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第六屆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
分享

山東諸城市:將“儀式感”貫穿始終 不斷提升黨員教育針對性有效性

中共諸城市委組織部

2022年09月01日18:0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嚴格黨員日常教育和管理,使廣大黨員平常時候看得出來、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急關頭豁得出來,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圍繞增強廣大黨員的身份榮譽感、責任感、自豪感,激發各領域黨員立足崗位創先爭優,諸城市從創新和豐富黨員教育的一般組織形式出發,不斷增強集中培訓、組織生活、實踐鍛煉的“儀式感”,有效增強了教育培訓的感染力,充分調動了廣大黨員履職盡責的主動性、積極性。

一、背景動因

黨員隊伍是落實黨委工作部署的骨干力量,是提升基層社會治理質效的“壓艙石”“穩定器”。諸城市在加強黨員隊伍管理工作中發現,部分黨員身份意識和責任意識的缺失,影響了黨員隊伍先鋒模范作用的發揮。比如,有的黨員黨性觀念不強,政治站位不高,意識不到黨員身份的先進性和榮譽感,常把自己等同於一般群眾﹔有的黨員組織意識淡薄,參加黨內生活的積極性、主動性不高﹔有的黨員宗旨觀念不強,缺少服務意識和百姓情懷,聯系服務群眾做得不到位,有的還要跟其他群眾爭利益﹔有的黨員缺乏工作激情和干勁,爭一流、爭一等的意識不強,工作不積極、不主動,平平庸庸、碌碌無為﹔有的黨員擔當精神不足,關鍵時候沖不上去,危急時刻站不出來,缺少共產黨員“主心骨”風范,等等。針對上述存在問題,諸城市以增強黨員身份意識和責任意識為目標,以打造“儀式感”黨員教育品牌為抓手,積極開展“有溫度”“有力度”“有熱度”的黨員教育,著力打造政治過硬、素質優良、敢於擔當的黨員隊伍。

二、主要做法

(一)強化集中培訓,打造“有溫度”的儀式感。一是強化陣地建設,用身邊黨校教育身邊黨員。積極推進“三級黨校”建設工程,以市委黨校為依托,按照“就近就便、一室多用”原則,整合鎮街黨群服務中心、會議室、禮堂等資源,建立17處鎮街黨校,全部加挂黨員教育中心牌子,在259個城鄉社區建立社區黨校,構建起市、鎮、社區三級黨校培訓陣地。按照突出重點、精准培訓的原則,區分黨員工作領域、年齡、性別等因素,舉辦農村黨員、非公企業黨員、青年黨員、女黨員等專題培訓班,有效滿足黨員培訓的個性化需求,為實現基層黨員培訓全覆蓋提供了重要陣地保障。同時,組建起一支520多人、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市鎮兩級共享師資庫,能夠有效滿足不同類別黨員的教育需求。2021年以來,在市鎮兩級黨校培訓黨員6萬余人。

二是拓展培訓內容,用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身邊黨員。諸城是中共一大代表王盡美同志的故鄉,涌現出了革命志士路友於等先驅英杰以及王統照、臧克家、陶鈍、王願堅等文學巨匠。充分發揮文化底蘊深厚、歷史名人眾多的優勢,積極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精神養分。高質量打造了王盡美革命事跡教學基地、諸城改革發展歷程館、超然台政德教育基地等黨性教育基地,精心打造《“盡善盡美”的初心和使命》《臧克家的家國情懷》《感悟王願堅的紅色文學力量》《從蘇軾的“三觀”中汲取智慧》等系列精品課程,編排《王盡美》《黨費》《失卻的銀婚》《保衛劉家庄》《紅船追夢》等系列文化精品,用優秀本土文化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最大限度激活黨員內生動力。

三是豐富教學方式,增強黨員身份榮譽感。“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的發放,將黨員儀式感教育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諸城市在黨員教育培訓過程中,開展政治理論學習、專業技能培訓等講授式教學的同時,通過佩戴黨員徽章、重溫入黨誓詞、集體過“政治生日”、開展紅歌聯唱以及優秀學員代表發言、頒發結業証書等“黨味”濃厚的活動,讓廣大在職黨員和無職黨員充分認識到黨員身份的榮譽感和責任感。注重邀請老黨員、老干部、老教師等結合自身工作經歷、社會閱歷言傳身教,為廣大黨員講述黨史、新中國史以及諸城地方史等,引導廣大黨員從歷史中汲取催人奮進的力量。

