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第六屆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
分享

河南焦作市:“民情地圖”助推 黨員干部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

中共焦作市委組織部

2022年08月26日18:1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為引導黨員干部以實際行動踐行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提升黨員干部緊密聯系服務群眾的能力素質,河南省焦作市探索推廣“民情地圖”,通過建設公共服務高地,下沉人員力量、服務資源、治理重心,分門別類制作民情地圖,精准精細掌握村情民意、群眾訴求,推動黨員干部能力大提升、作風大轉變,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

一、背景起因

焦作市位於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南臨黃河,呈北山、中川、南灘之勢,下轄2市、4縣、4區和1個城鄉一體化示范區,面積4071平方公裡,人口352萬,現有村(社區)2009個、“兩委”干部10199名、村(社區)黨員12.4萬名。焦作市在應對汛情疫情雙重考驗過程中,以村社組織為基本單元的治理體系在組織動員群眾、果斷迅速反應等方面暴露出一些短板和不足,加之信息化手段提升聯系服務群眾便捷性的同時,客觀上減少了基層黨員干部與群眾面對面交流、零距離溝通的頻次,出現了安排工作習慣微信吼吼、處理事情電話問問、了解情況表上看看等情況。如何有效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兩個作用”,滿足群眾日益增長多樣化需求、帶領群眾科學應對突發事件,成為擺在焦作市委面前的重大課題。為有效破解一些黨員干部“進村認不得路、見群眾叫不上名、跟群眾說不上話、入戶辦不好事”等難題,河南省焦作市在總結梳理“黨群聯心、服務聯動”“入戶訪民情、我來辦實事”“支部聯支部、黨員進社區”等工作經驗基礎上,組織村社黨員干部、職能部門和公共服務部門黨員干部以及聯戶黨員等用敲門入戶的“土辦法”,對轄區人、房、地、事、物等基礎信息進行全面摸底排查,繪制“民情地圖”,並以此為基礎開展多元精細服務,架起緊密聯系服務群眾的橋梁,提升了黨員干部的宗旨意識和服務能力。

二、主要做法

一是聚焦民生需求,建起村社服務高地。圍繞破解黨員干部作用發揮缺少陣地、群眾辦事無處可去等難題,發揮黨群服務中心“吸附”效應,推動便民服務、經濟發展、托老托幼、康養醫療等設施集聚。打造“民呼必應”平台。按照一室多用、綜合利用原則,減少行政辦事櫃台,集中設置行政辦公區、便民服務區、議事協調區、矛盾調解區等,構建功能多樣、布局合理的綜合性服務平台,滿足群眾多樣化辦事服務需求,實現“民有所需、我必有應”。建設民生服務場所。推動衛生室、小超市、快遞驛站、金融代辦點等服務設施向黨群服務中心周邊聚集,配套設置村民廣場、文化長廊、小游園、籃球場等,採取新建、租賃、置換等方式建設托老托幼場所,形成“一核多翼”的綜合性服務陣地,定期組織開展義務診療、文體活動、政策咨詢等活動,為群眾提供全方位民生服務。建設經濟發展服務場所。拆除黨群服務中心圍牆,清退村干部辦公用房,為快遞、電商、金融服務等項目騰出空間,在1308個綜合性服務陣地內匯聚1180多個金融代辦點、810多個農產品交易市場、560多處電商直播間,為群眾增收致富提供“保姆式”服務。優化黨務政務服務。對直接面向基層黨員群眾的黨務、政務事項進行梳理規范,向基層下放管理權限32項、服務事項210個,向村級黨群服務中心下沉可代辦事項133項,並公開辦理流程和辦理時限,推行基層黨員干部幫辦代辦制度,實現群眾辦事“隻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

