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第六屆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
分享

上海市楊浦區長海路街道:以創新推動“睦鄰”黨建 打造生動而有溫度的睦鄰園區

上海市楊浦區長海路街道黨工委

2022年09月19日15:2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一、背景

上海理工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下稱“上理工科技園”)是依托上海理工大學、楊浦區政府,按照“一園多基地、一體加兩翼”戰略規劃而創建的國家級大學科技園。園區總部地處長海路街道,屬於楊浦知識創新區總體規劃中的東片高校集聚區和以現代服務業為核心的濱江功能帶。園區緊密依托上海理工大學學科優勢,秉持“先進制造業的科技引擎”的總體定位,集聚了數控機床、醫療器械、光電儀器、動力機械、虛擬制造等領域獨立的研發機構、檢測中心、重點實驗室等,形成若干由企業總部企業研發中心和大量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構成的“產業集群”。目前園區注冊企業千余家,入駐園區實地辦公的企業百余家,實際常駐辦公員工約為1500人/天﹔園區黨總支下屬16個基層黨支部,黨員在冊人數151人。上理工科技園黨群服務站於2019年6月建成並試運行,於同年10月份與第三服務方簽約並開始正式對外提供相關服務。上理工科技園黨群服務站是一個相對開放的服務型共享平台,以“凝聚黨員、服務園區、推動發展”為宗旨,主要為園區內各黨支部、企業和員工開展各類黨建、團建活動提供共享平台並提供相應的精准服務,同時也對周邊園區企業、員工和居民區居民適當開放,以形成“上理工科技園黨群服務生態圈”。

長海路街道始終堅持黨建引領,踐行“我為群眾辦實事”,立足實際,因地制宜,按照“黨建一家親”思路,探索園區基層黨組織助推園區可持續發展的新模式,打造園區“黨建+”品牌,將黨的建設與園區發展共謀、共議、共建、共享,以創新推動“睦鄰”黨建,打造生動而有溫度的睦鄰園區,全力推動黨建與非公企業成長、區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相融共進。

二、做法

(一)依托黨群服務站探索睦鄰園區融合發展,消除情感壁壘

長海路街道黨工委高度重視黨建工作,融入“遠親不如近鄰”的傳統文化理念,營造“黨建一家親”的良好氛圍,著力探索黨建引領下的睦鄰園區融合發展模式。以上理工科技園黨群服務站為旗艦站,統籌管理轄區內5座園區、樓宇黨群服務站,並輻射周邊企業、社區,創造性地實施傳幫帶“聯動運營”模式,極大提升了管理效益。街道攜手專業機構——上海大嘉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進一步強化基層黨建與社區治理的“眾籌共建”建設機制,引導企業單位開放資源,策劃推出一批全新睦鄰園區活動,有效實現睦鄰雙向融合式服務,推動各主體的互聯互動、共建共享。

(二)發揮黨群服務站日常服務注重提升白領技能,突破資源壁壘

“睦鄰黨建”實現的不是街道黨工委“一家獨贏”,而是園區單位黨建“一盤棋”。通過需求征詢,依托專業社會組織,形成了一整套公益項目,找到各級黨組織和黨員為群眾辦好事的“發力點”。園區黨組織策劃了一批“看得見、摸得著、能感受、更實在”的項目,確保“周周有活動,月月有主題”,每月底公示主題黨群活動,強化參與和監督。通過活動不斷提升能力和技能,以黨建引領共建共治,落實“精准服務”﹔“睦鄰黨建”在園區事務中發揮積極作用的同時,取得了廣泛認可與肯定,體現出實實在在的“溫度”。黨群服務站點不僅提供入黨宣誓、培訓、組織生活等黨建類服務,兼具書法閱讀、創業指導、員工維權、媽咪小屋、烘焙等功能,配備便民服務設施﹔借助“學雷鋒”“白領關愛”等公益活動,開展綜合性便民服務,為園區員工提供理發、小電器維修等服務。根據園區員工注重健康需求,推出瑜伽、普拉提、中國舞等固定活動,開展中醫養生講座和心理咨詢講座,現場提供按摩等服務﹔開設系列增能活動,側重生活技能和素養的提升,包括新媒體運營、茶藝賞析、化妝技巧。針對白領增強職場技能的需求,提供溝通技巧、語言培訓、商務禮儀等專業輔導。

