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第六屆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
分享

山東青島市市北區海倫路街道:“一核三融六化”激活城市基層治理新動能

中共青島市市北區海倫路街道工作委員會

2022年09月08日14:5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一、背景

海倫路街道位於青島市市北區中部,是典型的人口密集老城區,是青島市“鄰居節”的發源地。轄8個社區,居民2.5萬戶共6.13萬人,居民小區83個。其中物業小區30個、開放式小區53個,街道黨工委下設8個社區黨委,64個網格黨支部,12個“兩新”組織黨組織,黨員4600多人。街道大多是以老舊樓院為主的居住條件低檔化、居民結構多元化、服務需求多樣化的開放式社區,各種利益、各類矛盾錯綜交織,給基層治理提出了很大挑戰和考驗。

近年來,面對疫情防控、安全穩定、城市更新與城市建設等多重任務疊加的新形勢、新要求,市北區委堅持重心下移、資源下沉,在全區部署了“黨建引領 一網治理”的工作體系,全面實施基層治理效能提升工程。海倫路街道堅持以問題為導向,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和發展為主線,以做實網格為切入點,促進精細化治理,引導群眾共建共治,探索形成“一核三融六化”的基層治理新模式。以組織力提升執行力,以融合力提升引領力,不斷提升治理效能和服務品質。街道的經驗被中國社區報等媒體刊發。順昌路社區“四紅”工作法於2020年被山東省評選為“優秀工作法”,2021年獲評山東省“先進基層黨組織”。

二、主要做法

(一)強化“一核”引領,提升基層治理“組織力”

一是組織延伸縱向到底。充分發揮街道黨工委全域統籌協調的作用,建強“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網格黨支部—樓院黨小組—黨員中心戶”五級動力主軸,線上發揮“黨群e家”平台聽民情,線下依托“網格黨群議事廳”解民憂,明確各環節責任邊界和“接哨人”工作規范,以黨組織的有效覆蓋、有形服務、有序引領、有力支撐,形成一貫到底、高效快速的工作運行閉環。

二是聯席會議橫向輻射。街道健全基層黨建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吸納“一線工作組”部門、駐街單位和“紅色合伙人”等黨組織負責人為聯席會議成員,優化定期溝通、協同解決問題機制,定期召開“圓桌會議”、開展聯合主題黨日等,共同解決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確保相互聯系更加緊密、推動工作更加順暢、服務群眾更加有效。

三是網格管理精准發力。整合盤活轄區資源,在8個社區通過就近就便聯建等形式建立26個網格黨群服務站,實現64個網格“紅色驛站”全覆蓋。派駐網格黨建指導員,設立“老書記”工作室、社工站、先鋒崗等,充實加強網格力量。制定網格工作“一圖四清單”,規范“六議一備兩公開”議事流程,開展“每日巡、經常訪、隨手做、實時報、及時記”,做到“三清四訪五到”,讓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精准有力、入深入細。

(二)構筑“三融”格局,凝聚基層治理“向心力”

一是以“四紅”融通為平台,做強“治理圈”。街道堅持從培育紅色精神入手,用紅色精神指引各項工作開展,用紅色精神不斷滋養居民,用紅色精神將各類治理主體團結在一起,逐漸形成以紅色精神為核心,以“紅色驛站”“紅管家”“紅燭光”“紅樂匯”為平台的“四紅”社區治理圈,解決了網格治理、便民服務、志願服務、陣地建設等發展瓶頸,找到了老城區加快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的發展路徑,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新格局。

二是以“四心”融入為載體,做優“服務圈”。街道秉持“愛心解愁事、細心解煩事、耐心解難事、公心解惱事”服務理念,以“四心”服務引領網格同心共治,將加強“網格黨群會客廳、矛盾糾紛調解中心建設為工作重點,聚焦民生實事,推行“小事快辦、大事急辦、特事特辦”,全力打造高品質的“15分鐘便民服務圈”,架起居民與居民、居民與政府之間的橋梁,不斷增強居民的認同感、獲得感和幸福感。

三是以“四鄰”融合為場景,做大“鄰裡圈”。作為“鄰居節”發源地,街道不斷加強“敬鄰、睦鄰、助鄰、享鄰”的“四鄰社區”建設,健全“鄰裡共治、鄰約共立、鄰事共商、鄰困共幫機制,廣泛開展“鄰裡睦、鄰裡幫、鄰裡融、鄰裡網、鄰裡悅、鄰裡情、鄰裡學、鄰裡節”主題場景活動,推動居民和善、鄰裡和睦、環境和美、生活和樂、社區和諧建設,把傳統的“鄰居節”打造成為新時代黨建引領親情鄰裡圈”。

