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第六屆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
分享

上海市楊浦區江浦路街道:以基層黨建的組織力提升社區治理的軟實力

上海市楊浦區江浦路街道黨工委

2022年08月26日18:5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江浦路街道黨工委堅持把人民城市理念貫穿社區治理全過程,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強化組織體系建設,將黨的領導植根於城市基層最末梢,將黨建引領小區治理納入城市基層黨建整體格局,切實加強黨對社區治理的領導,不斷提升社區治理的軟實力。

一、背景

江浦路街道地處楊浦區的西大門,轄區面積2.39平方公裡,常住人口8.2萬人,黨員6897人,有22個居民區、82個住宅小區,其中,售后公房小區42個、商品房小區23個、混合型小區17個,新老舊“三合一”特征明顯,呈現出新而有特、老而有型、舊而有序的特點。轄區生活服務資源豐富,有民辦存志、本溪路幼兒園等16所中小學校,新華醫院坐落在江浦,軌交4號、8號、12號、18號線均設有站點。近年來,街道黨工委積極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重要理念,持續深化社會治理創新,做實做強“街道——居民區——樓組”黨建工作,堅持美麗家園項目撬動、黨建引領核心帶動、“三駕馬車”合力互動、居民群眾參與主動,以“樓棟微整治、空間微改造、景觀微更新”加強微治理,打造江浦生活秀帶線,不斷激活治理的“神經末梢”,不斷織密治理網絡,以基層黨建的組織力提升社區治理的軟實力。

二、做法

(一)組織建強在社區,做到日常治理好用。做好居民區治理,首先要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近年來,街道黨工委發揮龍頭作用,出台了《“華彩濱江·品質江浦”三年行動計劃》《街道關於加強黨建引領“三駕馬車”建設的實施意見》《黨建引領下的星級睦鄰樓組實施方案》、關於樓組黨建的指導性意見等文件,統籌推進22個居民區、1250個樓組和35個紅色業委會建設,織密組織網絡,夯實治理基礎。著眼社區裡,做實居民區黨建。結合換屆選舉,形成了22名由“老書記、新書記、兵書記、寶書記、派書記”組成的居民區“頭雁”隊伍,配備了13名副書記,不斷充實一線力量。特別是在疫情防控中,街道完善包片聯系制度,由12名處級干部、166名機關事業社工下沉居民區,共同擔負起看好門、管好人的重任。著眼鄰裡間,做強樓組黨建。將黨建引領社區治理落實到最微觀單元,將黨小組建在樓組,314名黨員擔任樓組長,連續五年組織開展星級睦鄰樓組創建活動,涌現出了黨建睦鄰樓組、志願睦鄰樓組等五星特色樓組97個、五星樓組272個,激活了樓組治理的“紅色細胞”,1070名在職黨員亮出身份投身樓組建設,守護家園。著眼家門口,做好紅色業委會。積極打造紅色業委會,成立由黨工委、辦事處主要領導任雙組長的“三駕馬車”建設推進領導小組,建立紅色業委會35個,所有業委會中100%建立黨的工作小組,為業委會規范化建設提供支撐。在大花園居民區,共有業委會委員7人,其中黨員6人,居民區黨總支書記不僅是書記、主任“一肩挑”,還兼任業委會委員,黨組織的擔當作為提升了居民對“三駕馬車”的信任度和支持度,為化解物業管理矛盾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二)力量匯聚在社區,做到關鍵時刻管用。做好居民區治理,基礎是共建,關鍵是共治。街道多措並舉,廣泛發動社會多元參與,推動居民區治理共同體建設。“三駕馬車”合力互動。搭建了“同心緣”黨群議事會等平台,建立了“三駕馬車”聯合接待、聯合會商、聯合處置、聯合回應等機制,助力姚家橋等多個居民區成功加裝電梯,星泰居民區實現垃圾箱房換新顏。戰“疫”期間,22個居民區黨總支和居委會、業委會、物業公司工作人員不辭辛勞、日夜奮戰,各司其職、同向發力,服務管理了8667人居家隔離觀察,做好了病例轉運、物資發放、環境消殺等工作,充分發揮了關鍵防線的作用。居民群眾參與主動。堅持“大家的事情大家協商辦”,充分調動群眾參與積極性。金上海居民區黨總支在合生高爾夫小區物業費調整中,堅持“每樓派代表,代表有聲音,協商定方案”,居民全程參與民主座談、方案制定等各環節,最終達成一致,使得疫情期間該小區物業服務質量得到強有力的保障。遼四“紅石榴”等147個樓組,協商制定了樓組公約,建立居民輪班負責制,共同維護環境整潔。各居民區還用好樓組微信群等平台,近萬名普通居民志願報名參與社區核酸檢測、抗原自測、特殊群體關愛等志願服務工作,凝聚共治合力。區域各方協調聯動。江浦轄區內有著全國知名的新華醫院,和許多醫院周邊一樣,市容、交通、醫托是困擾醫院和地區的共同難題。光靠任何一方,都難以有效治理。街道黨工委搭建區域化黨建平台,把醫院、派出所、市容城管等各類黨組織聯合起來、共同發力,使這些老大難問題得到有效緩解。再如,“停車難”也是江浦居民非常關心的民生問題,金鵬、陽明等居民區人口密度大,停車位緊缺。街道黨工委牽頭,加強與區建管委、區民防辦的黨建聯建,通過共治平台廣泛宣傳動員,協調駐區單位資源,整合江浦公園地下停車場一百個車輛泊位,為公園周邊7個小區居民錯時共享停車,有效緩解了“停車難”困局。