(三)特色項目促陌鄰成睦鄰,打破管理壁壘

以黨建引領制度建設,激發社會參與活力,轄區機關黨建、城市管理、金融、企業、教育衛生、物業管理、社會組織、文化體育、法律服務等在園區相互聯動,努力實現“發展共商、資源共享、園區共治”。園區實施“五站聯動”。創立睦鄰園區白領社,目前組織、培育了睦鄰園區白領書法社和白領讀書社,定期安排書法、讀書、影視賞析等活動,2月下旬“學習偉人書法 傳承紅色藝術”書法課獲得市區兩級媒體報道和楊浦融媒體專訪,5月上旬抗疫期間,線上組織了《秋之白華》紅色記憶賞析。注冊成立黨員志願者隊伍,現有一支13人的穩定公益志願者隊伍,確保園區及周邊社區服務特別是常態化疫情防控活動順利落地。聯合街道創業孵化基地,借力楊浦區創業指導專家團,開設人事、法律、金融、投資、創業等系列培訓講座,對接青年創客需求,為園區和周邊社區創業者特別是民營初創小微企業賦能。

(四)助力園區、社區疫情防控,構建生命健康安全屏障

園區始終堅持睦鄰黨建,及時督促指導“兩新”黨組織發揮引領示范作用,引導企業持續疫情防控常態化管理,對接服務企業需求﹔積極發揮黨組織的示范引領和黨群服務站(點)的平台載體作用,採取組織接送、流動設點等,實施疫苗接種和加強針,發動園區員工應種盡種。3月初以來,園區各黨組織和黨員群眾積極響應市委、區委疫情防控決策部署,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積極主動扛起疫情防控責任。園區第一時間引導所屬黨員通過“先鋒上海”程序完成黨員、黨組織“雙報到”,“兩新”企業發揮各自所長,共同構建生命健康安全屏障。園區黨總支、上理工科技園公司在園區出入口和各企業公共場所全力推進“場所碼”“數字哨兵”應用,嚴格落實“應掃盡掃”和環境消殺,強化應急處置,開展定期專項檢查﹔為園區企業提供政策引導、減免房租等配套服務,現已助力10余家有序開展復工復產。上海迪安醫學檢驗所發揮“迪安鐵軍”精神,24小時不間斷支撐防控所需的高強度、高精度核酸檢測任務﹔4月上旬,在上海成立抗疫一線臨時黨支部,將堡壘建在最前沿。

三、成效

(一)黨建聯建深入基層。2021年9月專題調研顯示,轄區白領參與園區黨群活動和社區治理比率顯著提升,滿意度比去年同期提高30%以上﹔截至2021年12月中旬,服務對象已超過1萬人(次)。2022年,策劃組織了迎新春系列主題活動,為就地過年的企業員工、社區居民提供組合式文體活動“大餐”和年節延伸服務。2月中旬,以上理工科技園黨群服務站為主會場,聯合其他相關園區樓宇黨群服務站共同為白領黨員群眾開展了慶元宵主題黨群活動。

(二)“睦鄰”黨建品牌凸顯。力推“五站聯動、三區融合”,以上理工科技園黨群服務站為旗艦站,通過跨界合作、服務需求,強化各站點與企業的睦鄰聯動等,同時輻射周邊校區、社區,極大地提升了黨群服務站的對外形象和口碑,成為長海路街道黨建的一張新名片,有效推動了各個園區主體的互聯互動、共建共享的治理新格局。園區黨群服務站的系列活動特別是黨群服務項目,被中央、省市、區各級媒體重點報道和屢次推送。在區委黨史學習教育巡視組的檢查督導中,街道推出的特色亮點工作園區牽頭“五站聯動”的《“兩新”黨群陣地在學黨史、辦實事方面積極發揮作用》得到巡視組和區委宣傳部高度肯定。

