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威海市文登區委組織部
2022年08月26日18:5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一、實施背景
隨著城市進程不斷發展和各類新組織新群體大量涌現,社區居民訴求日益多元,出現了一些亟須解決的問題:一是城市資源統籌配置需要著力加強。城市基層黨建資源存在分散化、碎片化現象,社區、小區黨組織的組織架構還不夠健全,各領域黨組織間的力量協調與資源共享還不到位,難以有效將各類服務力量積極性調度起來。二是城市服務載體需要著力創新。引進和培育專業化服務力量還不充分,在運用“紅色物業”“信用體系”等載體服務時形式比較單一,圍繞社區實際和居民需求確定服務方向和載體不夠精准精細,沒有真正把社區、小區多元化服務主體的作用發揮出來。三是城市治理主體融入意識需要著力提升。社區居民在精神層面缺乏對社區的認同,主動參與治理、融入區域的意識不強,開展近鄰服務明顯存在“行政服務多、志願服務少”的問題,還沒有從內部激發城市治理活力。
為此,威海市文登區堅持把黨建引領作為城市基層治理核心,創新近鄰黨建聯盟新模式,以系統思維推動黨組織資源整合、力量聚合,在適應疫情防控大局、助力建設精致城市等場景中拓展應用實踐,推動黨的組織優勢和治理優勢向基層延伸,助力城市治理邁上新台階。
二、具體做法
(一)構建聯盟體系,夯實治理根基。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在街道、社區、小區三級探索推行近鄰黨建聯盟模式,整合區域資源,育強黨建“主心骨”,激活城市治理“神經末梢”。
一是做強街道。強化街道“大工委”,聯合轄區內不同隸屬管理的黨組織,建立街道近鄰黨建聯盟,實行“兼職委員制”,吸納駐區單位、企業等黨組織負責人擔任兼職委員,每季度召開聯席會議研究解決問題﹔優化街道管理體制,賦予街道考核評價等“五項權力”,成立社區治理和社會事務辦公室,由街道黨工委牽頭組織,配強專職專干機構力量,加強街道公共事務協調和監督。
二是做優社區。按照3000戶左右規模合理設置47個城市社區,深化社區“大黨委”,建立社區黨建聯席會議制度和社區黨組織兼職委員制度,落實“社區吹哨、部門報到”聯動機制,以社區近鄰黨建聯盟為軸心,每月統籌轄區內的機關、學校、兩新組織等黨建主體開展黨建活動,區級黨員領導干部定期聯系社區,幫助解決難題。今年以來,圍繞疫情防控、志願服務等工作,共召開聯盟會議286次,為居民辦實事150余件。
三是做活小區。按照“一小區(網格)一支部”原則,採取單獨建、連片建等方式,推動189個住宅小區建立黨支部,設立以黨員為主體的樓長3861人、單元長6111人,構建起“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總支)—小區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小組”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城市基層組織體系。明確小區黨支部政治引領、協商議事等10項基本任務,整合業委會、物業、網格下沉力量等組建小區近鄰黨建聯盟,推行“在職黨員到居住小區報到”制度,通過亮明身份、崗位認領、承諾踐諾等機制運行,示范推動黨的組織和工作覆蓋“進小區、入樓棟”。
(二)凝聚多元力量,形成治理合力。聚焦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推動各項資源下沉城市網格,構建“黨建引領、多元參與、一呼百應”的工作格局。
一是網格化管理,下沉各級力量。合理劃分網格409個,把8大類便民服務事項納入網格,逐格建立民情微信群,暢通線上線下收集問題渠道。組織72名街道黨政班子成員分包網格,全面推行社區工作者“定崗網格”制度,織密網格長、網格員、網格協管員、社會治理協理員“一長三員”服務網格,推動“責進網格、人到網格”。抓實公安、市場監管、綜合執法等部門力量下沉,配備1400余名網格專業力量和輔助力量,按社區需求參加工作協調會議,做到隨呼即應,促進“中梗阻”難題有效解決。
