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共產黨人的“顯績”和“潛績”

何燚

2022年09月05日08:25    來源:解放軍報

1950年,谷文昌隨軍渡海解放福建省東山縣,1955年起任東山縣委書記。當時的東山,風沙肆虐,一片荒涼。一年中刮6級以上大風的時間長達150多天,全島194平方公裡的土地上森林覆蓋率僅為0.12%,風沙嚴重威脅當地群眾的生產生活。面對惡劣的自然環境和生活貧困的群眾,谷文昌下定決心要戰勝風沙,根治旱澇,讓人民過上好日子。他帶領干部群眾在百裡海灘上擺開戰場,組織群眾筑堤攔沙、植草固沙、種樹防沙,在全縣掀起轟轟烈烈的全民造林運動,創造了荒島變綠洲的奇跡。谷文昌始終堅持和踐行正確政績觀,帶領人民群眾艱苦奮斗,一步一個腳印把宏偉藍圖變為現實,真正做出了功在當代、惠澤千秋的歷史偉業,生動詮釋了共產黨人“顯績”與“潛績”的辯証關系。

2005年1月17日,習主席在《浙江日報》“之江新語”專欄發文指出,“谷文昌之所以一直受到廣大干部群眾的敬仰,是因為他在任時不追求轟轟烈烈的‘顯績’,而是默默無聞地奉獻,帶領當地干部群眾通過十幾年的努力,在沿海建成了一道惠及子孫后代的防護林,在老百姓心中樹起了一座不朽的豐碑。這種‘潛績’,是最大的‘顯績’”。“顯績”與“潛績”是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面,“顯績”注重的是功在當下,“潛績”著眼的是利在長遠。“潛”猶如“顯”的“種子”,“顯”好比“潛”結出的“果實”。后人的成績往往建立在前人工作基礎之上,如果誰都不願去“播種”,就無法收獲“顯績”的果實。黨員干部要處理好“顯績”和“潛績”的關系,關鍵是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既要做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得實惠的實事,也要做為后人作鋪墊、打基礎、利長遠的好事,以自身的積極作為回答好“為誰創造業績、創造什麼樣的業績、怎樣創造業績”的問題。

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起決定性作用的是黨性。黨性堅強、摒棄私心雜念,政績觀才會始終端正﹔黨性不強、私心雜念作祟,政績觀必定出現偏差。現實生活中,一些黨員干部為了創造“顯績”,大搞一些勞民傷財的“政績工程”、華而不實的“面子工程”,熱衷於“造勢一時”,而不是“造福一方”。這種觀念和做法是非常錯誤的。黨員干部必須強化黨性鍛煉、提升黨性修養,杜絕嘩眾取寵的“虛績”,多做腳踏實地的“實績”,不求急功近利的“顯績”,追求澤被后人的“潛績”,讓正確政績觀真正在內心深處扎根,把為黨盡責、為民造福落實到行動上,真正做到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要厚植為民情懷。“共產黨人必須牢記,為民造福是最大政績。”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哪裡有人民需要,哪裡就能做出好事實事,哪裡就能創造業績。黨員干部要把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實事作為檢驗政績的重要標准,業績好不好,要看群眾實際感受,由群眾來評判。要不斷增進對群眾的深厚感情,真心實意關心群眾,真情實感體貼群眾,真抓實干造福群眾,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好事實事做到群眾心坎上,不斷創造出人民群眾滿意的政績。

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要強化使命擔當。“當干部就要有擔當,有多大擔當才能干多大事業,盡多大責任才會有多大成就。”實干才能出實績,黨員干部要把使命責任擔在肩上,腳踏實地、真抓實干,創造實實在在的政績。凡為官從政者,都想干出名堂、獲得政績。做“顯績”易見效、易考量、易出名,做“潛績”一時難以見效、考評難以衡量,是否願意躬身行之,更見人品官德、黨性修養。很多工作不可能一日見效、立竿見影,需要接續奮斗、久久為功。因此,黨員干部要涵養“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既甘於奉獻,又勇於作為,不慕虛榮、不務虛功、不圖虛名,努力創造出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業績。

(作者單位:國防大學政治學院)

(責編:王子鋒、王珂園)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