(三)睦鄰園區初見成效。長海路街道始終踐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堅持以政治引領為“魂”、以組織引領為“核”、以服務引領為“本”,持續深化“兩個覆蓋”,在街道黨工委領導和支持下,園區各“兩新”黨組織強化基層黨建與睦鄰自治的睦鄰黨建“眾籌共建”機制,依托黨群陣地實施破圈效應,黨建聯建,服務需求,跨界合作、資源共享,探索“接地氣、有作為、轉起來、強起來”的睦鄰園區共同體。通過引導、支持社會組織、社區成員全程參與,將黨群服務站點打造成集黨建展示、志願服務、學習培訓、交流互動、休閑運動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服務平台,實現黨建資源相鄰互補、共同參與,為各方力量參與基層治理搭建合作平台,不斷深化基層“黨建一家親”,大力打造“園區—社區—校區”區域化黨建新格局。

四、啟示

通過近幾年來的探索和實踐,對於創新推動“睦鄰”黨建,打造生動而有溫度的睦鄰園區這一課題上逐步形成了些許認識與體會,主要有四方面:

(一)堅持黨建引領,凝聚人心夯實基層治理。依托黨建引領,進一步鞏固、發展和提升黨在“兩新”企業、社會組織中的領導力、向心力和凝聚力,引導、帶動園區相關黨組織及所屬黨員,通過政治學習和工作實踐,繼續毫不動搖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二)完善睦鄰黨建常態化建設,力推黨建與業務雙提升。“千裡之行始於足下,萬丈高台起於累土。”尤其是在“兩新”黨建領域,更要堅持完善睦鄰黨建常態化建設,扎根基層,把功夫用在平時、將成效落在實處。在務實有效完成黨建規定動作、實現預定目標前提下,堅持關心、引導和扶持“兩新”組織相關園區,尤其是民營企業,通過黨建引領與自身業務進行深度融合和資源共享,依托睦鄰黨建常態化建設為企業發展提供精神動力、智力支持、政策引導、資源聚合,牢固樹立圍繞企業發展開展黨建工作的意識,寓黨建工作於企業生產經營、管理中,力推園區民營企業的業務發展、企業文化建設和員工成長都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力推黨建與業務雙提升。

(三)深化“兩個覆蓋”,切實加強“兩新”黨建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建設。一要強化政治學習和教育培訓。基層黨組織以“1+4”基本框架為指引,深化“兩個覆蓋”,把組織生活的內容、頻次、標准和考核更加制度化、規范化,並結合自身實際不斷創新。二是創新活動載體,提升黨建宣傳、推介力度和成效。園區黨組織要繼續運用、挖掘黨群服務站這一線下線上雙平台的資源和潛力,積極探索建立黨群服務項目申報制度,主動孵化、扶持新的活動形式和黨群志願服務項目。三是持續抓牢組織建設,堅持黨組織負責人、黨員示范崗、黨群工作公開公示制度,深化“三亮”活動,責任到人,指導、幫助企業、黨員和群眾解決實際難題﹔充分運用黨建公眾號、黨員微信群、騰訊會議等平台,特別是抗疫期間穩步推進智慧黨建、線上學習,有效提升黨建力度和成效。

(四)構建長效機制,打造睦鄰園區。一是聯建解決問題、互動共贏發展。通過現有的嵌入式黨群服務站點,園區黨組織與所在單位和周邊社區攜手解決共性問題和困難,在資源共享、人才培養、社區共治等方面深化交流合作,進一步整合政府經費、專業組織、社區志願者等服務力量,落實雙向志願服務,突出睦鄰融合式服務和政治功能,力求“1+1>2”的共贏效果,全面加速構建基層“大黨建”新格局。二是持續做好服務,打造睦鄰文化。園區黨組織引領和指導所屬黨員弘揚主人翁精神和模范帶頭作用,力爭黨建資源高效流轉,因地制宜,內聯外引,全力落實契約化共建、項目化推進,依靠各方通力合作,聯手推出創新服務載體和內容,持續參與公益項目、投身志願服務,讓園區沉浸在睦鄰友好的文化氛圍中,為園區白領黨員和社區、校區提供更為貼合需求的服務。

(責編:王珂園、秦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