二是規范化運行,激發行業動能。成立區級物業行業黨總支,落實《“紅色物業”工作標准》十五條,牽頭制定《黨建引領“紅色物業”工作實施意見》,健全街道、社區、業主各30%和行業主管部門10%權重的“3+1”考評辦法,指導54家物業企業全部成立黨支部,實現居民小區物業服務全覆蓋,物業企業、物業服務項目黨的組織和工作全覆蓋。構建社區與物業“135”共建機制,建立由社區黨組織牽頭的紅色物業黨建聯盟,搭建物業聯席會、業主懇談會、人民調解委員會“三會”制度,通過“日聯、周會、月商、季研、年總”五步工作法,做實115個共建項目,推動服務質量和治理水平雙提升。
三是契約化服務,激活群眾熱情。將信用建設與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相融合,出台《城市社區信用管理辦法》,制定99項守信行為、128項失信行為事項,實行6等次評價管理,涵蓋社區黨組織、黨員、物業、樓長單元長、市場業戶等各類城市主體。小區黨支部負責信息採集、等級評定,並由社區黨組織實施“金字塔”式的信用激勵措施,帶動居民參加“服務換積分、積分兌商品”活動,189個小區的樓道堆放雜物、空中飛線等14項問題實現100%整改,40多個小區自發開設“多彩益智”兒童課堂、“四點半”學生課堂,居民的主人翁意識不斷增強。
(三)創新聯動載體,激發黨群活力。緊抓共建核心,發揮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深入拓展區域化黨建載體,形成基層治理合力。
一是打造黨建聯建平台。依托近鄰黨建聯盟,建立常態化聯動議事制度,推行組織聯建、事務聯商、會議聯席、管理聯動、成效聯評“五聯工作法”,制定社區黨建項目、需求、資源“三張清單”,簽訂黨建共建項目346個,吸引社會力量走進社區、下沉小區、服務居民。推動新興領域經營主體融入城市治理,依托城市商圈,建立消費者維權站和黨員志願服務隊,內部投訴化解率達90%以上。凝聚新就業群體黨員,引導快遞員、外賣小哥、網約車司機等新就業群體擔任社區兼職網格員,通過“問題隨手拍”“金點子征集”等方式,補齊治理短板,共建精致城市。
二是建立自治協商機制。發揮小區黨支部核心作用,牽頭倡議、協商制定鄰裡公約,為小區自治提供指引。在189個小區全面搭建議事平台,建立由小區黨支部、物業服務企業、業主委員會共同參與的社情民意“懇談日”、事務共商“紅色議事廳”、問題處置“現場辦公會”等共商共議制度,每月開展“睦鄰大家談”活動,主動征求群眾意見建議1600余條,協調解決噪聲擾民、車位規劃、管道維修等問題1121個,形成黨支部統籌、業委會監督、物業實施、居民評價的“四方共治”格局。
三是倡導志願服務風尚。社區黨組織牽頭領辦公益性社會組織25家,承接社區為民服務項目,引入專業機構對新成立社會組織進行專業指導,對居民反映集中、急需解決的問題予以解決。整合小區黨員、網格員、物業人員、社會組織等人員力量,成立“近鄰”志願服務隊698支,常態化開展疫情防控、環境整治、安全巡邏、跑腿代辦等便民服務1700余次,今年疫情以來共吸納1.2萬余名居民自發加入志願服務隊伍,讓文明、奉獻理念深入人心。
(四)聚焦民生關切,提升服務質效。主動適應“精致城市”建設新要求,堅持“轉作風、提效能、辦實事”,把“我為群眾辦實事”作為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用“微服務”撬動“大民生”。
一是打造近鄰黨建品牌。發揮黨建引領優勢,按照“一社一品”“一小區一品牌”創建要求,深入拓展近鄰黨建品牌體系,打通“問題收集”“事前調研”“會議協商”“成果轉化”4個關鍵環節,採取“居民點問題、組織定議題、黨群解難題”3步工作法,培育打造了“紅色家園”“桃園人家”“我愛我家”等47個黨建品牌,推動在服務理念、內容形式、活動載體上開拓創新,實施養老助殘、親子互動、慈善濟困等公益創投項目62個,惠及居民2萬余人。