(三)問題解決在社區,做到基層群眾受用。做好居民區治理,關鍵要讓老百姓過上更好的日子,讓生活在江浦的居民安心、舒心、暖心。近年來,街道聚焦老舊小區面貌改善的實際需要,深入開展“樓棟微整治、空間微改造、景觀微更新”,在改善硬件的同時提升社區軟實力。開展樓棟微整治,打造美麗樓道。以“喚醒沉睡的空間”為出發點,街道深入挖掘居民需求,組織城管、物業、居民區、“兩新”組織等共同參與,開展了“樓樓聯動”、清潔家園等行動,推進了遼一、陳一等9個居民區樓組的環境整治,形成了以睦鄰元素和特色元素相結合、以空間打造和制度建設相結合的樓組治理格局。以公安大樓為例,居民區黨總支發動“三駕馬車”參與,動員各樓層居民清除舊家具等垃圾廢物,對樓道進行粉刷翻新,創造了干淨整潔的樓道環境,也對疫情期間防止病毒擴散起到了關鍵性作用。開展空間微改造,打造美麗家園。以五環居民區為例,面對3個自然小區居民改善居住環境的迫切需求,街道以“美麗家園”為契機,黨組織牽頭抓總,用好“同心緣”黨群議事會平台,開展居委會、物業、業委會聯合接待日工作,與居民面對面加強溝通,推動打造“一脈三園,三區合一”工程,成功破除三堵圍牆,打通了居民心牆,共建遼源花苑小區。開展景觀微更新,打造美麗街區。聚焦“環煙草”沿線,街道組織社區規劃師參與制定美麗街區建設方案,由金上海居民區黨總支牽頭召開協商座談會,聯動鞍山初級中學等征集“我心中的江浦”涂鴉畫24副,形成了庄河路沿線彩虹健身步道、許昌路拐角睦鄰休閑廣場、昆明路沿線江浦記憶景觀牆等,並由街道各部門和志願者組成美麗街區巡查固守專班,吸引居民參與美麗街區管理,讓街區可漫步、建筑可閱讀、城市有溫度。

三、成效

(一)組織建設更強。街道聚焦打贏“大上海保衛戰”,筑牢社區防控陣地,推動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顯著提升。82個住宅小區,不管是商品房、老式裡弄,還是售后公房,都分類推行了封閉式管理,嚴格落實足不出戶。居民區黨組織書記和“兩委”班子成員沖鋒在前,個個都是“六邊形”戰士,既當宣傳員,又當服務員,還當快遞員,敲門敲到聲啞手腫、爬樓爬到汗流浹背,連續奮戰六十多天。原本一些小區居委干部走不進門的困局被打破,業主看到居委干部像老朋友一樣,還送來了錦旗和感謝信。在黨組織的帶領下,黨小組長、樓組長、在職黨員等共同參與,黨組織的組織力在家門口顯現。

