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他們的宣講,老百姓愛聽易懂

——四川省遂寧市安居區打造“安逸安居”理論宣講品牌

2022年09月14日08:12    來源:光明日報

“黨的方針政策聽他們一唱、看他們一演,也就懂了。”前不久,四川省遂寧市安居區擔擔文化團來到分水鎮油草溝村,以快板評書的方式,講述鄉村振興的政策和故事案例,贏得了村民陣陣掌聲。

在安居,成立於20世紀80年代初的擔擔文化團,經常用扁擔挑著兩隻特制的大籮筐,帶著演出大喇叭走村爬坡,以文藝表演等形式宣講黨的政策,受到群眾熱烈歡迎。而今,安居區進一步充實以擔擔文化團為代表的多種宣講力量,做強“遂言遂語·安逸安居”理論宣講品牌,講好安居發展故事,讓黨的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讓“安逸安居”更加名副其實。

寓宣講於演出之中

“總書記報告作得好,高瞻遠矚樹航標。中國夢裡繪藍圖,特色旗幟舉得高……”黨的十九大召開后,擔擔文化團迅速編排《學習十九大報告》《放聲歌唱十九大》等6個節目,採用快板、歌舞表演等形式,在全區各鄉鎮、街道巡回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取得良好成效。

“擔擔文化團自成立以來,圍繞中心工作開展宣講,用老百姓愛聽、易懂的方式,將黨的方針政策展現出來。”擔擔文化團首批成員楊彪說,擔擔文化團1982年組隊的時候隻有4個人,如今這支隊伍已經壯大至130多人。

擔擔文化團的演出,場場爆滿,宣講效果很好。寓宣講於演出之中,宣講內容緊扣中心工作,演出形式與時俱進,是文化團的經驗和秘訣。

去年,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閉幕后,擔擔文化團第一時間召集創作團隊研讀全會精神,編排快板唱詞。“那段時間,我們每天都在學習和思考,反復斟酌每一個字、詞、音調,既要准確詮釋全會精神,又要讓老百姓聽得懂,將全會精神傳遞到每一個老百姓心中。”擔擔文化團負責人說。

近年來,安居在打造“安逸安居”理論宣講品牌時,著力挖掘有文藝特長的人才,通過小品、快板、表演唱、花鼓詞、三句半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形式,廣泛開展理論宣講。《爆破英雄伍先華》《走進新時代》《緊跟黨走志不移》《百年大慶頌黨恩》《蓋章》等一批鮮活接地氣的文藝作品,增強了宣講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截至目前,安居開展演出活動600余場次,直接受眾達20余萬人次。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我們剛剛觀看了黃峨《輔教子侄》的故事,接下來我為大家做‘好家風、好兒媳’的宣講……”近日,一場宣講在安居區聚賢鎮石板凳村展開,家長們帶著孩子一起觀看家風故事片,聽“好家風、好兒媳”故事宣講,感受清廉家風的熏陶。

安居是明代女文學家、楊慎之妻黃峨的故鄉,她清廉持家的故事在安居廣為流傳。近年來,安居區立足黃峨故裡,用好用活地方文化資源,廣泛開展宣講,積極以家廉文化引領鄉風文明,涵養社會新風。

安居打造“安逸安居”理論宣講品牌時,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將群眾耳熟能詳的故事融於宣講之中,常常引發聽眾共鳴,極大改善了宣講效果。常理鎮海龍村在20世紀70年代大規模推廣沼氣,是全國較早開展沼氣應用的地方之一﹔出生於東禪鎮的伍先華是抗美援朝的特等功臣、一級爆破英雄……這些都成為理論宣講的鮮活素材。

宣講隊伍也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安居區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站、所),多層次建隊伍、全方位搭平台,宣講成員發展到1000余名,退休干部、青年志願者紛紛加入宣講團,用他們自己的方式,宣講黨的理論。

在此基礎上,安居積極探索宣講新場景、新方法,把宣講場所搬至黃峨故裡、海龍村、伍先華舊居、烈士陵園、鳳凰山公園等各級愛國主義、黨史學習教育基地和主題公園,在鄉村振興示范區、公園城市亮麗點設置宣講場景,讓學習變得更輕鬆。

既“全面覆蓋”又“量身定做”

日前,安居區常理鎮大洞村村民楊繼軍的父親去世。在安排后事時,楊繼軍三兄妹決定一切從簡:“區上的宣講經常講,要厚養薄葬。我們在老人生前對他好一點,更多的陪伴和關心才是盡孝,而不是過世后才來大操大辦。”

以往,安居群眾在紅白喜事上的“老禮、老規矩”特別多,為破除舊俗,“安逸安居”針對性地開展宣講,推動移風易俗、新事新辦。而今,自覺除陋習、樹新風,就像九月的桂花一樣,香飄而來。

“安逸安居”理論宣講,既“全面覆蓋”又“量身定做”。針對機關干部,側重“理論+業務”,開設“推進落實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決策部署”等專題課程﹔針對企事業單位,側重“理論+生產”,開設“環境法律與政策”“崗位職責與事故調查及責任追究”等專題課程﹔針對城鄉群眾,側重“理論+惠民”……各類宣講緊扣群眾關注焦點,以需定講、按需配送,有力提升了宣講的針對性和實用性。

截至目前,“安逸安居”理論宣講活動全面覆蓋全區329個村(社區),宣講場數1.2萬余場次,宣講受眾達40余萬人次,讓更多人感受到新時代黨和國家的好政策,進一步弘揚了正能量。

隨著“遂言遂語·安逸安居”品牌宣講的不斷深入,大家凝聚了思想共識,匯聚起強大的力量。近年來,安居區經濟發展快速增長,主要經濟增長指標增速連續八年位居全市第一,連續三年全省領先。

(本報記者 周洪雙 本報通訊員 曾曉梅)

(責編:王子鋒、王珂園)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