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第六屆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
分享

上海市浦東中學:黨建引領促特色發展 固本鑄魂育時代新人

上海市浦東中學黨支部

2022年09月19日15:0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一、實施背景

浦東中學不斷強化黨組織政治功能、聚焦組織力提升,引領學校育人方式改革。探索立德樹人有效載體,強化紅色文化教育,以史育育人、為國育才,致力培育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的時代新人﹔黨組織深入謀劃學校長遠發展,突出學校史學素養特色高中創建中心工作,切實以黨建引領學校多樣化有特色發展。2017年,學校獲評上海市普通特色高中建設項目校,發展史學素養特色,目前已進入市級展示階段。

二、主要做法

(一)建強組織體系 夯實育人堡壘

1.完善組織體系。浦東中學加強治理體系構建,完善組織制度、議事決策機制、黨的基層工作機制。從黨政分工管理調整到黨組織統一領導管理,確保黨政協調工作機制﹔從黨政“重復議事”到黨政“循環議事”(校務會研究提出—支委會議討論決定—校務會具體部署),發揮黨組織決策、執行和監督作用﹔從黨組織“部分”參與到“全過程”參與,把黨的領導貫穿學校治理全過程、把黨的教育方針貫穿立德樹人全過程、把全面從嚴治黨的要求貫穿學校黨的建設全過程。全力把黨組織建設成教書育人的堅強戰斗堡壘,建設成史學素養特色高中建設的主心骨。

2.熔煉黨員精神。浦東中學不斷錘煉黨員隊伍,貫穿以黨員為主體的基本思路,嚴格黨內政治生活,聚焦組織力提升,做全體教職員工的師德表率、教書育人表率。夯實“三會一課”制度。提高“三會一課”質量,嚴格落實民主生活會、組織生活會、民主評議黨員、談心談話和主題黨日等制度,內容形式更加豐富、政治要求更加嚴格。國家烈士紀念日、清明祭英烈等主題黨日活動特色鮮明、形成品牌。實行“黨員聯系學生”導師制。黨組織落實“黨員聯系學生”導師制,每位黨員每學年認領10位有心理封閉、學習困難等傾向的特殊學生,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個性特點、家庭背景等情況,開展摸底建檔、交流談心、家訪聯系、建立個案分析制度等工作,對特殊學生進行個性化幫扶。聚焦“我為師生辦實事”。通過調研,黨組織每學期提出“辦實事”項目清單,聚焦師生“急難愁盼的問題,如教師專業發展問題、職稱問題,學生心理問題、學業問題等,分步實施、責任到人。推出了學困生個性化輔導、學憂生心理援助、青年教師成長四導師制、教師專業成長助推項目等為師生辦實事項目。推行“七個一”活動。黨員干部“七個一”活動是黨員創先爭優、聚焦教育教學實踐引領的顯性途徑,具體內容為:開好一節課、申報一門選修課、參與一個課題研究、參與一本作業編寫、為群眾辦一件實事、深度指導一名學生、參加一次志願者服務。通過“七個一”活動,黨員干部率先垂范,在服務師生、學校內涵發展、史學素養特色高中創建過程中勇創佳績。

(二)傳承紅色基因 致力文化育人

浦東中學充分挖掘紅色校史資源,建設黨建品牌,並不斷創新學習教育形式,培根鑄魂,引導學生厚植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引領教職工加強師德建設,踐行立德樹人育人使命。

1.開發紅色基地課程。作為浦東新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浦東新區中學生社會實踐基地、浦東新區黨史教育基地等,黨組織開發“百年黨史宣講”課程,依托學校校史博物館資源,培養黨員、青年教師、學生黨史講解團,師生在黨史宣講實踐中傳播紅色文化,學思踐悟,提升黨建特色文化自信。精心打造“紀念日中的黨史教育”系列紅色德育課程,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弘揚紅色精神。

2.開啟紅色資源巡展。支部組織黨員干部學習、提煉紅色校史文化,創作錄制基於校友校史的系列紅色故事、微黨課、微電影,打造高質量情景黨課,舉辦“浦中講壇”,組織展覽、聯展,參與“紅色”系列電視節目錄制。通過線上線下的黨課學習、紅色故事創作宣講、校史博物館參觀、紅色資源巡展,及“紅途”等電視節目,展示浦東中學紅色歷史、革命烈士、愛國人士、校訓校歌等蘊含育人價值的紅色資源,豐富師生的學習體驗,感悟家國情懷,堅定永遠跟黨走的信心和決心。