二是緊盯作用發揮,推動力量資源下沉。圍繞破解基層服務力量薄弱、黨員干部作用發揮不充分等問題,組織動員黨員干部下沉一線,為群眾解難題、辦實事。發動村社無職黨員參與為民服務。圍繞構建黨建引領、群眾參與、社會協同、共建共享的“黨群聯心、服務聯動”基層治理格局,全面推行找黨員、建組織、抓服務工作法,通過以公開發布倡議書或一封信的形式,發動村社無職黨員主動到村社黨組織“亮身份”,結合黨員特長及服務意向,進行設崗定責,並根據村社實際情況分包聯系群眾,協助村社“兩委”干部開展宣傳、調解等工作。組織在職黨員到村社報到。全面開展“支部聯支部、黨員進社區”,在機關企事業單位與小區樓院黨組織聯建的基礎上,動員單位在職黨員到居住地社區報到,在村社黨組織的統籌安排下,充分發揮自身專業特長及單位優勢,主動參與各類服務、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目前,全市已有4.4萬余名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開展服務。同時將黨員在報到村社聯系服務群眾的表現情況作為獎懲的重要參考,在評優評先、提拔任用時同步征求所報到村社黨組織意見。下派職能部門黨員擔任網格員。深入實施“黨建引領、精細服務、平安建設、文化共建、宜居宜業、民呼必應”城鄉基層治理“六大行動”,建成集黨建、城管、應急、綜治、環保等“多網融合”的全科網格5693個,由綜治、人社、衛健、民政、司法、市場監管、殘聯等28家職能部門以及水電氣暖公共服務企業派出9987名黨員干部擔任兼職網格員,每周不少於1天深入網格進行入戶走訪,結合部門職能和崗位職責做好直接答復、代辦服務等工作。

三是摸清社情民意,繪制多元民情地圖。圍繞破解黨員干部錘煉能力作風缺乏有效載體抓手的問題,推動黨員干部用腳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傾聽民聲,激發黨員干部聯系服務群眾內生動力。全范圍收集社情民意。組織社區“兩委”干部、網格員、報到黨員、聯戶黨員等工作力量,結合“黨群聯心服務日”,通過敲門入戶的“土辦法”,開展“基礎信息大採錄、安全隱患大排查”專項“敲門行動”,全面摸底排查村社區域人、房、地、事、物等基礎信息,了解掌握村社基本情況,收集居民群眾的意見建議。分類別繪制民情地圖。按照“一戶一檔、一事一表、一圖一區域”要求,針對產業發展、衛生健康、風險矛盾、綜合治理等類別,針對性繪制民情地圖,形成了以村情民情圖為基礎、以組織體系圖、產業發展圖、結對幫扶圖、重點人員圖、防災避險圖、疫情防控圖為補充的“1+6”民情地圖體系,並鼓勵結合自身特色繪制其他民情地圖,比如山陽區在摸清旅游資源的基礎上,繪制了旅游資源圖﹔解放區結合轄區地勢情況以及河道走向,制作了《避難場所指示圖》《防汛物資儲備圖》等。常態化更新民情信息。踐行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常態化開展“入戶訪民情、我來辦實事”,入戶走訪情況體現到民情地圖的動態管理上。網格員一個月內至少將網格內居民、區域實地走訪一遍,聯戶黨員至少一周訪一遍聯系分包居民戶,對民情地圖實時更新,確保信息的精准度和時效性。比如,馬村區為網格工作人員制作民情日志記錄本,及時記錄更新網格基礎信息變化及居民群眾新的訴求,僅2021年就動態採集信息2萬余條。

