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第六屆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
分享

重慶市雲陽縣雙江街道:黨建引領小區治理 問題小區蝶變新生

中共雲陽縣雙江街道工作委員會

2022年09月19日15:4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一、背景和動因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的工作最堅實的力量支撐在基層,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問題也在基層,必須把抓基層打基礎作為長遠之計和固本之策,絲毫不能放鬆。城鄉住宅小區是群眾生產生活的基本單元、社區治理的基本單元,更是黨和政府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裡”,加強和完善小區治理關乎居民根本利益,關乎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位於重慶市雲陽縣雙江街道的外灘小區二期,始建於2005年,是雲陽縣首個商業樓盤,小區有房屋6棟,居民273戶633人。這個江南田園式小區在基層治理中卻面臨重重現實難題,一度成為“問題小區”。其主要問題包括:當前治理難奏效。小區情況復雜,治理工作面廣量大,然而黨組織引領作用不明顯,資源與管理向小區延伸不徹底,業主的自治組織缺失,各種力量共同參與治理的積極性不高,小區實際上處於社區治理的邊緣,很多矛盾糾紛得不到妥善解決,集訪、群訪事件時有發生。遺留問題難解決。小區從2007年交付使用至今已有15年歷史,歷屆物業公司服務管理質量水平偏低,業主普遍對小區物業管理持消極態度,拒繳物業費的習慣根深蒂固,繳費率長期不足20%。物業收費困難,加之沒有大修基金,小區公共設施設備損毀嚴重無錢修繕,業主之間,業主與業委會、物業公司之間矛盾較大。群眾訴求難滿足。小區居民長期缺乏有效管理和服務,不同居民群體利益關系、生活方式復雜多元,部分居民亂種亂養、亂搭亂建、亂丟亂扔等問題突出,物業矛盾、鄰裡矛盾等交錯疊加,公共服務設施不完善、不到位,一些群眾訴求很難及時得到解決。

針對這些現實問題,雙江街道積極探索以“黨建+”為引領的小區治理機制創新,把黨組織延伸到小區裡,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構建“黨建引領、黨員示范、業主自治、社會參與”的小區治理新模式。

二、主要做法

(一)堅持黨建引領,建強基層治理“大平台”

一是優化治理體系。構建“社區黨委-小區黨支部-黨小組-黨員示范戶”四級架構,社區黨委牽頭成立外灘二期“和家”聯合黨支部,選舉產生自治委員會,成立公益性物業公司負責小區物業管理。社區黨委副書記兼任支部書記,形成社區黨委領導下的業委會、自委會、物業公司等多方聯動的物業管理組織體系。二是充實治理骨干。開展“支部找黨員、黨員找支部”的“雙找”活動,查找到小區內在職黨員、退休黨員等58名,推選出責任心強、工作能力強的黨員示范戶5戶,讓廣大黨員當好“急先鋒”“千裡眼”和“順風耳”。 將物業公司優秀黨員吸收進支委,突出公益底色,為居民當好“紅管家”。三是抓實治理監督。實行“一承諾四公開兩監督”制度,業委會成員簽訂任前廉政承諾書,線上線下同步公示物業人員姓名照片聯系方式、服務收費價格、每月財務收支情況及投訴監督電話,接收社區和居民群眾監督。每年召開一次黨員群眾大會,聯合黨支部向黨員群眾報告工作、作出承諾,自覺主動接受群眾監督評議。

(二)堅持力量下沉,打好矛盾化解“主動仗”

一是抓摸排。組織黨員干部組建“紅馬甲”服務隊深入小區開展 “敲門行動”,梳理掌握社情民意和民生訴求,形成居民信息、社區資源、問題意見“三張清單”。通過走訪摸清了小區273戶居民的基本情況,發現小區內可用資源9處,收集群眾反饋問題125件,實現底數清、情況明。二是抓化解。通過摸排當場處理、支部會商處理等方式,實現小問題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處理。對較難處理的問題,建立聯動化解機制,健全聯席會議議事制度,由聯合黨支部牽頭抓總、協調各方,業主委員會代表全體業主履行職責,物業公司具體負責實施,調處矛盾糾紛32起。三是抓回訪。完善群眾訴求表達、定期巡訪回訪、矛盾化解督查等機制,對群眾反映的問題訴求建立台賬,明確專人、逐一銷號、限期處理,每季度組織“紅馬甲”服務隊上門回訪,對矛盾問題化解“回頭看”,確保同樣問題不反復出現、群眾訴求真正解決。