(三)堅持“六化”協同,增強基層治理“戰斗力”

一是推行精准化服務新模式。通過招聘黨員、居民中的熱心人和能工巧匠,組建8支“紅管家”便民服務隊伍,為居民提供4大類22項便民低償服務,對困難家庭提供免費服務,實現市場性和公益性的有機結合。組建“七彩志願服務隊”等20多支“紅燭光”志願服務隊伍,對志願服務進行登記、計時、記分、獎勵等規范化管理,成為疫情防控、治安巡邏、文明創建等重大活動的主力軍。搭建“紅樂匯”文化活動平台,設立“名人史料室”“黨員先鋒室”等20余個工作室,線上依托“市北海倫”開播“雲秀場”活動260余場,線下組織“百首紅歌大聯唱”“百篇經典大誦讀”等活動300余場。以“鄰居節”為載體,舉辦“鄰裡百家宴”、志願服務大集等活動120余場,促進親仁美鄰、和睦融洽的鄰裡關系構建。

二是打造品牌化建設新樣板。以街道“四紅”品牌為統領,秉承“一社區一品牌、一網格一特色”理念,突出黨建元素、服務理念、紅色精神等內容。實施“品牌領航”工程,在街道層面打造“紅聚動能、海倫e家”黨建品牌,在社區層面形成“紅領南昌·愛滿格”“紅聚嘉和”等品牌,在網格層面引入維權幫辦、智慧養老等特色服務,培育“一家一廳”“黨員四先”等26個特色網格,在“兩新”組織層面培育出“紅創e家”“科創同心”等品牌,推動黨建引領擴面提質。利用微信微博“市北海倫”等平台,通過成果交流、座談研討等形式,定期推介成功品牌案例、及時總結提煉工作經驗,發揮黨建品牌的擴散、輻射效應,以品牌凝聚人心、匯聚力量。

三是激發多元化共治新動能。夯實網格“前沿陣地”,成立黨建引領、環保督察、疫情防控等6個專班,按照“群眾點單、網格下單、黨員接單”的方式,解決群眾“急難愁盼”260余項。廣泛招募各行各業“紅色合伙人”,與中國銀行市北支行等46家單位簽訂共建協議,開放網格治理、醫療養護等場景,為社區網格提供愛心扶助、公益救助、法律援助等服務活動400余場。深化“雙報到”機制,實行“黨群議事火花周會”,針對基層治理痛難點問題,尋最佳路徑、最優解法。成立紅色物業聯盟,推行“一核五聯三監督”模式,開展黨員示范崗、紅色引領綠色等活動,引導物業企業在安全、綠化、維修等服務中實行規范化智能化管理,為居民提供家庭式關懷和管家式服務。

四是激活區域化聯動新引擎。聚焦優勢產業和“四新”經濟,依托生物科技創新園、博士創業園等4處商務樓宇創設“樓宇聯盟”,搭建集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資金鏈、政策鏈“五鏈一體”生態服務體系。搭建“共享會客廳”和“人才驛站”平台,建立政府、企業、人才三方溝通聯動機制,整合市場監管、稅務、創業孵化園區等組成人才幫扶朋友圈”,提供政策宣講、業務辦理、交流聯誼等“一站式”服務。實施黨建活動聯抓、志願服務聯動、政策咨詢聯辦、經濟發展聯促“四聯機制,開放網格資源,激發區域共同體意識,有效促成需求項目和服務項目精准對接。

五是構建數字化賦能新平台。依托市北區“黨群e家”信息化平台,打通居民“發聲”渠道,規范網格案件收集、流轉、處置機制和流程,構建一鍵直達、精准快速的信息傳遞機制。創建街道網格治理智庫,統籌綜治、應急、城管等各類資源,整合形成“一張網”,建立“網格發現、社區呼叫、分級響應、協同處置”全周期管理流程,對社區網格各類基本信息進行集中分類存儲和綜合集成,對不同類型問題實行“即辦、快辦、分辦、聯辦、頂格辦”分類處置,使人員力量、資源要素有效疊加、有機融合。

六是實行系統化管理新機制。制定黨員干部量化考核、日常管理等方案,建立“日簡報、周調度、月通報”工作機制,織密作風建設“監督網”,嚴格監督考核。建立社區、網格兩級“導師制”,深化“問題會診機制”“痛難點領辦機制”等4項機制,實施“書記領航項目“以干為先、干必出彩”擂台賽等,開展聯系社區“大走訪”、民生難題“大排查”、工作能級“大提升”活動,實現社區網格“領頭雁”聚力提能。突出實干導向、一線導向、專業化導向,把基層治理、城市更新和建設等攻堅陣地作為“賽馬場”。建立社區網格后備人才庫,對入庫人員進行跟蹤培養和動態管理,提升黨建引領“內動力”。