(二)社區面貌更新。街道積極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重要理念,從群眾最關心的實事做起,統籌推進“三微治理”,以黨建引領提升社區治理水平,讓群眾看到身邊的持續變化。在五環居民區,黨總支在做好遼源西路三個小區合並后,又連續推進了管網入地、老舊電梯更換、綠化改建、健身苑點提升、多部電梯加裝等工作,把睦鄰中心、衛生站等服務功能引入小區,把居民原來的煩心事變成了樂事、福事,得到了居民的認可。在蘭州居民區,原本稀少的充電樁遠遠不能滿足電動車充電需求,黨總支發揮黨組織服務群眾專項經費的撬動作用,聯動居委會、物業、業委會等,帶領黨員骨干和志願者參與,對廢舊車棚進行改建,粉刷臟亂的牆面、重新整理排放電線、增設充電插座,切實緩解了小區電動車充電矛盾。

(三)民心凝聚更齊。街道堅持“百姓社區百姓建”“社區各方齊參與”。在越來越多的社區工作中,居民區黨總支善於發動居民群眾全程參與,調動參與積極性,提升主人翁意識。在吳家浜小區,面對睦鄰小花園建設,多名社區綠化達人主動報名,不僅參與方案制定,還發揮綠化種植特長,帶動更多居民組建自治護綠小隊,讓睦鄰空間成為居民“樂鄰”平台。在疫情防控中,各居民區積極發動志願者、物業保安等上萬人共同作戰,充分發揮群眾自治作用,凝聚群防群控的合力,涌現出了銀發志願者服務隊,以及抗疫“夫妻檔”“父女檔”“黨員家庭”等先進典型,不少居民還自發關心身邊的老鄰居,為老人們送上“愛心菜”。居民的參與,各方的支持,有力推動了社區自治共治,促進了鄰裡之間的和諧相處,讓江浦家園情更濃、鄰裡情更深、黨群情更親,社區軟實力得到了提升。

四、探討

(一)黨建引領是核心。黨的工作最堅實的力量在基層,必須始終夯實基層基礎。街道黨工委要切實發揮龍頭作用,加強領導,著眼基層,成為城市基層社會治理的領導核心。要做實“神經末梢”,完善治理網格,加強居民區黨建、樓組黨建和紅色業委會建設,發揮黨建工作在基層社區公共管理、公共安全、公共服務等基本職能落實中的主導作用,提升治理實效。要激勵黨員參與,創設參與社區治理、作用發揮的載體平台,比如業委會、議事會、樓組長等平台。把黨員的力量調動起來了,居民的積極性才會跟上,問題才能得到解決。

(二)共建共治是關鍵。鄰裡關系、共同體意識是居民區治理需要普遍關注的問題,關鍵是要使人人都能在江浦這個“睦鄰家園”感受到溫情和關愛,進一步提升居民的幸福感、獲得感和歸屬感。要在資源利用、居民服務、區域發展上強化聯建、聯動、聯享,要從群眾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工作做起,既要有“形”又要有“神”,在辦好民生實事、改善居住環境、提升生活品質中,獲得群眾的理解和支持。要暢通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的渠道,進一步深化“三駕馬車”聯合接待、聯合會商、聯合處置、聯合回應機制,讓“三駕馬車”與居民一同破難題、解民憂。

(三)激發活力是路徑。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關鍵在體制創新,核心是人。要堅持眼睛向下,不斷加強居民區書記隊伍建設,把崗位作為鍛煉隊伍的重要平台,邁開雙腿、扑下身子,深入一線了解情況、解決問題、提高本領,讓更多思路活、有激情、“刮辣鬆脆”的小巷總理脫穎而出,提升社區治理精細化水平。要強化骨干培養,匯聚更多的能人達人,參與樓組、業委會建設,開展議事協商等,助力社區治理水平提升。要更加關注“沉默的大多數”,特別是在常態化疫情防控的背景下,要用好各年齡段的居民志願者,增進了解、交流思想,求出小區的“最大公約數”,不斷做強社區軟實力。 

(責編:王珂園、秦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