(二)規范組織生活,打造“有力度”的儀式感。一是“三會一課”明責任,人人都是組織者。針對有的基層黨組織“三會一課”缺乏規劃,存在管理不嚴格、主題不明確、准備不充分、黨員參與率低等問題,諸城市實施“三會一課”責任制,要求各基層黨支部制定“三會一課”實施方案和配檔表,明確責任人員、時間安排、活動主題及方式,保証每一次會議(黨課)都有專人負責、專人組織,讓每一名支部黨員都有責任、有壓力,都有機會參與到組織生活的前期籌備、會議召開和材料歸檔工作中,形成“人人都是組織者、人人都是參與者”的良好氛圍。

二是民主評議具體化,合格黨員有標尺。圍繞增強民主評議黨員工作的針對性和精准性,切實發揮出民主評議工作在黨員教育、管理、監督等方面的作用,諸城市根據《中國共產黨章程》和“四講四有”、增強“四個意識”、做到“兩個維護”等標准要求,立足全市黨員隊伍建設實際,對基層黨員行為規范進行了再細化、再明確,形成了“十在先”民主評議黨員標准。“十在先”主要包括三個層面:政治品格方面具體表現為“忠在先、責在先、律在先”﹔修身立德方面具體表現為“孝在先、和在先、誠在先、仁在先”﹔擔當作為方面具體表現為“學在先、干在先、闖在先”。每個評議標准分為“優秀”“合格”“基本合格”三類,每個“在先”計10分,滿分100分。“十在先”標准將黨員評議內容具體化,更直觀、更全面,更易於黨員掌握和評價,讓參加評議的黨員對評議標准產生“敬畏心”,對評議工作更有“緊迫感”“壓力感”,激勵黨員在日常工作中當先鋒、做表率。

三是主題黨日“活”起來,內容新穎“黨味”濃。堅持把主題黨日活動作為教育黨員的有效載體,全市各基層黨支部每月9日集中開展主題黨日活動。大力推行以“理論學習+民主議事+交納黨費+黨內關愛+政治生日+自選活動”為內容的“5+1”主題黨日活動模式,既原原本本學習領會黨的最新理論成果,傳達貫徹上級最新政策,組織黨員輪流講黨課、集體研討以及開展“雙報到”、城鄉黨組織聯建、志願服務等豐富多彩的活動,進一步拓展主題黨日的內涵,讓黨員在學習理論政策中產生共識共鳴。在開展自選動作、參與集體活動中,引導黨員結合自身專長,積極發現問題、破解難題,服務民生、促進發展,讓企業和群眾在活動中得實惠,黨員也在活動中找到了歸屬感,充分感受到了黨員身份的榮譽感。

(三)突出實踐鍛煉,打造“有熱度”的儀式感。一是設立黨員先鋒崗,亮身份、亮職責。根據不同領域黨員工作崗位、個人能力等因素,設立黨員示范崗、黨員責任區、黨員先鋒隊等,做到哪裡有困難,哪裡就有黨員的身影。在全市“兩新”組織中,諸城市實施以紅旗支部、紅領黨務、紅星工匠、紅榜信用、紅色薪酬為主要內容的“紅色引擎”工程。其中,為了激發一線黨員職工隊伍活力,大力弘揚和傳承工匠精神,“紅星工匠”主要從黨員職工中評選。從思想表現、工作效率、服務質量、廉潔自律等方面制定標准,每半年評選一次黨員先鋒崗,在顯要位置擺放或懸挂“黨員先鋒崗”“黨員責任區”等標牌,引導一線黨員職工“無職變有責、有責變有為”,立足本職崗位創先爭優、勇當先鋒。目前,共設立黨員先鋒崗、黨員責任區等2300多個,涌現出各類標兵3000多人。

二是注重示范帶動,比擔當、比奉獻。大事難事看擔當,逆境順境看“襟度”。在實踐鍛煉中,大力號召黨員發揚不怕苦、不怕累和勇於擔當、甘於奉獻精神,時時刻刻、事事處處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廣泛凝聚各方面力量,不斷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例如,在非公企業中,開展黨員選崗、黨員讓崗、支部定崗“三崗”管理,做到苦累崗位黨員先挑、好的崗位黨員讓位、關鍵崗位黨員擔任﹔實行把優秀工匠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優秀工匠“雙培”制度,開展黨員、入黨積極分子、普通員工“1+1+1”培帶活動,引導優秀職工向黨組織靠攏。目前,非公企業黨員中一線職工佔比83.4%,有450多名優秀職工被發展為黨員,170多名黨員成長為企業中層、車間主任。