四是堅持實效導向,健全完善工作機制。圍繞破解不會用圖、不想干事、干不成事的問題,通過建立比武展示、綜合分析、觀摩考評等制度機制,促使黨員干部履職盡職、主動作為。建立比武展示制度,促進黨員干部能力提升。針對疫情防控新態勢,開發“網格大講堂”線上培訓系統,每周二定期對村社干部、網格員開展民情地圖繪制使用基礎知識培訓,邀請經驗豐富的網格工作人員進行實操授課,提升民情地圖的制作運用水平。在培訓基礎上,深入開展“村社大比武”活動,將“民情地圖大比拼”作為比武重要內容,每年由鄉鎮(街道)、縣(市、區)、市級分級組織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兩委”干部、網格員、聯戶黨員參加比武競技,通過現場進行民情地圖展示講解、現場抽查提問等方式,比拼社區網格工作人員、聯戶黨員對社情民意的熟悉程度。實行綜合分析制度,提升服務群眾工作質效。在全市小區樓院成立由黨員、居民代表、網格員、樓棟長等參與的黨群議事會,定期組織召開網格聯席會議,聽取網格員走訪摸排的社情民意,研究分析近期中心工作以及當前主要風險,發動居民群眾、社會組織依托民情地圖積極參與志願服務,激發居民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提升積極性。比如,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在無主樓院普遍成立了黨群議事會,引導居民群眾參加聯席會議,讓居民群眾成為社區的“主人”,取得了良序善治的效果。建立觀摩考評制度,壓實各級工作責任。把民情地圖管用成效納入年度基層黨建綜合考評,每季度由鄉鎮(街道)開展一次自查,每半年由縣(市、區)進行一次督導指導,市級定期組織開展基層黨建拉練觀摩,採取“現場講解+入戶走訪+觀摩打分”相結合的方式,對服務成效進行綜合評價。對工作扎實、成效明顯的,在評優評先中優先推薦,優先培養使用﹔對工作不實、考評不合格的,取消評優評先資格﹔對因工作不實造成重大不良影響的,按程序給予黨紀政紀處理。

三、初步成效

一是打通了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通過完善黨群服務中心陣地功能,下沉聯系服務群眾人員力量,讓群眾的困難訴求有地方解決、能找到黨員干部反映﹔同時,推動黨委政府為民服務資源、經費向村社一線傾斜,下移基層社會治理重心,實現了需求和供給的無縫對接,暢通了基層黨組織和群眾之間聯系溝通的渠道,真正實現先鋒作用在一線發揮,問題訴求在基層解決。

二是推動了黨員干部能力提升作風轉變。民情地圖考驗了黨員干部為民服務的責任擔當,檢驗了黨員干部的服務成效,倒逼黨員干部全心全意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同時,黨員干部在為民服務過程中,進一步摸清基層實際情況,審視自身業務能力、工作方式的差距不足,汲取人民群眾的智慧來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形成互促共進的良性循環。

三是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民情地圖的繪制、管理和運用,需要黨員干部打開機關門、邁開腳步子走到人民群眾中間去,與群眾坐一條板凳面對面交流、零距離溝通,把黨委政府的為民服務事項送到了群眾“家門口”,在為群眾解難題辦實事中增強群眾對新時代黨員干部的信任和認同,用扎實的工作成效增強了與群眾的血肉聯系,進一步鞏固了黨在基層的執政基礎。

四、探討和啟示

一是用好民情地圖的核心在於始終站穩人民立場。人民群眾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是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標准,而民情地圖實現了黨委政府“供給側”和人民群眾“需求側”的高度一致,實現了黨員干部服務群眾、凝聚黨心民心的精准對接。隻有站穩人民立場,黨員干部才能真正走出機關大院、走入農村社區、深入田間地頭,准確掌握村情民意,用好民情地圖這一載體,用力解決好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

二是用好民情地圖的重點在於解決群眾利益訴求。民情地圖作為記錄群眾需求、丈量干部腳步的方式和載體,是上情下達、下情上傳的橋梁和紐帶。隻有聚焦民情地圖承載的“急難愁盼”問題,通過“民呼必應”平台分層服務運行機制,快速高效解決回應群眾的利益訴求,建立群眾評判黨員干部工作成效的反饋機制,才能贏得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支持,進一步推動黨員干部以圖為基礎,繪出群眾的滿意度。

三是用好民情地圖的關鍵在於提高群眾工作能力。民情地圖的管理和運用,需要黨員干部走到群眾中聽真話察實情,必須用群眾喜聞樂見、易於接受的方法打開群眾的心扉,立足個別群眾問題,精確梳理分析出群體的利益訴求,因人制宜、因地制宜採取針對性、精細化的解決措施,推動群眾需求與精准服務的有效銜接,切實為群眾解決一些難題、辦理一批實事。

(責編:王珂園、秦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