了社區黨委組織力和居民幸福指數同步提升。  

(責編:王珂園、秦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