3.深化學科育德實踐。黨組織結合學校史學素養課堂研究項目、加強學校思政教育改革、史學高地建設,將黨史教育、德育教育融入滲入各學科教學之中﹔堅持把課堂作為育德的重要抓手和基礎載體。聚焦建黨百年的重要成就和寶貴經驗,圍繞“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指導校團委精心設計團課、社團教育內容,如《我們熱愛中國共產黨》等。推出黨史教育進課堂示范課,如《馬克思主義的誕生與傳播》《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新發展理念》等,通過集體備課,主渠道發力,用好“教科書”,引導師生學史明理。並加強黨史、德育教育進課堂的內容、途徑和方式有效性研究,組織黨史、德育教育進課堂教案設計和優秀課例展示等活動,提升育德能力。

(三)培育史學素養 推進特色育人

浦東中學黨政深度融合,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立足豐厚的校史校友文化,在實踐中提煉總結,提出發展學生史學素養的校本理解,結合國家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和“雙新”落實的大戰略,對現有基礎和未來規劃有機統整,將“史學素養”培育提升到“初心使命”的大格局之中,培育時代新人。

1.系統研究、解讀史學素養特色,提高政治站位。學校黨組織堅持把黨的育人方針融入史學素養特色培育的校本定位,史學素養必備品格,即培養文化傳承,辨史創新,強國擔當﹔史學素養關鍵能力,即培養識史索証、鑒史求真,以史開今﹔價值觀念,培養唯物史觀、家國情懷。我們認為,史學素養由史學知識、史學能力和史學品質三部分組成。史學知識,指豐厚的校史、雙新背景下的學科史及知識點背后的文化、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世界各國文明史﹔史學能力指實証意識、求真思維、革新精神﹔史學品質指克己互助、責任擔當、家國情懷。史學素養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基礎,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培育全球公民素養的基本條件之一。

2.貫徹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戰略,培育時代新人。貫徹新時代黨的教育方針,把握“十四五開局之年契機,分析學校優勢與短板、總結前期特色創建經驗、制定新一輪五年發展規劃,體現時代新聲,培養“五育並舉”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結合浦東中學百年文化精髓——校訓、校箴和歷代杰出校友身上的優秀特質,我們確立了浦東中學“史學素養”的育人目標:勤朴愛國、克己互助、求真致用。 學生通過系統學習,自覺投入“樹歷史觀念,學先賢榜樣,養勤朴品性,立致遠志向,求實踐真知”自我培育,成為特色鮮明、綜合素養獲得和諧發展的新型高中生。學校形成了“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校本化德育教育路徑:基於國家要求的校本育人目標的頂層設計——基於學校特色的德育活動課程目標細化——基於校本資源的德育活動課程框架構建——基於史學方法論的課程實施和隊伍建設——基於定性和定量的德育活動課程多維評價。由此路徑,學校開展具有史學素養特色的立德樹人建設。

3.致力特色課程集群建設,聚焦史學素養育人。學校黨組織致力於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的要求,圍繞育人目標,落實新課標、新課程工作,積極探索史學素養特色在課程中的實踐,推進學校“TIMES”史學素養課程體系建設,推動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學校在國家課程校本化過程中,探索“課程特色”,開發、編寫各學科史學素養校本實施綱要,單元設計,涵蓋課程內容+核心素養,以史學知識點、校史融合點和實踐操作點為抓手來落實史學素養,部分內容還開發了“博物館+”課程,打通古今、拓展學生視野。在校本特色課程中,進一步滲透、培育、發展史學素養,打造“TIMES史學素養特色課程群。通過尋史體驗系列,激發學史生活興趣﹔問史探究系列,培育學史審問習慣﹔鑒史求真系列,感悟史學方法真諦﹔論事明理系列,提升史學表達能力,增厚史學素養特色底蘊和積澱,輻射區域,共享資源。

三、取得成效

浦東中學堅持黨組織引領、推動學校工作,完善組織體系,不斷提升黨組織的政治力、戰斗力、凝聚力,立足時代特點、盤活紅色校友校史資源,發展史學素養特色,培育“五育並舉”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在學校治理、紅色文化浸潤、德育教育、課程建設、隊伍建設等各方面凸顯特色、穩步推進、持續提升。