二是建立吹哨服務機制。常態化開展“社區居民一家親”活動,組織全體社區工作人員每日走訪、每月遍訪,設置社情民意微信聯絡群409個、“心願牆”32個,選樹宣傳“最美社區工作人員”30名,定期組織網格員“上門問事”,隨時關注居民“小事”。健全“小區辦理一批、社區落實一批、街道破難一批、部門對接一批”的“四個一”問題處置機制,用好“吹哨報到”“1+6+N”綜合執法等平台,辦結群眾反饋問題6300余個,讓“有事找黨組織”機制落實落地。
三是推行智慧便民模式。聯合山東大學數學研究院試點創建“智慧社區”項目,建成全省首個信用惠民數字化平台“信用碼上見”系統,組織物業人員、網格員通過手機APP上傳、受理居民反饋和日常巡查等問題,累計提供信用查詢服務10萬人次,發布各類政策信息100多個。研發“雙報到”服務管理系統,加強對167個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1.3萬名黨員干部履職情況管理,採取社區線上發布需求、干部線上報名、線下參與服務的方式,實時統計數據,實現黨員干部到社區報到、下沉小區服務全覆蓋,用數字化提升城市基層黨建服務質量。
三、工作成效
(一)搭建了“資源有效聯動”的共建共治平台。文登區在推行近鄰黨建聯盟過程中,從原有的基礎性、程序化、單線化的網格管理模式轉變為精准式、融合式、互補式的城市社區治理模式,形成基層治理“一張網”。充分挖掘和協調駐區單位資源,依托“契約化+信用”等手段,推動各類資源、服務、管理下沉至居民小區、前移到群眾家門口,讓共建單位、社會組織、小區黨員能人等互聯互動,累計網格內自行處置事件達50多萬件,佔網格總上報事件81.6%,有效補齊了城市治理短板。
(二)形成了“有呼必有所應”的黨群互動模式。文登區突出“城市的核心是人”理念,一方面通過常態化網格走訪機制動態摸清居民群眾需求,累計為181.6萬人次群眾提供精准服務,群眾滿意度提升了11%,實現了“群眾有所呼,組織有所應”﹔另一方面通過強化信用獎懲、培育自治力量等方式重構治理格局,累計發動9.3萬名社區居民以主人翁姿態積極參與社區自治,形成了“組織有所呼,群眾有所應”的生動局面。
(三)營造了“遠親不如近鄰”的社區和諧氛圍。近鄰黨建聯盟通過將信用嵌入居民公約、搭建議事協商平台、組建居民自治組織等方式,促進鄰裡互識、互幫、互助、互信,在189個小區均至少培育1支居民志願服務隊,1.2萬名居民常態化參與小區治理與服務,破除了以往鄰裡間、區域組織間相互疏遠、隔閡的壁壘,涵養了鄰裡互助的良好風氣,推動鄰裡情更加濃厚。
四、思考探討
(一)加強基層黨建是引領有序治理的“定盤星”。在創新基層治理的探索中,文登區將黨組織統籌協調作用貫穿始終,建立各層面的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機制,在網格小區末梢建強黨的組織、開展黨建工作、發揮黨員作用,走出一條抓黨建、優服務、強治理的管用路子。實踐充分証明,黨建強則治理活、組織強則基層穩,創新基層治理必須切實加強黨對城市工作的領導。
(二)共治共建平台是凝聚治理合力的“強磁場”。文登區通過街道“大工委”、社區“大黨委”,構建黨建“大家庭”,為黨員能人、熱心居民作用發揮搭建平台﹔緊扣社區小區實際,創新開展契合群眾需求、人盡其力的服務項目和特色活動,引導更多人參與社區服務、基層治理,進而推進各領域黨建互聯互動機制建設,整合各方面力量參與治理,實現治理效能的最大化。
(三)依靠發動群眾是激發治理效能的“動力源”。城市的核心是人,居民群眾是城市的主體。文登區探索近鄰黨建聯盟,始終將發揮群眾的能動作用作為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關鍵,讓黨員能人站出來、熱心居民動起來,激發城市治理動力,真正實現城市共治共管、共建共享。
相關專題 |
· 第六屆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