(三)堅持服務融合,奏響紓困解難“協奏曲”

一是居民自我服務 。組織小區居民自籌資金60余萬元對小區環境及硬件設施提檔升級,充分利用公共場所,成功建設了“愛心食堂”“和事亭”“健身廣場”等便民設施。二是黨員帶頭服務。推行“居民點單-支部派單-黨員接單-居民評單”的“四單”服務,全閉環解決一批小區居民普遍關注的小區亂耕亂種、亂堆亂放、行道樹枝過長無人修理、休閑場所較少等“鬧心事”“煩心事”62件。採取黨組織倡議,黨員帶頭的方式,組建“小喇叭、小蜜蜂、小天使、小白鴿、小精靈”五小志願服務隊,開展政策宣傳、民情收集、糾紛調解等志願服務活動28場次。三是多方聯合服務。結合社區共駐共建,與縣文化館、縣圖書館等單位黨組織結對共建,整合多部門優勢資源,推動文化表演、電子圖書、科普等進小區,圍繞家風家訓、關愛老人、家庭教育輔導等主題開展形式多樣的志願服務活動。

三、主要成效

(一)黨的領導在小區強化。通過把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由社區延伸到小區、拓展到群眾家門口,有效將小區中的黨員,特別是在職黨員、離退休黨員更好地凝合在一起,通過“家門口的黨支部”和“身邊的黨員”,進一步拓展黨的政治影響力,提升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

(二)小區環境更加美化。通過有效調動小區內黨組織、黨員力量和資源,廣泛發動黨員干部、熱心居民籌資籌物,整修小區入口、安裝監控及應急廣播、配置垃圾分類桶及快遞櫃、規范小區亂牽挂線路、安裝霓虹燈、原綠化帶整修等,有效改善了小區內部環境,居民愛護環境的意識也進一步增強。

(三)小區治理更加和諧。通過聯動業委會(自治委員會)、物業公司、居民群眾等多元治理主體,構建了議事有機制、干事有舞台、溝通有橋梁、互助有渠道的平台,有效規范了小區治理,業主物業費用繳費率原來不足50%提高到了90%,小區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增強。

四、啟示

(一)必須深刻把握黨建引領這個“核心”。基層黨組織是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的“最后一公裡”,不能出現“斷頭路”。從當前中國實際來看,小區正逐步成為我國城市基層治理的真正微觀單元,是黨和政府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裡”。必須充分發揮黨建在基層治理中的引領作用,從社區治理進一步下探到小區治理層面,不斷加強基層黨的建設,鞏固黨的執政基礎,拓展基層黨建引領小區自治的途徑,讓群眾在提升參與感和獲得感中,不斷增進對黨的認同。

(二)必須緊緊依靠人民群眾這個“主體”。小區是一定地域范圍內存在某種社會關系的人們組成的生活共同體,其核心是人,小區治理的關鍵就是服務到人。必須以完善基層群眾自治機制為著力點,充分調動居民自主自治的積極性,實現小區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務。要在創新組織群眾、發動群眾的機制上聚力用力,把服務群眾、做好群眾工作作為基本方法,通過優化小區生活空間、組織形式多樣的文娛活動等方法,增加居民的情感聯結,將小區真正打造成為共建共治共享的美好家園。

(三)必須妥善用好多元協同這個“妙計”。由於業主對物業服務不理解、物業公司服務管理水平差等問題普遍存在,小區業主、物業和業委會之間矛盾重重,居民多層次多樣化的公共服務需求與基層公共服務供給不足的矛盾突出,目前小區治理還面臨很多民生痛點和社會治理難點。必須完善各主體協同運行的自治制度機制,理清多元主體之間的關系,規范各主體的行為標准,同時積極與多個單位共駐共建,有效整合各類資源,調動多元主體共同參與小區治理,使小區管理由“獨角戲”變為“大合唱”。

(責編:王珂園、秦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