(一)學校治理有方

黨組織謀劃、推動特色創建,學校各方面進步顯著,社會影響力大幅提升。創建至今,黨組織榮獲一級黨支部、新區教育系統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多次榮獲局績效考核優秀學校﹔學校榮獲市依法治校優秀學校、市安全文明校園﹔榮獲教育部首批國防教育示范校﹔作為“一帶一路”項目基地學校,已先后接待50多個國家的教育官員和專家來校參觀、學習和交流。

(二)育人路徑清晰

1.環境育人。以校史博物館為核心的博物館式校園建設初見成效,校園內,反映歷史名校史學文化底蘊的景點以及書畫布置、宣傳廊展示等眾多和諧地融溶於校園的自然環境,凸現出浦東中學特有的史學特色和精神內涵。史學素養特色教育彌漫在整個校園中,進行文化浸潤,充分發揮校園環境文化的育人功能。

2.文化育人。以“黨史”教育為核心的紅色文化培育成為學校的品牌,起到巨大的輻射作用。在建黨百年黨史學習教育中,浦東青少年線上巴士巡游紅色之旅、浦東教育系統紅色資源巡展、上海教育博覽會線上巡展、浦東中學校園紅色建筑地圖、“四史”實踐育人地圖、校園足跡地圖和VLOG瀏覽量逾十余萬。

3.活動育人。在史學素養特色下高中立德樹人的校本實踐中,學校堅持“以史育人”,提出“尋找歷史和當下的結合點”的德育教育理念,把豐厚的校史資源轉化為符合新時代要求的德育教育資源。設計貼近高中生身心特點的活動形式,構建了校園景觀參觀類、校友精神研學類、紀念日課程感悟類、戲劇演繹表演類、中華文化傳承類、百年文化體驗類六大類德育活動課程,形成德育教育的有效模式。

4.課程育人。以編制各學科《落實史學素養校本化實施綱要》為抓手,貫徹“雙新”“雙減”要求,積極探索史學素養特色在國家課程中的實踐。通過尋史體驗系列、問史探究系列、鑒史求真系列、論事明理系列在特色選修課程中培育、滲透、發展史學素養,形成特色課程群。

(三)形成核心隊伍

我們堅持文化浸潤、集團助力、外引內培、科研引領、專家指導、科技賦能,形成一支“專兼群”相結合的教師隊伍。骨干黨員教師比例不斷增高,碩士比例從原來的1.5%到35%、35歲以下青年教師從4%到現在的32%,創建5年,在國家級、市級、區級教學比賽中獲獎38人次﹔老師獨立主持10多個市級、區級科研課題﹔每年發表文章平均50多篇。

四、思考展望

(一)優化學校治理體制,保障育人體系。學校的高質量發展需要高效的治理體制,黨組織需進一步落實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逐步建立“黨組織領導、校長負責、教師育人、民主管理”的治理格局。進一步理順黨政協調工作機制,對於師德師風建設、教師思想政治工作、教師隊伍建設、學生德育、文明校園創建等齊抓共管。對於重大事項、重要問題的決策,充分醞釀、達成共識。教代會、學(少)代會、家委會、社區等參與學校治理、建言獻策,發揮民主管理和監督的作用,充分發揮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的育人功能。

(二)優化黨組織工作機制,暢通育人途徑。在議事決策規則上,進一步強化黨組織在重大問題和重要事項上的決策地位,在運行過程中,強化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在師德師風、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學生德育、意識形態建設、課程和課堂的政治把關上發揮黨組織的主導作用。建立健全各種參與制度。如:黨政領導在重大問題決策前的溝通協商制度﹔重大問題決策出現分歧時的請示匯報制度﹔黨員行政領導定期向黨組織報告工作制度等。

(三)加強黨組織自身建設,提高育人水平。進一步提高黨建工作水平,善學習、強作風、增黨性,建立和諧的黨政關系﹔堅持民主集中制,嚴格實行集體領導下的個人分工負責制﹔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推進“四責協同”機制,深入教育教學一線調查研究,掌握教育教學管理的第一手資料和多方面的信息,為進行重大問題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責編:王珂園、秦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