三是開展評星定級,樹標杆、樹典型。依托區塊鏈技術,借助微信小程序,研發“紅榜鏈”信用平台,搭建起基層治理、專家人才、骨干職工等各領域隊伍的“指尖”擂台。按照差異化評價原則,區分不同領域隊伍履行義務、行使權利、發揮作用、突出貢獻等制定積分細則,凡是線下參加活動的,均可以按照積分細則將活動資料上傳,進行自我評價加分,“線下大比武,鏈上亮成績。個人積分情況在單位或支部內進行排名、公開晾晒,工作干沒干、干得怎麼樣、作用發揮得好不好,一目了然。注重積分結果運用,按照積分情況確定優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等次。對評定為“優秀”等次的,在政治待遇、學習培訓、黨內關懷、評定“紅星工匠”、發放“紅色薪酬”等方面給予激勵,實現精神激勵與物質鼓勵“雙驅動”。在非公企業中,開展五至二星級“紅星工匠”評選,頒發榮譽証書和獎章,按星級每年發放一定數額學習資料補貼,並通過報紙、電視台、網絡等渠道宣傳先進事跡,讓紅星工匠既得名又得利。目前已評選“紅星工匠”37人,由黨員牽頭完成技改項目1800余項,一線黨員、職工“人人創先爭優、爭當先進”的氛圍逐漸濃厚。

三、經驗啟示

諸城市將“儀式感”貫穿黨員教育管理全過程,對於引導廣大黨員時刻銘記自己的共產黨員“第一身份”和為黨工作的“第一職責”具有重要的提醒激勵作用,有利於進一步強化黨員的身份意識、宗旨意識和責任意識,在工作和生活中時刻以黨員標准嚴格要求自己,切實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一是開展“儀式感”集中教育,是強化黨員黨性觀念的重要舉措。將政治信仰內化於心、外化於行是加強黨員教育的重要目的。諸城市從陣地建設、培訓內容、教學方式等三方面發力,有效整合身邊的教育教學資源,堅持用身邊人、身邊事教育黨員,積極打造“有溫度”的教育教學方式,不斷增強了黨員對教育培訓的認同感。同時,在庄重的黨校環境、肅穆的課堂氛圍下,開展儀式感滿滿的教育教學,能夠激勵這些處在集體學習環境下的黨員,以一種虔誠的心態來強化自我暗示,提醒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要自覺向黨組織靠攏,時刻向優秀黨員看齊。

二是開展“儀式感”組織生活,是增強黨員組織歸屬感的重要途徑。黨的組織生活是黨組織對黨員實施教育管理和監督的最經常、最基本的形式。增強黨的組織生活的儀式感,對於有效解決黨的組織生活中存在的形式化、隨意化、表面化、娛樂化等問題,推動黨員將政治信仰融入內心深處,形成個體自覺、集體記憶具有重要意義。諸城市圍繞落實好“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組織生活會等制度,從規范組織程序入手,著力體現組織生活的嚴肅性、規范性和政治性,又注重豐富主題設計,做到組織生活接地氣、有溫度,用實實在在的活動讓黨員有獲得感,增強了黨員對黨組織的歸屬感和黨員身份的榮譽感。

三是開展“儀式感”實踐鍛煉,是激勵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的重要抓手。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先進典型本身就是一種政治力量,具有引導人、教育人、帶動人的作用。諸城市將豐富實踐鍛煉形式,突出典型引領,作為加強黨員教育管理的重要手段,引導各領域黨員以榜樣為標杆,立足本職崗位建功立業、創先爭優。同時,諸城市通過“紅榜鏈”信用積分獎勵激勵、評選“紅星工匠”等舉措,讓那些做出突出貢獻、無私奉獻的黨員既獲得了物質獎勵,又得到了精神方面的激勵,起到“樹立一個黨員模范榜樣,激勵一大片普通黨員”的目的。 

(責編:王珂園、秦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