三、工作成效

一是進一步夯實了基層組織根基。街道依托“圓桌會議”、黨建聯席會、“黨群e家”等線上、線下陣地,注重把黨員融入群眾、把服務融入民生,做到一個支部就是一個堡壘,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開展“海倫先鋒樹優”工程,分領域分層級培育先鋒崗、先鋒隊伍、先鋒網格等60余個,形成服務矩陣。基層黨組織於“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中強化了政治功能,黨組織的獨特優勢充分發揮,有力撬動體制內外資源,提升了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和社會號召力。

二是進一步激發了干部隊伍活力。街道堅持將各類資源力量匯聚整合到網格,黨員干部全天候活躍在網格中,用心用情當好社情民意“調查員”、黨的政策“宣傳員”、服務群眾“貼心人”。把下沉社區網格的次數,幫助社區解決問題的能力,作為街道干部年底考核的重要指標。去年一年街道干部下社區4000余人次,幫助解決各類問題1500余件。在服務社區網格、服務居民群眾經受了洗禮、改進了作風、提升了能力,居民群眾對黨風政風行風的滿意度明顯提升。

三是進一步提升了基層治理效能。街道“黨群e家”平台在線注冊黨員群眾2.5萬余名,創建社群300余個,推送網格治理等重點領域新聞6600余條,上報議題4200個,辦結率達99%。“紅管家”和“紅燭光”為居民提供各類便民服務500余項、志願服務8萬余小時,“紅色合伙人”參與網格樓院治理等1000余次。“項目領辦”“菜單式服務”等活動增強了服務基層和服務群眾的“供給側”,將過去為居民提供的普惠性、粗放式服務轉變為精准化、精細化服務,實現了對群眾需求的全區域收集覆蓋、全流程數據分析、全天候即時響應,暢通了基層治理“微循環”。

四是進一步促進了區域共建共享。街道成為聯結轄區內各領域黨組織的“軸心”,進而帶動駐街單位、“兩新”組織和新興領域黨組織形成緊密型、立體化、開放式的“黨建共同體”。“樓宇聯盟”開展資源服務進樓宇、樓宇企業進社區活動260余次,“共享會客廳”舉辦經濟、科技、人才和文體等主題沙龍活動150余場,實現資源服務雙向導入、鏈接和賦能。通過黨建聯建共建,街道基層治理由“單打獨斗”走向“抱團發力”,較好地實現了各方的利益聯結、資源整合和力量統籌,各領域黨組織也在互聯互通、共建共享中有效提升了自身的組織力。

四、探討

(一)堅持黨建引領,是推進基層治理的根本保証。黨建引領不能僅僅停留在文件引領、口號引領、會議引領層面,必須在解決基層治理問題上發揮引領作用,在服務發展上實現主動作為。基層治理拓展到哪裡,黨組織就覆蓋到哪裡﹔基層治理問題發生在哪裡,黨組織工作重心就轉移到哪裡,使基層黨組織成為聯系居民的“橋頭堡”、服務群眾的“主心骨”,打通基層治理“微末梢”。

(二)堅持問題導向,是推進基層治理的首要前提。治理創新必須堅持以問題為導向,努力做到攻堅克難。問題是挑戰,也是機遇。任何工作都是在解決矛盾與問題中前進的,基層治理也不例外。基層黨組織要不畏懼困難和問題,不管多麼艱巨的困難,多麼復雜的問題,都要敢於亮劍、迎難而上,在克服困難中錘煉作風,在解決問題中增長才干,在破解瓶頸中推進工作。

(三)堅持群眾路線,是推進基層治理的不竭動力。居民是社區的主人,是基層治理的主體力量,隻有居民的廣泛參與,才能為基層治理提供不竭的動力。把動員群眾、培育骨干力量作為基層工作的基本功,把便民服務隊伍和志願服務隊伍作為基層治理服務的車之兩輪、鳥之雙翼。隻有平時多服務,遇到突發事件和棘手問題時,才能在關鍵時候一呼百應,增強基層工作的底氣和信心。

(四)堅持平台思維,是推進基層治理的有效途徑。基層治理工作既要動員居民參與,還要暢通居民參與的渠道。要堅持兩手抓,一手抓黨組織和群團組織建設,一手抓居民參與平台搭建,通過設計基層治理項目、便民服務項目、志願服務項目、文化活動項目等,搭建平台、創新機制、聚攏資源,吸引各方力量積極參與,為全面提升基層治理水平提供強有力支撐。

(責編:王珂園、秦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